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矫治超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LASEK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51例(302眼),按近视程度进行分组:Ⅰ组(-10.00~-12.00D)174眼,Ⅱ组(-12.25~-16.00D)128眼。术后随访超过12个月,观察术后眼部反应、角膜愈合、裸眼视力、等效球镜、haze、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1.0者Ⅰ组148眼(85.1%),Ⅱ组70眼(54.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33.878,P=0.000);术后发生0.5~Ⅰ级Haze者Ⅰ组5眼(2.9%),Ⅱ组6眼(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1,P=0.406),经3~6个月治疗均低于0.5级。眼压升高需药物控制者Ⅰ组36眼(20.7%),Ⅱ组37眼(2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16,P=0.099)。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效球镜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LASEK可矫正超高度近视,但务必监测眼压以防止激素性青光眼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I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的远期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LASEK治疗近视患者105例202眼,分为高度近视组(A组,等效球镜-6.00-9.75D)56例104眼和超高度近视组(B组,等效球镜≥-10.00D)49例98眼.术后观察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ion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e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屈光状态、Simk等效值、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后表面Diff值的变化情况以及Haze发生率,随访2年以上。结果术后第24个月时A、B两组UCVA≥0.8者分别为82.7%、694%;屈光度在±1.00D以内者分别为89.4%、76.5%;A组术后有19眼BCVA较术前提高1-2行,3眼下降1行,B组术后有16眼BCVA较术前提高1-2行,5眼下降1行,2眼下降2行:A组、B组术后第1个月角膜Simk等效值和角膜中央厚度分别与组内术后第3、第6、第12、第24个月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术后3个月以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B组术后角膜后表面Diff值较术前增加,B组增加明显大于A组,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A、B组角膜后表面Diff值术后不同时间点组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术后第24个月B组Haze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U=4070.000,P=0.001)。结论LASEK是治疗高度和超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分析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角膜上皮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应用德国Allegretto鹰视准分子激光器对近视110例(218眼)施行LASEK术。对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同类型角膜上皮瓣并发症进行相关原因分析。结果LASEK术中上皮瓣的主要并发症有:上皮瓣剥离困难,瓣撕裂或破碎,瓣游离、瓣皱褶、瓣偏离中心及瓣蒂位置变更等;术后瓣并发症主要有:迟发性(术后48~72h)上皮瓣局限性缺损、瓣下异物、上皮瓣丢失等。结论LASEK术后角膜上皮瓣成活与否,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通过提高LASEK的手术技巧,充分保持上皮细胞的活性,正确处理上皮瓣的各种并发症是LASEK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双面式(Both side)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es,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63例(121眼)超高度近视病人行改良的LASIK--双面式LASIK(Both side LASIK,BSL),观察其术后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情况,并同传统手术设计方案的安全系数及损伤指数进行比较.结果 瓣膜面最大矫正屈光度达-6.0D,最深切削深度达44.62μm,角膜基质床剩余厚度(285.97±22.60)μm术后第一天裸眼远视力接近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周、3周、1月、3月、6月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后1月屈光度平均为(-0.83±1.35)D,术后6月为(-0.87±0.47)D.角膜地形图均为规则形态.BSL手术的安全系数大于传统手术设计方式的安全系数(P<0.05),而损伤指数小于传统方式(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双面式切削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控制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的方法,评价无痛LASEK的可能性。方法常规LASEK为2006年6月1日至2007年6月1日手术者;无痛LASEK为2008年6月1日至2009年6月1日手术者。应用了更为熟练而稳妥的操作,增加了术前、术中、术后非类固醇消炎药普拉洛芬滴眼液的应用等措施。两组各160例(320眼),随访时间均为1a。观察两组畏光、流泪、异物感、疼痛以及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的情况,各项指标得分相加后得到综合评分,比较两组在术后即刻、术后2d,术后6d,术后14d在综合评分差异。结果无痛LASEK组和常规LASEK组综合评分在术后即刻,术后2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d及14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症状消失的天数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性LASEK控制LASEK术后疼痛及炎症反应有效而安全。可以达到无痛LASEK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的角膜上皮瓣异常   总被引:55,自引:3,他引:52  
