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病人对不同拔针方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方法:对2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横向按压穿刺点皮肤针眼处,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静脉血管方向同时按压静脉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两处)。结果:对照组疼痛反应及局部淤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并能将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正确使用一次性输液贴后的拔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妹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7):854-854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工作人员少,患者很多,工作紧张而繁忙。比如:有时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后需要按压止血,而其他患者又急需抢救或换药瓶、拔针,此时护理人员不得不请患者或家属协助继续按压止血。而以往传统的压迫止血一般都用无菌棉签,即使用了一次性输液贴,也没有按照正确方法使用,而造成无法利用输液贴压迫止血。在更换人员时,棉签可能跌落,或替换人员不懂要领,按压部位移动或压力不足,造成穿刺点得不到持续按压,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局部瘀血。遇凝血功能异常、血管脆性增加、用抗凝药物、患慢性疾病的患者时,静脉穿刺拔针后更易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和局部瘀血。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按压法在护理教科书中没有明确规定,常规按压法是用无菌棉签按压表皮穿刺点部位一段时间,直至针眼处无出血为止。可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拔针后穿刺部位周围淤血,甚至引起医源性疼痛,病人十分不满意,为了避免此情况的发生,一般在表皮穿刺点处多按压一段时间,效果不是很明显,皮下淤血也时有发生。笔者在多年的临床经验工作中,用面按压法代替点按压法,以增大按压面积而达到减少皮下淤血的发生,取得良好的效果,点按压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按压法。左手拿一无菌棉签,右手快速拔针后,左手的无菌棉签准确地按压在表皮穿刺点处2min左右。  相似文献   

4.
关小凤 《医学文选》2004,23(4):487-48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技术的方法、准确按压穿刺部位,避免按压部位不准引起皮下淤血、并有效的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5.
在门诊输液室工作中,当静脉穿刺失败后需要按压,由于其他病人也等着输液,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护理人员不得不交于其自行按压,这样的话病人往往要等上3~5分钟才可腾出手来另行穿刺,延长了病人等待时间。同时在替换时可能因按压部位不准确而造成静脉出血和局部瘀血。这些都可影响到病人情绪而造成不满。因此我们在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同时,也在实际中摸索出一种新的应急情况下拔针方法,应用效果较好,现介绍下。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病人拔针后皮下淤血形成,提高护理质量,我们针对静脉穿刺拔针后的按压方法进行了效果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自制按压止血带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00例住院输液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静脉穿刺数各为7 d。实验组采用穿刺部位输液贴加按压止血带按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按压方法按压,观察两组拔针后使用不同按压方法,穿刺部位发生出血及皮下淤血率、两组直接护理时间及护患满意度。结果两组按压方式穿刺处出血率、皮下淤血率、护理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止血带按压法能有效降低拔针后出血、皮下瘀血率的发生,其直接护理时间,病人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优于传统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折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拔针后淤血原因与按压方法及时间,方法在静脉穿刺过程中,针头进入皮肤后,在皮下游离一段后再进入血管内,这就出现进皮肤与进血管内同时有两个穿刺点,拔针前护士必须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及皮下组织,与静脉平行按压针眼3—5min.结果可防止皮下溢血,避免青紫.结论拔针虽为静脉穿刺最后一道程序,但也不应草率从事,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轻静脉穿刺拔针后所致的疼痛及减少拔针按压方法不当所致的穿刺点出血。我们对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关小凤 《微创医学》2004,23(4):487-488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90%以上住院病人通过静脉用药治疗疾病.因此,提高护理人员对静脉穿刺后拔针技术的方法、准确按压穿刺部位,避免按压部位不准引起皮下淤血、并有效的保护血管、减轻病人疼痛.  相似文献   

12.
吴金凤 《中原医刊》2005,32(22):89-90
目的减少小儿输液局部淤血和外渗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同批人员培训前后局部淤血和外渗的发生结果。结果培训前后经统计学处理x^2=19.116 P〈0.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护理人员因素和拔针后按压部位不当引起的淤血外渗是主要的原因,儿科护士需经培训后上岗,提高其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尤其是教育护士加强责任心,在输液完毕正确使用按压法,可以减少淤血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拔针前冰敷局部血管在直接动静脉穿刺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通过直接动静脉穿刺方式行血透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透析结束拔针时分别采用传统拔针法和冰敷拔针法,观察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拔针疼痛感。结果观察组按压止血时间、皮下淤血发生率、拔针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冰敷局部血管后再拔针的方法缩短了按压止血时间、降低了皮下淤血发生率,减轻了拔针疼痛感。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是整个穿刺过程的第一步,在静脉穿刺结束拔针时,如果忽视拔针技巧和按压技巧,会给患者造成皮下淤血,给患者带来痛苦,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患关系,应引起重视。1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静脉穿刺是护士的基本技能,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而输液完毕后,有时拔针部位按压不当,穿刺部位出现皮下瘀血,影响下次静脉穿刺。对此,我们每一位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将40例静脉穿刺皮下瘀血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正常人血小板凝集时间一般为2-5min[1],有学者认为拔针后4min左右较为合适.按压时间过短皮下淤血率高,至少应按3min.实际工作中不同科室的护理人员拔针后按压方法各不相同,如果按压方法不当,容易造成皮下淤血、穿刺点出血等并发症.现将几种常见的静脉穿刺拔针按压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麦竹丹  任春菊 《吉林医学》2013,(35):7516-7517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探求最佳的拔针方法。方法:将门诊静脉输液的5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5例,观察组采用小鱼际肌按压法,对照组采用拇指按压法。观察两组患者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鱼际肌按压法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患者血管,提高再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谐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医疗水平和静脉输液要求的不断提高,不仅要求“一针见血率”,也要求输液完毕时“无痛性”拔针和拔针后“无瘀血”。多次输液的病人因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周围皮下瘀血、青紫、肿胀,影响了血管的清晰度,给继续输液造成困难,也给病人带来痛苦。我们随机选择静脉输液病人274例,对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点采用不同按压方法的结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旨在探求能够减少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选择我院 2002 年 8 月~2002 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静脉输液拔针后两种不同方法按压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静脉拔针后的局部淤血,保护好静脉血管,并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我们对1856例门诊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用于拔针的按压,通过效果比较选择最佳的拔针按压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工作中,输液是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操作。在这项操作中有两个关键的步骤:一是静脉穿刺;二是静脉拔针。当然,相对于静脉穿刺而言,静脉拔针要简单得多。但如果拔针方法、方式不正确,也会给病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痛苦,最常见的是疼痛,其次是皮下出血;给护士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如换手按压不当导致皮下瘀血后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意,甚至会因此而引发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