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血清生长激素(GH) 水平与肿瘤侵袭性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对36 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测定血清GH 水平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所有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血清GH 均> 10mg/L,侵袭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血清GH 水平术前(86 .31 ±43 .81mg/L) 和术后(46 .41 ±18 .72mg/L) 分别显著高于非侵袭型术前(58 .00 ±12 .63mg/L) 和术后(12 .36 ±3 .98mg/L)( P< 0 .05 ;P> 0 .01) ;Ⅲ,Ⅳ级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血清GH 水平术前(84 .85 ±46 .33mg/L) 和术后(44 .94 ±17 .47mg/L) 分别显著高于Ⅰ,Ⅱ级术前(57 .64 ±12 .67mg/L) 和术后(14 .67 ±3.20mg/L)( P<0 .05 ;P< 0 .01) ;血清GH 水平升高与患者性别、年龄无显著相关性( P> 0 .05) ;术后侵袭型垂体生长激素腺瘤3 年复发率42 .9 % (6/14) 显著高于非侵袭型9 .1 % (2/22)( P< 0 .05) 。结论: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血清GH 水平与肿瘤的临床行为有关,可作为垂体  相似文献   

2.
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垂体腺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适应证。方法开展了24例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手术。24例垂体腺瘤患者中20例为经鼻蝶窦进路,4例为经鼻中隔蝶窦进路。结果20例经鼻蝶窦进路瘤组织得到了完全切除,手术所需时间较经鼻中隔蝶窦进路显微外科手术明显缩短。4例经鼻中隔蝶窦进路中3例瘤组织完全切除,1例非分泌性腺瘤(Ⅴ期)患者因瘤组织侵犯鞍旁及海绵窦,仅行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头痛、视力障碍和闭经泌乳等症状均有改善。16例次术前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23.0~125.0μg/L,平均64.9±43.7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PRL水平恢复正常。9例次术前血清生长激素(GH)水平异常(50.0~72.0μg/L,平均62.1±11.4μg/L)的患者,术后血清GH水平低于5.0μg/L。上述患者术后随访2~72个月(平均18±21个月)无复发。术后均未见颅内出血、视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膜炎及垂体功能低下等并发症。结论经鼻内窥镜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个简便、安全、有价值的外科技术,只要正确地掌握好此类手术的适应证,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性与质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患者76例,其中功能腺瘤44例,无功能腺瘤32例;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分为侵袭组32例,非侵袭组44例;根据术中判断分为质地软组54例和质地硬组2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6例垂体腺瘤标本中Ki-6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垂体腺瘤侵袭性与Ki-67和MMP2表达的关系及垂体腺瘤侵袭性与质地的关系。结果侵袭组Ki-67和MMP2的表达水平分别为7.573±3.991和18.623±9.689,显著高于非侵袭组2.811±2.095和6.871±7.230(t1=6.161,t2=5.788,P<0.01),Ki-67与MMP2表达呈正相关(r=0.476,P<0.01)。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质地无明显相关性(P=0.056)。结论 Ki-67和MMP2可作为诊断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分子标记物,检测Ki-67和MMP2表达水平可指导临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术前仅依靠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影像学特征并不能判断其质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内镜手术策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32例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手术前后影像学特点及术中情况,提出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临床分型,并针对不同侵袭类型采取的手术策略及手术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2例患者术前均诊断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初发肿瘤21例、复发肿瘤11例,既往有放疗史6例;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导航序列、头颅三维脑窗+骨窗CT检查。根据肿瘤与颈内动脉(ICA)在海绵窦内走形的相对位置关系,将32例患者分为ICA外上型(10例)、ICA外下型(6例)和ICA外侧型(16例)3种类型。所有患者均行内镜经鼻入路手术治疗,其中全切5例(15.6%),均为ICA外下型;近全切除23例(71.9%);大部分切除4例(12.5%),均为ICA外侧型。术中见肿瘤质软21例、质地中等9例、质韧2例;肿瘤内存在纤维分隔11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鼻漏。术后腰大池置管6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术前19例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前1例眼睑下垂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新增复视及外展麻痹10例,1周至1个月逐渐恢复。结论 ICA外上型、ICA外下型和ICA外侧型是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肿瘤常见的3种侵袭类型,针对此3种类型的不同特点,由内而外、循“肿瘤通道”按需切开海绵窦壁及瘤内分隔,沿ICA走形切除肿瘤有利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周期素依赖激酶抑制因子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以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PTTG、P27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垂体腺瘤增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3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RT—PCR检测PTTG和P27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PTTG、P27和PCNA蛋白的表达,并分析PTTG、P27蛋白表达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组PTTG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27 mRNA在侵袭组和非侵袭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侵袭组PTTG蛋白表达显著增高,与PCNA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27蛋白表达显著减低,与PCN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PTTG mRNA和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导致垂体腺瘤细胞过度增殖,P27对垂体腺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是通过翻译或翻译后机制调控的,二者对细胞增殖过程的影响呈细胞周期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8例垂体腺瘤的病人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行显微镜下垂体腺瘤摘除术,其中微腺瘤18例,大腺瘤10例;功能腺瘤20例,其中催乳素瘤10例、生长激素腺瘤5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3例、促性腺激素腺瘤2例;无功能腺瘤8例。