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脑损伤时脑一氧化氮合成酶(NO6)三种亚型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地塞米松(DEX)对其的调控作用。方法:在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动物模型基础上,采用逆转录PCR及PCR技术,对脑组织中三型NOS mRNA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正常新生大鼠脑iNOS及eNOS mRNA无明显表达,nNOS mRNA、caspase—3 mRNA有一定程度表达。内毒素脂多糖(LPS)腹腔注射后2h,三种亚型NOS mRNA开始表达,于LPS6h达高峰,并持续至24h。caspase—3 mRNA于LPS腹腔注射后2h后表达逐渐增加,24h达高峰。DEX可抑制nNOS、iNOS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且以用药后2h最为明显,并持续至用药后24h。结论:内毒素休克脑损伤时,各型NOS均有表达,NO的产生是内毒素休克脑损伤时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DEX通过抑制NOS、caspase—3 mRNA的表达部分实现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塞米松对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心肌NO、MDA和SO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对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的干预作用,测定新生大鼠内毒素休克时心肌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方法:健康7日龄新生大鼠17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5只。对照组(A组)注入与其它4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腹腔注射精制内毒素(LPS 5mg/kg);治疗组(C、D、E组)于注入内毒素后立即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Dex(5、10、15mg/kg),于0、1、2、4、6及24h、随机选取7只断头处死,留取心肌组织。测定不同时间心肌组织NO、MDA、和SOD的活性。结果:与A组相比,B组NO和MDA明显升高(P<0.01),SOD明显降低(P<0.01),C和D组NO和MDA有相同改变趋势,但明显低于B组(P<0.01),SOD部分降低,E组各指标与A组基本相同(P>0.05),B组24小时死亡率显高于治疗组。结论:NO、MDA及SOD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地塞米松能抑制心肌NO及MDA的产生,提高SOD的活性,降低24小时死亡率,表明Dex对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心组织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心房钠尿肽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动脉血压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心房钠尿肽 (ANP)对内毒素休克大鼠动脉血压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大鼠静脉给予脂多糖(L PS,2 mg· kg- 1 )后立即静脉给予 ANP(2 μg· kg- 1 ) ,记录动物平均动脉血压 (MAP) ,检测血浆一氧化氮 (NO)和血浆内皮素 (ET)浓度的变化 .结果 给予 L PS的大鼠 MAP持续下降 ,至 4 h时 MAP下降到 (8.1± 2 .6 ) k Pa;ANP治疗组大鼠 MAP在给药初期的短暂下降后逐步回升 ,至 4 h时 MAP仍维持在 (13.4± 2 .9) k Pa,与 L PS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P<0 .0 5 ) .与对照组比较 ,L PS组动物 4 h时血浆 NO和 ET浓度均显著升高 (P<0 .0 1) ;与 L PS组比较 ,ANP治疗组的动物在 4 h时血浆 NO水平和 ET浓度均显著下降 (P<0 .0 5 ) ,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结论  ANP对 L PS引起的动脉血压的持续下降有作用 ,可能是通过拮抗 ET的产生、降低 NO的分泌而起作用 ,也可能是通过其他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海马组织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尾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检测动物血压、脑系数、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海马CA1区形态学改变,探讨心脉灵注射液对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与病理组相比,注入心脉灵注射液后1h、6h,动物血压上升,脑系数下降,海马组织NOS活性显著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动物无死亡。提示心脉灵注射液能够改善内毒素休克所致的低血压及脑水肿,保护海马CA1区神经元,增强海马组织NOS活性,起到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毒素对肾微血管的损伤及活血化瘀药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健康Wistar大鼠(180-220g)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NS),模型组(LPS),地塞米松组(Dex)和活血化瘀药组(AMRS)。电镜观察肾小管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并比较其变化的程度。结果:LPS组肾微血管损伤比Dex组和AMRS组更为严重,内皮细胞功能不良,溶解,消失,细胞间间隙扩大,Dex组的病变,较LPS组明显减轻,AMRS组的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趋于正常,内皮细胞的病变最为轻微。结论:LPS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是严重的,活血化瘀药对内毒素休克中的大鼠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毒素休克大鼠心脏超微结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取心脏制备光镜及电镜切片,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从而探讨感染性休克心脏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 给大鼠1次注射10 mg/kg或5 mg/kg脂多糖O127:B8,观察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在动物死亡时或观察6 h后取心脏制备HE染色切片和电镜切片,镜下观察.