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郎荣蓉  李勤 《护理学杂志》2014,29(16):79-80
目的探讨直肠肛门畸形术后排便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直肠肛门畸形患儿61例分别行腹腔镜辅助和倒"Y"字肛门成形手术,术后43例可自主排便,18例排便异常,对排便异常患儿采取肠道治疗、肛门功能和排便训练,持续1年。结果1年后,17例恢复排便功能,1例大便失禁患儿症状有所改善。结论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以及直肠肛门畸形术后加强新肛门排便功能的训练,有助于患儿排便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03年10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采用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12例.总结术后疗效并随访其排便功能。结果病例随访显示,12例患者的肛门具有良好收缩力,无明显肛门失禁,排便功能良好,效果满意。排便情况经临床评分结果为优良。结论经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治疗中高位肛门直肠畸形,可以达到充分暴露术野.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附57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7月—2002年5月,57例巨结肠患儿行经肛门结肠拖出术。结果 53例顺利完成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手术时间(1—2)小时,平均1.5小时,出血5m1—10m1。51例术后1天开始自行排便、进食,2例术后3天予开塞露灌肠后排便。4例长段型巨结肠,病变累及横结肠,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时间(2—3.5)小时,平均3小时,术后(2—3)天开始排便、进食。随访(2—9)月,57例患儿排便功能均正常良好。结论 单纯经肛门结肠拖出巨结肠根治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可行,此术式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排便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四联术式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行Miles术同时,Ⅰ期行原位肛门重建的四联术式的方法、效果、意义,以及四联术的改进之处.方法:90例低位直肠癌行Miles术后,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行原位肛门重建:①四联术式组:70例,按四项联合术进行原位肛门重建,其中38例重建法作了改进;②单纯术组:20例,单行Ⅰ期肛门外括约肌重建术重建原位肛门;③另以32例正常健康人,作为肛门功能研究测定的对照组.结果:①四联术式组术后排便功能及肛门内液体存留时间优于单纯组;②四联术式组中采用改进重建38例,排便功能显著优于未改进者.结论: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Ⅰ期原位肛门重建宜采用改进的四联术式,才能建立肛门基本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治疗肛门狭窄10例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肛门狭窄实施皮瓣转移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例肛门狭窄并实施皮瓣转移术的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排便通畅,无肛门疼痛,无大便失禁。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做好病情观察,肛门创面护理,指导排便功能训练等,对肛门狭窄患者行皮瓣转移肛门成形术的治疗与康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行生物反馈治疗患者的资料。结果:44例坚持完成治疗的患者中,35例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示直肠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较治疗前降低,盆底肌的反常收缩消失,恢复正常排便;6例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较治疗前有所改善;3例无效。2例终止治疗后失访。总有效率为93.2 %。结论:盆底功能失调型便秘生物反馈治疗近期疗效满意,具有无创、费用低、无需住院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常规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只能发现解剖异常,而功能性紊乱如某些节制或排便紊乱则不能察觉。肛门直肠是结肠的节制结构,其功能是贮存和排泄粪便,功能紊乱只有在发挥功能时才出现,故对常规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的节制或排便紊乱病人行排便造影(defecography)以解释这种紊乱。1982~1983年对60例行60次排便造影。年龄9~72岁,男20例。大部分病人以往做过手术。依病人主诉分成五组:严重便秘13例;感排便不全13例;大便失禁20例;疑有直肠脱垂3例和肛门直肠疼痛9例。检查步骤:病人取右侧位,髋膝屈曲。以钡悬液充盈直肠乙状结肠,然后嘱病人作排便动作并连续拍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式.方法:对49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Rehbein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痊愈48例,死亡1例.肛门失禁3例,污粪2例,均于术后8个月内全部恢复正常,肛门排便功能优良率达97.96%.结论:先天性巨结肠Rehbein改良根治术术后排便功能良好,术后护理方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留健全的肛门排便和控便功能,自1993年始。我院采用结肠、直肠切除、绑扎式吻合术。近5年共完成手术54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不等,无大便失禁病例,均排便、控便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薄肌移转肛门成形1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16例直肠癌病人,行根治术后,即时经Miles手术建立直肠角,以带血管神经蒂的股薄肌移转替代肛门托约肌,在原位重建肛门、保持了肛门的正常位置和排便自控功能,效果满意,原位重建肛门,恢复了括约肌功能,减轻了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进行经腹括约肌间切除(ISR)术的8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手术前后对患者直肠肛管压力、抑制反射以及容量等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采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果术后患者的平均静息压、最大静息压、肛管缩榨压指标较术前变化不明显。术后患者排便的初始欲望、强烈欲望指标较术前均明显降低,直肠抑制反射阳性患者明显减少(检验值分别为:2.473、2.456、12.762,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排粪失禁情况与其肿瘤与肛缘之间距离、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以及进行新辅助化疗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肛门排粪失禁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结论影响低位直肠癌患者外科治疗后肛门功能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吻合口与肛缘之间距离低于2 cm、肿瘤距肛缘的距离低于5 cm以及患者进行新辅助放化疗。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AIMS: After proctectomy for low rectal cancer and straight coloanal reconstruction, the main causes for increased daily stool frequency, urgency, and incontinence are the limited capacity and distensibility of the anastomosed colic segment in the pelvis. The authors postulated that a pedunculated (preserving the nerve) ileocecal interpositional graft (cecum-reservoir) placed between the sigmoid colon and the anal canal would greatly reduce these inconveniences. METHODS: The authors evaluated the safety, defecation quality, and anorectal physiology of such a neorectum in 20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rectal carcinoma between 5 and 10 cm above the anal verge who underwent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RESULTS: No perioperative morbidity related to the technique and 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se 