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上海市地铁车站空气污染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系统4个月份空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状况,为疾病预防、卫生监督等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分别选取上海市轨道交通具有代表性的6个车站,每个车站分站台、站厅共取8个点进行监测。于2009年5月、7月、11月及2010年1月4个月份分别连续监测3个工作日,每日3个时段。在每个监测点监测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碳(CO2)、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等空气卫生学指标。同时对相应的新风量进行测定。[结果]上海市地铁的地下车站细菌总数及CO2浓度年超标率均高于地上车站。地下车站PM。。浓度在1月份及11月份超标率分别为4.13%、3.13%;地上车站PM10浓度在1月份超标率为1.75%。地上车站细菌总数在7月份为(30.1±7.7)个/皿,显著高于其他监测月份;真菌总数在1月份最低,为(9.4±1.2)个/皿,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M,。浓度在1月份为(0.161±0.001)mg/m^2,高于其他监测月份,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下站细菌总数在5月份为(21.5±4.1)个/皿,显著低于其他各月份;真菌总数在5月份为(13.6±1.6)个/皿,显著低于其他月份,在7月份为(37.1±8.6)个/皿,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M10浓度在1月份高于其他月份,为(0.168±0.003)mg/m^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2浓度未见季节性差异;溶血性链球菌只有在11月份的监测中检出1例,检出率为0.049%。[结论]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车站PM10在1月份污染严重,地下站微生物超标现象较地上站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普通非空调列车在超员状态下车厢内的空气质量。[方法]选择同一车型的非空调列车为研究对象,对暑季运输(暑运)、十一黄金周、冬季运输(冬运)3个时间段(分别对应夏、秋和冬春之交)的车厢空气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结果]十一黄金周、冬运超员车厢CO2浓度均超标,分别为0.202%、0.195%,且CO2超标率均高于暑运阶段(P〈0.01);冬运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超标率分别高于暑运、十一黄金周(P〈0.01)。3个时间段超员车厢的温度均高于对照车厢(P〈0.01);暑运期间CO、CO2、细菌总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车厢(P〈0.05);而冬运期间CO、CO2、PM10 3项指标高于对照车厢(P〈0.01)。[结论]普通非空调列车超员车厢内的空气质量存在明显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冬季旅客列车车厢内的空气质量. [方法]监测4种25型旅客列车的车厢空气中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指标及CO、CO2、可吸入颗粒物(PM)、空气细菌总数,甲醛等污染指标,并将测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5B型车厢与25T型车厢相比CO、CO2、PM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B、25G、25K型车厢与25T型车厢相比空气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T型车厢与25K型车厢相比甲醛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座与硬卧、软卧车厢相比CO2、空气细菌总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卧车厢与硬座、硬卧车厢相比甲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O、CO2和PM是25B型车的主要污染物;空气细菌是25B、25G、25K型列车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是25T型列车和软卧车厢的主要污染物;CO2、空气细菌是硬座车厢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4.
