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传染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世界性分布。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我国人群中丙肝感染不仅普遍而且严重。据报道在我国就诊的散发性病毒性肝炎病例中,丙肝约占11.8%~23.8%,它较乙肝更容易导致肝炎慢性化、肝硬变及肝癌的发生。2000年1月~2001年12月,我们对3646例住院患进行了抗-HCV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812例各型肝病及受血治疗者进行了抗HCV检测,其中142例阳性,检出率为17.5%。现就资料完整的100例HCV感染者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l研究对象:均为1991年9月~1992年6月门诊和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1.2血清抗HCV、抗HAV-IgM及乙肝血清学指标的检测:均采用上海科华公司生产试剂盒进行。2结果2.l年龄和性别:100例HCV感染者,年龄11~70岁,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38.9岁。其中男72例.女28例,性别比为男:女=2.6:1。2.2与输血的关系:100例HCV感染者中,有输血史者78例(78.0%),…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吉林省延边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了48例本地区抗丙型肝炎病毒阳性血清,其中有29例为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NA阳性;对29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阳性的标本,应用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技术,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结果]2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血清中17例为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各8例查出丙型肝炎病毒Ⅱ型和丙型肝炎病毒Ⅲ型,1例丙型肝炎病毒Ⅱ/Ⅲ混合型;在23例丙型肝炎病毒携带中12例为丙型肝炎病毒RNA阳性,其中有9例丙型肝炎病毒Ⅱ型,3例丙型肝炎病毒Ⅲ型.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携带之间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无显性差异.[结论]丙型肝炎病毒各基因型(Ⅱ和Ⅲ)与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54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进行B超检查,120例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并对其年龄加以分析。结果B超提示符合慢性肝损害的为66.2%,其中〈20岁为2%,20~50岁为68.6%,〉50岁为29.4%。120例肝组织病理结果中G1为85%,其中〈20岁为41.2%,20~50岁为58.8%。G2~G3为15%。S1为92.5%,其中〈20岁为40.5%,20~50岁为59.5%。S2~S4为7.5%。结论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建议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定期行肝功能、HBVM及B超检查,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酶标记法对174例慢性肝炎、重症肝炎和肝癌组织中的HCV抗原进行了检测,HCV 抗原的检出率分别为10.71%、8.10%和2.68%。表明在我国慢性和重症肝病中存在HCV的感染。通过对HCV与HBV 感染关系的研究,发现肝内HBV 标志阳性和阴性者HCV抗原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说明HCV感染与HBV感染之间似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扩增出树突状细胞,并予HBsAg致敏树突状细胞.第7天收获树突状细胞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 治愈4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23.53%.治疗前后HBsAg为(106.68±116.45)ng/mL和(37.68±55.25)ng/mL(t=3.70,P=0.002),平均下降65%,4例HBsAg转阴.治疗前后ALT为(20.86±5.15)u/L和(26.61±13.80)u/L(t=2.154,P=0.047);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 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彻底治愈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方法 ,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HBsAg携带者前S1抗原的检测意义。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送检的HBsAg阳性血清标本710例,采取实验研究法,对血清标本开展实验研究,并详细记录实验结果,探讨BV血清标志物、PreS1抗原、HBV-DNA检测结果。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10例HBsAg阳性血清中,PreS1阳性者有240例,占33.80%;HBV-DNA阳性有290例,占40.85%,经检验两者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在HBeAg阳性268例中,PreS1抗原阳性208例,阳性检出率为77.61%;HBV-DNA阳性249例,阳性检出率为92.9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P〉0.05)。同时,在HBeAg阴性442例中,PreS1抗原阳性32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4%;HBV-DNA阳性41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8%。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92,P〉0.05)。结论 PreS1抗原可作为评价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在评价病毒复制状态方面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于乙型肝炎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试制HBsAg、抗-HCV、抗-TP混合室内质控物,对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分别以复检阳性的报废全血作为原料,以一定的比例混合,用10%小牛血清PBS缓冲液稀释,使用同一批号、不同品牌和同一品牌不同批号的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比较其结果差异.结果试制的室内质控物保存于不同的温度下,其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使用不同品牌和同一品牌不同批号的诊断试剂盒,HBsAg、抗-HCV、抗-TP批间变异范围分别为10.7%~14.5%、11.7%~14.9%.结论混合室内质控物制备容易,测定结果稳定,在血站系统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克隆抗体 EIA 法检测80例慢性 HBsAg 携带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 PreS_2和抗-PreS_2,与乙肝病毒其它标志的检测作对比分析。PreS_2在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约半数可检出阳性,各种慢性携带者中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与 HBsAg 的滴度不呈平行关系,与 HBeAg、PHSA-R 及 HBV-DNA 有相关性,可作为乙肝病毒复制的一个新标志;抗-PreS_2在各种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也都有相当的检出率,与 HBeAg、PHSA-R 及 HBV-DNA 无明显相关,抗-PreS_2在慢性 HBsAg 携带者中的作用和意义,还应深入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机对991例临产妇和999份脐带血进行了血清学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检测.发现62例母亲抗HCV-IgG阳性,检出率6.26%,其新生儿脐带血28份抗HCV-IgG阳性,检出率为45.16%;74例母亲HBsAg阳性,检出率7.47%,其新生儿31份脐带血HBsAg的阳性,检出率41.89%;4例母亲抗HCV-IgG及HBsAg均阳性,检出率为0.40%.上述3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抗HCV阳性组与HBsAg阳性组之间对妊娠.分娩及围产儿影响无差别;汉族HBsAg阳性率高于维吾尔族,但不同民族抗HCV阳性的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2.