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血压与低切应力对血管重建的影响及其机制,这对于阐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提供诊断、治疗的一些基本原理都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方法通过腹主动脉缩窄,结扎左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建立高血压、左颈总动脉低切应力以及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大鼠动物模型。几何形态学方法观测左颈总动脉的壁厚及壁厚/内径比的变化;金属蛋白酶谱法分析MMP-2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信号通路分子p-Akt分子以及Rho GDIα的表达变化。结果高血压和低切应力均可诱导颈总动脉MMP-2活性和壁厚及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颈总动脉MMP-2活性和壁厚及壁厚/内径比进一步增加,从而促进血管重建。低切应力可诱导颈总动脉p-Akt的表达水平,且与低切应力大小相关,切应力低,p-Akt的表达水平高。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p-Akt的表达水平进一步增加。高血压和低切应力可诱导颈总动脉RhoGDIα表达增加;当高血压伴有低切应力时,两者的协同作用诱导颈总动脉Rho GDIα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高血压与切应力协同作用对血管重建的影响最为显著,Akt和Rho GDIα信号通路参与了高血压与低切应力诱导的血管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颈总动脉的平均壁面切应力(WSS)和周向应力(CS),并与同龄正常血压大鼠(WKY)相对比,观察SHR和WKY大鼠颈总动脉平均WSS和CS的特征。方法选取12周龄SHR作为动物模型,同龄WKY为对照组;通过在体测定颈总动脉的平均血流量与平均血压,离体测量颈总动脉的无载荷状态形态学数据,以及在体轴向伸长比条件下颈总动脉段的压力(p)-容积(V)关系,确定颈总动脉平均WSS和CS;同时比较SHR和WKY颈总动脉的平均血压和血流量、无载荷和载荷状态几何尺寸以及平均WSS和CS的特征。结果与正常血压的WKY组相比,SHR组颈总动脉血压明显增高、流量明显降低;无载荷和载荷状态下SHR组动脉的内外半径均增大,载荷状态下SHR组动脉壁厚减小;SHR颈总动脉平均WSS明显降低,而CS明显增高。结论高血压和低流量引起了SHR颈总动脉重建;低WSS和高CS是SHR颈总动脉血液动力学参数的重要特征;WSS和CS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反映动脉重建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在体研究切应力改变诱导内皮细胞组织因了的表达建立一种可控性的大鼠颈总动脉狭窄模型。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9组,用自制硅胶管套扎左颈总动脉中段,术后不同时相点用TS 420型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血流量,灌注前用DIGITEXα数字血管减影操作系统测定血管内径,用Poiseiuue流体力学公式Tw=32ηQ/πD^3计算切应力。结果:颈总动脉狭窄85%后,平均血流量减少了65%,局部切应力发生了显著变化(P〈0.01),在7d内无明显改变。结论:硅胶管套扎大鼠颈总动脉中段的狭窄模型,是比较理想的在体检测血流壁切应力改变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动脉血流切应力变化对动脉壁形态结构、零应力状态以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凋亡和去分化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左侧颈总动脉的部分分支,使血液全部经由枕动脉流出,造成左颈总动脉(LCA)低血流和低切应力以及对侧右颈总动脉(RCA)高血流和高切应力状态,以假手术不结扎动脉的动物为正常对照。取LCA和RCA,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血管壁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血管零应力状态下的张开角;TUNNEL法进行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结果 术后7d,低切应力LCA的内径减小了13%左右,壁厚内径比显著增加,张开角显著减小;内皮下层明显增厚,VSMC凋亡数量显著增加,VSMC表型分化标志分子hl-calponin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血流切应力显著降低会在短期内引起血管重建,提示VSMC凋亡和去分化可能是低血流和低切应力导致血管重建的早期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卡格列净通过调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迁移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信号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重构。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血压大鼠对照组(WKY组)、SHR组和SHR+卡格列净组。尾袖血压计监测大鼠尾动脉血压,H-E染色评估胸主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及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比值,Masson染色检测血管壁纤维化程度。体外分离培养WKY和SHR胸主动脉VSMCs,细胞分为WKY组、WKY+卡格列净组、SHR组和SHR+卡格列净组。CCK-8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分泌型磷酸蛋白1(SPP1)、 I型胶原蛋白(Col1a)、Ⅲ型胶原蛋白(Col3a)、血管紧张素原(AGT)、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 (AGTR1)、TGF-β1mRNA与蛋白表达。结果 :给予卡格列净灌胃8周后,与SHR组相比,SHR+卡格列净组大鼠尾动脉血压、胸主动脉中膜厚度、中膜厚度/管腔直径比值、胶原蛋白沉积程度降低。SHR组VSMCs增殖、迁移能力较WKY组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高血压形成前后的不同时相点,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SHR大鼠胸主动脉几何形态及纤维结构进行了形态定量学研究,测定了SHR胸主动脉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变化及压力-直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血压增高,SHR主动脉几何形态及各种显微结构指标均显著增大;高血压形成和发展阶段,SHR主动脉零应力状态张开角增大;高血压主动脉结构重建例如管壁增厚,胶原纤维不成比例地增加可能导致主动脉可扩张性降低;主动脉的结构重建和力学特性的改变构成了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的结构重建及力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高血压形成前后的不同时相点,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对SHR大鼠胸主动脉几何形态及纤维结构进行了形态定量学研究,测定了SHR胸主动脉零应力状态张开角的变化及压力-直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血压增高,SHR主动脉几何形态及各种显微结构指标均显著增大;高血压形成和发展阶段,SHR主动脉零应力状态张开角增大;高血压主动脉结构重建例如管壁增厚,胶原纤维不成比例地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核富集丰度转录物1(NEAT1)调控微小RNA-451a(miR-451a)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高血压致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作control组、model组、shRNA组、sh-NEAT1组、sh-NEAT1+inhibitor NC组、sh-NEAT1+miR-451a inhibitor组,15只/组;除control组外其余小鼠皮下埋入AngⅡ微量泵建立高血压模型,并于2周后尾静脉分别注射相应剂量shRNA、sh-NEAT1、inhibitor NC及miR-451a inhibitor慢病毒液,control组及model组注射等剂量PBS。