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伊马替尼血浆浓度在个体间的差异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2月开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的CML患者共51例纳入研究,其中男 34例,女 17例,服用剂量300 mg/d 9例、400 mg/d 37例,600 mg/d 5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者空腹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与服用剂量有关,且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为(342~4688)ng/ml;300 mg/d剂量组的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为(1037±514)ng/ml,低于400 mg/d剂量组的(2123±1016)ng/ml(t=2.34,P=0.032);300 mg/d剂量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6.67 %(6/9),低于400 mg/d剂量组的89.19 %(33/37)(χ2=7.14,P=0.008);在300、400 mg/d剂量组中,39例治疗有效,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高于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3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提示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低于1050 ng/ml者,其临床疗效可能较差,敏感度为84.6 %,特异度为71.1 %。结论 CML患者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药物血浆浓度与服用剂量有关,不同个体间差异较大,血浆谷浓度低于1050 ng/ml提示其临床疗效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水平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7例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前后血清FGF2,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血清FGF2阳性率为63.0 %(17/27),经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降为33.3 %(9/27),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39)。伊马替尼治疗3个月后复查CT,无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率51.9 %(14/27),稳定率48.1 %(13/27),无进展病例。结论 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血清FGF2阳性率升高,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可以降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血清FGF2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前列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的水平变化,探讨其与肿瘤分级、分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5例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组)血清中IGF-1、IGFBP-3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并以3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前列腺增生组)作对照。结果 前列腺癌组血清IGF-1(179.76±55.83)ng/ml高于前列腺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5,P<0.05)。Ⅲ+Ⅳ期前列腺癌血清IGF-1(189.72±38.15)ng/ml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3,P<0.05)。G3+G4级患者IGF-1水平(195.46±37.26)ng/ml高于G1+G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4,P<0.05)。前列腺增生组血清IGFBP-3(3608.17±1298.00)pg/ml高于前列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P<0.05)。Ⅰ+Ⅱ期前列腺癌血清IGFBP-3(3753.67±1582.35)pg/ml高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4,P<0.05)。结论 血清IGF-1、IGFBP-3与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关,其检测对前列腺癌术前病情判断、早期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但随着临床应用时间的延长,伊马替尼耐药病例在逐渐增加。对于这组伊马替尼耐药的GIST患者二线如何选择合理的诊疗策略,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指南推荐二线可选择增加伊马替尼剂量和直接换用舒尼替尼治疗。针对患者个体时,是选择伊马替尼加量,还是直接换用舒尼替尼治疗,这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该文对一线标准剂量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不同基因型GIST患者二线靶向治疗选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保证切缘无癌的切除手术是局限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很低。传统的放疗及化疗对GIST几乎无效;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就其应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热疗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67例NSCLC,进行微波热疗、NP方案化疗联合治疗,同时监测血清中IL-2、TNF、IGF的变化。结果 IL-2热化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分别为(3.68±0.49)ng/ml、(3.32±0.42)ng/ml;治疗后1个月(10.40±1.71)ng/ml、(4.41±0.48)ng/ml。TNF热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前(2.21±0.36)ng/ml、(2.21±0.19)ng/ml;治疗后1个月(7.83±0.55)ng/ml、(3.68±0.60)ng/ml。IGF热化疗组、对照组治疗前(79.40±3.84)ng/ml、(78.91±3.18)ng/ml;治疗后1个月(36.51±2.11)ng/ml、(52.22±3.18)ng/ml。热化疗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热化疗对IL-2、TNF有明显的增高作用,而对IGF有降低作用;热化疗治疗肿瘤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马良  钟鉴宏  黎乐群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0):2101-2104