空调旅客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空调列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调查,了解影响因素,为技术改造提供卫生学依据。[方法]采用列车运行全程监测方式,分别在夏冬季对车厢的微小气候和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监测,项目包括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空气细菌和真菌总数,空调管道中积尘样品在列车终到时采样。[结果]车厢内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和CO指标均符合标准,CO2超标率73.0%。餐车真菌指标较其他车厢高。空气质量指标夏季优于冬季,微生物指标冬季优于夏季。随着客流量增加,相对湿度、CO、CO2和细菌总数也相应升高。[结论]空调列车空气质量影响因素复杂,不同季节、车型及客流量等因素都会对列车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评价旅客列车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状况和车厢空气微生物的动态变化,为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列车运行全程监测,采集不同类型车厢和空调送风口空气样本及列车终到后空调通风管道积尘及空调冷凝水,分析卫生物指标。[结果]通风管道积尘量合格率0%(0/50);细菌总数合格率48%(24/50),真菌总数合格率82%(41/50);送风口细菌总数合格率52.4%(76/145),真菌总数合格率89.7%(130/145);车厢空气细菌及真菌总数均合格;均未检出溶血性链球菌和军团菌。[结论]列车空调通风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管道积尘量和积尘细菌总数、真菌总数超标的问题,应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除尘,有条件可加装空气净化装置,抑制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广州地铁三号线的室内空气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对广州地铁三号线18个地铁站的站厅、站台和3列列车车厢的室内空气进行卫生监测.结果 部分地铁站和车厢的温度、噪声、照度、空气细菌总数不合格:(1)候车区少数检测点温度高于标准,车厢大部分检测点温度低于标准; (2)噪声超标情况较严重,超标率车厢(100%)>站台(66.67%)>站厅(36.67%); (3)少数站厅检测点照度低于标准; (4)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厅(14.44%)>站台(7.78%)>车厢(6.67%).结论 广州地铁三号线室内空气质量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客流量是导致理化指标超标和空气细菌污染物浓度升高的重要因素,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崔秀波  蒋勇  刘伟  刘钊  邵蔚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12):1097-1100
目的 了解旅客列车车厢空气质量和空调系统的卫生状况.方法 于2009年1-10月,抽取合肥车辆段空调列车车厢108节,其中,硬座车厢30节、硬卧车厢28节、餐车车厢24节(燃煤燃电各12节)、软卧车厢26节.测定车厢空气的PM10、细菌总数、风速、温度、相对湿度、CO2,空调回风管道中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空气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市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的室内空气状况。[方法]对某号线每个地下车站的站台、站厅公共区域及室外对照点进行采样检测。[结果]除温度、风速存在超标现象外,噪声、CO、CO2、PM10、细菌总数均符合《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上海地铁某号线地下车站室内环境质量良好,新风对于确保室内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绍燕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599-1601
目的对不同车型列车空气质量进行卫生学评价,为列车的技术改造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对不同车型列车车厢中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价。结果 25 G、25 B、25 K 3种车型车厢内的平均温度均超出国家标准,风速、湿度平均值在国家标准范围内;25 G型车厢内噪声平均值超出国家标准。25 K型车厢内人工照度平均值低于其他车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G型车厢内噪声平均值高于25 K型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K型车厢内PM10平均值低于25 G型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车型车厢内CO2浓度不同,25 G>25 B>25 K,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5 K型车厢内空气细菌总数高于25 B和25 G型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 K、25 B型列车车厢内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10、噪声、细菌,25 G型车主要污染物为CO2、噪声、细菌,噪声、空气中细菌总数是3种车型列车重点控制的主要卫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17座车站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方法]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GB/T 17220—1998),对17个车站站台、站厅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照度进行监测。[结果]16号地铁站温度均值以及9、10号地铁站PM10均值超标,其余14个地铁站各项卫生指标均合格。17个车站站厅温度、CO2、甲醛值均高于站台;相对湿度、噪声、照度水平均低于站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安市地铁2号线运营前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状况良好,建议地铁开通后加强卫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1.
