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老年乳腺癌外科术式与治疗效果的关系。方法67例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大于65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31例,改良根治术36例。70例非老年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于65岁),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37例,改良根治术33例。结果老年乳腺癌术后疗效与非老年组无显著差异(P>0.05),老年乳腺癌根治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但Ⅰ~Ⅱ期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Ⅲ期患者(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是Ⅰ~Ⅱ期患者,应采用手术创伤较小的改良根治术为宜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此类并发症提供证据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627例的临床资料,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影像系统和检验报告,调取患者术周资料以及检验结果。根据美国疾病防治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CDC)定义感染标准确定是否发生切口感染。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观察期内发生切口感染4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7%。不同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状态、糖尿病、风湿免疫疾病、骨折AO分型、骨折类型、手术时机、美国麻醉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水平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开放骨折GustiloⅡ~Ⅲ型、手术时间>130 min和术前白蛋白水平<35 g/L是桡骨远端关节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这些因素的探究对于评估罹患感染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及时戒烟、合理规划手术流程以减少手术时间、并及时补充营养以减少切口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普通外科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 通过前瞻性监测分析对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的因素,筛选出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我院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为6.51%,I类切口感染率为1.20%,Ⅱ、Ⅲ类切口感染率为12.15%.年龄、肥胖、糖尿病、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普通外科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2010-06至2012-06于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174例,选择其中切口感染患者98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Ⅰ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1.07%,Ⅱ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的7.14%,Ⅲ类切口感染率占同类切口感染率13.88%.两两比较,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13.77、X2=22.95、X2=10.72,p<0.05).高龄患者(年龄≥60岁)、术后引流、恶性肿瘤患者感染率分别为8.61%、9.69%、15.46%,非以上三种因素患者感染率为3.08%.结论:切口类型、高龄、术后引流、以及恶性肿瘤都是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临床在注重使用抗生素的同时也应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改善院内环境,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现状,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接受外科手术的16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SSI组(66例)和非SSI组(1632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SSI情况,筛查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切口分类、手术时间、是否输血、术前预防性用药情况等高危因素.结果 SSI 组平均年龄(62.1 ±13.7)岁,平均手术时间(186.4 ±86.3)min,高于非SSI 组的(42.7 ±18.5)岁和(132.7 ±6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SI感染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高于无糖尿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高于无其他基础疾病患者;ASA分级III级>II级>IV级>I级;切口分类Ⅲ类>Ⅱ类>Ⅰ类;不合理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高于术前合理抗菌用药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机、性别、输血与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ASA分级和切口分类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SI的发生与ASA分级、切口分类及是否有糖尿病有关,应针对上述高危因素给予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出现SSI的150例患者及未出现SSI的420例对照患者进行研究。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结果:SSI的发生与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入院时体重指数较高、孕期多次阴道检查均有一定关系(P0.01)。经多因素分析发现绒毛膜羊膜炎与SSI并无明显关系(P0.05),其他三者则是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术后出现皮下血肿、入院时体重指数较高、孕期多次阴道检查会增加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后SSI发生的风险。应注意对这些高危患者加强术后监测管理,防止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癌复发溃疡的外科治疗方式。方法对26例乳腺癌术后胸壁癌复发溃疡病人,均行胸壁溃疡整块手术切除,并行皮瓣转移修补术,术后加用全身化疗、局部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术后皮下积液4例,经抽吸治愈,5例出现周围皮缘坏死,经清创及再植皮痊愈。随访6~48个月,6、12、24和48个月存活率分别为92%、77%、62%和46%。结论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溃疡采用手术切除、周围皮瓣转移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配合综合治疗。可延长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县级医院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处理对策,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随机抽取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0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23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为41例,感染率为4.01%,手术类型、切口类型、年龄、住院时间及糖尿病史是导致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对易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使患者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统计某医院外科病人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找出导致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对外科病人发生术后感染的机率进行科学预测。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12—2015年某三甲教学医院术后病人,发生275例手术部位感染的病人为病例组,另按照1∶1比例选取术后无感染266例病人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研究,统计检出致病菌和手术感染部位情况,探讨手术部位感染综合因素,结合术后感染统计分析数据构建人工网络模型。结果 手术部位感染率0.3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是手术类型、是否有原发疾病、切口类别、ASA病情分级、病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例次(OR=11.043,9.587,2.136,1.818,1.299, 1.293,1.041,P<0.05)。最终确定网络模型运行结果如下,平均误差为0.040%,网络错分率 0.038% ;通过曲线下面积(ROC)大于0.9。结论 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前三位是手术类型、是否患有原发疾病、切口类别。人工网络模型针对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度的预测结果较理想,建立与其相关预报信息平台系统,为临床院感管控决策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1.
