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汉族指纹纹线数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IBM-PC/XT电子计算机技术,用自编BASIC程序分析吉林省蛟河县汉族居民712人的指纹纹线数的分布。结果,总纹线数为137.94±1.65(X±SE).男女之间总纹线数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男性高于女性,同一性别的左右手总纹线数的差异不明显(P>0.05);显示我国汉族指纹纹线数的分布在对应各指间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分析我国16个民族和6个地区汉族总纹线数平均值的情况,发现总纹线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民族差异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河南汉族人群的指纹纹型特点,为人类学、遗传学和医学肤纹学等研究领域提供基础皮纹学参数。方法: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油墨法按捺河南汉族无关个体(男98例、女73例以及6家系成员43例)十指指纹。结果:河南汉族群体中,弓型纹(A)、箕型纹(L)、斗型纹(W)观察到的比例分别为2.4%、49.0%、48.6%。女性以L多见(55.8%),男性以W多见(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2,P=0.025)。A多见于中指;尺箕多见于食指和环指,桡箕多见于中指;简斗和双箕斗多见于小指;但不同手指的指纹模式分布在左右手之间(χ2=0.132,P=0.716)以及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77,P=0.171)。左右对应手指指纹组合格局中总体表现为W/W(37.5%)>L/L(36.7%)>W/L(20.4%)>L/A(3.9%)>A/A(1.1%)>W/A(0.6%)。家系调查发现有两个家系成员分别表现为倾向W或L遗传,余4个家系成员呈随机性遗传。结论:河南汉族群体中指纹纹型有自身的特点,又有其他人群的一般特征。另外,进一步证明了指纹纹型受多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3.
研究指纹纹型及指纹系数受遗传及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方法,采用遗传流病学方法研究双生长子的指纹纹型。结论指纹纹型及指纹系数受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治市回族和汉族儿童指纹白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山西长治市籍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10-13岁儿童216人的432侧手,2160个手指指纹白线出现率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分分析,结果,各指指纹白线出现率回族女性〉男性,回族〉汉族,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每个人指纹白线出现率为回族女性〉男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长治市籍聋哑儿童男94人、女68人;汉族儿童男43人、女41人,共226例、452侧手、2260个手指指纹白线出现频(数)率(%)进行了观察、统计、比较、分析,结果各指纹白线出现率聋哑儿童女性>男性,聋哑儿童>汉族儿童,经X2检验,差异非常显著(P<0.001),每个人指纹白线出现率(每个人有一指以上出现者),经X2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汉族儿童与聋哑儿童间,X2检验差异不显著(P>0.05)。聋哑儿童女性有3人10指出现指纹白线。  相似文献   

