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阳明病 阳明主里,主燥热之化。阳明以胃家实为提纲。治疗之法:阳明气分热盛者,清之;阳明腑实燥结者,下之。如“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条)此条名曰三阳合病,实是阳明气分大热独  相似文献   

2.
林某,26岁。平素嗜酒,喜食燥辣之品。近2个月来,阴茎常在无性刺激的情况下勃起,并有少许精液流出,每次持续数十分钟,经多家医院检查,生殖系统未见异常,诊为“性神经兴奋症”,转中医治疗,求治于余。刻诊:面红身热,情志抑郁,腹胀不适,腰脊痠痛,大便秘结,余症同前。舌暗红边有瘀点,苔少薄黄,脉实、弦数。诊为“阳强”。证属阳明腑实,肝郁血瘀,肾精不足。治先宜峻下泄热,通腑软坚,疏肝祛瘀,拟大承气汤加味:大黄 枳实 芒硝各12g 穿山甲15g,3剂,水煎服。服1剂后,下燥屎10余枚,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阳明腑实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明腑实证是由“胃家实”所形成的一种病证,临床上以腹满硬痛、腹胀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或大便不通或热结旁流、苔黄燥或起毛刺,脉沉实或迟等为主症。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30例阳明腑实证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伤寒论》三承气汤证条文,分析各证候、病机,认为用痞、满、燥、实、坚区分三承气汤证有一定局限性。三承气汤证反映了阳明腑实证病机演变的三个阶段:调胃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初期,燥热初结,胃气不和证;小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中期,小热小实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腑实极期,大热大实证。调胃承气汤的功效为泻胃中无形之结热,用芒硝的目的不是软化大便,而是解胃中无形热结。  相似文献   

5.
<正> [例一]杨××,女,10岁。1962年6月3日就诊。壮热不退,已有1周(39.5~40℃),神志昏迷,狂妄不安,便结5天,矢气频转,手足掣搐,汗少溲赤,两脉数实,舌苔黄腻。是阳明经腑实热。拟通腑结,下实热。川朴3克,生枳实6克,西锦纹9克,元明粉(冲入)6克,紫雪丹(化服)3克。1剂药尽,神志仍昏,大便未下,汗出较多,小溲赤涩,脉象同前而舌绛苔燥,为实热逗留肠胃,势已化火化燥。改用白虎加味以透邪清热,生津润燥。生石膏(先煎)60克,知母6克,生  相似文献   

6.
昏谵是神昏谵语的简称。准确判定引起昏谵的不同原因,对于及时有效地救治病人至关重要。本文拟就热入心包、阳明腑实(略称“心包腑实”)和单纯阳明腑实(略称“单纯腑实”)所致昏谵的鉴别略述管见。心包腑实者,既有痰热阻窍,又见腑实熏扰,以昏谵、便秘为其特征。单纯腑实者,除燥结于肠外,因胃热乘心,亦可出现昏谵。何以  相似文献   

7.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 ,为阳明热结腑实证而设。 1989年以来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疑难杂症 ,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典型病例介绍如下。1 抽搐郭某 ,女 ,36岁 ,1990年 8月 5日入院。主诉 5天前因感冒发烧后出现抽搐不止 ,某医院用镇静、抗惊厥药物治疗 ,但症状无明显缓解。后以“抽搐原因待查”转入我院。入院时患者神志恍惚 ,烦躁不安 ,每隔半小时抽搐 1次 ,且口燥唇干 ,面色晦暗 ,瞳神呆滞无光 ,精神极度疲乏 ,大便五六日未行 ,脉弦紧有力 ,舌质暗红而中心苔黑燥。证属阳明燥结、热甚动风。治以大承气汤 :生大黄 15 g(后下 ) ,枳实、厚朴、芒…  相似文献   

8.
阳明腑证     
胡××,男,79岁,农民。1970年1月8日初诊。其子代诉:二十多天未大便.腹胀甚,胃腹气逆,时吐粘沫,心下痞塞。诊见:苔黄白厚干,腹硬满拒按,脉沉实。诊为大承气汤证。病为实、热、燥相结,阳明腑气不通之属,拟用调中扶正,泻下燥实之法治之,方宗调胃承气汤:大  相似文献   

9.
对《灵枢.经脉》"足阳明脉病"所记述之精神症状做了探析。文章指出,"足阳明脉病"之"病至"精神症状,非足阳明脉病,乃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症;"甚则"之精神症状系极度兴奋狂乱之阳明腑实热结证。文章还指出,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属临床较为常见之癫、狂交作病;心气虚挟痰为症自己后,转心气实挟痰之狂乐而乱,狂乐而乱久不愈,"甚则"火热燔极而灼津炼痰化燥成实结于胃腑而成腑实热结证;古人未能深察,误将心气虚挟痰之症指为阳明腑病前段之脉病。还就《素问》对"足阳明脉病"之不妥阐释予以了纠正。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原载于《伤寒论》,具有峻下热结,清除痞、满、燥、实之功效.主治阳明腑实.热厥,抽搐,发狂属里热实证的名方。为了适合临床急证,快用药,治疗速效的需要.现将大承气汤改为大承气汤袋泡剂,制剂工艺报告如下:1处方组成生大黄500g,厚朴400g,枳实400g,芒硝30  相似文献   

11.
若证现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纯利稀水、苔黄厚焦燥、脉沉实,系热邪传入肠腑,与肠中糟粕相结而形成有形实邪结聚的阳明腑实证,当采用通下法治疗。临床上只要是呈现里热盛、腹胀满硬痛、苔黄燥、脉沉有力者,即可攻下燥结、郁热。燥结、郁热不去,徒伤其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  相似文献   