结果 各组标本HE染色切片光镜下未发现明显病变,电镜下发现内毒素组(无论是10 mg/kg还是5 mg/kg)均出现线粒体损伤,肌原纤维损伤,闰盘不规则;10 mg/kg组损伤程度重于5 mg/kg组,还出现充血及血管内皮损伤;处死组出现T管扩张.结论 内毒素休克中心脏存在超微结构损伤,而且损伤程度与内毒素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失血性休克大鼠复苏后不同时期静脉注射内毒素对肺组织炎性介质的影响,探讨如延迟休克复苏后感染的发生时间能否降低急性肺损伤(ALI)的程度。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内毒素组,2组均复制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于休克90min后液体复苏,内毒素组、生理盐水组分别于复苏后2、8、16h静脉注入内毒素(250μg/kg体重)或等体积生理盐水,注射2h后取材制备肺组织匀浆,检测并比较2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同时测定肺湿重/干重比值(W/D)。结果:内毒素组复苏后各时间点肺组织匀浆中TNF-α、IL-6含量及肺湿重/干重比值(W/D)均较生理盐水组相应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0.01);内毒素组内于2h各项指标明显高于8、16h,在16h水平最低(P<0.01)。结论: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注射内毒素可加重大鼠ALI的程度,延迟休克复苏后感染的发生时间,可以降低大鼠ALI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甲基泼尼松龙(M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E coli O55:B5)10 mg/kg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LPS组,n=16);LPS+VIP组(n=16)建模后注射VIP(5 nmol/kg),LPS+VIP+MP组(n=16)注射VIP(5 nmol/kg)和MP(3 mg/kg);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n=8)。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PS注射6 h和24 h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测定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6 h,电子显微镜下见LPS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空泡变性;建模后24 h,可见LPS组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细胞核轻度固缩;LPS+VIP组及LPS+VIP+MP组肾组织病变轻于同期LPS组。LPS注射6 h,LPS组、LPS+VIP组及LPS+VIP+MP组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LPS注射24 h,LPS组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增强;VIP和MP干预可减轻肾脏损伤,可能与其下调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Toll样受体2(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变化,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甲基泼尼松龙(MP)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肠杆菌脂多糖(LPS)(E coli O55:B5)10 mg/kg静脉注射,建立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LPS组,n=16);LPS+VIP组(n=16)建模后注射VIP(5 nmol/kg),LPS+VIP+MP组(n=16)注射VIP(5 nmol/kg)和MP(3 mg/kg);另设生理盐水对照组(n=8).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LPS注射6 h和24 h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RT-PCR测定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结果 建模后6 h,电子显微镜下见LPS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线粒体空泡变性;建模后24 h,可见LPS组肾小管细胞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细胞核轻度固缩;LPS+VIP组及LPS+VIP+MP组肾组织病变轻于同期LPS组.LPS注射6 h,LPS组、LPS+VIP组及LPS+VIP+MP组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LPS注射24 h,LPS组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高于其他组(P<0.01).结论 内毒素休克大鼠肾组织TLR2 mRNA和TLR4 mRNA表达增强;VIP和MP干预可减轻肾脏损伤,可能与其下调TLR2 mRNA和TLR4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体外原代培养的新生鼠下丘脑结节乳头核(TM)神经细胞在吗啡长时程作用下胞内cAMP及cGMP水平的变化以及青藤碱对它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7d的TM神经细胞,加入含100μmol/L吗啡的培养液培养48h,形成类吗啡依赖神经细胞,经100μmol/L纳洛酮戒断后,用EIA法测定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不同剂量的组胺或青藤碱在纳洛酮戒断前30min作用于细胞,同时测定药物对正常TM细胞内cAMP和cGMP水平的影响。结果以100μmol/L吗啡作用于新生鼠TM细胞48h后,胞内cAMP及cGMP含量明显升高,经100μmol/L纳洛酮戒断后,胞内cAMP含量出现反弹性超高现象,而cGMP含量则明显下降,cAMP与cGMP比值明显增大。30、100μmol/L青藤碱及40μmol/L组胺对正常TM神经细胞的cAMP及cGMP含量无明显影响,300μmol/L青藤碱及80μmol/L组胺可使正常细胞内cAMP含量明显升高。三个剂量的青藤碱及40μmol/L组胺预先作用可明显降低吗啡依赖的TM细胞经纳洛酮戒断时的cAMP超高水平,同时明显升高cGMP水平,使细胞内增大的cAMP与cGMP比值减小。结论在吗啡(100μmol/L)长时程(48h)作用下,TM神经细胞内cAMP及cGMP水平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中枢组胺能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吗啡依赖的形成与戒断过程。青藤碱可显著降低吗啡依赖细胞戒断时的cAMP超高水平,同时升高cGMP水平,使两者比值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12.
13.