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20例,次全切除5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无1例死亡,无脑水肿、视神经损伤、鼻中隔穿孔以及鼻腔粘连等并发症;术后所有病人血清激素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随访3~6个月,未见影像学下的肿瘤复发。结论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具有鼻腔结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性27例,非侵袭性23例,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分析比较FAK及MMP-9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K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K和MMP-9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FAK、MMP-9的过度表达有关,FAK和MMP-9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一项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MMP 9与VEGFmRNA的表达 ,以进一步阐明MMP 9在肿瘤侵袭性行为中的机制。方法 应用逆转录PCR(RT -PCR)方法检测侵袭性 (2 0例 )和非侵袭性 (10例 )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MMP 9与VEGF的表达 ,分析侵袭性垂体腺瘤、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MMP 9、VEGF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 (P <0 .0 1)。侵袭性腺瘤组中MMP 9与VEGF表达水平成正相关 (P <0 .0 5)。结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MMP 9基因表达增高及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VEGF表达上调有关。MMP 9与VEGF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
56例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中,28例用冷冻外科、28例用显微外科治疗,随访3~8年。平均血清生长激素(GH)浓度低于10mU/L(毫单位/升)者,显微外科术后有19例(68%),而冷冻外科术后仅7例(25%)。垂体机能减退和手术并发症于冷冻外科术后较多见。如病人既往未经受过其他疗法,经蝶骨显微外科对降低生长激素分泌特别有效,而且不损害正常垂体功能。冷冻外科术后持续尿崩症3例,其中无1例GH浓度正常;显微外科术后持续尿崩症2例。其他并发症:冷冻外科术后6例(21%),3例  相似文献   

10.
累及鼻窦的垂体腺瘤较少见。通常情况下是颅内肿瘤向下延伸 ,少见的是源于异位残余垂体的肿瘤。报块 ,信号不均匀 ,无强化 ,与正常垂体差异显著 ,且累及海绵窦。实验室检查生长激素水平正常。活检病理为生长激素性垂体腺瘤 ,细胞大呈卵圆形 ,含胞浆嗜伊红颗粒及圆形卵圆形核。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生长激素阳性 ,促甲状腺激素亦呈阳性。电镜显示大量神经分泌颗粒。异位垂体腺瘤 (EPAs)为垂体前叶的附属肿块 ,与鞍内垂体无关。蝶骨和蝶窦为常见好发部位 ,其它部位包括鼻腔、鼻咽、斜坡和颞骨。平均发病年龄 4 9岁。EPAs起源于残余异位垂体。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组织中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30例垂体腺瘤组织标本中PTTG、bFGF mRNA的表达,分析二者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mRNA表达、bFGF 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发生与垂体肿瘤转化基因(PTTG)表达增高及其上调血管生成正调节因子bFGF并表达、促进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3)和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1例非侵袭性和47例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Gal-3和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Gal-3和Bcl-2的蛋白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显著增高(P<0.01)。侵袭性腺瘤组中Gal-3和Bcl-2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P<0.01)。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Gal-3和Bcl-2的表达增高有相关性。Gal-3和Bcl-2在抗凋亡过程中可能存在着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E-cad)及其与连环蛋白复合体(cadherincatenin complex,CCC)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垂体腺瘤78例,按Cottier等提出的鞍区MRI影像学判定标准将其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其中侵袭性垂体腺瘤44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34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cad及其复合体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分析E-cad及其复合体的表达与垂体腺瘤激素分泌、是否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及肿瘤大小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4例侵袭性垂体腺瘤中30例(68.2%)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一致性低表达,14例(31.8%)表现为E-cad、α-cat和β-cat高、低表达特征无一致性.E-cad、α-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969,P<0.01);β-cat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表达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0,P>0.05);E-cad、α-cat在大腺瘤组较微腺瘤组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5).E-cad在无功能垂体腺瘤较激素分泌性垂体腺瘤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4,P<0.05).