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内新生血管形成是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共有的病理性改变。近年发现的血管抑素,具有特异性抑制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据报道其在肿瘤的抗血管治疗中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本综述了国外学关于血管抑素在眼内新生血管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病变(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以及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流方案。抗VEGF治疗优点在于:足以帮助患者减少新生血管渗漏以恢复视力,但存在频繁注射和治疗不应答的问题。目前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有:增强抗VEGF药物耐久性及有效性,提出新的治疗方案、给药方式以及寻找新的抗VEGF治疗靶点等。相关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成果将在未来的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以帮助减少患者以及卫生保健系统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眼内新生血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八十年代末分离提纯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可溶性糖蛋白,具有促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等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VEGF在生理性和病理性的血管新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VEGF的研究引发了基础、临床多个学科的突破性进展。VEGF很可能就是眼科界寻找了半个世纪的“视网膜未知因子”。VEGF的发现和认识以及VEGF与眼内新生血管关系的阐明对于人眼新生血管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62-64)  相似文献   

4.
吴平  李平华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899-190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常见的继发性青光眼,常继发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视网膜缺血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复杂,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能短暂缓解高眼压、消退虹膜新生血管,但对NVG的长期控制效果并不明显。随着近年来对NVG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及VEGF抑制剂在眼科疾病中的使用,NVG的治疗迎来了新的曙光。本文就VEGF抑制剂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以期为NVG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内皮祖细胞参与新生血管形成的生物学意义得到广泛的关注。由于内皮祖细胞具有增生、移行和分化为内皮细胞的潜能,其数量减少和修复功能缺失可导致血管整合和稳定失衡。内皮祖细胞可能还起着开启“血管生成开关”的作用。临床上,靶向针对此类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光宇  宋跃  张巍 《眼科研究》2000,18(5):430-43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糖尿病虹膜新生血管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25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结果 VEGF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00%,而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21.05%,χ^2=29.95,P〉0.005。VEGF主要表达于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中。结论 糖尿病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组织中VEGF表达异常增高,虹膜表面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通过自分泌VEGF来刺激新生血管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7.
康柏西普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新药。自从2013年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总局批准用于临床,康柏西普在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水肿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过程中显示出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针对不同的疾病,康柏西普的治疗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近年来康柏西普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病理性近视脉络新生血管、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未成熟儿视网膜病变、角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总结探讨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给药方案和治疗效果。期待康柏西普的用药适应证会更广,给药方案会更多,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抗新生血管生成药bevacizumab(Avastin)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evacizumab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能抑制所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性以及渗出性病变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而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9.
套叠式新生血管作为新生血管的一种特殊类型目前正成为新生血管研究的重要方向.套叠式新生血管被证明在眼内新生血管的生成和构建中起不可忽视的作用.不同于出芽式新生血管的发生方式,套叠式新生血管由于不发生血管基底膜的破坏、内皮细胞的增生,因而不会出现渗漏、出血等现象.眼内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因反复的渗出、出血、瘢痕形成最终危害视力,套叠式新生血管的发现给眼内新生血管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是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目前研究的内源性视网膜新生血管因子最主要的是VEGF。可溶性VEGF受体1(sFlt-1)是VEGFR-1的mRNA胞外区剪接形成的可溶性形式,只编码胞外区,缺乏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区域,所以其仅具有与配体结合的能力,而无信号转导能力,从而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sFlt-1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有可能成为治疗该类疾病的新的基因治疗方法。本文就sFlt-1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测手术前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NVG)患者房水及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变化 ,及对 NVG虹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 linked im munosorbent assay,EL ISA)对 18例 NVG患者内眼手术前后取得的 72份房水、玻璃体标本进行 VEGF检测对比 ,观察手术前后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情况。结果  NVG患者手术后房水中VEGF含量为 (0 .5 76± 0 .196) ng/ml,较手术前房水 VEGF含量 (1.486± 0 .3 2 2 ) ng/ml明显降低 (t=10 .3 94,P<0 .0 0 1) ,而玻璃体中的 VEGF含量由 (1.619± 0 .3 84) ng/ml降为 (0 .682± 0 .2 2 2 ) ng/m l(t=9.3 93 ,P <0 .0 0 1) ,两组间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术后发现两周内 77.78% (14/18)患者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结论  NVG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形成及维持可能依赖于房水、玻璃体中 VEGF含量 ,手术后眼内 VEGF浓度下降可能促进虹膜新生血管的消退  相似文献   

12.
眼底血管性疾病,如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全球范围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病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提高,这两种眼底疾病的患病率也将持续攀升。当前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以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药物为主,但存在频繁注射、费用高昂、患者依从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探寻更加持久且有效的治疗策略。基因治疗在遗传性视网膜疾病(IRDs)中的成功应用为眼底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随着多项临床试验的开展,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有望实现临床转化,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最佳治疗靶点选择、给药途径和潜在的安全性等。本文重点阐述基因补充和基因编辑技术介导的anti-VEGF治疗在nAMD和DR中的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是一种对于药物及手术普遍反应不良的难治性致盲性眼病.早期应用降眼压药物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有效,及时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控制视网膜缺血性原发病可有效减少新生血管在眼前段的发生率.当发生明显的房角粘连时,可行传统的滤过或引流管植入手术,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目前手...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调控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在眼科最早应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以抑制新生血管,现在应用于各种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本文就VEGF抑制刑的主要药物以及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小梁切除术、引流阀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眼内新生血管是很多眼病致盲的重要原因,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角膜炎和眼外伤等.生长因子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家族是眼内血管新生的关键因素.在一些眼病中,它通过调控病理性血管发生和增加血管通透性而起作用.本文我们主要阐述眼内新生血管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对VEGF 家族的结构、理化特性、VEGF及受体在眼内血管新生中的作用以及针对血管新生的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刘宁宁  陈蕾 《眼科研究》2006,24(1):64-64
本研究通过高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模型,观察survivin在视网膜新生血管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u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NVG)常继发于眼内多种缺血、缺氧性疾病,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缺血、缺氧性视网膜病变引起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高表达.从而引起房水中VEGF含量增加,刺激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而发病.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容易出现术中出血、术后局部炎症反应重、滤过泡瘢痕化等并发症,因此属于难治性青光眼.近年来,随着VEGF抗体Bevacizumab在眼科的应用,将NVG治疗引入了新的领域.本文就Bevacizumab在NVG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Bevacizumab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血管生成靶向治疗药物,能抑制所有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亚型,阻止血管渗漏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在眼部新生血管性以及渗出性病变的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疗效,而且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ucoma, NVG)患者房水及玻璃体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的含量以及对虹膜新生血管发生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 nosorbent assay, ELISA)分别对11例NVG患者行内眼手术时抽取的房水、玻璃体22个标本以及同期6例黄斑裂孔手术患者(对照组)房水、玻璃体12个标本进行VEGF检测。结果NVG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含量分别为(1.451±0.247)、(1.610±0.125) ng/ml,较对照组房水、玻璃体中的 VEGF含量(0.189±0.038)、(0.201±0.055) ng/ml明显增高, 两组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2.007,P<0.001;t=26.057,P<0.001)。结论NVG患者房水、玻璃体中VEGF浓度显著增高,提示VEGF在NVG患者虹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305-306)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影响新生血管形成的因子,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抗VEGF药物可抑制CNV的产生,从而起治疗作用。本文就VEGF及其受体的生理及病理作用,以及近两年来出现的抗VEGF治疗AMD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