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准外科时代3D可视化技术在肝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3D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3D组患者实施3D可视化技术辅助肝癌切除术,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肝功能损伤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3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肝门阻断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实际切除肝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3D组患者的ALT和AST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程度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9/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56.0%(2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高于常规组,1年复发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外科时代3D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肝癌切除术中能够有效减轻患者肝组织的损伤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三维重建在肝癌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术前检查方法的不同将75例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32),对照组患者术前接受CT增强扫描,观察组患者术前接受CT增强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评估准确度、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Couinaud分段定位准确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静脉受侵、门静脉受侵评估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三维重建对肝癌精准肝切除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是保证手术效果和安全性的关键,同时还可降低复发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4.
随着影像图像后处理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肢手术成为骨肿瘤患者的首要选择,而彻底完整切除肿瘤、骨缺损和重建患肢功能是面临的主要挑战.3D打印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可实现解剖模型、导航模板、肿瘤假体的个体化制造以及骨组织工程生物3D打印等,被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保肢治疗且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骨肿瘤个体化修复重建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虚拟复位在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20年5月间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60例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手术后颌面部穿通性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把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折叠前臂皮瓣修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3D 腹腔镜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 9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9 例。对照组行 2D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 3D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行 R0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 P<0. 001) ,而清扫淋巴结数量则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01) ; 但两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观察组术后吻合口瘘、残胃无力、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8. 2%,低于对照组的 24.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至随访截止时间,观察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 相较于 2D 腹腔镜治疗技术,在胃癌根治手术中应用 3D 腹腔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3D影像辅助下的肝脏切除术前规划.[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23例肝癌患者,术前行3D影像辅助下的肝脏切除术前规划.计算出全肝体积、残肝体积、模拟切除平面和范围.比较各种手术方案的优越性及可行性.[结果]23例患者按照3D模拟设计的手术方案进行手术,术后2例发生胆瘘,2例胸腔积液,3例出现腹水,术后死亡率为0.所有患者安全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3d.[结论]3D影像能够模拟各种手术方案,设计出不同的断肝平面和切除范围,给外科医师提供了多种选择方法,符合精准外科的理念和思想,实现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40例胃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D组与2D组,每组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2D组,术中出血量少于2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D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与2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2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D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8.57%,低于2D组患者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8,P=0.033).结论 3D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让操作者具有更好的视觉、操作更加精细,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根据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与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遵循精准肝切除理念行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手术主要方式是根据术前影像资料精确定位病变范围,根据病变范围行选择性的入肝血流阻断或行遵循肝脏内部解剖结构的规则性肝切除.[结果]63例患者中,61例完全腹腔镜下完成,2例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17%.腹腔镜平均手术时间(210±90)min,平均出血量(400±90)ml.术后出现腹水6例,右膈下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7例,胆瘘1例,经相应处理均顺利康复,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3)d.[结论]腹腔镜行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并行基于肝段、叶的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是安全可行的,符合当代精准肝切除的理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高压水刀在肝叶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压水刀在肝叶切除术中的技巧和利弊.[方法]湖南省肿瘤医院腹外科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间进行肝叶切除的72例肝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A、B两组,A组36例行水刀肝叶切除,B组36例行常规肝叶切除,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A组36例病人均顺利恢复.高压水刀切肝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转氨酶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常规肝叶切除术组疗效好,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压水刀是肝叶切除术的一种简单、实用而且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9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实验组(腹腔镜手术)50例和对照组(开腹手术)48例,比较2组近期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输血率、术后使用杜冷丁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下降,与同组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5 d WBC、ALT、AS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量低、使用杜冷丁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临床优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三维可移动式激光定位系统在G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可移动式激光灯在C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测量负重60k条件下CT平板床在Y轴方向移位造成的误差.②选择头颈部及胸腹部照射野各10个,利用X、Y、Z轴均可移动的LAP DORADO-CT4激光定位系统标定照射野等中心及照射野边缘,并用VARIAN加速器灯光束照射野验证三维激光灯标定的照射野边缘的准确性.[结果] CT床在Y轴方向的最大位移误差为±2mm,头颈部照射野标定的激光点与灯光束照射野边缘之间的误差≤±2mm,胸腹部≤±3mm.[结论]用X、Y、Z轴均可移动的三维激光定位系统标记照射野等中心,可进一步减少因进出CT平板床而造成的机械误差.CT模拟定位过程中使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定位更加精确.勾画的照射野边缘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维可移动式激光灯在CT模拟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①测量负重60kg条件下CT平板床在Y轴方向移位造成的误差:②选择头颈部及胸腹部照射野各10个,利用X、Y、Z轴均可移动的LAP DORADO-CT4激光定位系统标定照射野等中心及照射野边缘,并用VARIAN加速器灯光束照射野验证三维激光灯标定的照射野边缘的准确性。[结果]CT床在Y轴方向的最大位移误差为±2mm,头颈部照射野标定的激光点与灯光束照射野边缘之间的误差≤±2mm,胸腹部≤±3mm。[结论]用X、Y、Z轴均可移动的三维激光定位系统标记照射野等中心,可进一步减少因进出CT平板床而造成的机械误差。CT模拟定位过程中使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定位更加精确,勾画的照射野边缘准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与肝肿瘤剥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在腹腔镜下行规则性肝切除术为A组,29例腹腔镜下行肝肿瘤剥除术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153.96±37.13)min、(440.08±110.03)ml、(9.03±2.01)d,B组分别为(92.06±27.44)min、(327.21±130.51)ml、(7.17±3.14)d,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P<0.05).两组术后多数出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过性升高,同时A组出现1例胆漏,均未见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及死亡等情况发生,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13.97±3.09)个月,A、B组复发率分别为6.5%、3.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肝血管瘤倾向于选择腹腔镜下肝肿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好的优点,但具体选择何种术式仍需根据肿瘤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血清GPDA-F定量测定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中肝癌相关性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同工酶(GPDA-F)定量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离GPDA-F后进行扫描定量.同步检测肝癌和不同良性肝病患者血清GPDA-F、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甲胎蛋白(AFP),分析GPDA-F活性与肿瘤大小、AFP水平及ALT之间的关系,比较GPDA-F定性和定量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患者GPDA-F活性明显高于良性肝病患者(P<0.01),GPDA-F活性超过诊断界值者在肿瘤<5cm的肝癌和AFP阴性(<50μg/L)肝癌分别达60.0%和71.4%,GPDA-F/ALT比值对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均高于GPDA-F定量检测.结论:GPDA-F定量检测可提高对肝癌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1,25-(OH)2 D3 has an in vitro growth regulator effect on different cancers. Unfortunately, dose-limiting toxicity (hypercalcemia) limits its use in anticancer therapy. For primary liver tumors, loco-regional delivery of 1,25-(OH)2 D3 in lipiodol might avoid high systemic concentr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hypercalcem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1,25-(OH)2 D3 alone or mixed in lipiodol, was deliver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to the hepatic artery of rats bearing a primary liver tumor. Calcium levels, tumor volume and proliferation index were assess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Serum calcium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en the drug was mixed into lipiodol. Treatment with 10 micrograms of 1,25-(OH)2 D3 in ethanol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proliferation index within the tumor. CONCLUSIONS: The delivery of 1,25-(OH)2 D3 mixed in lipiodol reduces the subsequent elevation of serum calcium. Locoregional treatment with 1,25-(OH)2 D3 was shown for the first time to be effective on primary liver tumor growth in viv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