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进行踝关节骨折诊断治疗的患者98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MS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比较常规MSCT检查和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对踝关节骨折诊断情况。结果:98例患者在进行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诊断后共发现骨折119处,其中外踝骨折31处,内踝骨折28处,后踝骨折13处,跟骨骨折18处,距骨骨折14处,踝关节粉碎性骨折15处。而常规MSCT对98例患者共诊断出111处骨折,漏诊8处,诊断准确率仅为93.28%。结论:MSCT联合后处理技术能够明显提高踝关节骨折诊断的准确性,减少漏诊和误诊,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68例颌面骨折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所有图像进行后处理,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法(VR).结果68例颌面骨折经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技术均得到清晰显示,并直观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的立体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立体清晰显示颌面骨折粉碎和移位的方向和程度,可以显示颌面骨骨折线和骨折块移位的空间解剖关系,在指导手术、提高手术疗效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髋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髋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薄层扫描后作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SVR)三种后处理。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髋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骨片情况;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MPR、MIP、SVR对髋关节骨折诊断有重要价值,影像表现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和手术内固定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骶骨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暴力造成的创伤,虽然占不到所有脊柱骨折的1%,约占骨盆骨折的20%~30%[1],但其22%~60%合并有神经损伤[2],作为骨盆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骶骨骨折可能对骨盆的稳定性产生损害,及时诊断和治疗对骨盆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25例骶骨骨折患者的64层CT三维影像和临床资料,探讨64层CT后处理技术对骶骨骨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MPR、MIP及SVR在肩胛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肩胛骨外伤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后做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SVR)3种后处理重建,得到多平面和3维图像。结果:MPR、MIP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肩胛骨骨折的部位,成角情况及细微结构;SVR重建可立体显示骨折移位的程度、骨折和碎骨片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能对肩胛骨外伤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平片、MSCT平扫、MPR及VRT后处理,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对椎体骨折数目、附件骨折数目、椎管受累等显示情况。结果 MSCT轴位平扫椎体骨折个数检出率90.0%,附件骨折处数检出率86.8%,椎管分度准确度84.0%,均显著高于X线片的70.0%、64.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轴位与VRT、MPR与VRT在椎体骨折个数、附件骨折处数、椎管受累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MPR对附件骨折处数、椎管受累检出率明显高于MSCT轴位(P0.05)。结论相比X线片,MSCT对椎体骨折节段、附件骨折及椎管受累显示更有优势,特别是MPR。  相似文献   

7.
唐经坤 《当代医学》2016,(24):53-5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肋软骨骨折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次使用常规CT扫描以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进行诊断.结果 在对肋软骨骨折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的数据(100.00%)显著优于常规胸部CT轴位扫描(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耿艳杰 《四川医学》2012,33(6):1074-107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48例外伤患者,首先经X线平片(CR、DR)检查作为A组,A组检查结果为阴性但通过临床体征或随访怀疑有急性外伤的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在工作站处理后,得到高清晰度的二维重建MPR和MIP图像以及三维SSD和VRT图像,经放射科有经验的医师共同阅片,以确诊是否有骨折现象作为B组,比较两组诊断结果。结果 A组显示10例有骨折现象,阳性率20.8%(10/48);B组42例显示有骨折,阳性率87.5%(42/48)。其中肋骨骨折6例,肩胛骨骨折4例,髋关节9例,膝关节12例,踝关节及足跗骨10例,股骨颈骨折5例,骨盆骨折2例;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隐匿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多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亭斌  武洪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8):3864-386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二维(MPR、MIP)和三维(VR、SSD)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肩胛骨骨折患者进行MSCT扫描后,通过特殊的CT图像处理软件包在工作站上进行后处理(MPR、MIP、VR及SSD),得到肩胛骨骨折部位高清晰度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后,从不同角度观察骨折线走行、骨折移位、成角情况,依据三维图像进行骨折分型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MSCTMPR、MIP、VR、SSD重建图像所显示的骨折部位、移位、成角等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MSCT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肩胛骨骨折的图像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解剖结构复杂部位骨折,明确骨折线的部位、形态、断端移位情况及空间关系,可作为术前肩胛骨骨折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复杂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复杂,仅依靠x线片很难准确全面直观地最示骨折部位、分型及判断平台塌陷情况和劈裂程度,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多种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收集了2009年1月—2013年10月间经多层螺旋CT检查的输尿管结石4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17-73岁,平均41.7岁,回顾性分析其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图像表现,并与临床结果对比。结果 43例患者共发现输尿管结石52粒,CT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结节状高密度影,结石梗阻的输尿管近段增粗、扩张,CPR二维重建能直观地显示结石及输尿管扩张的情况。增强后肾盂期行三维重建即CT尿路成像能立体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近段输尿管扩张等整体情况,图像立体感强。