保证切缘无癌的切除手术是局限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术后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很低。传统的放疗及化疗对GIST几乎无效;伊马替尼治疗不可切除/转移/复发GIST疗效显著,使得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伊马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就其应用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35例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影响CML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135例CML患者应用伊马替尼治疗,监测其血常规、染色体核型、bcr-abl p210转录本表达及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3~67)个月。慢性期患者累积获得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为97.9 %,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为78.3 %,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为72.2 %,完全分子学缓解(CMoR)率为35.1 %,均显著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P <0.001)。慢性期低危组与高危组之间CCyR率有差异(P=0.048)。慢性期患者1、3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7.8±1.5)%、(95.2±2.4)%、(91.9±3.2)%,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92.6±2.7)%、(85.5±3.7)%、(81.3±4.3)%;加速期患者6个月、1、2年OS率分别为:(93.8±6.1)%、(72.5±11.8)%、(64.5±12.9)%,PFS率分别为:(92.3±7.4)%、(64.5±14.7)%、(53.7±15.7)%;急变期患者6、12、19个月OS率分别为:(86.4±7.3)%、(45.4±11.4)%、(19.4±9.8)%,PFS率分别为:(70.1±12.6)%、(37.6±15.6)%、(18.8±15.4)%。慢性期达到CMoR、CCyR的患者与仅达CHR者 PFS及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耐药是影响慢性期患者PFS(P=0.000,RR=46.744)及OS(P=0.007,RR=20.270)的因素。伊马替尼口服非血液学毒性较轻,患者多可耐受;血液学毒性是减量或停药的主要原因。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CML慢性期疗效显著优于加速期及急变期;慢性期患者达到CCyR甚至CMoR是获得长期生存的关键,伊马替尼耐药是伊马替尼治疗CML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氟马替尼与伊马替尼治疗初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4例符合条件的初诊费城染色体阳性 CML慢性期(Ph+ CML-CP)患者给予6个周期(24周)的氟马替尼400 mg/d、600 mg/d 和伊马替尼治疗,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2、4、6、8、10、12、16、20、24周进行血液学评价,给药前及给药后12、24周进行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评价。结果在有效性方面,治疗6个周期,氟马替尼600 mg/d 组的主要分子学缓解(MMR)率高于伊马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44%(4/9)比14.29%(1/7),P=0.017]。治疗3个周期,氟马替尼600 mg/d 组 bcr-ablIS≤10%的患者比例高于伊马替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分析也提示氟马替尼600 mg/d 较400 mg/d 更有可能使患者在早期获得分子学反应。在安全性方面,氟马替尼400 mg/d 组、氟马替尼600 mg/d 组和伊马替尼组Ⅲ~Ⅳ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马替尼组较常见皮肤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常见的不良事件为腹泻,未发生心脏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水肿的发生率低于伊马替尼组。结论氟马替尼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初诊 Ph+ CML-CP 患者,600 mg/d 是一个较为合适的临床起始剂量。氟马替尼和伊马替尼在临床上具有相似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直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ur,GIST)是相对少见的疾病,缺少统一的治疗规范。本研究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2年1 月~2009年4 月间收治的18例直肠GIST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直肠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血便或大便次数增多。CT或MRI 显示肿块边界清楚,瘤内有出血坏死及无淋巴结肿大。18例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D117 和CD34阳性率均100% 。低危险性和极低危险性共8 例,占44.4% 。全组均经手术治疗,行局部切除12例,直肠前切除术(Dixon)3 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3 例。术前以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3 例,均达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然后均行局部切除。随访1~84个月,5 例患者复发转移,其中3 例行伊马替尼治疗,病情稳定。另外2 例未接受伊马替尼治疗,死亡1 例,另1 例反复局部切除后行Miles手术。局部切除组与Miles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75.0 ± 8.4)个月和(26.0 ± 11.1)个月(P=0.023)。 结论:直肠GIST的治疗方法应有别于直肠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对大部分低危险性的患者可通过各种手术路径行局部切除而达到满意效果。伊马替尼新辅助化疗的应用,可使部分直肠GIST患者获得保肛机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迪注射液辅助化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D4^+CD25^hiCD127^low高调节性T(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化疗加艾迪注射液组(观察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Treg细胞和血清TGF-β1、IL-10水平,同期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占CD;淋巴细胞的比例为(5.77±1.50)%,与健康对照组(3.84±0.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清中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24.09±6.74)、(197.76±43.76)ng/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19.39±5.73)、(141.13±32.17)ng/ml](P=0.006,P=0.002)。对照组化疗后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水平显著降低(P=0.048),细胞因子IL-10、TGF-β1的表达水平[(22.25±6.79)、(184.85±49.11)ng/ml]与化疗前[(24.37±8.10)、(197.16±44.57)ng/m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6,P=0.314)。