检测小鼠血压;qRT-PCR检测胸主动脉组织lncRNA NEAT1及miR-451a表达;HE染色及Masson染色分别观察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及胶原纤维分布情况;免疫组化法观察胸主动脉组织Ki-67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胸主动脉组织I型胶原蛋白(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3)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NEAT1与mi...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低血压状态下动脉重建后,动脉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在大鼠左肾动脉起点以下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实验性低血压大鼠模型,按不同的时相点,观察腹主动脉、股动脉和胫前动脉张开角的变化,并进行在体腹主动脉的压力-容积(P-V)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低血压大鼠的动脉血压降低,导致动脉壁的非均匀性生长,表现为动脉零应力状态下张开角减小。低血压状态时,腹主动脉的C/E比值减小,顺应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低切应力对体外培养动脉形态学重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低切应力对血管的生物学作用,探讨切应力与血管形态学重建的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体外应力培养系统,培养猪颈总动脉,通过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方法,探讨低切应力作用下动脉重建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切应力减小时,动脉发生显著的结构重建,其特征为管径缩小,壁面积减小,管壁增厚,壁厚/内径比增加;低切应力作用使动脉部分中膜VSMC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表现为α-肌动蛋白含量下降,细胞核朝向改变,发生扭曲,变大变圆,核仁明显。结论 低切应力和血压改变所致的血管重建在形态学方面有很大不同,提示:切应力和血压改变对血管重建的作用机制不同;中膜VSMC的表型转换是低切应力引起血管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肿瘤抑制因子PTEN在血管紧张素II(AngII)介导的高血压动脉重建中的作用 ,观察了PTEN在高血压主动脉中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普托利对其表达的影响。缩窄SD大鼠主动脉复制高血压模型 ,将动物分为对照组 ,高血压组和高血压 卡托普利组。术后 2 8d ,取主动脉以RT PCR法测定PTEN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蛋白在主动脉的表达及定位。结果显示 ,对照组主动脉PTEN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给予卡托普利的高血压大鼠主动脉PTEN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血压组 ,与对照组相似。高血压大鼠主动脉PTEN免疫染色强度低于卡托普利组和对照组。结果表明 ,PTEN在高血压主动脉的表达减少 ,卡普托利逆转了高血压诱导的PTEN表达减少。提示血管紧张素II和压力可能参与PTEN表达的调控 ,PTEN在高血压诱导的动脉重建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Orai1通道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心房纤维化及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45~46周龄的Wistar大鼠(n=16)及SHR(n=13)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快速起搏心房观察两组大鼠AF的可诱发性。HE和Masson染色观察两组大鼠心房组织的纤维化程度。Western blot检测两组大鼠心房组织纤维化相关的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Ⅰ,Col1)、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Ⅲ,Col3)、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和MMP9,以及钙信号通路相关蛋白Orai1、钙调神经磷酸酶(calcineurin,CaN)和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 3,NFAT3)的表达。在原代培养的乳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上,利用腺病毒转染使其过表达Orai1后,采用Western b...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探讨低切应力对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了低切应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观察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α-肌动蛋白和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手术结扎家兔左颈外动脉,术后高脂饲料喂养。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粥样斑块的形成和α-肌动蛋白及c-Myc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在低切应力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总动脉较早出现明显粥样斑块,管壁增厚,管腔内径变小;颈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α-actin含量减少、c-Myc表达增高。结论低切应力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促使粥样硬化动脉VSMC增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动脉重建中microRNA-21(miR-2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型大鼠高血压模型,大鼠分为假手术对照组、高血压2周组和高血压4周组;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主动脉VSMCs施加频率为1.25 Hz周期性张应变,加载幅度分别为0%(静态对照组)、5%(正常张应变组)、15%(模拟高血压状态的高张应变组),加载持续时间均为12 h。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Real time RT-PCR技术,分别检测动脉和细胞样品ECM以及miR-21的表达。用miR-21特异干扰片段抑制培养的VSMCs miR-21表达,然后检测VSMCs的ECM、miR-21和Smad 7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高血压2周组胸主动脉ECM和miR-21的表达显著上升;高血压4周组胸主动脉的I型胶原、III型胶原和miR-21表达显著上升。与静态对照组和5%张应变组相比,15%张应变组VSMCs的I型胶原表达无显著变化,而III型胶原表达显著升高,Smad 7表达显著下降,周期性张应变增强VSMCs的miR-21表达。干扰miR-21降低周期性张应变状态下VSMCs的miR-21表达以及III型胶原蛋白水平表达,上调VSMCs的Smad 7表达。结论高血压血管重建导致大鼠胸主动脉ECM和miR-21高表达。周期性高张应变可诱导VSMCs的miR-21高表达,再通过其调节Smad 7蛋白,进而调控VSMCs的ECM,尤其是III型胶原的表达,参与高血压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15.
