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军宁 《医学信息》2010,23(13):2246-2248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 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肾组织缺血时和其后恢复血液灌注时器官功能不能恢复正常,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肾脏由于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是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敏感的器官之一。在临床上常见于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移植、肾部分切除、肾实质  相似文献   

2.
通常情况下,组织缺血后再灌注可使组织、器官功能得到恢复;但是有时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会加重组织、器官的损伤.这种在缺血基础上再灌注后损伤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  相似文献   

3.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缺血后的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了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是影响移植肝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肝再灌注时不仅对肝细胞产生损伤作用,同时对肝内胆道的胆管细胞也有损伤,从而使胆道发生病变[1]。本文旨在讨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cl-2通过对胆管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从而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使用天麻后,在再灌注6h、12h和2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p值分别<0.01,0.05,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值分别<0.05,0.01,0.05).结论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脑、心、肝、肠和肾器官受损和组织坏死等问题目前尚无良好解决办法,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分泌的外泌体因具有抗炎、细胞生成和抗凋亡等作用使得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可能。近年来,大量研究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修复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保护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优缺点作一简要综述,并对该技术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以期探索出更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肝的功能、形态、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抗氧化酶过氧化酶Ⅰ(PrxⅠ)、过氧化氢酶(CAT)、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表达变化,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的影响及PrxⅠ、CAT、EC-SOD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无损伤动脉夹钳夹肾动脉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血、肝和肾.血清ALT活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SCr含量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BUN含量采用酶耦联速率法测定.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肾的形态学改变.肝组织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组织H2O2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酶PrxⅠ、CAT、EC-SOD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SCr含量、BUN含量和AL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肝组织形态结构均明显受损.肝组织内的MDA含量和H2O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xⅠ、CAT、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肝遭受过氧化损伤,形态结构和功能受损,PrxⅠ、CAT、EC-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肝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7细胞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收集血清和肾脾脏标本,测定血清肌酐、PAS染色评估肾损伤情况,并计数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及脾脏CD4+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表达变化。结果肾缺血再灌注后6 h,肾组织损伤较轻,但淋巴细胞浸润最多。再灌注后24 h,肾组织损伤最重,然而几乎无淋巴细胞浸润。与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后小鼠脾脏及肾脏中均检测到CD4+T淋巴细胞活化,其亚群Th17细胞表达增加,而Th1和Th2细胞表达水平无变化。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淋巴细胞浸润呈现"后滞效应"。Th17细胞可能参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肾血流(RBP)减少在肾缺血性疾病和急性肾衰(ARF)过程中是很常出现的一种血流动力学改变。肾血流减少与肾缺血是同义词。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不仅仅是发生在缺氧(或低氧)期,而在缺血后血流恢复期(即再灌流期或再循环期)也可引起组织损伤,这称为再灌流损伤。在某些临床情况下,缺血缺氧的损伤主要不是发生在缺血期间,而是发生在再灌流时(即在输血输氧,分子氧重新进入组织时)。肾脏是对缺血和再灌流损伤非常敏感的器官,肾缺血时肾组织的损伤作用及其在ARF的发生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ARF时RBF减少的实验性研究以及肾缺血在肾组织和ARF中的重要作用。一、ARF时RBF的变化ARF时RBF变化的资料很多是来自动物ARF模型,在动物身上复制ARF模型有多种  相似文献   

