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高度近视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预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可预测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连续选取11例(21眼)欲行飞秒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患者.使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预计瓣厚度为85μm的超薄角膜瓣,制瓣前、后分别使用A型超声测厚仪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和中央基质床厚度,相减得出实际瓣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水平角膜直径和角膜厚度的相关性。结果平均术中角膜瓣厚度为(96.0±10.5)μm,角膜瓣厚度与术前眼压、等效球镜度、角膜曲率及水平角膜直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呈正相关(r=0.512,P=0.018)。结论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应用于高度近视的预测性良好,制作85μm瓣的实际瓣厚度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 556眼(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 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 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 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 A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OBL)。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

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田磊  周跃华  张青蔚  王宁利 《眼科》2010,19(5):299-303
目的探讨应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的形态及其厚度的相关影响因素。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的36例(72眼)应用IntraLa。seFS60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后行LASIK手术患者。方法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相关资料,包括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直径等。术后1个月应用VisanteOCT测量角膜上0°、45°、90°和135°四条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中央角膜瓣厚度与术前角膜曲率等参数进行线性相关分析。主要指标不同测量点的角膜瓣厚度值及相关系数。结果术后1个月,每个角膜上20个测量点对应的角膜瓣厚度均值分散在预计值110μm周围,其中20个对应测量点中最大最小标准差变异分别为9μm和5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差值≤5μm的测量点占到全部测量点的55.07%。中心、旁中心、周边区域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10.72±3.76)μm、(110.99±3.52)μm和(110.00±3.62)μm;4条经线所在截面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09.80±4.02)μm、(110.82±3.98)μm、(110.78±4.01)μm和(110.79±3.54)μm;右眼、左眼中央区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10.47+4.29)μm和(110.97±3.16)μm(P均〉0.05)。术后中央角膜瓣厚度与术前患者角膜曲率、角膜厚度、角膜直径、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应用IntraLaseFS60飞秒激光制作的LASIK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受术前个体差异及环境因素影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蘑镶术(L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前瞻性对照研究.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60例(120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组,每组各30例(60眼).两组均制作预计110 μm厚度的角膜瓣.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并记录相关资料,包括年龄、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厚度等.术后1周,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Visante OCT)分别测量每个角膜上0°、45°、90°和135°四条经线所在截面上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并对每个角膜瓣上20个测量点的瓣厚度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角膜瓣的重现性、规整性和精确性.结果 角膜瓣重现性:术后1周,IntraLase FS60组和Femto LDV组中央区角膜瓣厚度均值分别为(111.2±3.3)μm和(108.1±3.0)μm,全角膜瓣厚度为(110.8±2.3)μm和(109.0±2.2)μm,变异范围为(22.0±6.6)μm和(23.7±5.8)μm,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瓣均一性和规整性:两组角膜瓣厚度的均值均匀分散在预计值110 μm周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ntraLase FS60组中央、旁中央、周边区域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13,P=0.300);Femto LDV组中央和周边区域角膜瓣厚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3.925,P=0.021),其他区域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各自双眼鼻侧和颞侧角膜瓣厚度对比,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角膜上四条经线所在截面的平均角膜瓣厚度差异也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角膜瓣精确性:角膜上每个对应点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计值110 μm差值的最大均值,IntraLase FS60组为6.2μm,Femto LDV组为6.7 μm.两组中与预计值差值≤5 μm的测量点,IntraLase FS60组有694个(占57.83%),Femto LDV组有646个(占5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制作LASIK角膜瓣,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较高的精确性,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形态特点相似.  相似文献   

