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通过调查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水平,分析工作场所中极低频电磁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使用EFA-300工频电磁场场强测试仪测量某工厂的2个不同车间(对照组与暴露组)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同时使用AWA5610D型积分声级计测量噪声。通过多中心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183名对照组和521名暴露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2组人员的个人职业信息、家居信息及健康状况,采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监测结果显示,暴露组车间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车间噪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作业人员脱发症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听力减退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辐射暴露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屿地区3~7岁儿童血镉与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镉暴露地区儿童RBC参数的变化与血镉的关系,探讨镉对儿童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采集贵屿地区283名3~7岁儿童肘静脉血2 mL,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镉水平,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RBC相关参数。并按血镉水平分为高镉负荷组(血镉≥1μg/L)和低镉负荷组(血镉〈1μg/L)。结果:高镉负荷组3~5岁男、女童血红蛋白(Hb)低于低镉负荷组(男童:P〈0.01,女童:P〈0.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也低于低镉负荷组(男女均P〈0.05),且男童MCH浓度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1);高镉负荷组6~7岁男童MCH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1),女童平均红细胞容积(MCV)低于同性别低镉负荷组(P〈0.05)。血镉和RBC参数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儿童血镉水平对Hb、MCV、MCH、MCH浓度有影响(Hb:P〈0.05,MCV、MCH、MCH浓度:P〈0.01)。结论:镉暴露对儿童的造血功能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冷凝集状态下血细胞分析中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观察在37℃水浴前、后血细胞分析中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于37℃水浴前、后以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B、PLT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但RBC、HCT计数偏低,WBC、MCV、MCH、MCHC数值偏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冷凝集素对HB、PLT影响不大,但对RBC、HCT、MCV、MCH、MCHC影响较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下保存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参数的测定结果的影响,为日后标本的复查和校对提供必要的证据。方法选取140例体检健康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2小时内全部测定后分成7个组,每组20份标本,编号为1~7组,全部放入4℃冰箱内保存,分别于第2、3、4、5、6、7、8天,每天检测1组20例标本,将测定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进行比对,血细胞参数包括:WBC、RBC、Hb、PLT、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嗜中性粒细胞比率(N%)、淋巴细胞比率(L%)、单核细胞比率(M%)及嗜酸性粒细胞比率(E%)。结果 WBC、RBC、Hb、PLT、MCH、RDW,N%、L%、M%及E%经7天4℃冰箱保存后,仍可保持稳定,测定数据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MCV及由此MCV与RBC及Hb计算所得的MCHC在标本保存3天后结果出现不稳定,所测结果与新鲜标本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MPV在保存2天后,所测数据即与新鲜标本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血细胞计数标本在4℃冰箱保存1周,血常规主要分析指标结果仍可保持稳定,有利于标本的复查和核对。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4组,前3组分别暴露于脉冲频率为15Hz,脉冲时延为5ms,强度分别为2*10^-4T,4*10^-4T,8*10^-4T的磁感应强度下,时间为10d,每日6h,后1组为对照组,第10日统一右眼取血,测定其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血细胞比容及全血高切、低切表观粘度。结果低强度低频脉冲电磁场辐照组与对照组比较,除2*10^-4T组的红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6.