β-cat在伴有瘤卒中、坏死、囊性变组较不伴有组表达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1,P<0.05).结论E-cad及其复合体的低表达或表达缺失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隔一蝶安径路行垂体腺瘤印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中隔一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ml,术后平均住院日6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经鼻内镜中隔一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经蝶人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镜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喉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4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和HGF水平在术前及术后1、3、7、14 d的变化,并测定30例声带息肉组及35例对照组血清VEGF和HGF水平.结果:①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血清中都有微量的VEGF和HGF,喉癌组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均显著高于声带息肉组和对照组(P<0.01),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和HGF水平与其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肿瘤部位、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③喉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与HGF呈显著正相关(r=0.7667,P<0.01);④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HGF含量明显升高,术后3 d达高峰,术后7、14 d逐渐下降并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VEGF水平术后逐渐下降.结论:VEGF和HGF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血清VEGF和HGF水平增高在喉鳞状细胞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6.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垂体柄的保护与术后尿崩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和总结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避免损伤垂体柄的操作经验;探讨术中垂体柄的损伤与术后发生尿崩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中,镜下完整保护垂体柄结构,其术后发生尿崩症的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0例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均采用经眶额下入路,术中均可清楚见到垂体柄的解剖结构,避免过度牵拉和烧灼垂体柄。术后2例患者发生暂时性尿崩症持续2个月,未出现顽固性尿崩症。结论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后发生尿崩症与术中垂体柄损害有关,术中避免损伤垂体柄的操作,术后可以减少尿崩症的发生和减轻尿崩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MRI推断垂体腺瘤质地、侵袭性与经蝶入路术中所见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依据MRI推断垂体腺瘤的质地、侵袭性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经蝶人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MRI信号特点及手术情况。结果 138例R像为高信号,肿瘤质软。T2像稍高信号24例,质地中等。T2像等、低信号38例,腺瘤质韧。MRI显示165例侵袭周围结构,术中发现有侵袭征象126例,病理报告显示139例鞍底硬膜被肿瘤侵袭,36例蝶窦黏膜有肿瘤侵袭。结论 MRI检查T2像信号强度与垂体腺瘤的质地有关;对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应根据MRI、术中所见及病检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经蝶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经蝶手术治疗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中5例为巨大型泌乳素垂体腺瘤,1例为伴有空蝶鞍的垂体无功能腺瘤,3例以脑脊液鼻漏为首发症状。术后随访3月至6年,4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脑脊液鼻漏全部治愈。结论发生脑脊液鼻漏的垂体腺瘤多见于巨大型泌乳素垂体腺瘤;也可见于垂体腺瘤伴有空蝶鞍者;放疗、服溴隐停治疗可促进垂体腺瘤发生脑脊液鼻漏。经蝶入路是最佳手术入路;肿瘤切除后严密填塞蝶窦是修补鼻漏的关键措施,术后腰穿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有利于修补瘘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61例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32例,次全切20例,大部切除9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卧床1周后痊愈;尿崩22例,均在术后2~3d出现,尿量5000~8000ml/d,1周5例,3~4周16例,最长半年1例,均采用垂体后叶素、尿崩停等治疗痊愈。术后视力视野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功能恢复。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加γ-刀治疗可作为大型、巨大型侵袭性垂体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中TIgE、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真菌球型和变态反应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23例,用Unicap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IgE及SIgE的表达水平,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法对血清中TIgE、SIgE的表达水平与各亚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血清TIgE阳性10例(43%),SIgE阳性7例(30%)。14例真菌球型中,血清TIgE阳性2例(14%),SIgE阳性1例(7%);9例变态反应型中,血清TIgE阳性8例(89%),SIgE阳性6例(67%)。血清TIgE和SIgE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2个亚型之间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型真菌性鼻窦炎中血清TIgE和SIgE的表达明显高于真菌球型,其检测指标可以作为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术前鉴别2个亚型的客观指标应用于临床,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