Zhou X  Wu L  Dai J  Zhu R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69-7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角膜上皮瓣异常的类型和相关原因 ,总结保护角膜上皮瓣完好的技术和重要性。方法 在行LASEK的16 7例 (30 9只眼 )患者中 ,对在术中和术后出现不同类型角膜上皮瓣异常的 9例患者 (14只眼 )进行相关原因分析 ,并观察术后视力、角膜雾状混浊和角膜刺激症状的程度。平均随访时间 (6 1± 3 7)个月。结果 LASEK术中和术后角膜上皮瓣异常表现为上皮瓣游离、溶解、碎片、皱褶、滑动 ,以及术后4 8~ 72h迟发性角膜上皮瓣局限缺损和存留穿透上皮层异物。角膜上皮瓣异常的发生与微环钻切角膜上皮过浅、角膜上皮瓣预制环过小、酒精溶液浓度不当、溶液预置渗漏、角膜上皮瓣中心区干燥、冲洗性角膜上皮损害、角膜接触镜过早取出等因素有关。术后平均残余屈光度数为 0 0 7D。结论LASEK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但完好的角膜上皮瓣是LASEK优越性的基础 ,把握手术环节 ,避免角膜上皮瓣发生异常 ,是保证LASEK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玉伟  徐文烽  刘曦 《眼科研究》2002,20(3):242-24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LASEK)治疗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后随访达到6个月的146例(280眼),观察术后3天、10天,1、2、3、6个月的症状、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Nidek EC-5000准分子激光治疗结果表明,LASEK术后症状轻微,手术稳定性、预测性及安全性优于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结论 LASEK手术有可能成为今后主要的屈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半年疗效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接受LASEK手术的109只术眼进行半年的跟踪观察,将术眼按术前屈光度分为三组,Ⅰ组(23眼):-6.00~-9.00D;Ⅱ组(56眼):-9.25~-12.00D;Ⅲ组(30眼):-12.00以上。对各组术后裸眼视力、HAZE、角膜曲率、回退率及眼压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术后视力各组均比术前有显著改善(<0.001);2.术后HAZE发生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且程度加重,但术后各组6个月时角膜混浊比第一个月有明显改善(<0.01);3.术后各组回退率高,回退率随度数增加而上升;3.术后各组眼压与术前均有差异(<0.001),术后各组第6个月时眼压有显著降低(<0.01)。结论LASEK手术对高度近视及超高度近视均有明显治疗作用,但对超高度近视预测性较差,HAZE发生率较高且回退率高。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lasersubepithelialkeratomileusis ,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近期疗效。方法 LASEK治疗 18例 3 1眼高度近视 ,屈光度 -6 0D~ -10 0D ,随访 3~ 10月。结果 术后第 3月 (共 3 1眼 )角膜haze≤ 1级 2 7眼 (87 1% ) ,>1级 4眼 (12 9% ) ;裸眼视力 2 9眼 (93 5% )≥ 0 8,2 4眼 (77 4% )≥ 1 0。术后第 6月 (共 2 6眼 )角膜haze≤ 1级 2 4眼 (92 3 % ) ,>1级 2眼 (7 7% ) ;裸眼视力 2 3眼 (88 5% )≥ 0 8,2 0眼 (76 9% )≥ 1 0。结论 LASEK为治疗高度近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但是其长期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薄角膜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预测性。方法10例(19眼)相对薄角膜近视患者行LASEK。术前近视等效球镜为-2.875~-11.125D,平均(-6.404±2.311)D;术前角膜厚度466~506μm,平均(491.32±9.67)μm,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最长12个月。结果术中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无一例下降。术后等效球镜平均(-0.053±0.407)D,其中17眼(89.5%)在-0.5D~ 0.5D之间,角膜厚度平均(417.47±18.91)μm。1.00D的近视屈光度的改变实际需要切削角膜厚度为11.63μm。结论LASEK对于薄角膜近视治疗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可作为薄角膜中高度近视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中低度近视LASEK术后角膜地形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低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后的角膜地形图变化。方法 中低度近视LASEK术 40例 (80眼 ) ,术前及术后 1、3、6月行角膜地形图检查 ,与综合验光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LASEK术后 6月裸眼视力≥ 0 .6者占 10 0 .0 0 % ,其中≥ 1.0者占 97.5 0 %。 80眼术前角膜地形图表现最多者为对称领结形 ,依次为非对称领结形 ,圆形 ,椭圆形及不规则形。术后 6月检查时角膜地形图主要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 (75 .0 0 % ) ,肾形 (2 1.2 5 % )及半环形 (3 .75 % )。LASEK术后 (SAI)、SimK等效值和SimK的差值较术前变化显著 (P <0 .0 5 ) ,SRI改变则不显著。结论 LASEK治疗中低度近视疗效佳。