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照度的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液细胞成分影响及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的关系,推测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血液系统的影响,以及导致人类疾病发生的机制,为人类合理利用电磁波资源、预防疾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只健康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曝磁组.曝磁组小鼠置于微机所产生的极低频电磁场环境中,每天将曝磁组小鼠分别放入极低频电磁场中照射,曝磁1组照射20min,曝磁2组照射40min,曝磁3组照射60min,曝磁4组照射6h;对照组小鼠不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共4个月,分别取各组小鼠血液进行外周血血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微核检测.结果随着小鼠每天曝磁时间的增加,其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淋巴细胞微核率逐渐出现并呈现增高的趋势,从曝磁2组的表现开始明显,曝磁4组表现最为显著.但仅有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白细胞分类呈现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逐渐增高、淋巴细胞的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以曝磁4组小鼠血液中白细胞比例改变最为显著.结论长时间接触极低频电磁场对小鼠血液细胞数量和不同白细胞比值存在明显的影响,同时可诱发淋巴细胞微核的发生.揭示极低频电磁场对人体血液系统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建议人们应合理利用电磁波资源,预防电磁场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梁华英  黄胜  洪流  张家明 《吉林医学》2009,30(15):1597-1599
目的:探讨白细胞(WBC)异常增高干扰血红蛋白(Hb)测定及其纠正。方法:对11例白细胞异常增高标本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全血细胞测定,然后使用温氏管法测定红细胞压积(HCT),标本分离血浆,弃去白细胞层,再按HCT比值将红细胞与血浆混匀后上机测定。结果:纠正组红细胞(RBC)、Hb、平均红细胞Hb量(MCH)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1),纠正组平均红细胞Hb浓度(MCHC)明显低于直接测定组(P〈0.05),两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结果没有差异(P〉0.05)。结论:用去白细胞血浆替代高白细胞的血浆与红细胞按比例混匀后测定,可有效消除白细胞异常增高对Hb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测定在血尿来源诊断的价值。方法:测定68例血尿患者的MCV与RDW来判别血尿来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的MCV明显较非肾小球性血尿要低。RDW明显要高。结论: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尿红细胞MCV、RDW测定在血尿来源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情况下,长期接触苯系物对工人血细胞计数和血浆中P16/CDKN2A蛋白含量的影响情况,为更好地进行苯系物污染的监测和监督工作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深圳市某印刷企业从事印刷作业工龄超过2年的50名工人作为接触组,选择企业不接触苯系物的50名行政和后勤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对2组人员进行血常规检测;ELISA法检测接触组和对照组人员血浆中P16/CDKN2A蛋白含量;同时测定接触组工作环境中苯系物的浓度。结果: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作环境中苯系物浓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组和对照组工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工人血浆P16/CDKN2A蛋白含量均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于职业接触限制情况下,长期接触低浓度苯系物对工人血细胞计数和血浆中P16/CDKN2A蛋白含量无明显影响。
  相似文献   

10.
目的: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近年来国内外常作为贫血的一项诊断指标,通过检测新生儿MCV、RDW探讨其在缺铁性贫血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以112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缺铁性贫血(IDA)组40例。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分析MCV、RDW。结果:健康对照组RDW均值为0.159,MCV均值为95.40fl。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的正常人;缺铁性贫血患者MCV降低,RDW升高。结论:MCV降低、RDW升高对缺铁性贫血有诊断性意义,可以作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照射后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探讨慢性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法,将30只雄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10 mW•cm-2辐照组及环磷酰胺给药组,每组10只。辐照组动物予以30 min•d-1、每周辐照5 d,持续4周;给药组在辐照组开始辐照时给药,每次每只30 mg•kg-1,共7次;各组小鼠于辐照结束后30、45、60、75、90、105和120 d分别采集尾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 T细胞、CD8+T细胞、CD4+/CD8+比率、CD49+NK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结果:经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数量显著上升,CD4+ T细胞数量于辐照后75 d开始明显升高,辐照后90 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观察周期结束时,CD4+T细胞数量下降到与正常组相同(120 d);CD8+T细胞数量于辐照后75 d明显降低,直到观察周期结束时(120 d),T细胞的数量恢复至与正常组的T细胞数量相同;CD4+/CD8+比率在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诱导下呈上升趋势,并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9+NK细胞数量在辐射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持续性大剂量电磁辐射可导致小鼠免疫系统的紊乱,通过检测外周血中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8+T细胞、CD49+NK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可了解辐照后机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影响,探讨慢性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对小鼠外周血象的长期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分组法,将30只雄性Babl/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0mW/cm。)、辐射组(10mW/cm2)、环磷酰胺给药(CTX组),每组10只。辐射组动物予以30min/d,持续20个工作日,功率密度为10mW/cm2电磁辐射;CTX组在小鼠开始辐照的时间点给药,每3d给药一次,每次每只30mg/kg,共7次;各组于辐照结束后30,45,60,75,90,105d和120d分别采集尾静脉血,应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检测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等数量的变化。结果经持续高剂量电磁辐射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辐射组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辐射组红细胞数量于照射后60—90d开始显著上升(P〈0.05);外周血血小板数量于照射后30—45d明显上升,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辐射组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辐照组血象各指标的变化情况与环磷酰胺给药组(CTX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慢性持续大剂量电磁辐射可导致小鼠免疫系统的损伤,造成小鼠机体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外周血象各项指标峦化可了解辐射后生物机体的龟疫状杰。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 Electric arc welding is known to cause considerable exposure to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s. Although some studies of exposure to magnetic fields and 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included groups of welders, typicall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concerning the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effects of EL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welders. Therefo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or not extremely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ELF EMF) emitted from electric arc welding affect some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parameters of welders. METHOD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16 male welders and 14 healthy males between 20 and 40 years of age from the same geographic area and with similar life styles. The following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both groups: red blood cells (RBC); hemoglobin (Hgb); hematocrit (Hct); platelets (Plt); total white blood cells (WBC); neutrophils; lymphocytes; eosinophils; and CD3, CD4, CD8, and CD4/CD8. RESULTS: Some of the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parameters under investigation were similar in both groups. Although T lymphocyte surface antigens, such as levels of CD4 and CD8(,) were found to be lower in the welders than in the control subjects (p <0.001, p <0.05), the hematocrit levels of the welders were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subjects (p <0.05).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observed were not clinically significant. ELF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nsities in the welding areas varied between 0.10 and 0.25 mT.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L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do not affect the hematologic and immunologic parameters of welders.  相似文献   

14.
