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6 毫秒
1.
公立平  王义  李勇 《中国热带医学》2009,9(4):666-666,773
目的观察HBsAg与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状况。方法选择HBsAg和HBeAg阴性、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同期HBV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套式PCR方法检测两组新生儿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HBV—DNA。结果观察组32例新生儿中,血清HBV—DNA阳性4例,阳性率12.5%(4/32),PBMC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5%(8/32),其中血清与PBMC均阳性1例,宫内感染率34.3%(11/32)。对照组21例新生儿血清HBV—DNA和PBMC中HBV—DNA均为阴性。结论HBsAg及HBeAg阴性而其他HBV血清标志物阳性的孕妇也可能发生HBV的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应用斑点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了157例慢性HBV感染者及80例一般人群(含20例献血员)的血清和白细胞内HBV DNA的状况。在157例慢性HBV感染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39%,白细胞内HBV DNA为36%,两者同时阳性者为18%。而在60例血清HBV DNA阳性者中白细胞内HBV DNA同时阳性者为48%,血清HBV DNA阴性的93例中仍有30%的病例白细胞内HBV DNA为阳性。说明在血清HBV DNA阴性的慢性HBV感染者中仍有1/3的病例的白细胞内存在HBVDNA。80例一般人群经RIA法筛选发现:单纯HBsAg阳性6例,其中3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HBsAg与HBeAg同时阳性者4例,其白细胞内HBV DNA均为阳性。单纯抗-HBs阳性的24例中仅1例白细胞内存在HBV DNA。单纯抗-HBc阳性者为12例,白细胞内HBV DNA无1例阳性。值得注意的是,在血清HBV标志全阴性的34例中也发现了2例白细胞内HBV DNA阳性。由于HBV可以感染人的白细胞,而且影响白细胞的免疫功能,其在形成HBV感染的慢性化上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肝炎的转归、流行病学的意义及发病机制等问题上它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ELISA测定法与定性PCR法测定结果的关系,对106例连续住院的患者通过采集空腹静脉血液3ml,分离血清,分别做ELISA法测定及PCR法检测。结果显示,HBeAg阳性血清标本、HBsAg/HBeAg/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HBsAg/抗HBe/抗HBc—IgG三项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18/18,16/16),HBsAg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75%(12/16),抗HBs阳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33.33%(4/12),HBVM全部阴性血清标本中HBV—DNA阳性率18.18%(4/22)。提示了PCR法检测乙肝病毒的方法比血清标志物ELISA法有更高的临床检出率,是检测乙肝病毒最灵敏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4.
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与HBV DNA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HBV DNA含量对HBV宫内感染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30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HBV血清标志物和HBV DNA含量,发生宫内感染的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30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有22例发生宫内感染。其中HBsAg阳性7例,HBV DNA阳性18例,HBsAg和HBV DNA均阳性的3例,总的HBV宫内感染率为9.6%(22/230)。(2)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仅HBV DNA浓度分级有统计学意义,OR为1.57(1.12.2.21)。(3)23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V DNA阳性者119例,发生宫内感染18例,感染率为15.1%(18/119),并且当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HBV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χ^2=-7.92,P〈0.05)。结论 孕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且当HBV DNA浓度≥10^7copies/ml时,其宫内感染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HBV—DNA载量的关系。方法收集155例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与HBe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并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HBV—DNA阳性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高于HBV—DNA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在HBV—DNA阳性组中,患者血清HBsAg水平随着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增加,低病毒载量组患者血清HBsAg水平最低,高病毒载量组时患者血清HBsAg水平明显最高,且高病毒载量组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在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血清HBsAg水平与HBeAg定量有相关关系。结论血清HBsAg水平定量检测可反映宿主体内乙肝病毒复制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HBsAg 是 HBV 感染的标志物,为了解各类型HBsAg 阳性病毒性肝炎的病毒复制状态,我科对120例 HBsAg 阳性病毒性肝炎的血清,采用32P 标记的 HBV—DNA 探针,作斑点法分子杂交试验检测血清 HBV—DNA;同时用 ELISA 法检测血清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者血清HBV标志物与HBV DNA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常见血清HBV标志物模式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HBV DN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了270例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和HBV标志物。结果 270例HBV感染者中HBV标志物以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最为常见,其构成比分别为0.3296、0.2963、0.3444。HBsAg、HBeAg、HBcAb阳性,HBsAg、HBeAb、HBcAb阳性与HBsAg、HBcAb阳性,三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6.5%、41.3%、37.6%。HBeAb和HBcAb阳性组及单-HBsAg阳性组亦可检出HBV DNA。结论 临床上常规测定血清HBV DNA对深入了解HBV标志物模式的意义及病情的发展与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乙肝病毒感染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斑点杂交法检测51例HBsAg阳性HBV感染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DNA,其中19例阳性,阳性率37.3%;同时检测病人血清HBV DNA,51例中18例阳性,阳性率31.4%。