20 patients. Six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16 patients showed excellent and 4 patients good defecation quality, with maximal tolerable volumes, compliance, and mean colonic transit times comparable to age- and gender-matched healthy volunteers. In addition, anal resting pressure was decreased, squeeze pressure was maintained, and the rectoanal inhibitory reflex remained positive in 80%. CONCLUSIONS: The cecum-reservoir as a neorectum, using an intact neurovascular colonic segment, is a safe technique, providing excellent defecation quality. It enables a nearly normal physiologic anorectal function, which is already seen 6 months post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后排便及排尿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为8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TaTME的临床资料.患者35~80岁,平均(60.3±11.4)岁;男43例,女42例,观察患者手术及术后情况、随访结果,术后1年采用低位前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挂线疗法治疗婴幼儿肛瘘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3年来,采取挂线疗法治疗的所有男性婴幼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婴幼儿患者均采取挂线治疗,并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正常,无肛门变形、狭窄、失禁,尚未见复发.结论 婴幼儿肛瘘以男性患者多见与体内雄激素水平有关;挂线疗法较好的达到了保护肛门功能与降低复发率之间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保留直肠肌鞘的肛管吻合术后控便功能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新  张志云  戴宗晴 《腹部外科》2006,19(3):168-169
目的探讨保留直肠肌鞘的低位肛管结肠/回肠吻合术后控制排便的功能。方法对13例直肠、结肠病变病人行上段直肠切除,距齿状线上1cm剥除下段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保留直肠肌鞘,行结肠/回肠与肛管吻合。结果13例病人近期内控制排便功能欠佳,但随着结直肠代偿功能的恢复,远期效果较满意。结论该方法术后效果满意,病人术后生存质量较高,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后患者控便能力与肛管压力的关系。方法对16例患者行IPAA术,术后1个月、6个月、1年时随访控便能力,并检测肛管压力。结果12例获得随访,平均2.3(1.0~4.5)年,患者排便次数在术后1年时明显少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P<0.05);肛管静息压和最大缩柞压在术后1个月、6个月时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在术后1年时已有明显改善,与术前相似(P>0.05)。结论IPAA术后肛管压力的改变可能与患者的控便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评估低位直肠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16例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肛管向量测压,并选择同期30例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及30例肛门功能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研究。结果根据临床症状将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分为污便组和排便功能良好组,其肛管最大压力、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低位前切除术对照组(P<0.001);污便组的最大收缩压、收缩向量容积及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排便功能良好组(P<0.001);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25.0%(4/16)的患者出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明显低于行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93.3%(28/30),P<0.001。结论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患者肛管最大压力及向量容积下降,肛门功能不如行低位前切除术者。直肠肛管向量测压技术是评估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较客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采用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与回肠直肠吻合术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组在手术结果、术后排便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30例患者中行回肠直肠吻合术12例,贮袋吻合术18例,术后无死亡,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均无膀胱和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直接吻合组优于贮袋组(P<0 01),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肠蠕动次数两组相似(P>0 05)。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16年。3例(25% )直接吻合者术后直肠息肉癌变需切除直肠。两种术式的术后排便功能相似,仅在白天排便次数和肛周刺激方面IRA组优于IPAA组(P<0 05)。结论两组患者术后排便功能和术后生活质量相似,但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可减少术后残留的直肠黏膜癌变机会,因而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在复杂性肛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及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20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拟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术后常规换药,并给予高锰酸钾混合温开水熏洗,早晚各换药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干预,两组均完成14 d干预并完成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证候积分、术后创面愈合率、复发率、排便情况、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后14 d瘙痒(0.67±0.12)分、发热(0.75±0.19)分、肿痛(0.71±0.15)分、畏寒(0.70±0.16)分及流脓评分(0.78±0.21)分均低于对照组瘙痒(1.42±0.24)分、发热(1.40±0.23)分、肿痛(1.84±0.31)分、畏寒(1.76±0.29)分及流脓评分(1.56±0.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2、7.413、7.132、8.091、6.436,P=0.01);观察组手术后创面愈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93,P=0.032);观察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为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3,P=0.015);观察组手术后14 d排便次数(0.74±0.11)分、排便困难(0.85±0.13)分、排便不尽(0.71±0.10)分及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0.78±0.14)分低于对照组排便次数(1.69±0.21)分、排便困难(1.52±0.21)分、排便不尽(1.69±0.21)分及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1.72±0.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25、6.404、 6.526、5.113, P=0.01);SF-36评分(89.34±6.15)分高于对照组(78.96±5.69)分(t=6.012, P=0.01)。结论: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用于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能促进创面愈合,降低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能缩短排便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