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聚合酶β(polβ)的表达水平与苯并[a]芘(BaP)诱导的DNA损伤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和野生型polβ高表达型(polβoe)作为模型细胞。首先用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3种细胞中polβ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MTT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试验)观察BaP作用下3种细胞的存活率及DNA损伤和修复效应。结果3种细胞在pol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polβ-/-细胞中polβ基因缺失,而polβoe细胞中polβ基因则较野生型polβ+/+细胞高出2倍以上;BaP能诱导3种细胞DNA的损伤以及细胞存活率的降低;与polβ+/+细胞相比,polβ-/-细胞的IC50更低,DNA损伤更严重且更加不易修复;反之,polβoe细胞的IC50更高,DNA损伤效应更弱,DNA修复速率加快。结论polβ在修复外源性致癌物BaP导致的DNA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olβ基因缺陷使细胞DNA修复能力降低,而polβ基因的高表达则能帮助细胞应对DNA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对细胞的存活起到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苯并[a]芘染毒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染毒对小鼠脑组织胞核DNA的损伤。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处理,高、中、低剂量组每次分别腹腔注射BaP7.8,3.2和1.3mg/kg,每周4次。溶剂对照组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中观察记录小鼠一般情况及神经系统症状,染毒10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制作切片及细胞悬液,DNA断点末端核糖核酸转移酶地高辛标记法(TUNEL)及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2种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神经细胞DNA的损伤。结果(1)高剂量BaP染毒组小鼠有明显的全身及神经系统中毒症状。(2)TUNEL法检测,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剂量BaP染毒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0^-16~10^-62)。(3)SCGE法检测,高剂量BaP染毒组与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BaP具有神经系统毒性。BaP染毒可引起小鼠脑组织胞核DNA损伤,损伤率及损伤程度随染毒剂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双酚A(BPA)与苯并[α]芘(BaP)联合作用对三种乳腺上皮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方法]采用对DNA双链断裂标志pH2AX免疫荧光检测的方法,观察环境相关剂量水平(10-9,10-7 mol/L)BPA、10-9 mol/L17-β-雌二醇(雌激素对照)及其与10-6 mol/L BaP联合作用对人乳腺上皮细胞(HMEC)、人永生化乳腺上皮细胞MCF-10A(CRL-10317)和人乳腺上皮肿瘤细胞MCF-7三种乳腺上皮细胞的DNA损伤效应(以二甲基亚砜作为溶剂对照),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三种细胞雌激素受体α和雌激素受体β的基因ESR1、ESR2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BPA对三种类型乳腺上皮细胞pH2AX阳性率均无明显影响.BaP可明显增加HMEC和MCF-7两种乳腺上皮细胞pH2AX阳性率:单独染毒时两种细胞pH2AX阳性率分别由(34.7±2.2)%和(3.1±0.3)%增至(63.6±1.2)%和(13.3±0.4)%;与10-7 mol/LBPA、10-9 mol/L 17-β-雌二醇分别联合作用可使MCF-7的pH2AX阳性率增至(15.1±0.2)%、(17.5±1.0)%,与单独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细胞内ESR1、ESR2基因表达有差异,其中ESRI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在MCF-7中的表达水平最高,为HMEC的1 080倍、MCF-10A的5222倍. [结论]BPA与BaP联合作用与BaP单独作用相比,可引起MCF-7的DNA双链断裂损伤加剧,该作用可能与雌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4.
