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2)和Ki-6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的42例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及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多梳组蛋白EZH2和细胞周期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  结果  EZH2在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涎腺组织(P<0.05),EZH2表达阳性率66.67%(28/42),EZH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相关,而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不相关,而在5例正常涎腺组织中不表达。在Ki-67阳性的33例腺样囊性癌患者中,25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75.76%(25/33),Ki-67阴性表达的9例中,3例EZH2表达阳性,表达率33.33%(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ZH2在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提示腺样囊性癌中EZH2通过其在细胞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结果 (1)涎腺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见于腮腺,生长缓慢,有完整包膜。(2)肿瘤由两种形态不同的基底样细胞混合而成,排列呈巢状、小梁状、腺管状,外周瘤细胞呈典型的栅栏状排列,并见明显的基底膜。(3)免疫组织化学:实体团块、小梁中央及管状结构的腔面细胞CK-pan(+),实体团块、小梁和小管的外周细胞p63(+),SMA(+),GFAP(-),Ki-67增值指数较低。结论涎腺基底细胞腺瘤是一种少见肿瘤,但其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利于诊断。诊断时需与基底细胞腺癌、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基底样鳞状细胞癌鉴别,手术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特点。结果:巨检:标本切面呈实性,质地中等,灰白或灰黄色。界限清楚呈结节样8例,边界不清、无包膜6例,4例经超声检查显示为边界清楚的实性肿块。镜检:13例(72.22%)患者标本呈管状、梁索状、筛状和实体性结构混合型结构模式,部分区域以某一种结构为主。2例(11.11%)肿瘤以小管/梁索状结构为主(>90%),1例(5.56%)肿瘤团巢均呈筛状结构,2例(11.11%)肿瘤为具有基底样特征的实体型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可见腺上皮和肌上皮-基底样细胞形成真腺腔和假腺腔结构。乳腺腺样囊性癌肿瘤细胞成分包括基底样细胞、肌上皮和腺上皮。基底样细胞呈多角形,中等大小,胞质稀少,核卵圆形或圆形,深染,可见泡状核。肌上皮细胞位于肿瘤团巢的周边和围绕假腺腔分布,呈短梭形或多角形,胞质透明或略嗜酸性。腺上皮相对均匀的分布于筛状结构中或位于梁索/小管状结构内层,形成真性腺腔或潜在腔隙,可见红染的分泌物。本组18例患者Ⅰ级9例,Ⅱ级5例,Ⅲ级4例。免疫组化:18例乳腺腺样囊性癌免疫表型相似,腺上皮细胞CK5、CK7、Cam5.2、CK5/6、EMA和CD117均(+)。肌上皮-基底样细胞CK5、CK14、CK5/6、CK34βE12,以及肌上皮标记SM-MHC、p63、S-100和calponin均(+)。ER染色1例呈(+);10例PR(-),8例弱(+);5例Her-2(2+)、4例(1+);Ⅰ级乳腺腺样囊性癌Ki-67阳性率为3%~10%;Ⅱ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筛状区及小管状区Ki-67为5%,实性区为25%~30%;Ⅲ级乳腺腺样囊性癌的Ki-67阳性率均>25%。结论:乳腺腺样囊性癌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需与乳腺良恶性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口腔腺样囊性癌(OACC)中Ki-67和PTEN的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实验室证实的40例口腔腺样囊性癌。另选口腔腺样囊性癌患者标本癌旁正常腺体15例做对照组。免疫组化SP法检测腺样囊性癌中Ki-67蛋白及PTEN的表达。结果 Ki-67蛋白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率为70%(28/40),明显高于对照组13%(2/15)(P<0.05)。PTEN蛋白在口腔腺样囊性癌中的阳性率为63%(25/40),明显高于对照组20%(3/15)(P<0.05)。Ki-67、PTEN的表达与TNM分期、肿瘤组织学类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神经节浸润均显著相关,并且Ki-67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 Ki-67和PTEN在口腔腺样囊性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Ki-67和PTEN蛋白可能作为口腔腺样囊性癌的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9例涎腺腺样囊性癌中NCAM的表达情况。[结果]NCAM阳性表达率为57.14%(28/49)。NCAM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部位、原发灶分期无相关性。NCAM阳性表达率在管状型与实性型有显著性差异(χ^2=4.07,P=0.04)。有无神经侵犯NCAM阳性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χ^2=10.02,P〈0.05)。[结论]神经细胞黏附分子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侵袭性显著相关,NCAM在SACC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录因子Twis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涎腺腺样囊性癌、18例多形性腺瘤和10正常腮腺组织中Twist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Twist表达与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Twist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多形性腺瘤和正常腮腺组织(P<0.05).Twist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分型、嗜神经侵袭、术后复发及远位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 Twist蛋白表达可能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分化调节、嗜神经侵袭及远位转移有关.检测Twist的表达水平对判断腺样囊性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复发、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zrin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率表达分别为44.68%和9.09%,P<0.05;在癌细胞中主要为胞质内表达,染色深,而在正常涎腺组织则主要为细胞膜表达,染色浅或阴性。Ezrin的表达强度与有无神经受侵、有无发生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Ezrin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0%和100.00%,10年累及生存率分别为27.83%和95.00%,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差,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强度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侵袭性、复发和转移性有关,且Ezrin阳性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与多药耐药基因P-gp、GST-π、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在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及12例正常涎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53、P-gp、GST-π和Topo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及正常涎腺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p53、P-gp、GST-π和Topo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8%(20/34)、85.3%(29/34)、88.2%(30/34)和17.6%(6/34)。复发组涎腺腺样囊性癌p5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初发组(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并且与P-gp的阳性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1)。