黎有田  蒋林 《实用预防医学》2014,(12):1442-1444
目的了解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做好高铁动车卫生管理工作及建立高铁动车车厢环境卫生规范提供依据。方法搜集江苏铁路地区2010-2014年夏季期间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卫生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铁动车一等座车厢与二等座车厢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铁动车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车内环境状况测定结果均值比较,温度、相对湿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细菌总数、照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温度、相对湿度、二氧化碳合格率比较两者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铁动车车厢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高铁动车的运行环境优于普通空调旅客列车。建议在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中,修订噪声项目,增加高频电磁场和工频电磁场项目,并且制定相应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内与人员活动密切相关的二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指标对其车厢环境的影响。[方法]抽取大、小列车两种车型的轨道交通列车,连续不间断对其列车车厢内进行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并对1.0、2.0、5.0和10.0μm可吸入颗粒物进行分类计数来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列车的行驶过程中平缓下降,列车开闭门时所测得的数据与列车关门时正常运行中的数据有差异(P〈0.05)。小车型和大车型小于2.0μm(PM2.0)的颗粒物分别占96%和97%,是列车车厢可吸入颗粒物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的浓度随人流量的增加而急剧增加,且变化幅度比较大;随人流量的减少而缓慢降低,且变化幅度比较小。[结论]车厢内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过滤系统对车厢内空气质量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新风对于确保列车车厢内环境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空调列车通风系统污染状况,为开展疾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及合理建议。[方法]2011年4月至6月,选取空调列车具有代表性的3个车型(25G、25T和CRH-5),每个车型分硬座、硬卧、软卧、餐车4个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送风系统的温度、湿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新风量、空气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指标,同时监测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积尘细菌总数、真菌总数指标和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指标。[结果]25G型、25T型空调列车车顶式单元空调机组通风系统冷凝水中未检出嗜肺军团菌;3个车型(25G、25T和CRH-5)空调列车车顶式单元空调机组通风系统新风量分别为(49.1±10.3)、(41.5±18.1)、(52.4±12.3)m3(/h.人),送风中相对湿度分别为(40.1±1.5)%、(29.4±7.3)%、(42.1±4.5)%,细菌总数分别为(603.7±124.0)、(643.3±331.3)、(256.5±67.7)cfu/m3,真菌总数分别为(148.7±39.7)、(216.8±227.6)、0.0cfu/m3,β-溶血性链球菌分别为(7.3±5.6)、0.0、0.0cfu/m3;风管内表面积尘量分别为(8.5±1.5)、(9.2±8.7)、(5.0±0.5)g/m2。在监测结果中,相对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856,P=0.0115),其余监测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空调列车通风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管道积尘量和送风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的问题,相关单位应定期及时地对空调列车通风系统进行清洗、消毒,有条件的单位可安装空气净化装置,以抑制微生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空调机散热片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上海市徐汇区的部分住宅、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共100台挂壁式空调机的散热片涂抹采样,进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军团菌等项目的检测。[结果]住宅、办公场所、公共场所空调机散热片细菌总数均值分别为(228.94±99.94)、(303.43±110.04)、(356.35±131.95)cfu/cm^2;霉菌总数均值分别为(227.98±157.88)、(304.17±178.56)、(372.70±228.64)cfu/cm^2。3类场所间的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芽孢杆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军团菌检出率分别为8.0%与1.0%。[结论]空调机散热片表面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空调系统需要经常性清洗净化,减少室内环境生物性污染。  相似文献   

15.
全列空调客车内环境的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铁路全列空调旅客列车内环境的卫生状况。方法 于 1997年 7月~ 1999年 10月对上海、成都、昆明、哈尔滨、乌鲁木齐、广州等 6个铁路局所属的 10条线路上运行的新型全列空调客车不同车厢的内环境 (不同路况、不同季节 )进行了调查。另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以普通客车为对照。结果 冬、夏两季全列空调客车车厢内温度、风速均符合GB 96 73 1996 ,夏季湿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在不同路况下 ,空调客车内四类车厢除餐车平均噪声 [丘陵地区为 (71.2± 4.10 )dB(A)、山区为 (75 .1± 3.2 0 )dB(A)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外 ,其余车厢均符合卫生标准。振动测试结果均符合ISO 2 6 31/ 1 85标准。而车厢内空气质量测试结果表明 ,空调客车车厢内CO浓度在 3个不同季节(夏、秋、冬季 )其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达标率为 10 0 %;夏季硬座和硬卧车厢内CO2 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夏季样品达标率也明显低于普通客车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而冬季空调客车的软卧及硬卧车厢CO2 浓度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车厢内空气中可吸入尘、细菌总数的测定结果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同时还表明 ,全列空调客车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效果均优于普通客车。结论 夏季车厢内湿度和餐车噪声超过卫生标准 ,车厢内CO2 浓度夏、冬两季  相似文献   

16.