5.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并发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角膜瓣的制作是关键步骤之一。目前LASIK手术的许多并发症都与角膜瓣的制作有关。飞秒激光为角膜瓣的制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在国外已有较多应用。现对我院行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的LASIK手术的并发症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飞秒激光制作不同大小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角膜瓣大小分为两组对患者展开随访,角膜瓣直径>8.8~9.2mm为大角膜瓣组,>8.3~8.8mm为小角膜瓣组,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视力、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共有222例(441眼)患者完成了随访,其中大角膜瓣组107例(212眼),小角膜瓣组115例(229眼)。结果 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大角膜瓣组为1.03±0.11,小角膜瓣组为1.04±0.1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效球镜大角膜瓣组为(0.44±0.54)D,小角膜瓣组(0.34±0.47)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大角膜瓣组彗差(0.26±0.10)小于小角膜瓣组(0.32±0.1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光对比敏感度在18.0c?d-1空间频率下大角膜瓣组优于小角膜瓣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飞秒激光辅助制瓣LASIK治疗近视,大角膜瓣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并比较IntraLase飞秒激光和ZiemerLDV飞秒激光制作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角膜瓣的均匀性、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以及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平行对照研究。对接受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手术患者30例(60眼)进行随访,14例使用IntraLase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16例使用Ziemer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2组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均为110μm。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使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并对制得的角膜瓣水平及垂直方向各7个点(角膜顶点以及距离顶点鼻、颞侧和上、下方各为1.0、2.0、3.0mm处)的厚度进行测量。对2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应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角膜顶点处平均角膜瓣厚度分别为(125±11)Ixm、(125±10)μm和(126±7)Ixm.各时间点2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5、12.638、8.78、8.18、4.81、5.39,P〈0.01)。ZiemerLDV组分别为(106±6)μm、(109±7)μm、(109±5)μm,各时间点两个方向上不同测量点间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20、9.43、18.00、7.14、5.65、4.92,P〈O.01)。术后1周、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制得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平均值分别为(20.9±3.8)μm、(19.0±3.0)μm、(18.7±3.3)txm,ZiemerLDV组分别为(2.1±3.7)μm、(2.5±3.2)μm、(1.7±2.4)μm,2组各时间点角膜瓣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厚度的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ntraLase组制得的角膜瓣各测量点的厚度与预期制得的角膜瓣厚度的差值标准差在7~15μm之间,ZiemerLDV组在4~8μm之间。术后1个月、3个月IntraLase组CRF值分别为(7.26±1.45)mmHg、(7.12±1.18)mmHg,CH值分别为(8.53±1.07)mmHg、(8.48±1.02)mmHg,ZiemerLDV组CRF值分别为(6.61±0.65)mmHg、(6.59±0.71)mmhg,CH值分别为(7.99±0.90)mmHg、(7.88±0.86)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iemerLDV制瓣较IntraLase在可预测性、精确性和重复性方面更有优势。2种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但两者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刘洋辰  王雁  李晶  左彤  王璐  鲍锡柳  魏升升 《眼科研究》2012,30(12):1096-1099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新兴的屈光手术方式,其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散射光是一项评价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不同屈光手术前后散射光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研究飞秒LASIK手术后散射光的变化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飞秒LASIK手术前后散射光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5例109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的散射光计量值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术前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关系,分析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残余角膜植床厚度(RBT)、RBT/CCT、切削深度、切削比、设定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蒂宽、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飞秒LASIK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测得的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0_+0.19、1.10-+0.19、1.02_+0.18、0.96±0.16和0.94±0.15,各时间点间所测散射光计量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99,P=0.000),术后1周的散射光计量值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7),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眼的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437),术前和术后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62)。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CCT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负相关(r=0.226、-0.228、-0.241,P〈O.05),与切削比均呈负相关(,=-0.149、-0.219、-0.255,P〈0.05)。结论飞秒LASIK术后1个月内散射光计量值增加,术后6个月恢复正常。术后散射光计量值的变化可能与手术中选择的多种参数和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用Zeimer Fem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同期行LASIK治疗的近视198例(396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分为两组:Ⅰ组120例(240眼)用Zei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Ⅱ组78例(156眼)用Moria M2 90 μm机械刀制作角膜瓣,比较两组术后1d、1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及高阶像差.结果 两组角膜瓣制作都顺利;术后不同时间,两组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的屈光度比较,球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Ⅰ组的残余散光低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两组的总高阶像差、慧差、球差都较术前增加,但Ⅰ组的总高阶像差和慧差的增加少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与机械刀制瓣LASIK相比,术后视力无差别,但术后残余散光低,总高阶像差、慧差增加较少,视觉质量可能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00例(800眼)近视手术,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均为200例(400眼),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 kHz)制作角膜瓣,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两组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进行基质层切削.术后3个月、6个月行视力、屈光状态、波前像差等检查.结果 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视力和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2总高阶像差、彗差、球差、三叶草像差均高于组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是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提高视觉质量和安全性方面飞秒激光优于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应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设定角膜瓣厚度110μm。EC5000-CXIII准分子激光仪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患者143例283眼。术前检查包括验光、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角膜厚度、ObscanⅡ等。术中测量其中35眼的角膜床厚度,推算其角膜瓣的厚度。观察术中及术后角膜瓣情况,手术并发症,术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平均随访3mo。

结果:术中出现过小瓣(直径<5mm)3眼,角膜边缘切开不完全5眼,切口出血8眼,术后球结膜下出血6眼。35眼角膜瓣厚度108.75±8.52(98~117)μm,误差(实测值与预设值之差)6.49±8.62(3~12)μm,实际角膜瓣厚度与术前预先设计的角膜瓣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平均等效球镜-0.29±0.47(-1.50~+1.00)DS,251眼(88.7%)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结论: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治疗近视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不同性别泪膜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将其按性别分为两组,A组:男55例110眼,B组:女65例13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ear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FL)评分的变化。

结果:主观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3, 0.030),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 BUT: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7, 0.026, 0.032)。 SⅠt:两组术后1wk; 1,2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24, 0.018),术后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 FL评分:两组术后1wk; 1,2,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15, 0.036, 0.041)。

结论: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功能的影响男性小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

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300眼近视患者,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组1为飞秒激光(Intralase FS60KHz)制作角膜瓣,95例190眼; 组2为Moria M2 90号板层刀制瓣,55例110眼。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wk; 1,3,6mo患者的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S I 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评分的变化。

