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造成的组织损伤。近年来关于防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就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12 0只 ,随机分成缺血预处理组 (实验组 )和非预处理组 (对照组 )。每组再分为缺血 2小时、3小时、4小时 3个小组 ,每小组 2 0只。用特制的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通过连续切片观察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大鼠胫前肌和股四头肌在不同缺血时间及不同再灌注时间发生的病理变化 ,评价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缺血时间梯度与再灌注时间梯度的关系。结果 :缺血 2小时 ,预处理组与非预处理组骨骼肌病理变化轻 ,保护作用不明显。缺血 3小时 ,两组均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无论在炎细胞浸润 ,还是肌细胞变性坏死 ,对照组均明显重于实验组 ,保护作用显著。缺血 4小时 ,两组病理损害十分严重 ,保护作用不如缺血 3小时明显。从再灌注第 1、3、7、14天的病理结果比较发现 ,再灌注第 3天时病理损伤最重 ,保护作用最明显。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尤其对缺血 3小时再灌注 3天时保护作用最显著 ,缺血超过一定时间则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法(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CC)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首先建立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利用TUNEL法观察组织凋亡的变化,特异性试剂盒检测LD、SOD等酶的变化,ELISA法检测IL-10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变化,评价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模型组动物的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发生,血清中LD[(2.6±0.3)mmol/ml vs.(5.2±0.1)mmol/ml ]、SOD[(15.2±1.2)U/ml vs.(31.1±2.1)U/ml]等酶的水平显著增加,同时血清中IL-10[(60.4±2.3)pg/ml vs.(89.2±1.5)pg/ml ]和TNF-α[(172.3±8.7)ng/l vs. (273.4±12.5 )ng/l]等细胞因子的含量显著增加 (P<0.01)。ECC法再灌注处理的动物,其组织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程度显著低于模型组动物,血清中上述酶和细胞因子的水平也显著降低,分别为:LD[(3.5±0.1)mmol/ml vs. (5.2±0.1) mmol/ml],SOD[(21.3±1.3)U/ml vs. (31.1±2.1) U/ml], IL-10[(69.4±2.6) pg/ml vs. (89.2±1.5)pg/ml]和TNF-α[(190.8±12.1)ng/l vs.(273.4±12.5)ng/l ](P<0.05)。结论 ECC法再灌注模式,对犬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玉辉  张红英 《武警医学》2009,20(2):118-121
 目的 观察肠缺血后处理(I-post C)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I-postC在肠IR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stC组),每组再分为再灌注10 min、45 min及90 min三亚组,测定血浆及肠组织二氨氧化酶(DA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髓过氧化酶(MPO)含量、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量,以及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 (以NO2-/ NO3-代表).结果 (1)与IR组比较,I-postC组肠组织DAO在45 min和90min显著升高(P<0.05),血浆DAO在45 min和90 min显著减低(P<0.05);(2)与IR组比较,I-postC组在10、45和90 min降低肠组织MDA与MPO含量(P<0.05),在45 min与90 min显著升高肠组织SOD活性(P<0.05);(3)I-postC组血浆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在45 min和90 min均明显高于IR组(P<0.05).结论 肠IR损伤与iNOS过高表达及NO大量产生有关.I-postC对肠IR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I-postC诱导早期产生低水平NO,发挥其信号保护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I/R)的不同时期应用高压氧(HBO)干预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肠系膜上动脉夹闭/松夹闭方式建立小肠I/R损伤模型.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对照组(sham组)、I/R组、HBO预处理组(HBO-P组)、缺血期RBO组(HBO-I组)和再灌注期HBO组(HBO-R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肠道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用翻转囊袋法测定胰岛素(相对分子质量5000)黏膜-浆膜通过量以检测黏膜通透性;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肠道组织学改变并进行损伤评分.结果 肠黏膜通透性依次为:Sham组最低,其次HBO-I组,再次HBO-P组(每2组比较P<0.05),均明显低于HBO-R组和I/B组(P<0.05);HBO-R组略低于I/R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组织TNF-α含量依次是:Sham组最低,其次HBO-I组,再次HBO-P组(每2组比较P<0.05),均明显低于HBO-R组和I/B组(P<0.05);HBO-R组略低于I/R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损伤评分依次是:Sham组最低,其次为HBO-I组,HBO-P组次之(每2组比较P<0.05),均明显轻于HBO-R组和I/R组(P<0.05);HBO-R组略轻于I/R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预处理和缺血期应用HBO对大鼠肠黏膜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减少炎症反应;再灌注期应用HBO虽然对肠黏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肾移植、肾切开取石术、肾部分切除术等复杂手术和血管外科的主动脉修补术等,术中阻断肾脏血流会引起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休克后微循环再通、体外震波碎石也会引起肾IRI,成为影响术后患者康复及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肢体骨骼肌、外周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SD大鼠 5 0只 ,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用特制气囊止血带制成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连续观察骨骼肌、周围神经的电生理和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持续缺血 3小时后 ,再灌注损伤的病理变化在第 3天时最明显 ,预处理的保护作用此时最突出 ;而在电生理方面此时却表现为损伤后的逐渐恢复状态。结论 :止血带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和周围神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电生理变化是监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恢复的敏感和确切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移植胰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并分析其中可能的机制。方法: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n=18),IPC组又根据不同方法分为3个亚组:IPC3、IPC2和IPC3(n均=6)组,检测各组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血糖;再灌注后2h血清中TNF-α和NO的含量、胰腺组织中SOD、MPO和MDA含量。结果:①再灌注后IPC组相对于I/R组血糖低;②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血清中TNF-α含量高、NO含量低;③再灌注后IPC组较I/R组胰腺组织中SOD含量高,MDA和MPO含量低。