实验采用豚鼠模拟哮喘发作症状,检验周围血淋巴细胞内和血浆中cAMP、cGMP浓度。结果表明:(1)哮喘发作时血浆cAMP升高,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淋巴细胞内的变化则相反;激素干预后血浆cAMP明显下降,而淋巴细胞内cAMP则上升且有时间依存性;(2)哮喘发作后血浆cGMP升高,淋巴细胞内无变化;激素干预后血浆cGMP下降,而淋巴细胞内上升。推论糖皮质激素通过增加cAMP和cGMP水平、调整cAMP/cGMP比值参与抑制哮喘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4.
正常小鼠血液中环核苷酸信使的昼夜生理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时间生理学的角度 ,探讨血液中环核苷酸系统的生理节律。方法 将实验动物置人工光照周期的稳定环境中饲养 2周后 ,在昼夜 6个不同时点分别取样测定。结果 小鼠血液中cAMP和cGMP含量变化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特征 ,中值分别为 10 4.34和 6 4.70nmol/L ,两者相差 1.6 4倍 ;相位分别位于 12∶5 6和 19∶5 8时 ,相差近 7h。结论 正常小鼠血液中的环核苷酸信使含量具有昼夜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4例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放免法,于不同时段测定体外循环转流期间血浆的环核苷酸cAMP 和cGMP 变化。结果表明,在体外循环期间,cAMP和cGMP 浓度进行性上升,转流结束时达到最高峰,随着自身循环的恢复,cAMP 和cGNP浓度逐渐下降,术后次日恢复到术前水平;而cAMP/cGMP 比值在体外循环期间无明显变化。文中讨论了cAMP 和cGMP 变化的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AMP、cGMP在针刺治疗急性脑梗塞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用线栓法直接阻断大鼠脑中动脉开口处制造急性脑梗塞模型,采用放免技术,检测针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组织中cAMP、cGMP含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治疗可以使其脑组织中过度降低的cAMP含量逐渐升高,使升高的cGMP含量迅速下降,病理性减小的cAMP/cGMP比值增大,并均趋于正常值水平。结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cAMP、cGMP含理及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组皂苷(PDS)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DS进行预治疗,10rain后注射细菌内毒素(LPS5mg/kg)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内毒素休克(LPS)组;地塞米松(LPS+Dex)组;人参二醇组皂苷(LPS+PDS)组。颈动脉插管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于休克后2h和4h腹主动脉取血,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NOS活性和N02^-/NO3^-的含量,间接反映N0的水平。结果注射内毒素后,模型组的MAP迅速下降,在低水平维持,LPS+Dex组和LPS+PDS组的MAP未见明显下降,优于模型组(P〈0.01);注射内毒素2h后模型组的血清NOS和NO明显升高,LPS+Dex组和LPS+PDS组NOS活性、NO2^-/NO3^-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结论PDS能够明显改善内毒素休克大鼠的低血压状态,降低NOS活性、NO含量,并对其NO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五参素片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内cAMP和cGMP含量改变与细胞毒性关系。方法 :将 5 0只小鼠分为 5组 ,每组 10只 ;实验组设五参素片高、中、低 3种剂量组 ,阳性对照药设环磷酰胺组 ,阴性对照组为生理盐水。结果 :五参素片(由刺五加、斑蝥、冬虫夏草三味中药配制的复方片剂 )具有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cAMP、cGMP含量和cAMP.McGMP比值的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环磷酰胺组则具有明显降低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0 0 1。NK细胞毒性测定结果也证明五参素片具有明显提高NK细胞毒性作用 ,与空白对照组或环磷酰胺组相比较 ,差异性也非常显著 (P <0 0 1)。结论 :五参素片作为一种新型癌细胞分子调控抑制剂 ,能够明显提高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内cAMP、cGMP含量和cAMP.McGMP比值。此结果与NK细胞毒性作用增加可能有密切关系 ,其过程可能与膜受体、蛋白激酶级联放大作用和蛋白磷酸化酶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
Atpresent,therearemanymethodsusedtoas sesstheseverityoftrauma ,suchasAIS ISS ,TS ,RTS ,ASCOT ,PHIandsoon ,intermsoftheinjuryofanatomicregions ,changesin phathophysiology ,agesetc .,butnotinvolvingthechangesofstressre sponsesofwholebodyatcellularandmolecul…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杂种狗为试验对象,通过检测内分泌与代谢器官组织细胞内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及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创伤对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器官,内分泌激素之间及其对代谢的影响。从细胞内环核苷酸水平的变化,阐述了创伤后许多神经内分泌与主要代谢器官都以α-肾上腺素受体占优势的特征以及高血糖产生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