结论输尿管结石CT平扫后采用CPR,增强后采用CTU可显示结石和扩张的输尿管等整体情况,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结石的最佳成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盛军  陈宏山 《安徽医学》2018,39(5):568-57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应用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MSCTA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SCTA在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总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2例(9.09%),Ⅱ型5例(22.73%),Ⅲ型15例(68.18%).主动脉内膜初始撕裂的初破口位于升主动脉7例(31.81%),主动脉峡部13例(59.09%),胸主动脉1例(4.55%),腹主动脉1例(4.55%).所有患者均发现夹层远端内膜1个或多个再破口;再破口数量≥2个10例(45.45%),单个12例(54.55%).其中14例患者完善DS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比较,MSCTA在显示内膜破口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11).结论 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诊断AD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术后随访的价值。方法:对46例主动脉夹层(其中11例有术前及术后对照)患者进行了MSCTA胸腹联合检查,将原始数据初步重建后传到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结果:46例均满意地显示了主动脉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裂口均能得到清楚显示;11例术后显示管腔复张及支架位置良好,4例再发其他部位夹层。结论:M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及术后随访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卓恩德  史林  陈业平  罗逸林 《中国CT和MRI杂志》2020,(3):135-137,146,F0002
目的探讨X线平片与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治疗的62例四肢骨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整理分析,以手术诊断为标准,总结不同检查方法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正确性,分析不同骨关节骨折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图像特征。结果整理临床病例资料可知,X线平片和MSCT后技术处理检查对四肢骨关节骨折检出率分别为83.87%和96.77%,比较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SCT后技术处理对四肢骨关节骨折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X线平片检查,比较差异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资料可知,经X线平片检查符合诊断48例,其余14例显示为可疑及未见异常但是实际上存在着隐匿性骨折,而X线检查中,多数均表现为骨皮质不连续,呈现中断。由于X线平片检查中对于髋臼、髌骨、踝关节后踝、肱骨内上髁、第4、5掌骨基底部中细小骨折线因影像的重叠未能明显显示,故易发生误诊,而在MSCT后处理技术检查中,行MSCT扫描后,再经MPR SSD VRT多方面重建,其中MPR轴位可明显见掌骨基底存在细小骨折线,且对于肱骨内上髁游离的细小骨碎片也可清晰显示。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诊断四肢骨关节骨折的正确符合率更高,对于实际在但未能明显表现的隐匿性骨折、骨折部位、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更能清晰立体的显现,进而更有利于临床医生进行观察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5年6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后所有患者均已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图像给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后处理,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48例肺栓塞患者共发现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栓子491处,VR重建对肺段动脉、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低于MPR与MIP,VR对肺栓塞栓子整体检出率为81.1%,低于MPR与MIP重建,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1处肺栓子直接征象以偏心性充盈缺损多见,其次为完全性栓塞、中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血栓较少见;间接征象包括肺梗塞、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粗、胸腔积液、肺纹理局限性稀疏、支气管动脉扩张。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敏感度、特异性高,且安全、无创,图像质量高,分辨率高,同时配合MPR、MIP后处理,可提高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肘关节先天变异中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因肘关节外伤来就诊患者的影像资料,8例均为常规摄片后不能明确诊断,后采用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表面遮盖成像(SSD)及多平面成像(MPR)等重组技术进行观察,同时由两位资深医师进行阅片。结果 8例共发现2种肘关节先天变异,1例为SSD显示肱骨髁上骨突;另1例为MPR显示冠状突尖部副小骨。其余6例中3例为肘关节隐匿性骨折;另3例为正常。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肘关节先天变异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明显,避免了错误甚至有害治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杨立川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47-1148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上颌骨埋伏牙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9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诊治的35例临床怀疑上颌骨埋伏牙患者,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表面成像(SSD)及容积成像(VR)图像对上颌骨埋伏牙进行观察.结果:本组35例患者共检出47颗埋伏牙,其中有阻生埋伏牙27颗、多生埋伏牙20颗.SSD、VR三维图像能全方位的显示上颌骨埋伏牙的数量、萌出方向、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及其与邻牙的关系,MPR二维图像可以多角度地显示牙齿及与周围解剖结构.术中所见均与螺旋CT后处理图像完全一致,手术均未发生不良并发症.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很好的显示牙齿结构,能立体、直观地显示上颌骨埋伏牙,对其诊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邓红梅 《中外医疗》2012,31(3):15-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与胃镜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与胃镜检查。结果多排螺旋CT检查检出胃癌75例,检出率为96.2%,纤维胃镜检查检出胃癌62例,检出率为79.5%,多排螺旋CT检出率明显高于纤维胃镜检查。结论多排螺旋CT可通过观察清楚的显示整个胃壁、胃腔、肿瘤的位置、形态、结构,是临床上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旭  韩向君 《海南医学》2010,21(12):15-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技术对颌骨囊肿的术前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颌骨囊肿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常规检查,在三维后处理工作站利用MPR、CPR和VR技术显示病变,评价其在显示病灶细节及三维结构的特点。并在MPR、CPR图像上测量病变径线,通过与术中测量值对比评价其准确性。结果上颌骨囊肿16例,下颌骨囊肿7例。根尖囊肿16例,牙旁囊肿5例,角化囊肿2例,CT表现各异。颌骨囊肿的MPR及CPR测量值与术中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类颌骨囊肿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颌骨囊肿的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景斌  赵全华 《中外医疗》2010,29(31):183-184
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薄层扫描及容积扫描技术,利用血管成像重建方法,有效地提高了胰腺癌早期情况判断及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对可切除性评价、术后随访及胰周血管受累情况作出分析。多排螺旋CT在临床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中,成为临床最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