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Zhong J  Zhou JN  Xu FP  Shang JQ 《癌症》2006,25(5):619-624
背景与目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其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总结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77年至2003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包括临床表现、诊断、手术方式和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22例.占同期收治的大肠恶性肿瘤的0.4%(22/5205),男性6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61岁。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86%(19/22)、肛门疼痛或不适59%(13/22)、肛门口肿物27%(6/22)等。首次就诊误诊率86%(19/22),术前病理诊断确诊率48%(10/21)。无远处转移16例,伴远处转移6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1例.局部广泛切除术5例(2例复发后补充腹会阴联合切除术),Park’s术2例.Hartmann’s术1例,乙状结肠双腔造瘘术3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8.1%、9.1%,中位生存时间12个月(95%CI:6~18个月)。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预后差。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可作为无远处转移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率。结果本组22例,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0.3%(22/7300),首发症状为便血(77.3%),误诊率68.2%,首诊转移率63.6%;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6例,局部切除术4例;辅助化疗9例,辅助免疫治疗6例;辅助放疗1例。22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13.6%、9.1%。中位生存时间12月(95%CI:7.48-16.52)。结论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易误诊,易转移,预后差。外科治疗是目前无转移直肠肛管恶性黑色素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肛管直肠少见恶性肿瘤6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1995年,收治直肠平滑肌肉瘤、直肠恶性淋巴瘤、直肠类癌、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一穴肛源癌、基底细胞癌、肛管鳞癌、原发性肛周粘液腺癌等8种少见的肛管直肠恶性肿瘤共60例。占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的4.4%(60/1359)。并就这些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行了讨论。发现这些肿瘤均位于距肛缘8cm以下范围内,故强调肛指及活检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1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16例患者首诊确诊率仅25%(4/16),误诊为直肠肛管癌8例、直肠息肉3例。14例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例单纯化疗。随访6个月~17年,11例发生远处转移,12例死亡,至今存活4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20.4%和7.6%,中位生存期18个月。肿瘤浸润越深、临床分期越晚,预后越差(P〈0.05)。而不同肿瘤大小、联合治疗与否的患者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易误诊,预后差。早期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简称恶黑)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在恶黑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肛管直肠恶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s—P法作HMB45、S-100、Vimetin等染色。结果10例肛管直肠恶黑临床初步诊断恶黑1例,误诊其它疾病9例。病理形态:上皮样细胞为主7例,梭形细胞为主2例,小细胞似淋巴细胞样细胞为主1例。免疫组化染色:10例HMB-45、s-100均阳性,9例Vimetin阳性,其中1例CK阳性,LCA阴性。结论肛管直肠恶黑临床表现大便带鲜血,无明显黏液,肛门异物及息肉样突出肛门为特征,临床极易误诊。形态观察支持恶黑起源于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免疫标记提示黑色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HMB45、S-100、Vimetin,三者联合应用能提高恶黑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陈勇  叶红 《肿瘤学杂志》2017,23(10):928-930
摘 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6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结果] 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直肠下端2例,齿状线附近1例,肛管肛缘3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肛门赘生物及进行性排便困难伴出血。镜下肠黏膜下见肿瘤呈多形性片状,大部分由类圆形细胞构成,核异型,可见核分裂,其中4例患者肿瘤细胞见黑色素沉着。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和MelanA强阳性,LCA、CK和EMA均阴性。[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少见的恶性肿瘤,且临床表现无特征性,预后较差。诊断需根据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发病特征和病理诊断特点。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光镜法分析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及其与相关抗原表达的关系。结果:8例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病均为老年患者,年龄最大79岁,最小59岁。临床均有便血,脓血便,或大便性状的改变。病理类型:息肉样型2例,肿瘤型2例,溃疡型4例;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多样性,组织结构多样性,多数瘤细胞含有黑色素颗粒且色素含量分布不对称。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HMB-45、Malen-A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结论:肛管直肠粘膜恶性黑色素瘤肿瘤细胞和组织结构呈多样性,瘤细胞含有黑色素,S-100、HMB-45和Malen-A阳性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作者自2003年采用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双极凝固法治疗肛管直肠癌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2~65岁。直肠病变距肛门4~7cm;其中肛管癌Ⅲ期1例,直肠癌Ⅱ期6例,Ⅲ期1例。肿瘤呈菜花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2者3例,溃疡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2者4例,缩窄型占肛管直肠周径1/4者1例。病理报告:腺癌5例,黏液癌2例,鳞癌1例。  相似文献   