GST-π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有关(P<0.05)。结论:p53、P-gp、GST-π和TopoⅡ可能参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耐药过程。检测p53、P-gp、GST-π和TopoⅡ可为临床拟定化疗方案提供依据,也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预后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抑癌基因PTEN在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蛋白水平研究抑癌基因 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 (PTEN ) ,在口腔涎腺腺样囊性癌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 4例腺样囊性癌 (其中筛孔型 14例 ,管状型 11例 ,实体型 9例 )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  3 4例腺样囊性癌PTEN蛋白表达阴性率为 17.6% ( 6/ 3 4) ,筛孔型、管状型、实体型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4 .3 % ( 2 /14 ) ,18.2 % ( 2 / 11)和 2 2 .2 % ( 2 / 9) ,各型之间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涎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存在抑癌基因PTEN表达缺失 ,PTEN在部分腺样囊性癌病变发展中起作用 ,PTEN表达异常与腺样囊性癌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层黏连蛋白(L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LN表达和MVD计数。结果 LN表达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有关;与临床分期、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MVD计数与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与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LN表达和MVD计数可作为判断涎腺腺样囊性癌生物学行为的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Ki-67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切除标本癌组织Ki-67表达水平及MVD,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48例肝癌组织中Ki-67有程度不同的表达,阳性率为83.3%(40/45),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Ki-67无表达(P〈0.0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2.17±8.06、10.83±2.85,癌组织的MVD要高于癌旁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年龄与Ki.67表达水平及MVD均呈负相关(r=-0.418,P:0.003;r=-0.443,P=0.002)。结论肝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及MVD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提示年轻的肝癌患者可能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还认识不多,但被认为是难治和复发的根源,本研究分析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阳性细胞及Nestin阳性细胞的增殖指数。方法: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方法检测CD133与Ki-67,Nestin与Ki-67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共表达情况,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D133阳性细胞的增殖指数在低级别脑胶质瘤(WHOⅠ、Ⅱ级)中[(34.38±35.50)]%低于高级别脑胶质瘤(WHOⅢ、Ⅳ级)[(86.05±16.427)]%,P=0.004;Nestin阳性细胞的增殖指数在低级别脑胶质瘤中[(41.50±33.313)%]则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17.58±14.009)%],P=0.033;低级别胶质瘤中CD133阳性细胞增殖指数[(34.38±35.50)%]与Nestin阳性细胞增殖指数[(41.50±33.31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而在高级别胶质瘤中CD133阳性细胞增殖指数[(86.05±16.427)%]高于Nestin阳性细胞增殖指数[(17.58±14.009)%],P=0.000;在低级别胶质瘤中增殖的CD133阳性细胞占所有的Ki-67阳性细胞比例[(74.75±22.448)%]明显高于增殖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30.75±25.888)%],P=0.001,在高级别胶质瘤增殖的CD133阳性细胞占所有的Ki-67阳性细胞比例[(52.62±24.336)%]也高于增殖的Nestin阳性细胞的比例[(29.83±21.952)%],P=0.002。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CD133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随胶质瘤恶性度的增加而增高,Nestin阳性细胞增殖指数随胶质瘤恶性度的增加而降低,提示CD133阳性细胞是肿瘤组织主要分裂细胞亚群,此类细胞应是肿瘤治疗的主要靶细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A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情况,寻找其预后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例A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0.59±10.62)岁(27~73岁),其中男性9例、女性13例。19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21例患者接受辅助性治疗。相较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临床分期晚(III期及IV期)、Ki-67指数高(≥10%),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及P=0.018)。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预后情况:接受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远期预后显著优于未接受手术者(P=0.006)。对于接受NCCN指南推荐治疗方案的患者,II期-III期ACC患者中位生存期显著优于IV期患者(P<0.001);而Ki-67指数<20%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优于Ki-67指数≥20%的患者(P=0.011)。肿瘤体积、是否存在钙化等特征与预后无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发现临床分期晚(P=0.006)和高Ki-67指数(≥20%,P=0.025)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CC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完整切除病灶可提高生存率。IV期与高Ki-67指数(≥20%)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PNST)中巢蛋白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MPNST中巢蛋白和Ki-67的蛋白表达。24例外周神经良性肿瘤作为对照。结果 MPNST中巢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2 %(40/42),其中巢蛋白强阳性表达率为40.5 %(17/42),明显高于外周神经良性肿瘤的4.2 %(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03,P=0.004);MPNST中Ki-67标记指数介于1 %~70 %之间,其中>3 %的占64.3 %(27/42),24例外周神经良性肿瘤中Ki-67标记指数均<3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18,P=0.000)。