gaoyangxu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0,123(5)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单因素分析,对2008年1月至3月我院实施乳腺癌保乳或改良根治手术的5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全部患者中5例发生SSI,发生率9.1%(5/55);其中实施新辅助化疗并伴有III级以上骨髓抑制的19例患者中4例发生SSI,发生率21.05%,其余36例中仅1例发生SSI,发生率2.78%,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43)。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10天者SSI发生率23.8%(5/21),引流时间<10天者无SSI发生,两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9)。结论:新辅助化疗伴III级以上骨髓抑制是造成乳腺癌SSI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引流管留置时间与感染明显相关,但与新辅助化疗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187例肝胆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87例肝胆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63例,感染率5.31%,其中切口浅部组织51例,切口深部组织8例,器官腔隙4例,分别占80.95%、12.70%和6.35%。分离出革兰阴性菌15株,占55.56%,革兰阳性菌12株,占44.44%,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最多,分别占25.93%和14.81%,未分离出真菌;年龄、有无合并糖尿病、引流时间、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和开腹手术等为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患者术前术后病情评估,同时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从而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的时间变化趋势,为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并整理2016—2023年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数据,并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其时间变化趋势,计算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 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 AAPC)。
结果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普外科、骨科及全院的平均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为1.67%、0.85%和0.55%,手术部位感染率分别从2016年的2.97%、2.06%和0.92%下降至2023年的0.91%、0.43%和0.31%。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2016—2023年全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率AAPC为-17.50%(95%CI: -24.75%~-9.55%),普外科和骨科分别为-17.68%(-25.85%~-8.62%)和-24.18%(-30.65%~-17.10%),三组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2016—2020年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率以每年30.99%(APC 95%CI: -44.76%~-13.79%)的速度下降(Z=5.30,P=0.013)。2016—2023年期间,手术部位感染的病原学送检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477株,前6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6.00%)、金黄色葡萄球菌(16.35%)、肠球菌(13.21%)、肺炎克雷伯菌(9.64%)、铜绿假单胞菌(8.60%)和鲍曼不动杆菌(5.03%)。其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占比以33.31%的速度上升(AAPC 95%CI: 8.44%~63.89%),且趋势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Z=2.73,P=0.006)。
结论2016—2023年上海市某区级综合医院的手术部位感染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医院感染防控成效显著,但仍需重点加强围术期的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96例喉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3.0软件分析其发病相关因素。结果 96例喉癌患者发生SSI 15例,感染率为15.6%;单因素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手术时间、术式及术前气管切开是SSI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OR=0.273)和全喉术式(OR=8.085)是喉癌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临床分期较晚、手术范围较大的患者,应注意提高术中手术技巧、缩短手术时间、正确及时处理术后感染,以减少SSI的发生,降低咽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有关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普通外科手术患者562例,依据细菌学检查的要求,观察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及切口感染发生率,通过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感染的有关因素。结果共监测手术患者562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40例,感染率为7.12%,其中,细菌培养确诊28例,分泌物涂片确诊12例。不同年龄、体重、糖尿病情况、切口种类、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差异显著(χ2值为3.68、4.22、5.79、4.27、3.74、5.08,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肥胖、糖尿病、Ⅱ、Ⅲ类切口和手术时间为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OR=9.6、10.3、9.7、9.8、10.4,P<0.05)。结论应强化对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的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对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空芯针活检组织学诊断证实110例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给予TThp方案(多西他赛、吡柔比星)或TE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新辅助化疗2~4个周期,化疗两周后手术,评价其近期疗效、毒性反应及对术式选择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原发灶的总有效率为87.2%,可保乳率由12.7%提高到41.8%(P〈0.05),手术切除率达到97.2%。常见不良反应: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结论新辅助化疗明显提高了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保乳机率,降低了临床分期,缩小了手术范围,提高了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提高目标监测的质量,为降低SSI发生率提供临床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于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普通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进行目标性检测.监测期间共实施手术920例.采取SPSS19.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SI综合发生率为4.35%;随着手术危险指数的增加,手术部位感染率升高.分离出病原菌17株,其中大肠埃希菌数量最多为11株.择期手术SSI发生率为2.40%,急诊手术SSI发生率为1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997,P<o.05).普通外科以Ⅱ类切口手术为主,Ⅱ类切口手术的SSI发生率为2.27%,Ⅲ类切口手术的SSI发生率为21.90%,Ⅰ类切口手术无SSI发生;手术时间大于3h的SSI发生率为7.27%,≤3h的SSI发生率为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36,P<0.05);切口长度大于或等于10 cm的SSI发生率为l3.11%,<10 cm的SSI发生率为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966,P<0.05).结论 NNIS评分、切口类型、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等均可能成为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合肥市100例女性乳腺癌病人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通过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到合肥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事件,初潮至周期性月经的时间,晚婚,乳房良性肿块史,直系亲属乳腺癌史等。 相似文献
19.
Ⅱb期宫颈癌术前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Ⅱb期宫颈癌术前化疗联合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2005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的53例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 ,分为术前化疗组和直接手术组 ,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等.结果: 53例术后病理阴道断端均无癌转移.术前化疗组淋巴结阳性7例,占术前化疗人数的17.9%;直接手术组淋巴结阳性6例,占直接手术人数的42.9%,术前化疗组与直接手术组比较,盆腔淋巴结转移显著减少(P〈0.0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Ⅱb期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从而使宫颈癌手术治疗适应证可以扩大到Ⅱb期,不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术后早期辅助化疗的安全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对乳腺癌术后立即辅助化疗的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 将32例行简化根治术的Ⅱ期乳腺癌患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术的第1日和第8日开始辅助化疗,观察其对术后切口愈口状况、化疗反应情况和血清IL-2,sIL-2R的影响。结果 两组切口愈口状况无明显差异,化疗后2组均有少数患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基本消失,白细胞水平下降不显,术后2组IL-2和sIL-2R的变化趋势相同。结论 乳腺癌术后选择疗效好、副作用小的方案化疗,不影响切口愈合,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对患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不会降低机体自射抗瘤能力,可提高乳腺癌的5a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