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宝鸡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所采蚊虫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计数。结果宝鸡市区采获蚊虫4属7种,按蚊属2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3种、阿蚊属1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7~9月调查期间,蚊幼平均容器指数为49.92,成蚊帐诱密度为11.5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01只/h,诱蚊诱卵器诱蚊指数为11.52%,白纹伊蚊密度高峰在8月,诱蚊指数为17.16%。成蚊密度山地林地最高,其次为特殊场所,养殖耕种区高于休闲活动区;城市居民区白纹伊蚊居多,农村居民区淡色库蚊居多。结论初步摸清了宝鸡市蚊类的种群构成和生态分布,为开展蚊虫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韩城市蚊类种群构成及生态习性,现场应用诱蚊诱卵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成蚊调查采用帐诱法、诱蚊灯法和诱蚊诱卵器法,蚊幼调查采用容器法。结果韩城市区捕获蚊虫5属7种,侵袭人类蚊虫以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和三带喙库蚊为多。蚊幼调查容器指数34.38;成蚊帐诱密度为7.16只/人工小时,诱蚊灯诱蚊密度为1.13只/h。诱蚊诱卵器仅诱到白纹伊蚊,平均诱蚊指数15.32%,平均每个诱蚊诱卵器捕获白纹伊蚊1.37只,平均诱卵指数为14.41%;7-9月观察期间,9月诱蚊、诱卵指数均最高,分别达18.25%和21.25%,且平均诱蚊数也高于其他月份。诱蚊诱卵器诱卵指数与配对同步的一次性纸杯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4,P<0.001)。成蚊密度特殊场所最高,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蚊幼调查容器指数亦是农村居民区高于城市居民区,休闲活动区高于养殖耕种区。结论白纹伊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具有较好的诱蚊指数和诱卵指数,可以作为白纹伊蚊监测方法,该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陕西省白纹伊蚊分布边界地区的蚊类种群及生态习性;评价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蚊虫现场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6年7-9月在3个调查点选择6种不同生境,布放诱蚊诱卵器以诱获白纹伊蚊成虫及卵;布放光催化捕杀蚊蝇器捕获各种成蚊。结果宝鸡、韩城市发现白纹伊蚊分布。诱蚊诱卵器调查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为17.92;白纹伊蚊繁殖高峰期在8月,以山地林地MOI最高,为33.20。光催化捕杀蚊蝇器在黄陵、宝鸡、韩城市共捕获成蚊925只,分属5属8种,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为76.11%。淡色库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在各种环境均有分布,三带喙库蚊在养殖耕种区分布较多。结论白纹伊蚊分布边界与历史资料一致。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骚扰阿蚊为上述地区主要蚊种。诱蚊诱卵器和光催化捕杀蚊蝇器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广州市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广州市各种环境类型水体中的Ⅲ~Ⅳ龄蚊幼虫并带回实验室单独饲养至成蚊,待成蚊羽化1~2 h后处死制成针插标本并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捕获蚊虫种类5属7种,分别为库蚊属:致倦库蚊、褐尾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白纹伊蚊;按蚊属:中华按蚊;巨蚊属:华丽巨蚊;阿蚊属:骚扰阿蚊。2018年调查发现的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58.36%),且其在所调查的4个区中都是优势种。从化区、增城区蚊种构成比占比第二高的蚊种均是三带喙库蚊,花都区是华丽巨蚊,南沙区是致倦库蚊。结论本次调查所发现的蚊虫种类数较1990—1993年发现的种类数少,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6.
上海浦东机场蚊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了解浦东国际机场地区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浦东国际机场地区采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1种,库蚊属9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季节消长(帐诱法)呈坡型,蚊虫于4月出现,6月达到高峰,7~11月逐渐减少,12月消失。侵袭人类以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三带喙库蚊(占25.92%)和中华按蚊(占3.99%)为多;昼夜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分别为日出前1 h和日落后1 h,白昼为白纹伊蚊,10:00为第一个高峰,15:00为第二个高峰;蚊虫叮人频率最多时可达32次/15 m in,4~11月均有危害。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岚山口岸蚊类本底调查情况,调查共获蚊虫1904只、分属3属7种,包括按蚊属的中华按蚊,库蚊属的海滨库蚊、淡色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以及伊蚊属的海滨伊蚊、朝鲜伊蚊。其中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随季节而消长,以7~8月份最高,同时调查了蚊幼虫的孳生分布情况,从而为该地区开展蚊媒传染病监测以及防灭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安康市不同生态环境、不同场所蚊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蚊密度调查采用人工小时法。结果2005—2007年在3个县9个村的居民室内、畜圈各45间及野外9处共捕获成蚊4属6种31396只。其中中华按蚊615只,帕氏按蚊334只,淡色库蚊2286只,白纹伊蚊36只,骚扰阿蚊28123只,三带喙库蚊2只,总密度146.37只/人工小时。骚扰阿蚊为优势蚊种,其次为淡色库蚊。畜圈蚊虫占捕获总数的92.37%,密度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下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为最高峰。结论海拔低、雨量多、潮湿、阴暗、通风不好的畜圈内蚊虫密度高,初步推断淡色库蚊可能为安康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浦东机场地区蚊幼种类分布和习性。方法捞勺和水网法。