6.
汉族左利人群组指纹白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山西长治市12-63岁的汉族左利人群组男,女各53人;长治医学院19-21岁汉族右利本科医学生男,女各58人,两个人群组的指纹白线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表明,左利人群组的指纹白线频率显著大于本科组两组的各批指纹白线出现平均为女性大于男性。左右手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指纹是皮纹的一部分,专门研究手指末端的纹型,较皮纹学范围局限,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指纹具有个体特异性、终生不变性和世代遗传性[1]。于是学者们围绕指纹纹理与人的民族、性别、身高、性格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研究,致使皮纹学在人类学、遗传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毛庭枝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0):1201-1204
目的:研究广西仫佬族指纹特征,补充该民族肤纹学正常值数据库。方法:共印取200份仫佬族指纹印资料,男女各100例。分析其指端纹型频率、纹型组合格局及指纹嵴计数,并从文献资料中选择我国其他8个居住地区相距较远民族的指纹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其他8个民族的指纹一样,仫佬族手指纹型也以斗型、尺箕为主要纹型,桡箕和弓型纹出现频率极低;但仫佬族的斗型、尺箕、桡箕及弓型纹的出现频率与其它8个民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仫佬族纹型组合出现频率较高的是W/W、L/L和W/L,W/A的出现频率最低,这是因W与A纹型结构不相容所致;W/W、L/L、A/A的观察频率显著高于期望频率(P〈0.01),显示出同类纹型组合的亲和性。仫佬族男女总指纹嵴计数(TFR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6个民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广西仫佬族的指纹具有一定本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广西侗族、京族、仫佬族女性手指纹型.以补充此3个民族肤纹学正常值数据库,并对纹型形成时胎儿指端胎垫形态作一探讨。方法:共印取450份女性指印资料,每个民族150例。参照《人类肤纹学研究观察的标准项目》分析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个民族女性手指纹型均以斗型、尺箕为主要纹型,桡箕和弓型纹出现率极低。斗型、尺箕及弓型的出现率在3个民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率最高的3种纹型组合依次为Lu/Lu〉W/W〉W/Lu,仅Lu/Lu和W/Lr有民族间显著性差异(P〈0.05);3个民族女性左右手各对应手指相同纹型出现率均较高;在手指纹型形成时,胎儿的指端胎垫均多为对称形隆起胎垫或顶部偏桡侧的非对称形中等胎垫,而对称形低平胎垫及顶部偏尺侧的非对称形中等胎垫较少见。结论:3个民族女性被研究的指纹项目参数基本相似,亦存在部分民族间差异;在指纹形成时,胎儿的指端胎垫形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福建汉族手皮纹正常值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方法 用油墨拓印法印取指纹图样 ,按常规方法测量左右手嵴纹数、atd角度。结果  atd角度平均值为 4 0 .0°;三种类型手指纹中 ,弓形纹占 4 % ,箕形纹与斗形纹各占 4 8%。 结论 同一个体中 ,左手嵴纹数及 atd角度与右手呈显著正相关 ;嵴纹数、atd角度、身高三者彼此间未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900名中国汉族人的掌纹调查,其主要特征是:A 主线:Ⅰ型7.89%,Ⅲ型91%,Ⅴ型1.11%;B 主线:Ⅴ型80.72%,Ⅶ型16.78%,Ⅸ型0.67%,Ⅺ型0.06%,O 型(缺失)0.11%,Ⅲ型1.67%;C 主线:Ⅴ型38.78%,Ⅶ型32.67%,Ⅸ型16.06%,Ⅺ型0.44%,O型(缺失)12.06%;D 主线:Ⅷ型和Ⅸ型均是40.61%,Ⅺ型18.39%,O型0.39%。AD 主线式平均值是6.50±1.61(SD),存在性别和手别(左、右手)之间的统计学差异(P<0.01),主线横向指数均值是22.53±3.76(SD),无性别和手别间的统计学差异(P>0.05)。皱纹掌(复杂的掌褶纹)频率是5.22%,A、B、C、D 主线两侧对称是34.89%,A、B、C、D 主线主要类型是3、5′5″、7(18.11%)。  相似文献   

12.
用身高标准体重法调查了内蒙古师范大学18~24岁大学生752例(蒙古族306例,汉族446例)的营养状况,并进行了民族间、性别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内蒙古蒙古族、汉族大学生营养状况优于全国19~22岁学生平均水平;蒙古族大学生与汉族大学生营养水平接近;蒙古族、汉族男大学生营养正常率均高于本民族女大学生的出现率。  相似文献   

13.
海南省汉族人群中6种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海南省汉族人群的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基础。方法: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筛查海南省汉族人群中的6种β-地中海贫血突变类型:CD41-42(-CTTT)缺失突变、IVSII654(C→T)突变、CD17(A→T)无义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CD71-72(+A)移码突变和CD26(G→A)突变。结果:在675人中发现17例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携带率为2.52%,其中CD41-42(-CTTT)缺失突变杂合子9例(携带率为1.33%);IVSII654(C→T)突变杂合子5例(携带率为0.74%);TATA盒nt-28(A→G)突变杂合子2例(携带率为0.30%);CD71-72(+A)移码突变杂合子1例(携带率为0.15%);未检出CD17(A→T)无义突变和CD26(G→A)突变2种突变类型。结论:海南汉族人群是β-地中海贫血的高发群体,其基因突变类型主要以CD41-42(-CTTT)缺失突变、IVSII654(C→T)突变、TATA盒nt-28(A→G)突变和CD71-72(+A)移码突变4种突变类型常见。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HLA-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内蒙古地区蒙、汉族人 HLA-DRB1的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 1 0 2例健康蒙古族标本和 1 0 8例健康汉族标本进行 HLA-DRB1等位基因型别分析。结果 :蒙古族中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分别是 :DRB1 * 1 2 0 x(genefrequency,GF=1 8.3 5 % ) ,* 0 40 x(GF=1 4.82 % ) ,* 1 5 0 x(GF=1 0 .84% )。汉族中 HLA-DRB1等位基因频率较高的分别是 :DRB1 * 0 90 1 (GF=1 6.67% ) ,* 1 5 0 x (GF=1 5 .0 3 % ) ,* 0 40 x (GF=1 1 .81 % )。其中 :DRB1 * 0 90 1、* 1 2 0 x位点的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和汉族具有不同的 HLA-DRB1等位基因分布频率。  相似文献   

