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CCA1和SCCA2mRNA的表达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分析6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和3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SCCA1和SCCA2 mRNA的表达。结果 SCCA2 mRNA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较对照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高(相对表达量分别为4.405±2.310及9.088±2.1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3,P<0.05)。SCCA1 mRNA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5,P>0.05)。SCCA2 mRNA的表达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F=8.313,P<0.05),SCCA2 mRNA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高(t=2.853,P<0.05),SCCA2 mRN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SCCA1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CCA2 mRNA的表达可能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关系,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3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资料,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分别为(4.7±1.9)ng/ml和(2.54±1.0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01)。瘦素受体的表达率分别为81.25 %(26/32)、75.00 %(1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2,P=0.91)。瘦素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部位、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组织学、TNM分期无关(P>0.05)。结论 食管组织中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瘦素受体的持续性表达可能为瘦素的信号转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R4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状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XCR4、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0 %(35/56)、57.14 %(32/56),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10.00 %(2/20)、0(0/20)(χ2=16.259、19.740,均P<0.01);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CXCR4:χ2=4.736、7.665与HIF-1α:χ2=7.207、6.389,均P<0.05),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98,P<0.05)。结论 CXCR4和HIF-1α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二者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生长、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别,探讨Bub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相应的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组织,利用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ub1蛋白和Bub1 mRN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黏膜组织相比较,Bub1 mRNA及Bub1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5),且Bub1 mRNA及Bub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Bub1表达水平高低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N-myc下游调节基因-1(NDRG1)、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食管组织和7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DRG1、p53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食管组织、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DRG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 %(20/20)、55.1 %(43/78),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65.4 %(51/78),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 %(6/20)、67.9 %(53/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DRG1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呈负相关(r=-0.237,P=0.036),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无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p53与NDRG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31,P=0.003),VEGF与NDRG1蛋白的表达也呈负相关(r=-0.288,P=0.011)。结论 NDRG1可能为一个新的抑癌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蛋白和mRNA的半定量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对应的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蛋白和mRNA的半定量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7%(11/62)、41.9%(13/31)和69.4%(43/6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76,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其组织学分级、侵袭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均为P<0.05),而与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无关(均为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 mRNA的相对含量(0.971±0.121)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0.913±0.085)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0.866±0.1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29,P<0.01).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侵袭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之间,NS mRNA的相对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SmRNA的相对含量与年龄、性别和病理分型无关(均为P>0.05).结论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S mRNA的表达升高,其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4(PADI4)和B 细胞特异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整合位点-1(BMI-1)的表达,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索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 及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8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中 PADI4和 BMI-1的表达,并分析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PADI4、BMI-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和7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7.2%和30.2%(χ2=17.011,P =0.000;χ2=31.876,P =0.000);Western blotting 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PADI4、BMI-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919±0.098∶0.718±0.103,t =2.462,P =0.021;0.975±0.074∶0.717±0.071,t =2.640,P =0.014);实时定量 PCR 显示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BMI-1、PADI4 mRNA 相对表达量比对应癌旁组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91±0.005∶0.038±0.002,t =1.701,P =0.101;0.114±0.075∶0.048±0.003,t =1.499,P =0.146)。食管鳞状细胞癌中 PADI4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χ2=5.771,P =0.016)、浸润深度(χ2=6.672,P =0.010)、临床分期(χ2=5.771,P =0.016)密切相关;BMI-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7.176,P =0.007)、分化程度(χ2=13.787,P =0.001)、临床分期(χ2=7.176,P =0.007)密切相关。另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实时定量 PCR 检测发现 PADI4和 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 =0.214,P =0.047;r =0.534,P =0.005)。结论 PADI4和 BMI-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均明显升高且呈正相关,其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瘦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及人体质量指数(BMI)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相关性,为食管癌的防治寻找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12月到2010年11月间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二科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47例,以20名健康人为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危险性。