9.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祖庆  杜祥 《肿瘤》1996,16(6):595-596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8例临床分析管祖庆1莫善兢1朱慰祺1杜祥2上海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腹外科1病理科2(上海200032)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MelanomaoftheAnorectalRegion,简称ARM)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少见但恶性...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1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1例崔永旺肛管直肠区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发病率约占全部恶性黑色瘤的0.4%~1.6%,仅次于皮肤和眼,我院30年间收冶11例,报告如下。本组11例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7例系本院初诊,4例为外院病理证实转来我院...  相似文献   

11.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较少见。1972~1990年2月我科共收治6例。 一、临床资料 男2例,女4例。平均年龄58.5岁(47~76)。临床症状:便血、便频或脓血便;下坠感、里急后重及排大便困难;肛门部肿物或溃疡。肿瘤特点(见表)。6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 二、讨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自1875年Moore首次报道1例后,至1982年Bolivar统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原发性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8-2005年收治的27例经外科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7例,占我院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手术例数1.1%。主要临床特征:便血16例,肛门口肿物14例,排便习惯改变4例。手术方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13例,局部广泛切除10例,局部切除2例,乙状结肠造瘘2例。全组病例3年生存率18.5%,5年生存率11.1%。结论: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相当重要,局部广泛切除术创伤小,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降低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规范手术方式,探讨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治疗的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38例患者中,男10例,女28例,平均年龄58.7岁(28~75岁),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28例,局部扩大切除术10例.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4.9%、18.5%、5.7%,1、3、5年总生存率分别85.8%、24.1%、6.4%.肿瘤厚度≥1.51 mm、肿瘤直径≥3 cm与淋巴结转移相关(x2值分别为13.093、4.449;P值分别为0.011、0.020),且肿瘤厚度亦与远处转移相关(χ^2=11.965,P=0.01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与无病生存相关(χ^2=7.441,P=0.006);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总生存相关(χ^2值分别为16.741、16.474、16.775;P值分别为0.002、0.000、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辅助治疗为无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 1.420~17.621,P=0.012);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为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95% CI 0.250~0.949,P=0.035;95% CI 1.033~2.573,P=0.036).结论 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式、重视免疫治疗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是提高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肛管直肠黑色素瘤误诊分析张智武榆林地区中心医院病理科(榆林719000)我院1972年12月~1986年12月发现黑色素瘤45例,其中发生在肛管直肠6例占13.3%,占同期肛管直肠恶性肿瘤(248例)的2.4%。本文就这6例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及误诊的...  相似文献   

15.
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神经外胚叶来源肿瘤。临床检查局部多呈小结节或溃疡.因含黑色素很少或不含黑色素,故常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16倒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三一程资料男性9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9岁~60岁,其中50岁以上9例(56.25%),30岁以下5例(31.25%),儿童1例(6.ZS%).平均44岁。4例有外伤史,包括砸伤、抓破、电灼等。1.2发病们观发现肿瘤至确诊时间:最短15天,最长2年。除2例分别为1年3个月、2年,时间较长外,其余平均4.2个月。发病部位:发生在皮肤:右上眼睑、右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0月-2000年8月收治的9例颅内与脊髓黑色素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诊断。9例患者中1例肿瘤位于脊椎,1例位于鞍区,3例位于小脑脑桥角(CPA)区,4例位于大脑凸面。7例术前误诊或示明确诊断。随访9例,8例死亡,1例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恶性黑色素瘤发病率低,误诊率高、预后差。恶性黑色素瘤应在手术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1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例肛管直肠恶性黑素瘤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310022)赵阳,沈汉澄,陈贤贵,曹浩明,朱家杰肛管直肠恶性黑素瘤极为少见,易误诊,预后差。我院自1963年~1993年共收治肛管直肠恶性黑素瘤13例,均经病理确诊。现讨论其临床特征及与...  相似文献   

18.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附14例报告)王刚王绍林张峰恶性黑色瘤通常发生于皮肤,少数发生于粘膜。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瘤极为少见。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我院1969~1996年共收治14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4例中,男6例,...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外阴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的临床诊治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2004年间收治的9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及5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55岁,发生于60岁以上者占42.9%(6/14)。14例中手术治疗12例,其他治疗2例。术后发现9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6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随访4例中复发l例(Ⅲ期),转移l例(Ⅲ期),其病灶直径均大于2cm。1例Ⅳb期患者出现右下肢浮肿。另有l例I期患者术后7个月未见异常。结论:外阴及阴道恶性黑色素瘤预后不良。治疗原则应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预后与有无黑色素沉着,组织病理类型,生长方式,肿瘤厚度(Breslow),侵入皮肤层次(Clark),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内瘤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我科自1972年~1987年12月收治5例.一、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男1例,女4例,年龄47~76岁平均57.8岁。2.临床症状:脓血便3例、便血3例、便频3例、下坠感或里急后重3例、大便困难1例.3.肿瘤特点:见附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