郝永建 《职业与健康》2014,(19):2794-2796
目的了解坑道施工作业环境中空气质量状况,为做好有针对性的坑道施工作业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部坑道施工作业环境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76个监测点的温度范围为19.9-28.7℃,平均25.14℃;相对湿度为56.3%-97.1%,平均为78.16%。36.92%的检测点CO超标,测值范围为0.41-44.83 mg/m3,平均13.28 mg/m3;15.15%的检测点CO2超标,在0.014%-0.199%,平均0.159%;76个检测点中55个点检出TVOC,其中53.73%的检测点超标,检测值在0.08-4.98 mg/m3之间,平均为1.21 mg/m3;SO2浓度38个检出点的检测值平均为0.54 mg/m3(0.12-1.97 mg/m3),35.94%的检测点超标;NO2浓度41个检出点平均为2.33 mg/m3(0.15-23.85 mg/m3),62.12%的检测点超标。结论坑道施工作业环境相对湿度较大,CO、CO2、TVOC、SO2、NO2都不同程度地超标,尤其是位于施工最前端的作业面,超标尤为严重。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坑道内空气污染物、促进污染物的外排,同时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列车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状况,为旅客列车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I~10月按随机抽样原则,以合肥到北京运行的25型空调客车108节,其中硬座车厢30节、硬卧车厢28节、餐车车厢24节(燃煤燃电各12节)、软卧车厢26节作为调查对象。监测送风口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溶血性链球菌和回风管道中的积尘量、细菌总数、真菌总数、β0溶血性链球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送风口和回风管道卫生指标不合格率最高为细菌,各为40.80%、84.40%,其最高值各为(488±354)、(786±254)CFU/cm2;其次为PMi0或积尘,各为17.60%、48.50%,p溶血性链球菌均合格;不同类型车厢空调送风口PM10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高到低依次为餐车45.80%、硬座23.30%、硬卧3.60%、软卧0.00%;不同类型车厢空调回风管真菌总数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其中软卧车厢真菌总数不合格率为16.67高于其他车厢,其余积尘量、细菌总数不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列车空调系统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应对空调系统定期清洗消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地铁车站竣工验收时的空气卫生质量和评估集中空调系统的运行状况。方法参照《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GB9672—1996)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要求,对深圳市地铁2号线17座车站进行相关物理、化学、生物指标的检测(验)。结果①17座车站站厅站台空气质量:温度、湿度、风速、CO、CO,、照度均值合格率和项次合格率均为100%;甲醛均值合格率100%,项次合格率为96.47%(164/170);PM10均值合格率为82.35%(14/17),项次合格率78.23%(133/170);噪声均值合格率为100%,项次合格率95.29%(162/170);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均值合格率为100%,项次合格率为98.82%(168/170)。②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空调工况)合格率为88.24%(15/17),新风量(通风工况)合格率为100%;新风道、送风管和回风管积尘量合格率为100%;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β-溶血性链球茵等指标合格率为100%;冷冻水和冷凝水嗜肺军团菌未检出。结论深圳市地铁车站竣工验收时空气卫生质量较好,集中空调系统运行正常,基本符合有关国家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的空气质量现状,为地铁运营提供卫生管理依据和建议。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卫生标准,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检验检测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地铁一号线5个站点的公共场所卫生进行现场与实验检测分析,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果站厅、站台和车厢的部分监测点温度、可吸入颗粒物、空气细菌总数、噪声不合格:(1)站厅、站厅和车厢的少数监测点温度低于标准;(2)可吸入颗粒物超标情况比较严重,超标率车厢大于站厅(93.33%)、站台(93.33%);(3)空气细菌总数超标率站台(26.67%)大于站厅(23.33%)、车厢(8.33%);(4)噪声超标率车厢(50.00%)大于站厅(23.33%)、站台(23.33%);其他检测分析项目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站台、站台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郑州市地铁一号线运营前公共场所存在一些卫生问题,有待改进。部分站点外围施工尚未完成,是导致可吸入颗粒物及微生物超标的重要原因。外围污染主要通过中央空调进入室内,加强地铁站空调系统卫生管理对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