9.
天麻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SOD、MD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抗氧化作用 .方法 通过建立大鼠急性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测定天麻对肾缺血再灌注后肾组织SOD活力与MDA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使用天麻后 ,在再灌注 6h、12h和 2 4h后肾组织SOD活力明显升高 (p值分别 <0 .0 1,0 .0 5 ,0 .0 1) ,MDA含量明显降低 (p值分别 <0 .0 5 ,0 .0 1,0 .0 5 ) .结论 天麻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 ,有抗自由基损伤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0.
睢燕  周名雄 《解剖与临床》2007,12(6):436-438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ischemia injury).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大量证据表明,急性炎症反应在脑IRI起重要作用,其免疫学机制成为研究的热点.现就其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局部心肌缺血后恢复正常灌注,缺血区的组织损伤反而比单纯缺血时更严重,这种损伤被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随着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器官移植手术、溶栓治疗等的开展,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一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变化正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导致的细胞损害和组织器官的损伤加重的现象。迄今为止,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2.
黄芪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注射液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复制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用药治疗 ,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 ,测定血清和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肾缺血 1h灌注 15min后 ,肾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改变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下降 ,MDA含量升高。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后 ,血清和肾组织SOD活性升高 ,MDA含量下降 ,肾组织病理变化有所改善。结论 :黄芪注射液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这可能是黄芪注射液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内皮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心、脑、肝、肾等器官均有表现。由于内皮细胞(EC)所处的特殊解剖位置及生理特点,对钙稳态、血凝稳定以及缺血再灌注稳态等的维持都有重要作用。EC不仅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靶器官,而且是氧自由基产生的主要部位,同时又具有抗氧化作用。在体、离体器官缺血再灌损伤模型以及缺氧处理分离培养的EC研究均表明:缺血再灌可引起EC代谢、功能的改变,进而引起EC损伤甚至死亡。本文从活性氧的产生、高钙负荷、炎性介质、细胞粘附等方面阐述血管EC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肝的功能、形态、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抗氧化酶过氧化酶I(PrxI)、过氧化氢酶(CAT)、细胞外超氧化物歧化酶(EC--SOD)的表达变化,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的影响及PrxI、CAT、EC-SOD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无损伤动脉夹钳夹肾动脉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4 h后取血、肝和肾。血清ALT活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SCr含量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BUN含量采用酶耦联速率法测定。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肾的形态学改变。肝组织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肝组织H_2O_2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抗氧化酶PrxI、CAT、EC-SOD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SCr含量、BUN含量和ALT活性均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组织、肝组织形态结构均明显受损。肝组织内的MDA含量和H_2O_2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xI、CAT、EC-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结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肝遭受过氧化损伤,形态结构和功能受损,PrxI、CAT、EC-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肝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5.
修饰肝素对急性肾损伤的防治及NK细胞功能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N -去硫酸肝素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防治及NK细胞功能的调节。方法建立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 -去硫酸肝素治疗组和非治疗组。观察大鼠治疗前后肾组织中P -选择素表达、组织病理学和肾功能改变 ,NK细胞活性以及凝血指标 (PT、APTT)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肾脏P -选择素表达增强 ,出现明显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 ,且NK细胞明显激活。经给予N -去硫酸肝素处理后 ,肾组织P -选择素表达受抑 ,病理学改变及肾功能损害减轻 ,NK过度细胞活化下调 ,且对PT和APTT无明显影响。结论N -去硫酸肝素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防治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P -选择素及白细胞浸润 ,并相应调抑机体防御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肾的功能、形态以及过氧化物酶V(PrxV)、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变化,探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的影响及PrxV、CAT、SOD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首先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通往大鼠肝左叶、肝中叶的血管和胆管蒂30 min,然后松开血管夹恢复肝血液供应,制造大鼠70%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损伤再灌注6 h后取血、肝和肾。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采用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含量采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尿素氮(BUN)含量采用酶耦联速率法测定。采用H-E染色观察肝、肾的形态学改变。肾组织MDA含量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抗氧化酶PrxV、CAT、SOD mRNA表达水平采用RT-PCR的方法测定,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大鼠血清ALT活性、SCr和BUN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肾组织均明显受损。肾组织内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rxV、CAT、SO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明显升高。结论: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肾的形态和功能受损,抗氧化酶PrxV、CAT、SOD在此过程中可能发挥了抗氧化应激作用,对肾具有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7.
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与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肾缺血后损伤显示,损伤不仅是血供中断后组织缺氧的结果,更有再灌注进程中引起炎症反应的激活过程。浸润的白细胞在再灌注中起有害作用,其为活性氧自由基、蛋白水解酶及细胞因子的一个潜在来源。已有证据证实,ICAM-1在白细胞黏连、募集至炎症组织起关键作用。本文着重探讨ICAM-1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aFGF低剂量组(8!g/kg)和aFGF高剂量组(16!g/kg),每组8只。以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为模型,通过光、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FGF能明显减轻肾组织水肿、肾小管扩张和破坏,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微绒毛、线粒体、溶酶体等)损伤较轻或基本正常。结论aFGF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观察肾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间粘附分子-l(ICAM-1)在肾组织中的表达。大鼠随机分正常组和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ICAM-l的表达,经图象分析定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肾缺血lh,再灌注24、48、72和96h)ICAM-1的表达水平。正常组肾组织未见ICAM-l表达,模型组大鼠肾缺血1h未再灌注时亦未见ICAM-1的表达,再灌注24h出现明显的ICAM-1表达,48~72h达高峰,并持续至96h。提示ICAM-1介导并参与了肾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肾冷缺血/移植再灌注模型。移植再灌注1小时组,肾皮质微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肾组织匀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降低。提示氧自由基引起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在肾缺血时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损伤发生在1小时的再灌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