单个核细胞HBV DNA阳性而血清HBV DNA阴性者12例,为23.5%。说明用斑点杂交法检测HBV感染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对血清HBV DNA阴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乙肝病毒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应用价值。 方法 从 2 92 0份用ELISA检测乙肝 5项的体检血清标本中 ,抽取 2 88份HBsAg阳性标本及 10 0份全阴标本 ,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FQ—PCR)HBV—DNA定量分析。 结果 经FQ—PCR检测 ,80份HBsAg、HBeAg、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 10 0 % ( 80 /8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2 2× 10 8cp/ml ;164份HBsAg、HbeAb、HBcAb都阳性的标本 ,HBV—DNA阳性率为79 3 % ( 13 0 /164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5× 10 6cp/ml;12份HBsAg单项阳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83 3 % ( 10 /12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1 6× 10 5cp/ml;10 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都阴性的标本 ,HBV—DNA的阳性率为 2 % ( 2 /10 0 ) ,平均HBV—DNA拷贝数为 4 5× 10 5cp/ml。 结论 FQ—PCR可以检测HBV的感染和复制情况 ,对准确报告HBV感染 ,指导其选择治疗方案和观察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用敏感的检测方法检测145例慢性乙型肝炎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结果HBsAg阳性125例中HBeAg阳性56例,抗—HBe阳性55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14例;HBV—DNA阳性80例。HBeAg阳性者中合并HBV—DNA阳性40例(71.4%);抗—HBe阳性的70例中有HBV—DNA阳性32例(45.7%)。说明HBV—DNA是更能反映体內HBV复制的指标;HBsAg滴度增加与HBeAg和HBV—DNA阳性例数呈平行关系,与抗一HBe呈反向关系。作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与HBV感染有密切关系,抗病毒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乙肝病人血清标志物(HBVM)指标阳性与HBV 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住院病人血清标本94份,同时进行HBVM(ELISA法)及HBV DNA(荧光定量PCR法)定量检测。结果94例乙型肝炎病人中,HBsAg、HBeAg、HBcAb阳性24例,血清HBV DNA均阳性,阳性率为100%,20例乙肝HBsAg、HBeAg、HBcAb阳性血清中HBV DNA阳性17例,阳性率85%。结论HBVM与HBV DNA同时检测,对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新生儿HBV免疫失败与宫内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 DNA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IL-2)的相互关系,探讨HBV母婴传播致新生儿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内在机制.方法:52例HbsAg阳性无症状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实验组,8例HBV M阴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用巢式联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技术检测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HBV DNA,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抗体(HBV M),采用体外细胞培养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合免疫法检测PBMC在植物素(PHA)和HBsAg刺激下,培养上清液中IL-2的含量.结果: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者免疫接种失败率明显高于PBMC中HBV DNA阴性者,有显著差异性(P<0.01).PHA或HBsAg刺激下,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中,PBMC中HBV DNA阳性者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明显低于PBMC中HBV DNA阴性者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HA或HBsAg刺激下,免疫接种失败新生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2含量明显低于免疫接种成功新生儿和正常对照组新生儿,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后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宫内感染HBV并侵犯PBMC,是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重要原因;HBV侵犯PBMC可使其IL-2分泌能力下降,可能是导致新生儿免疫接种失败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标志物及HBV—DNA含量与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HBsAg阳性的孕妇123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分娩前血清乙肝标志物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定量检测HBV—DNA,并同时检测其新生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结果(1)在1237名孕妇中,其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3.15%(39/1237),其中PI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1.4%(37/324),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0.2%(2/91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BV高复制状态(HBV—DNA≥10^6copy·ml^-1)的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3.4%(33/141),较血清HBV低复制状态(HBV—DNA〈10^6copy·ml^-1)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9%(6/3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发生宫内感染的39例新生儿血清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其母血HBV—DNA水平,但两组数值之间无相关(r=-0.03,tr=0.18,P=0.86)。结论孕妇分娩前HBeAg阳性和HBV—DNA高滴度是发生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但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滴度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滴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Pre-S2、抗Pre-S2和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人血清中的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水平。