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免疫反应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CRF患者血清IL-1β、IL-10变化对其临床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8、IL-10和血Ca2+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熠  陈金联  朱金水 《武警医学》2006,17(4):279-281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AP)发病过程中血清IL-8、IL-10、血Ca2+含量变化,分析其变化规律,判断病情的发展及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对52例AP及30例健康对照组(NS)IL-8、IL-10、血Ca2+的水平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IL-8、儿-10水平明显高于NS组(P<0.05),在发病第1天,重症胰腺炎(SAP)与轻症胰腺炎(MAP)血清Ca2+水平明显降低,而在AP病程中、后期无明显差异.结论IL-8、IL-10参与了AP发生发展过程,且IL-8、IL-10、血Ca2+水平可以作为AP病情轻重及转归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IL-6、IL-6R及PCNA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中(IL-6)、胃癌组织中IL-6及其受体(IL-6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三者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技术半定量、平行地检测30例胃癌患者外周血、胃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IL-6及其受体的水平,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ABC法)检测胃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情况,分析IL-6、IL-6R、PCNA与胃癌临床生物学指征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显著增高,手术后则明显下降;胃癌组织中IL-6、IL-6R水平较癌旁组织显著增高,且二者呈明显正相关;IL-6、IL-6R、PCNA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显著相关.结论 IL-6、IL-6R和PCNA是反映胃癌细胞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深度的重要指标,对它们的水平进行检测,特别是对血清IL-6水平的测定,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治,判断胃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全球每年创伤的死亡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并成为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1].而这些创伤患者后期大多是因并发严重脓毒症及MODS而死亡的.创伤与脓毒症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脓毒症是创伤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容易进一步导致多脏器功能不全,是创伤死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2].笔者旨在观察创伤脓毒症患者血浆中IL-12p70、TNF-α、IL-1b、IL-6、IL-8、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IL-2(白细胞介素-2)在治疗某些癌症中作为一种免疫治疗剂正在引起广泛兴趣.近来报道其明显副作用为严重的关节痛,但原因不明.本文观察了9例黑色素瘤转移正在接受IL-2治疗并发生肩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nterleukin-1 receptor antagonist,IL-1Ra)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患病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220例冠心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者IL-1R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冠心病患者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体重指数;所有冠心病患者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在出院后1年内的心血管事件.结果 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的IL-1Ra基因多态性分布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出院后未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冠心病患者Ⅱ型基因型携带率高于其他基因型.结论 监测IL-1Ra基因多态性不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但其多态性中Ⅱ型基因对已患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健康状况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受试者70例,其中正常组,轻度、中度及重度牙周炎组分别为10例,20例,20例,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IL-21与IL-6水平。结果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的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重度牙周炎组患者血清IL-21和IL-6表达分别高于轻度、中度牙周炎组(P<0.05);血清IL-21、IL-6表达强度与牙周病严重程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653,P<0.05)。结论检测牙周病患者血清IL-21和IL-6水平的变化对探讨其发病机制、预防和指导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LPS)序贯性两次致伤大鼠肺组织促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的mRNA表达时相性,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失控和急性肺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分别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4、12和24h实施小剂量LPS第2次致伤,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两次序贯性致伤大鼠肺组织TNF-α、IL-1β、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结果 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高峰在油酸第1次致伤后1h LPS第2次致伤组,而IL-6和IL-4、IL-10、IL-13的mRNA表达峰值则在油酸致伤后4h第2次致伤组;油酸-内毒素两次序贯性致伤后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与单油酸致伤比较均显著增强(P《0.05).结论在急性肺损伤中,TNF-α和IL-1β是早期表达的促炎细胞因子,而IL-6在炎症进一步发展中发挥作用;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IL-13高表达亦可能促进炎症的放大而不是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IL-5、IL-12、IL-18的变化规律以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及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成NC、AR、Dex三组(n=12),其中AR、Dex组采用卵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NC组为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同步处理;AR组为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Dex组为变应性鼻炎地塞米松干预组,动物建模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5mg/kg)治疗,每天1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5、IL-12、IL-18的含量,并观察其变化情况.结果 与NC组比较,AR组大鼠喷嚏及挠鼻次数明显增加,IL-5、IL-18表达增强,IL-12表达显著下降;与AR组比较,Dex组激素十预后大鼠喷嚏及挠鼻次数明显减少,IL-5、IL-18表达受抑制,而IL-12表达增加;NC组与Dex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 IL-12生成减少而IL-5、IL-18表达增加(Th1/Th2比例失衡)是变应性鼻炎发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糖皮质激素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5、IL-12、IL-18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急性期和恢复期免疫功能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IL-2、sIL-2R、IL-6、IL-8均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急性期sIL-2R、IL-6、IL-8值均明显升高(P<0.01),IL-2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急性期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值均明显升高(P<0.01),而sIL-2R、IL-6I、L-8值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MPP患儿恢复期IL-2、sIL-2R、IL-6、IL-8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MPP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紊乱,IL-2、sIL-2R、IL-6及IL-8值恢复较快,检测MPP患儿免疫功能,特别是IL-2、sIL-2R、IL-6和IL-8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定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细胞因子通常以非特异方式发挥作用,而且,很微量的细胞因子就会产生显著的生物学作用.其中,IL-2是一个研究较早,应用较广的一种.本文就IL-2在骨髓移植中的作用进行文献复习,得出相应结论:认为血浆中的IL-2的浓度与急性GVHD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相关,在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了应用大剂量IL-2治疗时,减少了GVHD的发生;在临床上,随着重组细胞因子的问世,应用IL-2相关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骨髓移植中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2.