观察组化疗后CD4^+CD25^hiCD127^low Treg细胞和细胞因子IL-10、TGF—β1表达水平[(4.36±1.19)%,(20.16±4.73)、(165.42±39.57)ng/ml]与化疗前[(5.78±1.50)ng/ml,(23.81±5.15)、(198.35±43.68)ng/m1]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6,P=0.003)。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表达水平增高,艾迪注射液配合化疗可以降低NSCLC患者的Treg细胞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 375与胃肠间质瘤细胞对伊马替尼敏感性的关系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河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存档的石蜡包埋45例胃肠间质瘤(GIST)组织标本和对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向GIST T1细胞中分别转染miR 375 mimics(转染组)或空质粒(阴性对照组),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细胞增殖和凋亡活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PCR)分别检测GIST组织中miR 375水平和GIST T1细胞中miR 375、p VEGFR2、p Akt、PTEN表达水平。 结果GIST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miR 375 水平分别为0673±0078和1000±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GIST组织中miR 375表达呈阳性,阳性表达率为289%。经不同浓度伊马替尼(2、5、10 μmol/L)处理后,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为(2451±210)%、(5239±423)%、(8457±464)%和(1795±366)%、(3542±357)%、(6347±32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613 μmol/L伊马替尼作用后,GIST T1细胞miR 375表达量为2439±0056,显著高于未经伊马替尼处理的1000±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miR 375 mimics转染后,GIST T1细胞中p VEGFR2和p Akt表达水平分别为212±007、182±009,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而PTEN mRNA表达水平为045±012,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375与p VEGFR2、p Akt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89,0465, P<005),与PTEN mRNA呈负相关性(r=-0523, P<005)。 结论上调miR 375可增加VEGFR 2和Akt磷酸化水平,从而提高GIST细胞对伊马替尼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活化对恶性淋巴瘤进展及继发易栓症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2009年10月至2016年11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细胞活化因子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水平,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抗凝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和血小板表面CD62p水平.检测结果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LSD-t检验.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TM表达水平为(49.7±9.3)ng/ml,高于治疗后的(6.3±1.8)ng/ml及对照组的(5.6±1.5)ng/ml(F=736.633,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789,P=0.000;t=31.782,P=0.000).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表面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为184±43,高于治疗后的118±12及对照组的112±15(F=101.845,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228,P=0.000;t=12.184,P=0.000).恶性淋巴瘤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为(6.4±2.4)%,高于治疗后的(1.2±0.7)%及对照组的(1.3±0.5)%(F=141.481,P=0.000),治疗前与治疗后及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010,P=0.000;t=13.679,P=0.000).结论 细胞活化因子表达水平与恶性淋巴瘤进展有关,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异常活化促进了恶性淋巴瘤的发展,同时它们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易栓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糖链抗原15-3(CA15-3)及叶酸(FA)水平在乳腺癌手术前后及复发转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387例,比较手术前后的血清Hcy、CA15-3及FA水平,根据术后5年的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47例)和未复发组(340例),比较两组术后的血清Hcy、CA15-3及FA水平,分析复发转移性乳腺癌血清Hcy、CA15-3及FA水平间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后1个月血清Hcy和CA15-3水平分别为(11.83±4.25) μmol/L和(13.02±3.01)U/ml,低于术前的(17.27±6.82) μmol/L和(37.29±15.92)U/ml,而术后1个月的血清FA水平为(7.84±3.17)ng/ml,高于术前的(5.16±2.3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术后1个月的血清Hcy和CA15-3水平分别为(16.08±5.93) μmol/L和(28.41±13.85)U/ml,高于未复发组的(11.92±4.31) μmol/L和(14.25±2.96)U/ml,而复发组FA水平为(5.12±2.21)ng/ml,低于未复发组的(7.85±3.0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的血清Hcy、CA15-3及FA的异常率高于未复发组(P<0.05),且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Ⅲ、Ⅳ期患者的Hcy、CA15-3及FA异常率均高于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血清FA水平与Hcy、CA15-3水平呈负相关(r=-0.286、-0.346,P<0.05),Hcy和CA15-3水平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 复发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Hcy、CA15-3水平较高,FA水平较低,可能预测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02例NSCLC患者和4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并以35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比较不同分期、有无转移及术后1年复发与否的患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NSCLC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38.6±18.7)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21.1±15.8)ng/ml,t=6.78,P〈0.01]和良性肺部疾病者[(23.3±14.7)ng/ml,t=5.17,P〈0.01]。