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感风暴的发病危害程度大,死亡率高,对交感风暴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是从交感风暴的临床特点、病因分析、发生的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讨论分析,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心电图“交感风暴”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心电图表现“交感风暴”3例的临床表现及发生机制。方法对3例心电图表现“交感风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交感风暴”的发生机制:第一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时广泛而有害的离子通道作用。第二交感神经的激活呈恶性循环,急性冠脉综合症及心肌梗死是“交感风暴”的诱发因素。我院收治的3例患者中2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治疗“交感风暴”的唯一有效的方法是应用静脉13受体阻断剂。急性心肌缺血、电解质变化、精神与躯体应激等常是“交感风暴”的基础病因,针对这些病因的治疗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董云  马骏  付素珍  杨勇 《海南医学》2014,(5):703-706
交感风暴是机体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室速或室颤,死亡率高,近年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本文就其发生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时晓钰  陈新  程起鹏  王昀  李忠革  范宝军  陈颖  张丹  祝振忠 《中外医疗》2012,31(21):106+108-106,108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交感风暴临床效果。方法本组9例急性心梗并交感风暴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应用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及交感风暴发作情况。结果本组9例患者治疗后心率明显下降,血压轻度下降,均使交感风暴终止。结论对急性心梗并交感风暴,常规治疗的同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心室电风暴(ventricular electrical stom,VES)[1]是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VES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大于或等于2次,并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主要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医源性(如置入ICD术后)及遗传性心律失常.其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即便安装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与药物治疗,VES患者2年死亡率仍高达24%~30%.既往研究报道,美托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VES有报道[3],但艾司洛尔报道较少.本文报道了静脉注射艾司洛尔控制急性心肌梗死所致交感风暴的持续性发作,获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庆明 《重庆医学》2013,42(19):2292-2293
早在1942年即有学者开始注意到严重应激事件可以导致死亡,20世纪90年代,首先由日本学者报道在绝经期妇女因严重的情感应激而发生可逆性心肌病,从而使应激性心肌病得到广泛重视[1]。在ICU中,患者多存在严重疾病,精神及躯体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应激状态,使得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发生改变或受损,多表现为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内源性儿茶酚胺过度刺激心肌细胞(或称交感风暴),从而对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正>交感电风暴是指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2]。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一旦出现交感电风暴,致死率极高。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交感神经抑制[3],对心、肾和脑等器官功能产生保护,已广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交感风暴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3月心内科9例交感风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例经积极治疗,皆治愈出院.结论 认识交感风暴的高危因素,及时诊断,正确处理,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余希霞  黄抒伟  陆明 《吉林医学》2013,(25):5312-5313
<正>交感风暴,又称心室电风暴、儿茶酚胺风暴,是指24 h内出现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通常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1]。交感风暴发作时病情凶险,及时正确地处理很关键,艾司洛尔联合胺碘酮治疗电风暴可有协同作用。笔者现将二者联合治疗交感风暴伴有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2例,和相关文献分析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交感风暴的患者54例,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治疗,静脉应用胺碘酮和/或利多卡因以及电复律等。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干预组30例,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应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结果干预组终止室速室颤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P〈0.05,该组发生心衰或心衰加重以及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干预组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反复发生室速、室颤应该识别交感风暴的存在,及时应用静注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交感电风暴抢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交感电风暴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40~70岁,通过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抢救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心脏起搏器,置入后所有患者心律失常得到控制.结论:床旁临时心脏临时起搏是治疗交感电风暴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围术期,反复发作持续性室速/室颤-交感风暴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27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在围术期发作交感风暴45例,占10.5%,平均年龄59.4±9.3岁.分为常规治疗组(24例)和艾司洛尔组(21例),常规组使用静脉胺碘酮,配合电复律/电除颤治疗,艾司洛尔组在胺碘酮无效的基础上加用静脉艾司洛尔,或直接艾司洛尔治疗.结果 艾司洛尔组终止交感风暴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艾司洛尔给药后室速/室颤复发次数明显减少,相应除颤次数较常规组少;艾司洛尔组给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较常规组明显降低,未发生不能维持的低血压状态和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结论 成功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及时的电复律/电除颤和使用β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可有效控制急性心肌梗死冠脉介入治疗围术期交感风暴的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等生化指标对交感电风暴的预测作用及评价艾司洛尔对交感电风暴的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5月间我院IC U收治的反复发作恶性心律失常29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21例,重症心肌炎7例,长Q T综合征1例,对照组30例,为随机挑选心血管内科普通住院患者,住院期间无心律失常发作且均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感电风暴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前体及肌钙蛋白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例患者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最终抢救成功27例,死亡2例。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对交感电风暴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合理使用艾司洛尔能有效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死亡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交感风暴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感风暴是由于交感神经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以往临床上常按普通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方法 再联合应用Ⅰ、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电复律来处理此类情况,其效果不佳,甚至无效.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心律失常治疗中越来越重要,已被推荐为多种心律失常治疗的首选药物.如何更好地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交感风暴日益得到临床医师的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方法在临床上选取37例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患肢,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细致分析,对该项疾病作出临床分析。结果探究的这37例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患者中心肌梗死的有27例,扩张性心肌病的有3例,心力衰竭的有3例,电解质紊乱的有2例,离子通道基因异常的有2例。在临床上所采取的治疗方法都有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电除颤等,其中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是最为常用与有效安全的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继发交感风暴的方法。治疗最后的结果是有26例的病情得到了控制,1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心血管危重症激发交感风暴是临床上极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它的病因多样,在临床上一般采用β受体阻滞剂和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和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交感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致的危重恶性心律失常,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将"交感风暴"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或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迅速识别,积极采取救治措施,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1].交感风暴一旦发作,心脏就失去泵血功能,早期确诊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及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的预后对比分析。方法对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与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电除颤、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5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室电风暴患者组、15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室电风暴患者组及10例心肺复苏中交感风暴患者组接受救治后24h成功率分别为62.85%、66.66%、6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2周内存活率分别为48.57%、46.66%、5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1年内存活率三者分别为31.42%、33.33%、30.00%,前者与后两者比较.P〉0.05。3组中有8例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后1年内均存活。结论心室电风暴患者的存活率较低,病死率很高,对该类患者应立即采取电除颤器、电复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及相关药物救治措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是指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室速风暴或是室颤,需要紧急治疗的症候群.其来势凶险,瞬息多变,犹如风暴.主要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非器质性心脏病及遗传性心律失常时.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期间,心肌电活动极不稳定,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其中心室颤动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发病突然,患者可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等,如不及时救治,可造成死亡。心室电风暴又称室速风暴、交感风暴、儿茶酚胺风暴、ICD电风暴、电风暴。是指24h内自发的室速/室颤〉2次,  相似文献   

20.
电风暴又称交感风暴、室速风暴、ICD风暴、儿茶酚胺风暴[1]。2006年“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电风暴(ES)”明确定义为24 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2]。随着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出现, ES现在定义为24 h内3次以上室速/室颤不同事件的发生,需要除颤器的干预(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