结果野外采集的蚊幼在室温条件下饲养羽化成虫4 174只,共4属11种(按蚊属1种,库蚊属8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迷走库蚊幼虫主要孳生在洼地积水、水坑与电桩积水,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二带喙库蚊、凶小库蚊、红胸库蚊和褐尾库蚊孳生在芦苇沟与水沟,白纹伊蚊孳生于小型容器积水,骚扰阿蚊孳生于粪池。结论浦东机场蚊幼孳生地较为广泛,应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掌握宝鸡市常见蚊虫的一日活动节律。方法人帐诱法。结果获得蚊科2属7种,即伊蚊属4种,库蚊属3种。其中以朝鲜伊蚊数量最大,占捕获蚊虫总数的55.69%;淡色库蚊次之,占23.92%;羽鸟伊蚊居第三位,占15.68%;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凶小库蚊和贪食库蚊数量最小,共占捕获蚊虫总数的4.71%。结论朝鲜伊蚊、淡色库蚊和羽鸟伊蚊是当地蚊虫的主要构成者,不同种类其活动时域不同,为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陕西省蚊类及其所携带病毒。方法蚊虫标本采集:采用人帐诱法和网捕法;蚊虫体内病毒检测:采用RT-PCR法。结果获得陕西省蚊科7属49种,按蚊属5种、伊蚊属18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9种、脉毛蚊属(赛蚊属)4种、曼蚊属1种和直脚蚊属1种。对3种蚊虫406只样本进行了辛德毕斯病毒、西尼罗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的检测,仅从淡色库蚊检测到乙型脑炎病毒。结论陕西省存在蚊传播乙型脑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 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丰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小洋山岛上蚊虫的组成、分布与活动规律。方法用CO_2诱捕器法、灯诱法和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小洋山地区采获蚊虫经分类鉴定隶属于5属11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5种,阿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季节消长(CO_2诱捕器法)呈波形,蚊虫于5月出现,7月达到高峰,9-10月逐渐减少至消失;侵袭人类以三带喙库蚊(占25.92%)、致倦库蚊和淡色库蚊(占44.48%)为多;活动消长,夜间以库蚊和按蚊为主,活动高峰为日落后1 h至3 h,白昼为白纹伊蚊;蚊虫的滋生地为下水道和小型积水。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本次调查为小洋山蚊虫控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大连市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为预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时间和流行强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应用逆转录一聚合酶联反应技术(RT-PCR)进行乙脑病毒鉴定.[结果]大连市捕获蚊虫3属9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4种;大连市蚊虫于5月出现,8月达到高峰,9月逐渐减少.10月消失;侵袭人类以淡色库蚊(占47.98%)、东乡伊蚊(占12.15%)和背点伊蚊(占10.41%)为多;夜间以库蚊和按蚊活动为主,白天为白纹伊蚊;不同场所蚊虫密度差异反映出蚊虫的不同嗜血习性,淡色库蚊、凶小库蚊和白纹伊蚊喜嗜人血,淡色库蚊同时喜嗜猪、牛血;三带喙库蚊偏嗜猪血,中华按蚊偏嗜牛血,背点伊蚊和刺扰伊蚊偏嗜猪、牛血;2007年8月中旬首先在三带喙库蚊中检出乙脑病毒,共检测70批次样本,阳性率为4.28%.[结论]淡色库蚊、东乡伊蚊、背点伊蚊是大连市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大连市蚊虫自然感染乙脑病毒于8月中下旬开始,三带喙库蚊首先染毒.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连口岸蚊虫种类、生态习性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自然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情况。〔方法〕用帐诱法、灯诱法、采集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技术(RT-PCR)进行乙脑病毒鉴定。〔结果〕大连口岸捕获蚊虫3属9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4种,库蚊属4种。大连口岸蚊虫于5月出现,8月达到高峰,9月逐渐减少,10月消失。侵袭人类以淡色库蚊(占47.98%)、东乡伊蚊(占12.15%)和背点伊蚊(占10.41%)为多。不同场所蚊虫密度差异反映出蚊虫的不同嗜血习性,淡色库蚊、凶小库蚊和白纹伊蚊喜嗜人血;淡色库蚊同时喜嗜猪、牛血;三带喙库蚊偏嗜猪血;中华按蚊偏嗜牛血;背点伊蚊和刺扰伊蚊偏嗜猪、牛血。2007年8月中旬首先在三带喙库蚊中检出乙脑病毒,共检测70批次样本,阳性率为4.28%。〔结论〕淡色库蚊、东乡伊蚊、背点伊蚊是该地区危害人类的主要蚊种。大连口岸蚊虫自然感染乙脑病毒于8月中下旬开始,三带喙库蚊首先染毒。本调查为蚊虫防制提供了生态学依据,为预报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发生时间和流行强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蚊种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 1995年以来 ,对长春市区蚊种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1 蚊种名录与数量分布 在不同地区及滋生场所发现蚊虫3属 9种 ,即按蚊属的中华按蚊 ,库蚊属的淡色库蚊、凶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库蚊 ,伊蚊属的背点伊蚊、刺扰伊蚊、仁川伊蚊 ;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数量最多 ,其次是中华按蚊、迷走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 ,而仁川伊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2 地区分布 凶小库蚊、中华按蚊、迷走库蚊、淡色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地区分布很广泛 ,市内各区皆有所见 ,尤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最为普遍。主要滋…  相似文献   

20.
格尔木地区蚊虫生态习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格尔木地区蚊虫生态习性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 人帐诱法和辅助挥网法。结果 该地区蚊类有 3属 9种 ,其中伊蚊属 5种 ,库蚊属 3种 ,赛蚊属 1种。 4月份蚊虫开始觅食活动 ,11月份活动终止 ,6月份达全年活动最高峰。结论 蚊虫一日活动组成不同 ;蚊虫数量大 ,活动季节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