苯并[a]芘、铅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体外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及对DNA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苯并 [a]芘、铅单独及其联合作用对体外神经元毒性及胞核DNA的损伤。方法 取 8日龄SD大鼠小脑粒细胞培养 ,按以下分组进行处理 :①空白对照组 ;②溶剂对照组 (等量DMSO +S9 mix平行处理 ) ;③低浓度铅染毒组 (PbAc5 μmol L) ;④高浓度铅染毒组 (PbAc5 0 μmol L) ;⑤低浓度BaP染毒组(BaP5 μmol L +S9 mix) ;⑥高浓度BaP染毒组 (BaP5 0 μmol L +S9 mix) ;⑦低浓度铅 +低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⑧低浓度铅 +高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⑨高浓度铅 +低浓度BaP联合染毒组 ;⑩高浓度铅 +高浓度BaP联合染毒组。染毒 90分钟 ,胰酶消化法收集标本 ,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存活率 ;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胞核DNA的损伤。结果 ①两种浓度的BaP、铅单独或联合染毒均可降低细胞存活率 (P <0 0 5 ,P <0 0 1)。②高浓度BaP单独染毒组 (第 6组 )、两种毒物联合染毒且其中 1种或 2种为高浓度组 (第 8、9、10组 )与对照组相比胞核DNA损伤程度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①BaP、铅均有一定的体外神经毒性 ,二者联合作用可使毒性增强。②胞核DNA损伤可能是BaP引起体外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剂量(1 mg/kg,2.5mg/kg,6.25 mg/kg体重)苯并[a]芘对小鼠急性染毒,植物油为对照,2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SOD活性均显著性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细胞彗星率随苯并[a]芘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尾长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 [结论]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6.
7.
《卫生研究》2013,(6)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诱导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对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s)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型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和BaP长期多次染毒构建的小鼠胚胎成纤维恶性转化细胞(polβ-T)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两种细胞中dnmts(dnmt1、dnmt3a和dnmt3b)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抑制分析试剂盒检测DNMTs的酶活性。结果 polβ-T细胞dnmt1和dnmt3b的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40±0.033)和(0.905±0.062),均高于polβ+/+细胞[(0.560±0.031)和(0.666±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lβ-T细胞DNMT1和DNMT3b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72±0.089和1.134±0.144,亦均高于polβ+/+细胞(1.311±0.050和0.820±0.1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细胞DNMT3a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与polβ+/+细胞[(329.48±52.11)OD·h-1·mg-1]相比,polβ-T细胞甲基化转移酶活性[253.70±20.56)OD·h-1·mg-1]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和dnmt3b的异常表达以及DNMTs酶活性的改变可能参与苯并[a]芘诱导的细胞恶性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miR-320在苯并[a]芘(B[a]P)暴露的小鼠原代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B[a]P染毒的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中miR-320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1.00μmol/LB[a]P染毒原代培养小鼠支气管上皮细胞。以定量PCR检测染毒细胞中miR-320的表达。以FACSArray流式液相芯片分析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6(CDK6)的表达水平。结果 miR-320在B[a]P染毒细胞中表达上调。染毒细胞出现G1期阻滞现象,与溶剂对照组的[(62.70±1.54)%]G1期细胞比例相比,(84.28±0.36)%的细胞停留在G1期。抑制miR-320表达后G1期阻滞现象缓解。染毒细胞中的CDK6表达降低,抑制miR-320表达后,与B[a]P组相比,CDK6的表达量有(2.0±0.3)倍的升高。结论 miR-320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对CDK6表达的调控影响B[a]P暴露的细胞的细胞周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监测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苯并[a]芘(B[a]P)浓度,结合使用标准化修订版丹佛智力发育筛查表(DDST)筛查出的06岁儿童早期智力发育异常情况,探讨B[a]P暴露与儿童智力发育损害的效应关系。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B[a]P浓度,并根据浓度均值梯度将相应区域分为高、中、低污染区域及对照区域;分别在每个区域内选取06岁儿童为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研究对象,共计467名。采用自制的儿童一般情况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用DDST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距离污染源越远,空气中B[a]P浓度越低(F=2 014.38,P0.01)。初筛发现智力发育可疑/异常的儿童54例(11.6%)。高、中、低暴露组及对照组儿童的智力发育可疑/异常检出率分别为15.6%,12.8%,10.7%及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4,P=0.21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智力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空气中B[a]P的浓度、平时有无香烟烟雾暴露情况以及母亲文化程度。