结论:①IPC对大鼠移植胰的V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提高SOD的活性、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减少TNF-α的生成和减轻PMNs的粘附与聚集;②缺血5min再灌注5min2次是最佳的移植胰IPC诱导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双侧肾动脉夹闭45min,再灌注24h,造成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病理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组织中髓过氧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尿素氮下降42.8%(P=0.024),血清肌酐下降55.9%(P=0.011);肾脏组织MPO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损伤,其机制与降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自由基损伤和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培养乳鼠心肌细胞,模拟I/R损伤,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缺血再灌组及白藜芦醇预处理组,采用台盼蓝穿透法及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检测细胞培养液中LDH活性及心肌细胞Na^+-K^+-ATP酶、Ca^2+-ATP酶活力。结果Res预处理可提高心肌细胞活力;稳定心肌细胞膜,抑制LDH释放;保护心肌细胞钠泵和钙泵功能,减轻再灌注损伤。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肝移植供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术的供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6例术前肝功能指标正常的肝癌行肝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单位/kg,于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加入500ml平衡盐溶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阻断肝门前5min(T1),恢复肝血流后20min(T2),恢复肝血流后1h(T3),术后1d(T4),术后3d(T5),术后5d(T6)抽取静脉血,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点的乌司他丁组四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低,其中ALT,AST在T2,T3,T4,T5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仅在T4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骨骼肌细胞损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模型。方法 观察不同剂量地塞米松对骨骼肌细胞的增殖、自由基、形态学和钙离子的影响。结果 超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可抑制骨骼肌细胞的增殖,降低其SOD水平,提高MDA水平,并造成细胞的损伤与钙超载。结论 超生理剂量地塞米松可用于建立骨骼肌细胞的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携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损伤小鼠体内后,内源性mIGF-1 mRNA及mIGF-1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雄性C3H小鼠(20~30g,7~11周)共76只随机分为3组:A组(转基因成肌细胞移植组)、B组(空白成肌细胞移植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24只。另4只鼠作正常对照。A、B、C各组小鼠于右下肢腓肠肌内侧面中段实施钝性打击,打击伤后第3天分别于致伤部位注入1×106个转基因成肌细胞、等量的空白成肌细胞或100μl生理盐水;打击伤后第2、5、10、15、20、30天,于各组中随机抽取4只小鼠处死,取右侧腓肠肌中段进行检测,以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IGF-1的表达。结果:(1)各组小鼠体内均有mIGF-1 mRNA的表达、mIGF-1免疫组化染色阳性;(2)A组小鼠mIGF-1 mRNA的表达和mIGF-1因子的分泌明显高于B、C组。结论:携hIGF-1基因的成肌细胞移植入钝挫伤的小鼠体内后,可促进mIGF-1 mRNA的表达和mIGF-1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处理对骨骼肌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肢体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4只家兔,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气囊止血带阻断家兔后肢血流造成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测定缺血期肌糖原吸光度及再灌流期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电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变化.结果:缺血4小时,实验组肌糖原吸光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流1、2小时,实验组血清中CPK、AST和LDH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线粒体空泡变性和肌原纤维溶解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减慢肌糖原分解代谢速度,对骨骼肌缺血再灌流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牵张训练对骨骼肌急性拉伤后恢复期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规律.方法:92只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选取10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82只在同等条件下对其小腿三头肌实施急性拉伤后,随机分为实验对照组、牵张组和跑动组.于不同恢复期取腓肠肌进行拉伸测试,获取试样的拉伸极限张力-时间曲线,计算其应力、应变及弹性模量.结果:(1)极限应力:伤后第10天,牵张组和跑动组小腿三头肌的极限应力明显高于实验对照组(P<0.05);伤后第17天,牵张组小腿三头肌的极限应力恢复值最高(PPT-EC<0.05).(2)极限应变:肌肉伤后第30天实验对照组小腿三头肌极限应变仅为正常肌肉的85.93%(P<0.01);伤后第10天牵张组肌肉极限应变为正常肌肉的98.19%,第17天则明显高于正常肌肉(P<0.01);跑动组伤后第10天也明显恢复(P<0.01).(3)杨氏模量:牵张对肌肉的模量的影响较自然修复及跑动训练均更明显.结论:急性拉伤肌肉抗拉性能基本恢复约需3周,应变恢复相对较慢.牵张对肌肉伤后的材料力学性能有积极的影响,但以影响应变性能和优化模量为主.肌肉急性拉伤后进行适量的跑动对肌肉的材料力学性能有积极作用,大强度跑动致重复性损伤的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齐特对骨胳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马来酸桂哌齐特组(T组),检测骨骼肌腺苷含量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转录水平,观察骨骼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结果I/R组缺血后20min骨骼肌腺苷含量显著升高,缺血2h和再灌注后1h明显回降,T组缺血后20min骨骼肌腺苷含量与I/R组无显著差异,但在缺血2h和再灌注后1h分别显著高于I/R组(P〈0.01)。I/R组再灌注1h骨骼肌TNF-α基因转录水平显著升高,T组显著低于I/R组(P〈0.01)。T组骨骼肌线粒体损伤明显轻于I/R组。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能够通过增加腺苷含量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18.
补体受体1型的结构功能及sCR1基因克隆表达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体受体1型(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具有外源性及内源性活性,既可灭活组装于非自身细胞膜上的C3/C5转化酶,也可灭活自身细胞膜上形成的C3/C5转化酶。CR1是唯一既对经典,替代及植物凝集素(MBL)3个补体激活途径的,对C3/C5转化酶拥有衰变加速活性,又有辅助1因子裂解C3b和C4b作用的补体调节蛋白。对补体分子的过度活化具有抑制和调节作用,在防治补体介导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以及异种器官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等疾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综述CR1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活性,sC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及在创伤、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