结果 鳞状细胞癌患者及健康人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09±5.94)和(7.58±4.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47例患者BMI、清蛋白、淋巴细胞数分别为(25.20±3.14)kg/m2、(43.58±2.15)g/L和(2.02±0.55)×109/L,其中血清瘦素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0.561,P=0.006),与清蛋白、淋巴细胞数无相关性(r=0.206,P=0.242;r=0.122,P=0.412),不同临床分期间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者间血清瘦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325,P=0.281;t=-0.595,P=0.5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瘦素水平的增高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危险性升高(OR=1.442,P=0.009)。结论 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8 NKT细胞活化受体NKG2D及其分泌性配体sMICA检测在食管癌、贲门癌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3例患者确诊后(29例手术患者术前14 d及术后14 d)及30名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外周血CD+8 NKT细胞中活化受体NKG2D阳性细胞百分比测定,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sMICA含量测定,并各自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对两者进行依从性分析。结果 患者外周血CD+8 NKT细胞中NKG2D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7.632±8.97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053±6.515)%(t=-6.113,P<0.05);TNM分期Ⅱ、Ⅲ、Ⅳ期患者依次降低(F=99.251,P<0.0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均低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t=-10.384,P<0.01);鳞状细胞癌高于腺癌(t=9.899,P<0.01);术前均低于术后(t=-4.319,P<0.01)。患者血清sMICA的含量为(326.28±85.40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0.00±22.560)pg/ml(t=7.292,P<0.01);Ⅱ、Ⅲ、Ⅳ期患者依次增高(F=63.355,P<0.01);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t=7.770,P<0.01);鳞状细胞癌低于腺癌(t=-7.593,P<0.01);术前均高于术后(t=7.027,P<0.01)。血清sMICA对外周血CD+8 NKT细胞活化受体NKG2D有抑制作用(F=142.773,P<0.05),决定系数R2=0.7368。结论 外周血CD+8 NKT细胞活化受体NKG2D及其分泌性配体sMICA含量的测定有助于食管癌、贲门癌分期的临床辅助诊断,对判断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并可作为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CCL20及其受体CCR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对大肠癌肝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123例行大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大肠癌组织、正常肠黏膜组织及其中19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肝转移灶旁肝组织中CCL20和CCR6 mRNA表达情况。结果 趋化因子受体CCR6在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的肝转移组织中呈高表达(分别为2.100±0.216,1.530±0.172),与正常肠黏膜组织(0.636±0.190)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8、-1.598,均P<0.05);肝转移灶旁组织(0.597±0.247)与正常肠黏膜组织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05)。趋化因子CCL20 mRNA在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肝转移灶旁组织中高表达(分别为1.780±0.126,3.461±0.134),与正常肠黏膜组织(0.759±0.072)比较,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87、-5.607,P<0.05)。在大肠癌肝转移组织中,CCL20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无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7,P<0.05)。CCR6/ CCL20轴的mRNA表达与患者性别(U值分别为0.360、0.530)、年龄(U值分别为0.089、0.436)及肿瘤分期(U值分别为0.063、0.129)无相关性(均P>0.05),而CCR6及CCL20 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远处转移(U值分别为0.002、0.032)及淋巴结转移(U值分别为0.013、0.007)有一定的相关性(均P<0.05)。结论 CCR6/CCL20信号轴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癌组织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eIF4E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IF4E mRNA在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561±0.079,0.442±0.061(P〈0.05);不同分化的食管鳞癌eIF4E表达量不同(P=0.012),多重比较显示低分化鳞癌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鳞癌的表达(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eIF4E mRNA的表达量不同(P=0.003),多重比较显示在深肌层和纤维膜的表达量高于黏膜层的表达量(P〈0.05)。eIF4E蛋白在食管癌和正常食管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30.80%(P=0.001);与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rs=0.228,P〈0.05);不同浸润深度的eIF4E蛋白表达量不同(P〈0.05)。而两者均与食管癌的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学特征无关(P〉0.05)。eIF4E蛋白高表达组及低表达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1.8%、53.3%(P〈0.05)。Cox模型分析得出eIF4E蛋白不能作为判断食管鳞癌预后的独立指标(P=0.211)。结论:eIF4E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发展,并可以和其他指标共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期因子(MK)水平变化以及肿瘤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ESCC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ESCC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和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K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结果 ESCC患者血清MK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吸光度值分别为0.1006±0.0624、0.0455±0.0155)(t=6.203,P< 0.001),术后血清MK表达水平下降明显(吸光度值为0.0752±0.0267)(t=4.357,P< 0.001).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x2=0.131)、TNM分期(x2=0.315)及淋巴结转移(x2=0.282)无关(均P>0.05),而与细胞分化程度(x2=10.326)、浸润程度(x2=20.556)、脉管累及情况(x2=4.223)相关(均P<0.05).结论 MK在ESCC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与ESCC的发生相关,肿瘤是引起术前MK水平升高的始发因素,肿瘤的侵袭性对MK水平的影响远远大于肿瘤的进展情况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任宏  姚佳  杜宁  赵磊  赵阳  熊健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7):1255-1258
目的:探讨Survivin与Nm23-h1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联合检测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78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30例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5cm)和食管鳞癌切除标本断端(距肿瘤〈2cm)30例的石蜡标本切片中Survivin和Nm23-h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1%,20.0%,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Nm23-h1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26%,80.00%,96.67%,有显著性差异。(P=0.001)。Survivin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Nm23-h1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8),nm23-h1阳性率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1)。Survivin与nm23-h1呈低度负相关(P=0.001),在促进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过程中起联合作用。结论:Survivin蛋白的抑制凋亡作用和nm23蛋白的抑制转移作用可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是判断食管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倾向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及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8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距食管癌组织边缘5 cm以上的3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rf2及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rf2和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3.5%和72.9%)均较正常食管组织(分别为14.2%和5.7%)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rf2和Bcl-2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55±0.078和0.801±0.075)均较正常食管组织(分别为0.135±0.011和0.173±0.040)明显升高(P<0.01)。