结论 B[a]P暴露可能会对06岁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损害效应,这可为今后研究B[a]P对儿童神经发育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多氯联苯(PCBs)153和苯并[a]芘(B[a]P)单独及联合处理对人肝肿瘤细胞HepG2的DNA损伤作用。方法以HepG2细胞为靶细胞,以DMSO为溶剂对照,PCB153设4个剂量组:0.1、1、10和100μmol/L,B[a]P设4个剂量组:12.5、25、50和100μmol/L。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检测PCB153和B[a]P单独和联合处理对HepG2细胞DNA损伤的影响;通过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PCB153对HepG2细胞CYP1A1(EROD)、CYP2B1(PROD)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相比,B[a]P各剂量组Olive尾矩均显著增加(P<0.01);而PCB153各剂量组均不引起Olive尾矩显著增加,与50μmol/LB[a]P单独作用相比,0.1~10μmol/L的PCB153与50μmol/LB[a]P联合作用可使Olive尾矩增加,但只有10μmol/L PCB153与50μmol/LB[a]P联合作用极显著增加Olive尾矩(P<0.01);100μmol/L PCB153与50μmol/LB[a]P联合作用与50μmol/LB[a]P单独作用相比,Olive尾矩则显著降低(P<0.01)。酶活性分析表明,PCB153各剂量组均可诱导EROD、PROD活性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B15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使B[a]P诱导的HepG2细胞DNA损伤作用显著增强,可能与其诱导的CYP1A1、CYP2B1酶活性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苯并[a]芘染毒小鼠神经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及细胞凋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苯并[а]芘(BaP)染毒小鼠神经组织的损伤状况。方法: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染毒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并设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染毒组用含BaP的植物油溶剂进行腹腔注射,每组分别注射7.8、3.2和1.3mg/kg,每周4次,连续染毒10周。溶剂对照用植物油溶剂作平行处理,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10周后取各组小鼠脑组织大脑皮质、海马、小脑和脑干部分以及脊髓、坐骨神经制作普通石蜡切片及电镜切片,光镜及电镜观察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指标,并用DNA断点末端核糖核酸转移酶地高辛标记(TUNEI)法进行细胞原位凋亡检测。结果:BaP染毒组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到组织损伤的形态学改变,高剂量组各组织在光镜及电镜下可见较为集中的坏死区,未做原位凋亡检测;中剂量组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为90.02%-94.22%;低剂量组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为62.45%-77.54%;而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各组织未见组织损伤,原位细胞凋亡阳性率很低(4.60%-5.57%)。结论:BaP具有神经毒性,可损伤神经组织并使神经细胞胞核内DNA断裂,引起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苯并[a]芘(B[a]P)对大鼠海马形态学和突触的影响。方法初断乳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为6.25、2.5和1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d)。在染毒结束后,用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和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仅高剂量组偶有线粒体肿胀和核浓缩现象出现。高剂量组神经元突触PSD厚度和突触活性区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突触界面半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B[a]P暴露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但B[a]P可能引起突触形态学的改变,降低突触的传递效率,因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大鼠进行苯并[a]芘(B[a]P)急性染毒后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其海马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从而探究B[a]P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40),其中实验组又按大鼠染毒后的处死时间分为5组(染毒后1h组、染毒后1d组、染毒后2d组、染毒后3d组、染毒后5d组),每组8只。对实验组大鼠尾静脉注射B[a]P,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染毒结束后,分别在不同的特定时间点取下大鼠的海马组织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B[a]P急性染毒后出现了易受惊、易兴奋、易激惹、感觉迟钝、反应低下等异常表现。各组大鼠海马组织光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及形态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没有明显变化。而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的海马神经细胞出现了胞体浓缩变性、细胞核皱缩、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等。结论 B[a]P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具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卫生研究》2014,(2)
目的探讨在苯并[a]芘(B[a]P)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中p53蛋白对p21、cyclin D1和CDK4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方法向转染p53小干扰RNA(p53siRNA)质粒的HELF细胞即p53-H细胞组、载体CMV的HELF细胞即HELF/CMV细胞组中分别加入2μmol/L B[a]P作用24 h,向p53化学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组即HELF/CMV+PFT-α细胞组中同时加入2μmol/L B[a]P和20μmol/L PFT-α作用24 h,各组同时设立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53、p53-ser20以及p21、cyclin D1和CDK4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利用免疫沉淀方法分析p53蛋白对p21、cyclin D1以及CDK4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利用PFT-α或p53 siRNA技术抑制p53蛋白后,B[a]P诱导的p53蛋白20位丝氨酸磷酸化水平和p21蛋白水平的增高受抑制,B[a]P诱导的cyclin D1水平的增加不受影响,CDK4的水平不受B[a]P的影响;免疫沉淀实验结果表明,B[a]P引起的p21和CDK4结合的增加受到抑制,B[a]P引起的p21与cyclin D1结合的增加不受影响,cyclin D1和CDK4的结合不受B[a]P的影响。