蔡培 《中外医疗》2013,(25):41-42
目的探讨某石化企业苯作业岗位员工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的情况。方法收集2012年某石化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选择一组苯作业岗位员工作为暴露组,一组非苯作业岗位员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员工的白细胞异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分析暴露组内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员工的白细胞异常情况。结果苯作业岗位员工的白细胞均值与对照组员工的白细胞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作业岗位员工的白细胞异常率女性较男性高,高年龄组较低年龄组高,制苯车间较其他车间高。结论工作场所内苯作业会对员工的健康造成影响,尤其是对女性和长期接触的员工,应加强健康监护与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梗死(CI)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2例健康检查者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红蛋白含量(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比积(PCT)参数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MCV、MCH、PLT检测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RBC、HCT、HGB、WBC、PDW、MPV、P-LCR检测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2周后HCT、WBC、PLT、PDW、MPV、P-LCR检测值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外周血细胞参数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动态监测它们的变化时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建立荷瘤大鼠胶质瘤模型,探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大鼠脑内胶质细胞瘤的影响,为胶质瘤的实验性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106/ml的C6细胞悬液10μl注入大鼠颅内,建立大鼠胶质瘤动物模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15只,3d后实验组每天于磁场中暴露3h,连续1周,对照组不暴露于磁场,每天不定时观察大鼠精神、神经功能(偏瘫情况)、存活期以及对死亡大鼠的尸体解剖病理切片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接种肿瘤后16-27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2d,实验组接种肿瘤后21-33d全部死亡,平均存活26d,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死亡大鼠解剖均发现颅内肿瘤生长明显,但病理切片并未能证实两组胶质瘤有形态学差异。结论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以延长荷瘤大鼠生存时间,但是并不能治愈胶质细胞瘤,提示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短时间的暴露对胶质瘤患者是无毒性也无治疗作用的,而长时间低强度的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可能对胶质瘤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蝎毒对放疗后小鼠骨髓保护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治疗和预防组,观察比较放疗后外周血WBC数、骨髓有核细胞数、脾重指数等造血功能指标。结果蝎毒多肽、蝎毒对放疗后小鼠外周血WBC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低剂量蝎毒多肽对放疗后小鼠外周血WBC及骨髓造血细胞具有明显促进作用;高剂量蝎毒多肽对放疗后小鼠外周血WBC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低剂量蝎毒对小鼠骨髓造血细胞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低剂量蝎毒多肽对小鼠外周血WBC及骨髓造血细胞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蝎毒多肽、蝎毒预防和治疗对放疗后小鼠脾重指数的恢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蝎毒多肽、蝎毒对放疗后小鼠骨髓造血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胡晶  吴宏 《医学教育探索》2006,(12):1835-1838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方法采用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淋巴细胞(LC)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流式细胞术、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等实验技术观察APS的动员作用。结果APS动员后小鼠外周血的WBC、LC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S)组(P<0.05);APS动员后外周血中CD34 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NS组(P<0.05);APS组CFU-Mix产率显著高于NS组(P<0.01);并且APS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联合动员后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组。结论APS对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有一定的动员作用,并且APS和rhG-CSF联合动员的效果好于单用APS或单用rhG-CSF的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9.
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健脾补肾解毒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20例MDS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健脾补肾解毒方加减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外周血象、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输血频次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0%(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外周血Hb、WBC、PLT计数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WBC、Hb计数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的骨髓病态造血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输血依赖或输血频繁患者的输血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补肾解毒方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MDS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