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29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DILI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嗜酒、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有肝病史、抗结核药物治疗的1~3周、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结论对抗结核药致DILI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2.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3年3月-2006年3月本院门诊治疗的143例肺结核病人采用病例-对照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平均天数为57d,大多数为轻度肝细胞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肝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抗结核药物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有乙型肝炎病史的肺结核病人,并短期密切检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情况。对我院收治的结核病例出现的17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45例,均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ALT、AST、TBIL等指标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螺旋藻预防抗结核药物肝脏损害的作用。方法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合应用 ,螺旋藻胶囊 3粒口服 ,每日3次 ,服用 6个月。结果 螺旋藻治疗组 6个月末肝损害发生率为 2 .38% ,对照组为 13.9%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螺旋藻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可显著降低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药物性肝损害亦称药源性肝病,是指用药过程中肝脏因受药物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的功能和结构的损害。近年来,特别是在农村,结核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随着抗结核药物应用的增加,引起肝损害的病例亦有所增加,本文收集近3年来诊治的24例病例,现略谈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双环醇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6例初治肝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198例,两组均给予一线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加用双环醇片保肝,对照组不加用任何保肝药物。结果:治疗9周时,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1.1%,对照组为26.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环醇片对防治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有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抗结核疗程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8.
吴先见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1):2070-2071,2035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对高危险因素人群肝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结核病防治科抗结核治疗128例存在高危因素人群患者,依据治疗过程中是否采用护肝治疗措施分为未干预组63例,干预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损害的时间及临床症状的差异,对比两组间肝损害发生率、肝损情况、引起肝损的原因。结果未干预组肝损害发生率及肝功能受损害程度较干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起药物性肝损的原因中以利福平为主,出现药物性肝损的时间高峰为服药4周以内、而引起肝损的三种药物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感染者、营养不良等高危险因素人群抗结核治疗时给予干预方案,可以减少肝损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甘利欣对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结核病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同时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人,使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肝损害者83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4例,给予甘利欣150mg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组39例,给予肝太乐及门冬氨酸钾镁静滴,每日1次,两组同时用基础治疗(ATP、维生素等)。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6.4%、51.3%,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甘利欣对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人困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有确切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沈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7-4548,4644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致重症药物性肝炎的护理,以提高对肺结核的治疗及护理水平.方法 对医院2001-2011年735例肺结核住院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引起药物性肝炎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35例肺结核患者在经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引起药物性肝炎的132例,总发生率为18.0%,其中重度20例、中度76例、轻度36例;在影响因素中,年龄>55岁对肝损害的影响较大,25例中发生药物性肝炎20例,发生率达80.0%;吸烟的影响也较大,253例发生药物性肝炎75例,发生率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抗结核药物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肺结核患者有不同程度肝损害;轻者可继续抗痨治疗,重症则需减量或停用治疗药物并同时护肝治疗.结论 抗结核治疗期间,非常有必要密切观察病情、常规监测肝功能、及时发现肝损害、并认真做好用药安全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特征及对结核病治疗的疗程和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50例出现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60%)为轻度肝损害,18例(36%)为中度肝损害,2例(4%)为重度肝损害。42例(84%)未影响抗结核治疗疗程及效果,6例(12%)使得抗结核治疗疗程延长,2例(4%)使得抗结核药无法规律应用,病情迁延不愈。结论:发生药物性肝损害后经调整方案大部分患者不影响结核病的治疗,但有少数受到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2.
陈明 《冶金防痨》1999,8(3):156-157
目的 探讨甘利欣对由抗结核药物所引起肝脏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3例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病人给予甘利欣治疗;另123例对照组分两组分别给予强力宁或给予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维生素C、肝素乐治疗并进行观察。结果 甘利欣组疗效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 甘利欣可以替代强力宁或其它护肝药物成为治疗抗结药所致肝损害的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38例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其中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糖尿病史、饮酒史、HBsAg、结核类型以及肝炎史等方面。结果:本组1538例患者中,发生轻度肝损伤154例(10.01%),中度肝损伤45例(2.93%),重度肝损伤25例(1.63%),总损伤224例(14.56%)。HBsAg呈现阳性的患者发生肝损伤的几率明显高于阴性者,有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患者发生肝损伤几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史和肝炎史,有饮酒史的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几率要明显高于无饮酒史患者,进行过预防性保肝治疗的患者其患病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过治疗的患者,营养状况的好坏也与患者患病的几率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等,选择对患者危害性较小的抗结核药物,并采取适当的护肝措施,以尽可能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保证抗结核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结核病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目前治疗药物主要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和二线抗结核药,坚持早期、联合、全疗程规律用药的基本原则,采用短程疗法和减敏疗法,治疗效果显著.但是这些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尤其是药物性肝损害.如何避免或减少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已成为摆在广大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抗结核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所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特点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N-乙酰基转移酶2(N-acetyltransferase 2,NAT2)基因型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关系,阐明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PCR-DS)技术,收集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患者101例和无药物性肝损害的结核患者107例,分别作为肝损害组和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普罗宁治疗抗痨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将121例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硫普罗宁注射液0.2g加入5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一般护肝药作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肝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73,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疗效有统计学意义(t=3.9212,P<0.05);治疗组治疗7、15、30 d后,ALT、TBIL复常率为78.69%、91.8%和100%,对照组治疗7、15、30 d后,ALT、TBIL复常率为31.67%、71.67%、90.00%.治疗组ALT、TBIL复常率优于对照组(χ2=16.83,P<0.01).结论 硫普罗宁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2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情况与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肝损害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抗结核治疗致药物性肝损害与患者年龄、结核病类型、用药时间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有关。结论抗结核治疗中多种影响因素可诱发药物性肝损害,应引起重视,并定时检测肝功能,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以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治疗并治愈疾病。  相似文献   

18.
急性药物性肝病诊治时机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照比较药物致肝损害初期及时诊治与肝损害自然演变过程中实施诊治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1例急性药物性肝病的致损伤药物、临床类型及诊治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组 1(动态监控组 )与组 2 (对照组 )治愈率 (χ2 =7 0 4 ,P <0 0 1) ,好转率 (χ2 =4 18,P <0 0 5) ,住院时间 (χ2 =5 53,P <0 0 5)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组 1较组 2住院时间短、恢复快、预后好。结论 使用可致肝损害的药物期间 ,动态检测肝功能 ,注意发现药物性肝病的肝外表现 ,及早发现亚临床肝损害 ,及时停药及处理 ,有助于改善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对一例抗结核药物过敏致剥脱性皮炎并药物性肝炎患者的护理。患者服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出现全身皮疹、脱屑、溃烂,肝功能损害,通过提高患者免疫力、控制感染、积极治疗皮肤损害、护肝等,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使皮肤损害、肝功能损害痊愈。  相似文献   

20.
郏建臣  韦玉锋 《中国保健》2009,(16):730-731
药物性肝病是一类常见的药源性疾病,是指由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可以发生于以往没有肝病史的健康者或原来就有严重疾病的病人。目前约有11类200多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其中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较为常见,大约50%的药物性肝病发生在用药后两周内。近年来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增长,抗结核药所致的药物性肝病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方法,本文总结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病56例的临床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