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延边地区135例乙型肝炎患者及HBsAg携带者中的HDAg和抗-HD.其中急性乙型肝炎4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1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11例、肝硬化和肝癌各4例、HBsAg携带者65例.各种肝病患者和携带者中HDAg阳性率分别为7.1%和3.1%,但抗-HD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 1998年 4月以来 ,819例住院患儿要求输亲属血者的调查 ,发现其亲属供血者 HBs Ag、HBe Ag、抗- HCV阳性率分别为 3.2 %、1.3%、1.7% ,均低于自然人群的阳性率提示输亲属血通过对供血者检测 HBs Ag、Hbe Ag、抗 - HCV的检测对预防输血后肝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同时又可以节约血源 ,达到了节约用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评估HCV与HBV共感染对HBV临床指征的影响。采集152例有静脉吸毒史HBV感染者血浆,其中HBV/HCV共感染组52例,HBV单感染组100例。检测分析包括ALT和AST、HBV表面抗原(HBsAg)、e抗原、e抗体、HBV DNA及anti-HCV IgG与HCV RNA。结果显示,两组样本的ALT和AS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97, P=0.184);HBV/HCV共感染组HBsAg水平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sAg水平(P=0.020);共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阳性率(P=0.004),且共感染组中HBV DNA载量也显著低于HBV单感染组HBV DNA载量(P=0.031)。进一步分析发现:在HBV单感染患者中的HBV DNA和HBsAg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r=0.752, P<0.001),但在HBV/HCV共感染患者中相关性减弱(r=0.387, P=0.042)。本研究显示HCV共感染可能与HBV存在竞争关系,从而影响HBV病毒复制水平及表面抗原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异常与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非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42480例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统计ALT、HBsAg和抗-HCV阳性不合格项目的构成比,分析ALT水平与HBsAg和HC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ALT水平与HBsAg阳性显著相关(r=0.6140,P<0.005),与抗-HCV阳性呈低度相关(r=0.3684,P<0.001)。结论 ALT水平与HCV和HBsAg感染呈正的直线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Anti-HCV、HCV-RNA及基因分型三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增强发光免疫法检测Anti-HCV;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验HCV-RNA;HCV-RNA含量≥103的标本同时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5 080例丙型肝炎患者中Anti-HCV检测阳性率为99.8%,HCV-RNA阳性率为49.1%。HCV-RNA阳性患者年龄和抗体含量均明显高于HCV-RNA阴性患者(P<0.01)。在进行基因分型的1 723例HCV-RNA阳性标本中,1b、2a分别占59.49%和36.20%,两型总占比达到95.69%;另外3b和4不常见型以及1b/2a、1b/4混合感染也检测到。结论:Anti-HCV含量与患者的病毒载量之间缺乏相关性,不能作为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动态观察指标;HCV-RNA定量适于丙型肝炎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指标;临床丙型肝炎患者中主要基因型是1b、2a型,对HCV-RNA阳性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可为丙型肝炎的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HBsAg(一)、IgM抗HAV(一)临床诊断为急性非甲非乙肝炎63例,进行了病原学鉴定。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HCV RNA,并检测了IgM抗HBc和抗HCV血清抗体。诊断为急性丙型肝炎15例(23.8%),急性乙型肝炎20例(31.7%),慢性HBV携带者急性活动19例(30.2%),乙、丙型混合肝炎2例(3.2%),病原不明7例(11.1%)。结果表明在临床所谓的急性非甲非乙肝炎中,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仍占多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CV RNA存在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套式PCR检测 38例急性丙型肝炎和 3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和外周血PBMC中HCV RNA。结果 :74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 RNA阳性 6 8例 ,PBMC阳性 44例 ;急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阳性 15例 (39.5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阳性 2 9例 (80 .6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HCV RNA检出率显著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 (P <0 .0 1)。 3例血清HCV RNA阴性 ,而PBMC中HCV RNA均阳性 ;8例患者血清抗 HCV阴性 ,而血清HCV RNA均阳性。结论 :PBMC可能为HCV肝外贮存和复制场所 ,PBMC中的HCV感染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慢性肝损害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血清HCV RNA检测有助于抗 HCV阴性丙型肝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用抗-HCV EIA法检测献血员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抗-HCV。ALT异常献血员抗-HCV阳性率(37.5%)明显高于ALT正常献血员(2.9%),抗-HCV与ALT异常密切相关,提示用ALT加上抗-HCV筛选献血员将大大减少输血后NANBH的危险性。HCV是输血后和慢性NANBH的主要原因,是散发性NANBH的重要原因。抗-HCV检出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升高,但抗-HCV出现时间较迟。  相似文献   

20.
Hepatitis B virus(HBV)DNA and HBsAg were detected in 51 huma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of liver cirrhosis by the double labelling technique of in situ hybfidiza-tion and PAP metho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ositive sections were 21(41.2%)for HBVDNA,43(84.3%)for HBsAg and 19(37.3%)for both HBV DNA and HBsAg.HBV DNA-positivegrains were localized predominantly in the cytoplasm of hepatic cells or in both nucleus andcytoplasm,a few only in the nucleus or the inner side of the cell membrane.In active cirrhosisand inactive cirrhosis,the positive rates of HBV DNA were 52.8% and 13.3%,respectively,andfor both HBV DNA and HBsAg,they were 47.2% and 13.3% restively.The positive rate ishigher in active cirrhosis than in inactive cirrhosis(P<0.05).The results further indicated that theinfection of HBV and the existence and persistent action of HBV DNA in the liver tissues are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ver cirrh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