结论 联合检测巢蛋白和Ki-67免疫标志物有助于MPNST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EZH2、Ki-67在成釉细胞瘤与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H2、Ki-67在50例成釉细胞瘤(30例原发、20例复发)和2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EZH2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6.25±7.24)%,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5.26±4.28)%(P< 0.001).Ki-67在复发性成釉细胞瘤中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4.96±5.28)%,高于原发性成釉细胞瘤的(29.68±3.27)%(P<0.05).EZH2和Ki-67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但EZH2和Ki-67的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及患者性别无关(P>0.05).结论 成釉细胞瘤中存在EZH2和Ki-67的高表达,在成釉细胞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与其复发有关,并可作为判定其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EZH2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为成釉细胞瘤的进程、复发的可能及其预后判断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urvivin、Ki-67在口腔颌面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表型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通用型二步法检测39例口腔颌面部原发性NHL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与组织学表型的关系。同时选取20例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的淋巴结炎组织作对照。 结果 NHL组织中Survivin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26/39)和71.8%(28/39),高于淋巴结炎组织的20.0%(4/20)和10.0%(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HL中结内型和结外型的Survivin和Ki-67阳性表达率亦均高于淋巴结炎组织(P<0.05),而NHL结内型与结外型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HL中,高度恶性者Survivin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高于低度恶性者(P<0.05);Survivin(r=0.471, P=0.018)和Ki 67(r=0.691, P=0.000)表达均与NHL组织学表型呈正相关。结论 Survivin、Ki-67的表达在口腔颌面部NHL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 TNBC)组织Ki-67表达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术后胸壁局部复发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女性TNBC患者50例,复发或转移病灶行穿刺活检术,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的表达,分为区域淋巴结转移组、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Ki-67阳性表达组及阴性表达组。应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方案化疗,3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区域淋巴结转移组及无区域淋巴结转移组Ki-67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2,P=0.036)。3周期化疗后Ki-67阳性表达组有效率85.71%(30/35),Ki-67阴性表达组有效率60.00%(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6,P=0.044)。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术后出现胸壁局部复发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的TNBC疗效较好, Ki-67阳性表达的TNBC患者对该方案化疗更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 抗原(简称 Ki-67)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关系。寻找新辅助化疗有效的预测因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2例接受NAC治疗的Ⅱ/Ⅲ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AC治疗前乳腺癌患者的Ki-67表达情况,化疗2~4周期后评估临床疗效。分析乳腺癌中Ki-67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以及Ki-67的表达与NAC疗效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高表达率为65.18%,Ki-67的高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P=0.017)有关。Ki-67高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CR)+临床部分缓解(cPR)的比率(89.0%)明显高于Ki-67低表达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获得cCR+cPR的比率(61.5%)(P=0.001)。中位随访时间 37个月,Ki-67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低于Ki-67低表达的患者(P=0.023),Ki-67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低于Ki-67低表达的患者(P=0.040)。结论:Ki-67的高表达与乳腺癌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并可作为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度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p57^KIP2、Ki-67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脑胶质瘤中p57^KIP2与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p57^KIP2蛋白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34%,显著低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80%(P〈0.01)。Ki-67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6%,显著高于其在正常脑组织中的阳性率15%(P〈0.01)。两者的表达率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及2年生存率有关。p57^KIP2与Ki-67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rs=-0.292)。[结论]p57^KIP2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密切的关系,其表达水平的改变在肿瘤的生长中起关键作用。p57^KIP2和Ki-67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更准确地判断细胞的增殖活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Ki-67和BRCA1在年龄≤35岁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点和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35岁、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患者48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癌组织中Ki-67和BRCA1的表达。对照组选取年龄>35岁乳腺癌患者35例,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及乳腺癌分子分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BRCA1在≤35岁和>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9.2%、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35岁和>35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35岁乳腺癌患者组中,Ki-67的表达与BRCA1的表达呈负相关(r=-0.267,P<0.05)。(3)BRCA1及Ki-67表达在青年乳腺癌和中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5岁乳腺癌患者肿瘤特征与中老年患者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35岁乳腺癌患者中Ki-67及BRCA1等生物学分子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