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龙眼多糖、荔枝多糖的分离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目的:从龙眼、荔枝肉中分离提取多糖,并探讨其抗氧化作用。方法:建立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酶法结合sevag法除去蛋白,H2O2脱色工艺制备龙眼多糖与荔枝多糖,对多糖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抗氧化作用性质进行研究。结果:龙眼总糖含量为64.27%,荔枝总糖含量为62.77%。龙眼粗多糖得率为3.64%,荔枝粗多糖得率为3.30%。龙眼多糖与荔枝多糖均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作用,荔枝多糖抗脂质过氧化物LPO的作用能力与其剂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荔枝粗多糖与龙眼粗多糖均具有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潞党参中所含多糖的提取与精制工艺。方法:药材经石油醚和乙醇预处理,水提醇沉法提取得到党参多糖粗品,Sevage法和透析法结合精制。结果:用该方法提取和精制得到的党参多糖含量为35.7%。结论:该工艺经济、稳定、环保,是提取党参多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狗肝菜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和工艺.方法 分别选取微波法、超声波法和溶剂回流提取法制备狗肝菜多糖.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粗多糖,再用Sevag法脱蛋白后,依次采用乙醚、无水乙醇、丙酮洗涤纯化,得精制多糖.比较3种方法所得多糖产率和含量,从中筛选出最佳提取方法.采用最佳提取方法进行正交实验,以筛选出其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菟丝子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制备菟丝子精制多糖,采用13C-NMR检测其纯度;PMP衍生化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精制前后多糖的单糖组成.以精制多糖测得粗多糖对葡萄糖的换算因子,并利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测定黑龙江、山东及内蒙古菟丝子多糖的含量.结果 精制多糖基本不含其他杂质,菟丝子多糖精制前后单糖组成无...  相似文献   

5.
菠里克果多糖的提取、精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超鹏  陈文  江发寿 《农垦医学》2009,31(2):117-119
目的:提取菠里克果成熟果实中的多糖,并对该多糖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水提醇沉法得到多糖,并用剩余碘量法测定精制后多糖的含量。结果:菠里克果精制多糖样品中多糖含量为55.51,得率为4.52%。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永泰芙蓉李总多糖的分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离纯化芙蓉李中的总多糖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芙蓉李果实中提取多糖,用大孔吸附树脂、Sevag法等技术纯化多糖,采用纸色谱法鉴别多糖中单糖的种类;以多糖含量为指标,苯酚-硫酸法为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芙蓉李粗多糖提纯物中多糖平均含量为50.86%,苯酚和硫酸的用量、反应温度等对含量测定结果有显著影响,而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小,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38%,RSD为1.61%(n=6)。结论首次从芙蓉李中提取得到粗多糖;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沙枣多糖提取工艺,并通过对沙枣粗多糖中蛋白质的除去方法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不同方法对多糖的提取率及纯度的影响。方法:煎煮法提取;采用三氯乙酸法、鞣酸活性炭法脱蛋白;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法测蛋白质含量。结果:3%的三氯乙酸脱蛋白率为58.3%,多糖得率为65.4%;15%的三氯乙酸脱蛋白率为14.8%,多糖得率为66.4%;1%鞣酸脱蛋白率19.9%,多糖得率28.8%。结果显示3%的三氯乙酸法脱蛋白率较15%的三氯乙酸及鞣酸法高出近40%。结论:沙枣多糖的脱蛋白可优先选择3%的三氯乙酸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比较桦褐孔菌粗多糖的不同除蛋白方法,评价粗多糖的精制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硫酸-蒽酮法和考马斯亮蓝法测定粗多糖和精制多糖中多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测定波长分别为625nm和595nm;以多糖保留率和蛋白去除率为双重指标,比较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酶法的除蛋白效果。结果 Sevag法多糖保留率72.9%,蛋白去除率9.5%;三氯乙酸法多糖保留率13.3%,蛋白去除率96.0%;酶法多糖保留率46.9%,蛋白去除率43.8%。结论 Sevag法的多糖保留率最高,三氯乙酸法的蛋白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蒲葵子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蒲葵子多糖的含量,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蒲葵子粗多糖LCP,经纯化得到总多糖LCP1和精制多糖LCP2.经苯酚-硫酸显色后,在490 nm处进行比色测定总多糖LCP1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多糖LCP2对自由基·OH、O-2·、DDPH·的清除作用.结果 总多糖LCP1含量为51.9...  相似文献   

10.