角膜地形图的定量分析对术后角膜表面球面性状的评价、手术设计的改进和疗效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对中高度近视及散光患者30°中心视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LASEK的近视及散光患者分为中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Ⅰ组28眼,近视-2.50~-6.00DS;Ⅱ组100眼,近视-6.25~-14.00DS。术前、术后1wk,6mo使用Oc-topus1-2-3视野计行自动静态视野检查。观察指标包括0°~15°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和15°~30°中心视野平均敏感度。以术后1wk,术后6mo与术前平均敏感度差值(△MS)进行配伍组设计的两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用SNK法行两两比较。结果:术后1wk患者裸眼视力均达到0.8以上者分别为78%和39.0%,6mo后视力在0.8以上者分别为93%和56.0%。Ⅰ组:术后1wk0°~15°中心视野MS改变无显著性,15°~30°中心视野MS有所下降;术后6mo0°~15°及15°~30°中心视野△MS均无显著差异。Ⅱ组:术后1wk0°~15°及15°~30°中心视野MS均有下降;术后6mo0°~15°中心视野△MS仍具有统计学意义,15°~30°中心视野△MS无显著差异。结论:自动静态视野检查可检出高度近视患者LASEK术后0°~15°中心视野视野改变,术后6mo虽有回升趋势,但仍低于术前水平。因此,本研究认为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患者进行视野检查,对屈光性角膜手术的筛选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的适宜屈光度范围.方法 对55例(109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按术前等值屈光度分为3组.术后随诊12个月.研究术后效果并加以比较.结果 术后第12个月裸眼视力达最佳矫正视力:Ⅰ组75.0%,Ⅱ组72.5%,Ⅲ组48.5%.第12个月屈光度≤±1.0D:Ⅰ组80.56%、Ⅱ组75.00%、Ⅲ组51.52%.术后屈光回退值Ⅲ组最大.以上各项Ⅰ组、Ⅱ组与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组haze发生少,程度轻,Ⅲ组haze较重.3组均无圆锥角膜发生,无严重术后眩光及夜间视力下降主诉.结论 LASEK术治疗-8.00~-12.00D近视疗效较好,治疗超过-12.00D的近视有发生较严重的屈光回退及haze等并发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再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眼)LASIK后再近视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厚度为(256±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6个月时裸眼视力为1.0以上者22眼(占61.1%),0.8以上者31眼(占86.1%),0.5以上者36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瓣haze 0级者29眼(占80.6%),0.5级者5眼(占13.9%),1级者2眼(占5.6%)。结论LASEK治疗LASIK后再近视安全有效,但更长期的效果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对比敏感度的改变,并评价LASEK手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高度近视各30眼的临床资料,LASEK和LASIK均采用美国博士伦217型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进行激光切削,术后随访3mo,对术后haze、屈光状态和对比敏感度进行分析比较。所有患者年龄分布在18~30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0.8,所有病例均无其他任何影响对比敏感度的眼疾,亦无其它可能会影响对比敏感度的全身性疾病。结果:比较术后3mo时LASEK和LASIK两组的haz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的屈光度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E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与LASIK基本一致,但LASEK较LASIK更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LASEK联合MMC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82例364眼,等效球镜-9.0~-10.25D,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术中MMC应用时间为10s,Ⅱ组MMC应用时间为25s,Ⅲ组为40s,Ⅳ组为55s。术后随访6mo,观察各组术眼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指标包括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残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发生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变异系数。
  结果:术后随访6mo,Ⅱ组、Ⅲ组、Ⅳ组患者UCVA≥0.8者分别为94.0%、92.3%、93.8%,明显好于Ⅰ组(7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610,P=0.000);Ⅱ组、Ⅲ组、Ⅳ组患者残留屈光度位于±0.5D 以内者分别为95.2%、93.3%、92.7%,明显高于Ⅰ组(78.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1)。术后6mo时Ⅰ组haze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50.110,P=0.000);各组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1.611,P>0.05);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071.3±284.4个/mm2(Ⅰ组)、3105.6±337.8个/mm2(Ⅱ组)、2986.3±304.1个/mm2(Ⅲ组)、3088.7±372.5个/mm2(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分别为24.72±6.52(Ⅰ组)、22.93±6.74(Ⅱ组)、24.38±6.63(Ⅲ组)、23.14±7.22(Ⅳ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0.2 g/L MMC作用25 s的应用时间能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又能减少MMC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