Ⅲ/Ⅳ期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45.8±26.9)ng/ml]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4.6±18.7)ng/mL,t=4.79,P〈0.01]。有转移患者和术后1年内复发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分别高于无转移患者和无复发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7,6.71,P〈0.01)。[结论]NSCLC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有可能作为肿瘤转移和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患者血清瘦素、血脂水平以及临床意义,为食管鳞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术前未经任何治疗的食管鳞癌患者47例,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α测定血脂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Logistic分析等统计学处理。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血清瘦素水平分别为(13.09±5.94)ng/ml、(7.58±4.1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1);脂质蛋白仅(LPd)水平分别为(216.50±152.53)mg/L和(87.85±10.7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1,P=0.001),而食管鳞癌患者三酰甘油(TG)水平[(1.23±0.46)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1.58±0.07)mmo]/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2,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瘦素水平的增高,增加了食管鳞癌的发生风险(ORleptin=1.442,P=0.009),而TG、LPa水平的改变并不影响食管鳞癌的发生风险。结论血清瘦素水平的升高可能增加食管鳞癌的发生风险,LPα水平的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一个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生物活性,并为其抗放射性损伤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78例确诊的妇科肿瘤患者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35),均行单纯盆腔野根治性放疗,治疗组加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所有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随诊期间血清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Ⅲ型胶原(ColⅢ)的含量变化。结果 (1)患者治疗前血清TGF-β1、ColⅢ含量分别为(9.08±7.31)ng/ml、(14.82±5.29)n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2)治疗组发生2级放射性损伤的比例为11.6%(5/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4.3%(12/3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放疗过程中,血清TGF-β1的水平差异不大,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在放疗结束后1、3、6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从放疗中期到放疗后6个月,治疗组血清Col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能降低血清TGF-β1和ColⅢ的含量,减轻盆腔组织放射性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急性白血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18例。每组均予以常规化疗方案标准剂量化疗,试验组同时口服沙利度胺100 mg/d。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采集外周血,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VEGF、VEGFR、bFGF含量。以15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8.9 %(16/18)和77.8 %(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水平分别为(389.78±249.94)和(318.54±125.78 )pg/ml,高于健康组的(132.91±26.66)pg/ml(t=3.141、3.024,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211.74±36.72 )和(288.02±31.77)pg/ml,高于健康组(t=2.413、2.324,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4,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3,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VEGFR水平分别为(2490.75±1695.9)和(2322.78±1105.87)pg/ml,高于健康组的(1134.98±378.45)pg/ml(t=2.914、2.783,均P<0.01);治疗后分别为(1359.71±390.24 )和(1753.89±337.04)p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2、2.447,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V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6,P>0.05),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浆bFGF水平分别为(2.43±0.27)和(2.41±0.33)ng/ml,高于健康组的(1.83±0.44)ng/ml(t=4.982、4.171,均P<0.05);治疗后分别为(2.09±0.17)和(2.11±0.31)ng/ml,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1、2.773,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53、1.282,均P>0.05)。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有可能成为一种通过抗血管新生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及浸润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