报告了黄精炮制前后粗多糖的提取收率与总糖含量的分析。证明黄精与炮制黄精中粗多糖的提取率分别为13.0%与6.3%,其粗多糖中总糖含量分别为88.39%与60.6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湖南产不同种质、采收期和加工方法的山银花中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WatersSymmetry C18(150 mm×4.6 mm,5 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0.4%冰醋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高效液相色谱(HPLC)-紫外检测(UV) 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检测波长为330 nm;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 法测定此药材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结果 不同山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为3.73%~8.23%,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总含量为4.16%~8.53%.其中,绿原酸含量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及川续断皂苷乙之和含量最高的是采自三青期的野生山银花,为8.23%、8.53%,微波干燥加工后的山银花中上述成分含量分别为7.05%、7.08%,其他加工方法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 野生山银花的质量优于栽培山银花,三青期采摘及微波干燥得到的山银花的质量最优,本试验结果可为山银花人工培育和采收加工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忍冬个体生长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 调查忍冬不同树龄的形态指标,分析花蕾中绿原酸的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 金银花药材的质量与其忍冬树龄关系密切。不同树龄忍冬,萌发新枝能力与花蕾生长不同,其质量差异较大。综合产量和绿原酸含量的因素,金银花药材以忍冬树龄9~15年较好。结论 保证金银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是:随树龄增长,适时调整密度,在GAP基地建设中,对不同树龄植株要分类管理。本研究对人工栽培多年生药材的研究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山银花药材外观及其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6种产地加工方法的山银花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药材中外观及其绿原酸含量相差悬殊,绿原酸的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烘烤法>蒸制干燥法>熏硫干燥法>炒制干燥法>生晒法>晾干法。结论烘烤法加工的药材外观质量最优,绿原酸含量最高,应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炮制对金银花化学成分的影响,为更深入研究该药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金银花炒黄品、烘制品,采用HPLC-DAD方法以绿原酸为指标性成分,通过指纹图谱对比对生品和炮制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金银花生品炒黄后,大部分成分溶出率增加;而金银花生品经烘制品后,大部分化学成分含量降低,少数化合物含量升高。结论:炮制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影响较大,可为找到抗菌活性最强的成分提供实验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金银花溶出度的影响。方法: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中药材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随着粉碎粒度的变细,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出量明显提高,超微粉(10μm)〉160目筛细粉〉120目筛细粉〉80目筛细粉〉60目筛细粉,超微粉有效成分含量比60目筛细粉提高14.4%。结论:微粉化技术对金银花溶出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豫产金银花质量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制定金银花质量的方法和指标。方法:用HPLC色谱法对河南不同产地金银花进行绿原酸的含量测定,并对其灰分、酸不溶灰分、砷盐及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含量测定和检测均获理想结果。结论:找到了较佳方法和指标,为道地药材金银花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银花脂溶性成分的组成及其研究意义。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脂溶性成分,用气相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检出37个色谱峰,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总组分的98.87%。脂溶性成分主要为脂肪酸和烃类,其中10种脂肪酸占总脂溶性成分的46.18%,9种烃类化合物占总脂溶性成分的33.88%;酯类成分和植物甾醇为次要成分,分别占总脂溶性成分的9.21%和8.39%。结论:金银花中的脂溶性成分种类丰富并具有一些药理活性,气相-质谱联用技术能够有效地分析金银花中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山银花药材中的常春藤皂苷元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盐酸一乙醇溶液为水解溶剂,山银花样品加热回流4h,再用三氯甲烷萃取;采用HPLC,以Waters Symmetry C18(150min×4.6mm,5μm)色谱柱,甲醇-0.4%冰醋酸水溶液(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nm,测定常春藤皂苷元含量。结果山银花中常春藤皂苷元的线性范围为2-1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99.O%,RSD为1.9%。不同产地山银花的常春藤皂苷元含量差异较大.湖南隆回野生的含量高达2+8%,而云南、贵州产的未检出。结论所建立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山银花药材中常春藤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地锦草总黄酮、金银花叶总黄酮和杭白菊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性能,以探讨大孔树脂等在精制地锦草、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有效部位的应用。方法以总黄酮为考察指标,筛选适用的大孔树脂等型号,评价大孔树脂的吸附与解吸工艺。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结果地锦草、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总黄酮精制的适用树脂分别为D101、DA201、DM301;DA201;D101、DA201、DM301。地锦草总黄酮对DA201和对D101、金银花叶总黄酮对DA201、杭白菊总黄酮对DA201和对D101的上样浓度分别为0.49-1.47和0.42-1.31、1.03-2.07、0.50-1.00和0.71-1.99mg/m l,动态吸附阶段的泄漏点分别为8和10、2、2和1BV,乙醇洗脱液中总黄酮含量较高的乙醇浓度分别为20%、30%、40%和20%、30%、40%;10%、20%、30%;30%、40%、50%和20%、30%、40%。温度对DA201和D101吸附地锦草总黄酮影响不大,而对DA201或D101吸附金银花叶和杭白菊总黄酮有一定影响。结论3种大孔树脂和聚酰胺对中药总黄酮有效部位的提取精制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林炳国 《中国医疗前沿》2013,(12):101-101,7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同时测定中药金银花中咖啡酸及木犀草苷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流动相采用甲醇:0.1%的磷酸水溶液,按照梯度洗脱方式,流速为1.0ml/min,进样量为15μl,检测波长为338nm,柱温为25℃。结果咖啡酸与木犀草苷分别在8.1-82.0μg/ml、2.1-4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37.71X-265.77(R=0.9997),Y=15.56X+3.98(R=0.9995)。结论采用HPLC方法测定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咖啡酸、木犀草苷,方法简单、分离效果好,重复性好,是一种较好的检测金银花药材质量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