探讨血管重建的规律,对了解血管的生理功能和防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在高血压状态下动脉的重建研究较多,而对于低血压状态下动脉重建的研究,国内gffe少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动脉重建的规律,希望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有益的参考,并为Funs的“应力一生长”法则提供新的例证,本文复制了大鼠低血压模型,以研究低血压状态下股动脉和胜前动脉重建的规律,探讨肌性动脉的应力一生长关系。在SD大鼠左肾动脉起点以下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实验性低血压大鼠模型,对照组大鼠模拟手术,但腹主动脉未缩窄。按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 ,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素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 ,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 ( 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 ( α- 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表达的影响。以高压力 ( 160 mm Hg)和正常压力 ( 80 m m 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 6h,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 VSMCs的形态、α- actin和 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 ,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在压力、脉压差和频率方面有较好的可控制性及稳定性 ;高压力使 VSMCs核常染色质增加 ,α- actin染色较正常压力组浅淡 ,表明 α- actin含量减少 ;PCNA表达阳性。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的成功建立 ,为研究机械应力对动脉重建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高压力可诱导 VSMCs向合成型转换 ,细胞趋于增殖  相似文献   

17.
nor-NOHA逆转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精氨酸酶抑制剂nor-NOH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WKY大鼠作为对照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受试组,受试组每天腹腔注射nor-NOHA(40 mg/kg),定期测量大鼠收缩压和体质量,10周后,采用酶谱法检测心、肾及胸主动脉组织中活性MMP-2的含量,并对胸主动脉进行Tricrome- Masson,Picric-Sirius red 及Orcein组织特染观察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LD)、径腔比(M/L)、Ⅰ型和Ⅲ型胶原及弹力纤维面积百分比值等。 结果 受试组收缩压显著下降、左心室MMP-2较SHR组含量显著降低(P<0.05),胸主动脉的MT、M/L、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均下降(P<0.05)。结论 nor-NOHA可能通过抑制MMP-2活性及降低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合成而缓解SHR血管重构。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机械应力在动脉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本文建立了以压力改变为启动因子导致动脉重建的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并观察了高压力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形态、α-肌动蛋白(α-act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以高压力(160mmgHg)和正常压力(80mmHg)灌流大鼠颈总动脉6h、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SMCs的形态、α-actin和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在压力,脉压差和频率方面有较好的可控制性及稳定性;高压力使VSMCs核常染色质增加,α-actin染色较正常压力组浅谈,表明α-actin含量减少;PCNA表达阳性。大鼠颈总动脉在体受力模型的成功建立,为研究机械应力对动脉重建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高压力可诱导VSMCs向合成型转换,细胞趋于增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壁重构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分布的变化规律. 方法 采用双侧肾动脉狭窄法制作动物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周组、术后5周组和术后7周组,利用无创动物血压分析测试仪评价高血压动物模型质量,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和图像分析方法检测各组左心室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改变.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Ⅰ、Ⅲ型胶原网络在术后2周均无明显变化,术后5周心肌细胞及肌束周围Ⅰ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呈断裂、聚集或部分缺如.心室壁小动脉管壁Ⅰ型胶原鞘不规整,纤维束断裂,胶原聚集或堆积,血管外膜粗纤维束向间质延伸;术后5周组肌细胞周围Ⅲ型胶原粗、细纤维束均出现严重松散或紊乱;血管壁Ⅲ型胶原鞘呈现松散现象.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术后5周组与术后7周组相比,Ⅰ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和平均面积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Ⅲ型胶原平均吸光度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面积比术后2周组与术后5周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手术5周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增高趋势,Ⅲ型胶原蛋白表达量呈降低趋势. 结论 高血压可导致左室壁Ⅰ、Ⅲ型胶原网络发生重建或破坏,血管外膜胶原结构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结构重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采用组织形态学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研究了4-55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胸主动脉几何形态及显微结构成分的重建。结果显示:随着血压增高和年龄增长,SHR主主显微结构成分的重均比WKY大鼠显著,说明压力因素对血管重建起重要作用。SHR主 动脉肥厚为研。高血压早期以血管平滑肌细胞肥大和VSMC面积增加为主,高血压老龄期则以胶原纤维积聚为特征。VSMC及细胞外基质的变化构成了SHR主动脉重建的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