结论B[a]P通过p53-ser20影响人胚肺成纤维细胞p21和CDK4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苯并[a]芘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苯并 [a]芘 (BaP)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猪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分别以不同浓度的BaP (0 ,0 1× 10 -6,0 5× 10 -6,1× 10 -6,5× 10 -6,10× 10 -6mol/L)染毒2 4h ,用Western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的改变。结果 基础状态下 ,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iNOS有微量表达 [蛋白质条带扫描定量的光密度 (A)为 1 0 87],随BaP浓度 (0 1× 10 -6,0 5× 10 -6,1 0× 10 -6,5 0× 10 -6mol/L)的升高 ,iNOS表达量逐渐升高 (A值分别为2 0 784 ,19 4 15 ,33 714 ,5 5 2 19) ,iNOS表达水平与BaP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剂量 -反应关系。而eNOS (A值为 7 6 2 5 )在基础状态下的表达水平高于iNOS ,随BaP浓度 (0 1× 10 -6,0 5× 10 -6mol/L)的升高eNOS表达量也逐渐升高 (A值分别为 8 5 36 ,17 2 5 3) ,在BaP浓度为 1 0× 10 -6mol/L时eNOS的表达呈高峰 (A值为4 9 2 4 2 ) ,然后随BaP浓度 (5 0× 10 -6,10 0× 10 -6mol/L)增高而快速降低 (A值分别为 33 16 3,14 4 2 4 ) ,其表达水平与BaP浓度呈“偏峰”型。结论 BaP可激活NOS ,iNOS表达水平与BaP浓度呈一定的剂量 -反应关系 ,高浓度BaP抑制e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苯并[a]芘(B[a]P)慢性染毒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B[a]P染毒组(B[a]P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对溶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植物油,对染毒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B[a]P,连续注射10周。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B[a]P染毒组多数大鼠在研究期间均有异常行为表现。定向导航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而缩短,且在同一天内,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B[a]P染毒组大鼠,且在实验的前4天,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越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短于B[a]P染毒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多于B[a]P染毒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长于B[a]P染毒组大鼠,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越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越少,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越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慢性染毒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损害作用,且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B[a]P染毒剂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表明B[a]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磷酸化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phospho-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在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活性;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p.Rb表达,免疫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p—R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神经元活性降低(P〈0.05),凋亡率增高(P〈0.05),p-Rb表达量增高(P〈0.05),2μmol/L组加入抑制剂后细胞活性增强(P〈0.05),凋亡率下降(P〈0.05),p—Rb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Rb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苯并[a]芘可引起磷酸化Rb水平升高,是苯并[a]芘致神经元凋亡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腹腔注射亚急性染毒对雄性Wistar大鼠心血管的影响。方法将10~11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低、中、高剂量染毒组(B[a]P浓度分别为1.0、2.5和6.25 mg/kg),每组8只。溶剂对照组给予1.0 mL/kg的橄榄油,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连续28天。染毒结束后用Prospect 3.0小动物超声成像仪和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观察其左心室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变。HE染色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和左心室病理变化。结果染毒后各组大鼠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nanal shortening, FS)和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pressure, LVEDP)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497,P=0.022;H=11.422,P=0.022;H=10.104,P=0.039),中剂量组EF及FS低于溶剂组(调整后P<0.05),高剂量组大鼠LVEDP高于溶剂组(调整后P<0.05)。中、高剂量组胸主动脉HE染色显示血管内膜部分缺失,部分内皮细胞脱落,内膜下胶原暴露,中膜层间隙较大;中、高剂量组左室横纹模糊不清,肌纤维减少断裂或消失,心肌间隙增宽,偶见炎症细胞或有心肌间隙渗血现象。结论苯并[a]芘可致雄性Wistar大鼠心血管功能和内皮发生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