IL-37是2000年首次被发现的IL-1家族的新成员,经过十多年的研究,IL-37的抗炎及免疫调节等作用逐渐被阐明。随着对肝纤维化发生机制的不断深入了解,发现IL-37的作用过程与肝脏纤维化发生程序有着相互交叉联系,因而推测可将IL-37用于阻断肝纤维化的发生。本文将IL-37及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王景明  孙奕 《武警医学》2005,16(2):97-100
 目的观察具有补气、活血、化浊作用的中药复方延肾口服液(以下简称延肾)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产生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影响,从细胞生物学水平探讨延肾防治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和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延肾大鼠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IL-8生成的影响.结果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可明显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延肾大鼠血清对LPS刺激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药物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对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的抑制率也相应增加.结论延肾对LPS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产生IL-8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提示延肾抑制系膜细胞增殖和自分泌IL-8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大肠湿热证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含量的变化,探讨大肠湿热证的客观指标.方法采用综合因素造模(饮食加气候环境加致病生物因子)复制成大肠湿热证动物模型,应用放免法检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治疗前后的变化并给予清热利湿传统方药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动物模型给药后的变化.结果该模型在发病条件,主要症状、体征、病变脏腑以及病理变化(以直肠和回肠为主)等方面均近似于中医大肠湿热证型,模型大鼠血清IL-1、IL-2和IL-6含量升高,经葛根苓连汤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和病理变化基本恢复,检测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血清IL-1、IL-2和IL-6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大肠湿热证的部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sIL-2R和IL-6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3例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血清IL-2及其可溶性受体(sIL-2R)、IL-6水平。结果 患者血清中IL-2及IL-6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5,P<0.01),sIL-2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 提示高原地区带状疱疹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缺陷,IL-2、sIL-2R和IL-6的异常变化参与了高原地区带状疱疹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氟化碳乳剂(PFCE)静脉注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血清和肺泡灌洗液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腹腔麻醉后分为对照组(NC组)、内毒素组(Lipopolysaccharide,LPS组)、PFCE预防组(预防组).N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后2 h处死,LPS组和预防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FCE 10 ml/kg后10 min静脉注射LPS 8mg/kg,于2h、4h、6h分批处死.比较三组肺脏病理损伤程度、血清和肺泡灌洗液IL-1β浓度.结果 LPS组肺病理主要表现为肺泡隔明显增宽,大量白细胞渗出、聚集,部分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出血、萎陷不张,预防组较LPS组明显减轻,病理损伤评分显著下降.与LPS组相比,预防组4 h、6 h肺泡灌洗液IL-1β浓度[(0.08±0.01) ng/ml、(0.07±0.02) ng/ml]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IL-1β浓度无明显变化.结论 PFCE通过减轻肺脏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肺内IL-1β释放可能是其预防急性肺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COPD患者中IL-35的表达水平,并研究其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阐述IL-35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来自健康管理中心的50例健康人,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35的水平.结果 COPD患者中IL-35的平均水平为130.44±36.14 pg/mL,对照组IL-35的平均水平为290.9±33.78 pg/mL,IL-35在COPD中呈现下降趋势,且IL-35的水平与FEV 1%、FEV1/FVC%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IL-35可能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可能参与Th2和Th17介导的COPD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人IL-6及其受体的异常表达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1].因此对其拮抗剂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外对人IL-6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克隆抗体和突变体两个方面[1,2],小分子拮抗剂的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9.
喻姝  陈绍平 《西南军医》2021,(2):134-136,142
IL-17是一种主要由Th17细胞产生的炎症因子,可参与、介导多种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可通过促进局部生化因子、IL-6、前列腺素E2及TNF-α的产生、刺激造血细胞因子(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引起髓系细胞增生等多种途径参与炎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  相似文献   

20.
CD40L、IL-10和IL-17的辐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0L(CD40配体)作为重要的共刺激分子,与CD40(白细胞分化抗原40)相互作用参与机体细胞和体液免疫调节,并在免疫应答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IL-17(白细胞介素17)可诱导IL-6(白细胞介素6)和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刺激造血祖细胞(CD34+)增殖、分化。IL-10(白细胞介素10)可干扰共刺激分子的上调,抑制免疫刺激因子(如IL-12)的产生,用抗IL-10单抗可阻断紫外线诱导的免疫抑制。简要介绍了CD40L、IL-17和IL-10在辐射防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