Nrf2和Bcl-2蛋白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组织中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但与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部位及病变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Nrf2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515,P<0.01)。结论:Nrf2和Bcl-2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食管鳞癌恶性潜能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型突变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Ⅲ,EGFRv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leinase-2,MMP-2)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6例人食管癌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印迹实验检测EGFRvⅢ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P-2表达,评价EGFRvⅢ、MMP-2在食管癌病人的性别、年龄、TNM分期、病理分级等临床参数组中的表达分布。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EGFRvⅢ与MMP-2表达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显示EGFRvⅢ、MMP-2在肿瘤组织表达的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22.46±4.21、37.46±6.18,在瘤旁正常食管组织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5.54±3.01、9.80±2.24,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显示EGFRvⅢ在肿瘤和正常组织表达的平均灰度净值分别为0.83±0.15、0.083±0.049,两组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t=9.362,P〈0.001)。EGFRvⅢ与MMP-2相关性系数r=0.766,P〈0.001,成正性线性相关;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组中EGFRvⅢ、MMP-2的表达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不同TN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中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EGFRvⅢ在食管癌中特异性表达,MMP-2与EGFRvⅢ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呈显著线性正相关,提示MMP-2与EGFRvⅢ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抑癌基因PTEN与食管鳞癌血管新生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抑癌基因PTEN蛋白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2例ESCC组织及其相应的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检测ESCC组织微血管密度(MVD),Kaplan—Meier法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ESCC中PTEN阳性表达率为63.7%(65/102),在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达到96.7%(29/30)(P〈0.01)。PTEN表达强度与浸润深度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与MVD呈负相关(P〈0.01),而与ESCC预后呈正相关。[结论]PTE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ESCC发生及肿瘤血管生成,有望成为评价ESCC患者预后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食管鳞癌中DACT2基因表达及甲基化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磊  周珍  邝刚 《中国肿瘤》2017,26(4):302-307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DACT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以及甲基化特异性PCR(MSP)的方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前后的食管癌细胞系(TE1、TE13、T.Tn、Eca109)以及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CT2 mRNA表达情况及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经5-aza-dC处理后4种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的表达均增高.4种未经5-aza-dC处理的食管癌细胞系中DACT2基因呈高甲基化状态.应用5-aza-dC处理后,DACT2基因在4种细胞系中均呈非甲基化状态.DACT2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66±0.53 vs 0.95±0.64,t=-2.43,P=0.018),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t=-2.030,P=0.048).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启动子区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0.0% vs 21.1%,x2=9.439,P=0.002),并与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发生DACT2基因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中DACT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食管鳞癌组织(0.46±0.32 vs 0.78±0.61,t=-2.341,P=0.023).[结论]DA CT2基因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低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其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表达沉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因子1(TSLC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探讨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及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TSLC1基因表达阳性率为48.0%(24/5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体分型、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5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TSLC1基因高表达,阳性率为94.0%(47/50)。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基因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中p53、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方法检测6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和VEGF的表达及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VEGF阳性率分别为72.06%、29.41%和64.71%。p53与TSP-1呈负相关(rs =-1.000,P〈0.01),与VEGF呈正相关(rs =1.000,P〈0.01)。TSP-1阳性组MVD为18.37±4.86,TSP-1阴性组MVD为29.80±6.35(t = 2.735,P〈0.01),TSP-1与MVD呈负相关(rs =-0.783,P〈0.01)。结论 p53通过调节TSP-1和VEGF的表达,促进了食管鳞癌组织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 likegrowthfactor Ⅱ,IGF 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 lialgrowthfactor,VEGF)的基因产物在人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人食管鳞癌组织和22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标本中IGF Ⅱ mRNA、VEGF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的表达,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对IGF Ⅱ mRNA和VEGF的表达采用半定量计数法判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GF Ⅱ mRNA、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6.19%和68.26%,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73%和1818%,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MVD值为30.2530±5.4514,癌旁组织MVD值为20.1150±1.686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IGF-Ⅱ mRNA、VEGF和MVD表达都与细胞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且VEGF和MVD还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IGF-Ⅱ mRNA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32.3151±5.1995,高于IGF-Ⅱ mRNA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22.5000±1.4760),差异非常显著(P<0.01),且IGF-Ⅱ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5),随着IGF-Ⅱ mRNA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食管鳞癌组织中IGF-Ⅱ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的过表达,且与食管鳞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