结果:干眼症状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T: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Ⅰ试验: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素染色评分:两组术后1wk; 1,3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制瓣LASIK术后早期泪膜功能减退,但飞秒激光制瓣术后泪膜功能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方法:收集2013-08/09于我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并随访3mo的患者120例240眼,观察术前、术后1wk; 1,2,3mo患者的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结果:Oculus BUT: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2,0.000,0.023〈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236〉0.05)。泪河高度:术后1wk; 1,2mo与术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25,0.019,0.026〈0.05),术后3mo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375〉0.05)。结论: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持续时间比较短,症状比较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suMax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LASIK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120例240眼采用VisuMax飞秒激光系统制作90~100μm角膜瓣联合MEL80准分子激光系统切削角膜,观察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第1d,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98眼(82.5%);术后1wk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236眼(98.3%);1mo后141眼(58.75%)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超薄角膜瓣是一种安全、准确的方法,它与LASIK术的结合是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与机械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LASIK)对眼表的影响,研究制瓣方法不同对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选择2016-01/2017-01于我院眼科进行屈光手术治疗的218例436眼近视患者,进行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LASIK术治疗,术后主诉有不同程度的眼干、异物感及不适症状。将采用机械板层刀制瓣的61例122眼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的157例314眼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眼术前、术后1wk,1、3mo干眼症状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对照组干眼症状评分大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两组干眼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BU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F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FL评分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SⅠt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mo SⅠt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两组患者SⅠ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结论:飞秒激光较机械板层刀制瓣LASIK对眼表影响更小,干眼症症状更轻,影响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生物力学指标的改变,为飞秒激光LASIK术的安全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4-06/2016-06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85例170眼近视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飞秒激光LASIK术治疗,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和术后3、6mo采用眼反应分析仪测量角膜补偿眼压(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cular pressure,IOPcc)、角膜阻力因子(corneal resistance factor,CRF)、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以及模拟Goldmann眼压(Goldmann correlated IOP value,IOPg),采用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

结果:术后3、6mo中央角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时IOPcc、CRF、CH、IOPg等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3、6mo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角膜切削厚度为98.67±7.56μm,CH和CRF变化量分别为3.40±0.34mmHg、3.55±0.43mmHg,角膜切削厚度与CH、CRF变化量呈明显正相关(r=0.232、0.254,P<0.001)。

结论:飞秒激光LASIK术后角膜厚度显著降低,术后各项角膜生物力学指标均显著下降,且3mo后基本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LASIK制瓣术中发生前房气泡的影响因素和处理方法.方法: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患者4859例9671眼,回顾性分析比较其中发生前房气泡眼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参数.结果:患者51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为0.53%.术后1 mo裸眼视力(-0.076±0.09)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08±0.0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33眼(65%)不影响瞳孔跟踪,18眼(35%)在去红外跟踪模式下完成手术.跟踪组(31例33眼)术后1mo裸眼视力为-0.06±0.08,去跟踪组(18例18眼)术后1 mo裸眼视力为-0.11±0.0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2,P=0.07).前房气泡在角膜缘9:00位发生率最高,其次为3:00位.其中47例双眼手术单眼发生前房气泡,发生前房气泡眼与其对侧眼各参数(术前等效球镜、角膜曲率、角膜直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和术中飞秒激光能量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房气泡是飞秒激光辅助LASIK手术中少见的并发症,会干扰准分子激光切削时的眼球跟踪,如术中妥善处理对术后早期视力无明显影响.发生前房气泡的直接或间接因素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90μm和110μm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矫正近视眼的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选取2015-01/2018-12在我院行飞秒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FS-LASIK)的患者118例236眼。非高度近视组60例120眼,其中30例60眼用90μm角膜瓣,30例60眼为110μm角膜瓣;高度近视组58例116眼,其中29例58眼为90μm角膜瓣,29例58眼为110μm角膜瓣,使用WaveLight准分子激光仪行基质切削,记录术前矫正远视力(CDVA)、屈光状态和眼压、术后1、3mo裸眼远视力(UDVA)、屈光状态和眼压。结果:非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术后3mo UDVA不差于术前CDVA者均有57眼(95%),高度近视患者90μm角膜瓣组有53眼(91.4%)和110μm角膜瓣组有56眼(96.6%)(P=0.438);非高度近视患者术后等效球镜(SE)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51眼(85%),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和110μm角膜瓣组均有48眼(82.8%);非高度近视术后3mo与1mo的SE差值在±0.50D范围内90μm角膜瓣组57眼(95%)和110μm角膜瓣组55眼(91.7%)(P=0.717),高度近视90μm角膜瓣组44眼(75.9%)和110μm角膜瓣组50眼(86.2%)(P=0.464)。结论:飞秒激光制作的90μm和110μm角膜瓣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眼具有相似良好的有效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在剩余基质床无差异的前提下,眼压波动没有因为角膜瓣厚度的差异表现出特异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