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患者,男,20岁,主因发热5d,喘憋2d入院。入院前曾因“感冒”后,咳嗽、发热于当地医院就诊,予头孢哌酮,左氧氟沙星治疗3d无好转。来我院后患者喘憋明显,查血气分析:pH值7.298,PaCO258.5mm Hg,PaO2343.3mm Hg,WBC19.62×109/L,胸片:双下肺感染(图1),心电图:肺性P波,T波低平,请耳鼻  相似文献   

2.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3.
厄洛替尼引起急性间质性肺病死亡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例男性肺癌患者口服厄洛替尼发生间质性肺病死亡。病例1,1名84岁男性肺腺癌并骨转移患者,因骨痛给予厄洛替尼150mg,1次/d口服。用药当晚患者开始发热,T38.3℃,伴咳嗽、咳痰,但骨痛有所减轻。给予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病情逐渐恶化。服药11d后出现呼吸困难,在吸氧5L/min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67.5mmHg,X线胸片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停用厄洛替尼。次日死于呼吸衰竭。病例2,1名69岁男性,因右肺鳞癌经化疗、放疗和对症治疗后,CT显示病灶稍有缩小,病情稳定。服用厄洛替尼150mg,1次/d。2d后,出现面部及躯干部皮疹,局部对症治疗后好转。服药29d后出现发热,咳嗽、气短加重,血常规:WBC10.2×109/L,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服药35d复查CT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停厄洛替尼。次日病情急剧恶化,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动脉血气示低氧血症,第3天死于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4.
1例行右侧膝关节置换术的74岁女性患者,术后预防性应用那屈肝素钙6150 U皮下注射,1次/d。术后第3天,患者右侧腰部、右髋关节处出现瘀斑。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49×109/L,血红蛋白81 g/L。给予患者输注浓缩红细胞400 ml,但瘀斑范围扩大至对侧腰部及背部。术后第5天考虑那屈肝素钙与血小板减少有关,遂停用。术后第8天,瘀斑颜色转淡,血小板计数88×109/L。第10天,患者出院,出院时血小板计数为123×109/L。  相似文献   

5.
1例21个月男性患儿因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尼美舒利颗粒50 mg分2次服用(间隔15 h)。第1次服药后3 h,患儿出现抽搐、面色苍白、小便变黄。第2次服药后15 min再次出现抽搐,面色苍白进行性加重,小便呈浓茶色。入院后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79.0 mg/L;白细胞计数35.6×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27.1×109/L,血红蛋白33 g/L,血小板计数471×109/L;凝血酶时间17.2 s,凝血酶原时间20.4 s,国际标准化比值1.6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7.5 s,纤维蛋白原2.95 g/L。予心电监护、吸氧,静脉滴注地塞米松、甲泼尼龙及人免疫球蛋白,静滴碳酸氢钠,输注洗涤红细胞。患儿病情加重,出现昏迷、四肢抽动,血压131/103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53次/min。予血浆置换、抗感染、免疫抑制、水化及营养支持治疗,患儿病情好转。入院第8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7.0×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5.3×109/L,血红蛋白117 g/L,血小板311×109/L,网织红细胞0.02。  相似文献   

6.
1例46岁女性患者,因术后颅内感染静脉滴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1次/8 h。用药第13、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从用药前的10.61×109/L分别降至1.79×109/L和1.00×109/L。立即换用其他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50μg皮下注射,1次/d。改变治疗后4 d,血白细胞计数升至6.95×109/L。改变治疗后6 d脑脊液白细胞数由首次用药后15 d的8×106/L升至56×106/L,再次给予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4.5 g静脉滴注,1次/8 h,rhGM-CSF剂量未变。用药6 d颅内感染治愈,遂停用抗菌药物。治疗第2、5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67×109/L和1.65×109/L。第8天停用rhGM-CSF后为5.75×109/L,第15天为4.56×109/L。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治愈组及死亡组血气的分析,探讨pH、PaCO2、PaO2三项指标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死亡组68例与同期治愈组60例作为对照,分析两组pH值、PaCO2、PaO2值。结果:死亡组三项指标分别为:pH值7.178±0.12,PaCO2(130±50)mm Hg(1 mm Hg=0.133 kPa),PaO2(60±25)mm Hg,对照组三项指标分别为:pH值7.284±0.74、PaCO2(100±25)mm Hg,PaO2(65±20)mm Hg,经过统计学处理,两组pH、PaCO2差异有显著性(P<0.01),PaO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H、PaCO2是影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aCO2并非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氯吡格雷相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66岁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入院,并立即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术后当日规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1次/d;阿司匹林首剂量300 mg,之后100 mg,1次/d;氟伐他汀20 mg,1次/d;福辛普利钠10 mg,1次/d。1个月后,患者出现寒战、高热。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0.034,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037×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119×109/L。骨髓穿刺及活检示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对症治疗,血常规各项水平继续下降。入院第44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6×109/L,中性粒细胞0.36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954×109/L,红细胞3.6×1012/L,血红蛋白113 g/L,血小板84×109/L。立即停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改用华法林2.5 mg,1次/d口服,西洛他唑100 mg,2次/d口服,其他药物继续服用。随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下降至最低值后逐渐上升。再行2次骨髓穿刺检查,结果示骨髓象逐渐恢复。入院第102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5.8×109/L,中性粒细胞0.55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202×109/L,红细胞4.2×1012/L,血红蛋白140 g/L,血小板170×109/L。再次加用氯吡咯雷5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1周后血常规检查示全血细胞计数明显下降,2周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0.34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187×109/L,红细胞4.0×1012/L,血红蛋白133 g/L,血小板176×109/L。随后,仅停用氯吡咯雷,改为西洛他唑100 mg,3次/d口服。1周后血象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1例54岁男性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接受甲钴胺、艾地苯醌、辅酶Q10等治疗, 治疗1周后因患者双上肢无力, 胸闷、憋气等无明显改善, 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胞磷胆碱钠胶囊及维生素E胶丸。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第10天, 患者出现头颈部出汗增多, 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计数1.7×109/L, 中性粒细胞0.25, 中性粒细胞计数0.4×109/L, 考虑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可能与依达拉奉有关。停用该药, 其他药物继续应用, 同时给予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150 μg皮下注射1次。2 d后复查, 白细胞计数9.6×109/L, 中性粒细胞0.72, 中性粒细胞计数6.9×109/L。  相似文献   