15.
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测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①目的 了解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特征并积累其形态学资料。②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籍210名18~22岁在校学生进行了头面部26个项目的测量,以及各测量均值的男女性别比较,并就部分测量均值与其他地区汉族及13个少数民族进行了比较和聚类分析。③结果 山东汉族大学生头面部以过短头型和阔面 ,与华北汉族、15省汉族及蒙古族、哈萨克族、赫哲族相距较近,而与其他地区汉族及东乡族、景颇族等5个少数民族相距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丰富我国人群眼部特征资料.方法:调查了582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楣、上眼睑皱褶、眼裂倾斜度,对调查的资料进行了性别间、民族间、地区间(内蒙古东部区与西部区)比较。结果:(1)蒙古族与汉族内眦褶、上眼睑结果皱褶、眼外角高出现率无显著性差异.(2)蒙古族、汉族内眦假、上眼睑皱楣出现率无性别间盖异,眼外角高出现率则均为女性高于男性.(3)汉族东部区女性上眼睑皱褶出现率明显低于西部区女性.(4)蒙古族、汉族眼外角高出现率低于傣族、布朗族、基诺族.结论:内蒙古蒙古族、汉族青年内眦楣出现率高,上眼睑皱假出现率较高,眼裂倾斜度多为眼外角高于眼内角,具有我国北方人群共同的眼部特征.  相似文献   

17.
824例汉族青年大学生皮纹正常值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824例男女大学生进行了皮纹调查。通过四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并与国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有几项肤纹指标与一般人的皮纹有所差别,这种差别是否与智商有关,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辽宁汉族正常人掌中褶和健康线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宁地区1200名汉族人的掌中褶和健康线进行了调查,旨在为中国的皮纹学和人类遗传学提供这两种褶纹的正常参数。掌中褶和健康线的平均率值是63.63±0.98(SD)%和41.63±1.01(SD)%,无性别间的统计差异(P>0.05),而在女性健康线存在手别的差异(P<0.01)。两种褶纹的组合类型是“++”(两种褶纹均有)、“--”(两者均无),“+-”(有掌中褶无健康线)和“-+”(无掌中褶有健康线)的平均值分别是31.5±1.34%、24.17±0.87%、34.21±0.97%和12.21±1.18%,双手两种褶纹对称分布出现率为50.67±1.44%,两手均为“++”、“--”、“+-”和“-+”分别是16.42±1.07%、11.58±0.92%、18.5±1.12%和4.17±0.58%。“++”和“+-”型存在性别的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潍坊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皮下脂肪厚度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了解山东省潍坊地区城市汉族青少年皮下脂肪发育现状及规律。②方法 对潍坊地区1274名(男649名、女625名)7~19岁城市汉族学生的身高、体质量以及肱三头肌位、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和腓肠肌位皮褶厚度进行了测量分析。③结果 皮褶厚度随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女生皮褶厚度大于男生。男女生肱三头肌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7岁(13.2mm)和18岁(17.7mm)达到高峰;肩胛下角位、髂前上棘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6岁(13.7mm、13.5mm)和18岁(17.5mm、17.1mm)达到高峰;腓肠肌位皮褶厚度分别在13岁(19.5mm)和14岁(21.4mm)达到高峰。除腓肠肌位皮褶厚度外,其他3项皮褶厚度从10岁起开始出现性别差异。④结论 在生理因素的决定作用下,物质生活水平、体育锻炼等因素影响皮下脂肪的沉积和厚度。  相似文献   

20.
辽宁满族和汉族指纹白线正常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辽宁满族和汉族人指纹白线的调查结果。满族和汉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分别是7.14%和31.73%。满族人的指纹白线出现率低于汉族、维吾尔族、德国人、波兰人和美国白人。作者注意到满族人的指纹白线不存在左右手间和性别间的差异,而汉族人性别间差异显著。十指均有白线频率为1.91%(满族)和10.5%(汉族)。十指均有白线的白线平均数满族为39.3±6.6,汉族为35.5±10.6。五指中指纹白线出现率从高到低的顺序在满族为Ⅰ、Ⅳ、Ⅲ、Ⅱ、Ⅴ,在汉族为Ⅳ、Ⅲ、Ⅱ、Ⅰ、Ⅴ。存在民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