结果:93例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32例,HBsAg,HBeAb,HBcAb阳性39例,HBsAg,HBcAb阳性18例,HBcAb阳性4例。Pre-S2结果阳性率66.7%(62/93),Pre-S2抗体结果阳性率1.1%(1/93),HBV DNA结果阳性率40.9%(38/93),28例健康人二对半,五项全阴16例,HBsAb阳性12例,Pre-S2阳性1例,HBV DNA阳性1例,Pre-S2抗体阳性5例占HBsAb阳性47.7%(5/12),Pre-S2和HBV DNA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非HBeAg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约低于Pre-S2。结论:Pre-S2,抗Pre-S2,HBV DNA和二对半在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中显示,Pre-S2优于HBV DNA和二对半,Pre-S2抗体出现早于抗HBs和抗HBe,抗Pre-S2阳性检出率较低,可能同乙型肝炎疫苗中抗Pre-S2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感染状况及其在宫内母婴垂直传播中的作用。方法:对HBsAg/HBeAg双阳性共67对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分离和提纯PBMC后,经抽提、纯化后的DNA进入PCR扩增反应,引物为HBVC区基因序列。结果:67名HBsAg及HBeAg双阳性的孕妇中有35例(52.2%)PBMC中HBV DNA阳性,25例孕妇在血清及PBMC中均发现HBV DNA。67名新生儿有22例感染HBV DNA,感染率32.8%,其中血清HBV DNA阳性者10例,PBMC HBV DNA阳性者19例,二者均阳性者7例。结论:母亲PBMC内HBV 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PBMC中HBV DNA阳性,PBMC内的HBV DNA可能是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HBsAg及HBeAg阳性母亲若血清HBV DNA为阳性就极大增加了其新生儿感染HBV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郭辉  闵娟  叶健忠 《华中医学杂志》2007,31(3):207-208,F000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与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 (FQ-PCR) 检测血清样本中HBV 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A组(HBsAg和HBeAg阳性)、B组(大三阳)、C组(HBsAg 、HBcAb阳性)和D组(小三阳)的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96.7%、87.6%、52.2%和38.2%,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中阳性样本的HBV DNA量显著高于其它组别(P<0.05); 315份HBV DNA阳性标本全部携带有HBsAg;HBsAg( )HBeAg( )和HBsAg( )HBeAg(-)中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89.1%和44.0%,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sAg是HBV感染灵敏的血清标志物;FQ-PCR定量检测HBV DNA作为血清学方法的补充对乙肝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清病毒学标记物预测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病理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CHB患者211例,其中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分别为125例和86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和HBcrAg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HBeAg、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血清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sAg、抗-HBc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HBcrAg、HBV DNA与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患者,血清HBsAg预测病理学分级和HBsAg、HBeAg预测病理学分期的偏回归系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性患者,血清HBcrAg和HBV DNA预测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偏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BsAg和血清HBsAg、HBeAg分别有预测HBeAg阳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价值,血清HBcrAg和HBV DNA均有预测HBeAg阴性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和分期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BV前S1抗原(Pre-S1 Ag)检测在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筛选中的价值.方法 Pre-S1 Ag、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检测采用ELISA法;HBV D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血清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LT)检测采用IFCC速率法.结果 387例HBsAg为阴性的血清中,Pre-S1 Ag阳性2例.1例抗-HBe阳性、抗-HBc IgG阳性、HBV DNA阴性;另1例抗-HBc IgM阳性、HBV DNA阳性,ALT均正常.结论 对HBsAg阴性献血员同时作HBV M、Pre-S1 Ag、HBV DNA的检测,是对HBV感染筛选的有益补充,有利于提高临床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李生  陈钦艳 《广西医学》2012,34(10):1279-1281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306例乙肝患者中,慢性肝炎104例、肝硬化126例、肝癌7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HBV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 DNA,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 306例患者小三阳(HBsAg阳性、抗-HBe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47.06%(144/306),大三阳(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检出率为20.26%(62/306);慢性肝炎组大三阳检出率、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慢性肝炎组小三阳检出率均低于肝硬化组、肝癌组(P均<0.01).62例大三阳组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144例小三阳组患者(P<0.05).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HBV血清标志物以大三阳表现为主,肝硬化、肝癌患者以小三阳表现为主,慢性肝炎患者HBV DNA含量高于肝硬化、肝癌患者,HBV血清标志物及HBV DNA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