10.
1例88岁男性患者因肺部感染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g,2次/d。1周后,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22×109/L,凝血酶原时间(PT)41s,凝血酶原活动度(PTA)17%,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3.97,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19。凝血功能异常考虑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有关,遂停药。停药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进一步加重。实验室检查示PT 55s,PTR 5.28I,NR 4.05。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肌内注射维生素K1。治疗第3天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示PT 12s,PTA 113%,PTR 1.07I,NR 1.06。治疗第9天患者血小板计数197×109/L。  相似文献   

11.
1例41岁女性患者,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入院,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1次/d静脉滴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rhIFNα-2b)500万U,1次/d肌内注射。用药1周后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9×109/L,中性粒细胞0.48×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7×1012/L,血小板81×109/L。停用rhIFNα-2b,继续使用其他药物,并加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5μg,1次/d皮下注射。治疗第5天实验室复查:白细胞4.8×109/L,中性粒细胞3.12×109/L,血红蛋白118 g/L,红细胞3.8×1012/L,血小板61×109/L。再次给予rhIFNα-2b,剂量减为隔日1次。再次给药10 d后,患者持续发热,伴胸闷、呕吐。实验室检查:白细胞0.1×109/L,中性粒细胞未检出,血小板20×109/L,血红蛋白92 g/L,红细胞3.3×1012/L。立即停用rhIFNα-2b,给予对症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骨髓穿刺术检查结果,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遂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第15天患者血小板3.0×109/L,血培养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第17天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周身瘀点及瘀斑。第19天患者情况恶化,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2.
1例71岁男性患者因右肺癌切除术后化疗,给予双环铂65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0 mL静脉滴注,4 h内输注完毕。次日,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恶心。3周后患者行第2次化疗,方案与第1次相同。次日,患者出现恶心、右侧鼻腔出血。实验室检查:WBC 3.04×109/L,N 0.50,L 0.37,Hb 83 g/L,RBC 2.76×1012/L,PLT 35×109/L。立即行鼻腔局部止血等对症治疗。3 d后鼻腔出血消失,血常规逐渐恢复正常,实验室检查:WBC 4.04×109/L,N 0.53,L 0.35,Hb 86 g/L,RBC4.16×1012/L,PLT 87×109/L。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8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比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研究组在对比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比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为(54.31±6.28)mm Hg...  相似文献   

14.
朱云雀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3):26-27,30
目的 分析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3年6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8例,在此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困难基础指数(BDI)、生活质量(SGRQ)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呼吸困难症状: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气(PaO2、PaCO2)。结果 治疗7d后,观察组的B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SGR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1、7天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和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所致呼吸衰竭的效果好,患者的呼吸困难和生活质量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1例3岁男性患儿因溃疡性口炎给予克林霉素0.15 g,1次/d静脉滴注,治疗前血小板计数150×109/L。第1天,患儿左膝关节出现红色瘀斑。第3天,患儿出现齿龈出血及皮肤散在出血点,血小板计数为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1 s。停用克林霉素,静脉滴注甲泼尼龙(30 mg,1次/d)及人免疫球蛋白(6 g,1次/d),口服氨肽素(0.1 g,3次/d)。第4天,患儿血小板计数64×109/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6 s,凝血酶原时间11 s。1周后,患儿血小板计数升至135×109/L,瘀斑消退。  相似文献   

16.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单独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静脉滴注4 d,然后改为万古霉素1.0 g1、次/12 h静脉滴注3 d,最后单独应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滴注44 d。应用利奈唑胺前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2.00×109/L,红细胞3.92×1012/L,血小板158×109/L,血红蛋白115 g/L。用药第1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红细胞3.3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02 g/L。其后血常规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如下: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69 g/L。由于病情需要未停用利奈唑胺,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琥珀酸亚铁及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共44 d。停药后18 d血常规恢复正常:白细胞5.07×109/L,红细胞3.02×1012/L,血小板156×109/L,血红蛋白102 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用吸氧、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吸氧、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pH值、PaO2、PaCO2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PPV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以较快的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PaCO2值,提高PaO2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