12.
曾××,女,42岁。1984年4月2日初诊。因食腊肉后突发呕吐,满腹胀痛,拒按,大便未行两日,偶有矢气,小便灼热而黄,口燥而不渴,苔黄而干,脉沉紧有力。此乃太阳结胸、阳明腑实合病,饮热、燥屎为患。用逐饮泻热、通下腑实法。投大承气汤加甘遂:  相似文献   

13.
大承气汤是《伤寒论》主治阳明腑实、燥屎内结之名方。笔者用玄参代替芒硝组于方中通下各种燥屎 ,效果颇佳。袁某某 ,女 ,82岁。平素大便较干 ,排便时间延长。1985年春 ,“感冒”后饮食大减 ,10余日未曾大便。经灌肠、输液及服大承气汤未效。自觉腹部胀痛、欲吐 ,间有矢气。诊见形体较壮 ,言语清亮 ,脐周压痛 ,脉弦细。此因素体阴虚津少 ,感邪后津液更伤 ,致燥屎内结 ,干涩难下。治以濡润肠道 ,攻下燥屎。药用 :厚朴 9g。枳实 6 g,大黄 10 g(后下 ) ,玄参 18g。 1剂 ,水煎服。服药后 2小时 ,矢气增加 ,随后便燥屎球 16枚 ,诸症顿消。孙某某 …  相似文献   

14.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疗实热与燥屎壅结于里所致痞、满、燥、实之阳明腑实证而设。其方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4味药组成 ,具有峻下热结之功。笔者临证中用此方灌肠 ,治疗多种急重病症 ,疗效满意 ,兹举验案数则如下。1 脑出血某男 ,60岁 ,入院日期为 1 998年 1 0月 1 4日。患高血压 3a,因左上下肢乏力、语言不利 2 d入院。T 36.5℃ ,P 80次 /min,R 2 2次 /min,BP 1 9/1 1k Pa,神清 ,体胖 ,双肺可闻及干罗音 ,左上下肢肌力 级 ,头颅 CT示右侧颞叶深部脑出血。治疗 :西药予止血、降颅内压、抗炎等对症治疗 ,中药煎服羚角(水…  相似文献   

15.
腹部术后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无排气排便,中医认为,这些现象应属虚中夹实证,术中伤气耗血,形成虚的一面,但其主要表现为胀、痛,气滞则胀,不通则痛,则又有实的一面,故虚中夹实,实中有虚,不同于实热糟粕内结而形成的阳明腑实证。我们尝试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病员,男,56岁,干部。住院号231008。因剧烈腹痛腹胀无实便6小时入院。患者平素有吃西瓜不吐瓜子的习惯,近日时至中伏,天气炎热,每日以食西瓜为主,少进饭菜。1984年8月4日凌晨3时许,突然腹部疼痛,下坠,急欲入厕,大便如水,色黄赤,无实物。便后腹痛不解,急入我科住院。诊见面色赤红,腹胀如鼓,疼痛拒按,脘腹水声沥沥,病人辗转难安,舌质红,苔黄厚,脉弦紧。查体:T36.8℃.P88次/分,R18次/分,BP15/12kPa。神志清,表情痛苦,心肺正常,腹部膨隆,肠形显见.肠鸣音亢进。X 线显示:腹部有数处大小不等的气液平面,拟诊为急性肠梗阻。行胃肠减压术稍缓而未解。证属实积肠道,热结旁流。治则:通腑泻热,缓急止痛。方药:大黄12g(后煎),枳实15g,川厚朴15g,白芍15g,甘草10g,急  相似文献   

17.
大承气汤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源自张仲景《伤寒论》,主要功效为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热结旁流证及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笔者临证用本方辨证治疗诸多疾病 ,均获良效 ,现举例如下。1 顽固性呃逆案赵某 ,男 ,45岁 ,于 1 997年 6月 5日初诊 ,主诉呃逆 7天。刻诊 :呃逆频作而致语不成句 ,语言断续 ,呃声洪亮有力 ,面部潮红 ,食欲可 ,夜寐欠安 ,近日来因过食辛辣之物致大便三四日一解 ,排便费力 ,腹微胀 ,小便短黄 ,舌质红 ,苔黄腻 ,脉弦劲有力。诊为呃逆。证属阳明腑实 ,胃气上逆 ,治以泻热通便 ,降逆止呃。方以大承气汤化裁 ,处方 :大黄 (后下 )、芒…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1984,(4)
邪热入胃,倘若病人胃肠有积滞,则邪热可与积滞相搏结而形成阳明腑实证;其机理为伤津化热,燥实内结;主要可见腹胀满或疼痛,便秘,心烦或谵语、发热汗出、脉实大等脉证。由于腑实内结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承气汤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代表方剂,擅长通腑泄热,攻下燥结。凡具有“痞、满、燥、实”之证者,都可应用。笔者在临床中每每用此方,均能收到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下法是通过荡涤肠胃泻出肠中积滞或积水、衃血,使停留于肠胃的宿食、燥屎、冷积、淤血、结痰、停水等从下窍而出,以祛邪除病的一种治疗方法。《伤寒论》有关下法的条文达30余条,涉及痛证10余种,足见仲景对下法的重视。兹将其用下方法,归纳如次。一、苦寒攻下即以苦寒泻下之品,攻导积滞、荡涤热结。其用意有三: 一日通腑。如伤寒邪传阳明之腑、入里化热,与肠中燥屎相搏而成阳明腑实。治用三承气汤(250条、218条、213条),泻热通便、荡涤肠胃,以釜底抽薪,邪去病愈。此三方均以苦寒通下的大黄为君,并量其热结的轻、重、缓、急.在组方用法上又各有特点“大承气汤,硝黄后下,且加枳实、厚朴以行气导滞、破结除满,故攻下之力最速,主治痞、满、燥、实、坚俱备之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