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安全输血指输血既能达到预期和应有的治疗效果,又能避免由于输血不当或者血液制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如何做好安全的输血工作,保证医院输血安全,防范输血风险,护理人员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通过分析临床输血所出现的问题,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安全输血的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当输血量超过自身的血容量,称之为大量输血。围手术期由于外伤、手术创伤常需要快速大量输血,我们配合麻醉医师及时处理在大量输血的过程中的许多环节,本文就遇到的2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6~48岁,平均32...  相似文献   

3.
输血(Bloodtransfusion)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和治疗方法,手术中的输血是为纠正血容量不足和丢失,改善组织灌注,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维持血液渗透压,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血浆蛋白,增加凝血因子和免疫功能。成功有效的输血是保证各种艰巨手术及抢救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输血技术和输血护理在手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总结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护理措施,尽量减少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笔者本次的研究资料是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共100例输血治疗患者,对其实施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和护理措施,统计100例输血治疗患者中的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患者的输血次数为400次,其中,输注血浆时有2次发生过敏反应,输注悬浮红细胞时有1次发生发热反应和1次发生溶血反应,输注机采血小板时有1次发生细菌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所占百分比为1.25%。结论输血时容易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进步,急救输血已不再是单一的输全血,而是把献血者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与高纯度有效成分制品,然后根据病人不同的需要或血检结果,采用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合理用血、科学用血,以提高临床输血的针对性。研究表明,成分输血日益成为  相似文献   

6.
储存式自体输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储存式自体输血在临床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寻求缓解血源紧张的途径。方法对本院2010年1至5月期间手术患者自体血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患者术前及输入自体血1、5d后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情况,统计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量及血费等。从多个方面对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Hb、Hct、输血1 d后Plt较输血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均在中国人群相应指标正常范围左右,可维持机体正常需要,输血5 d后Plt恢复到输血前(术前)水平(P〉0.05)。结论对于择期手术且估计术中失血量不会太大(〈1 000 ml)的患者而言,储存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血方式,有效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有条件的医院应在择期手术患者中加快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护理人员安全输血的责任意识,提高临床输血效果。方法对2368例输血者在输血前、输血中、输血后进行全面评估,按照输血的目的和患者的需求给予多方面的护理,严格遵守输血原则和指征,遵循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加强防范措施。结果 2367例贫血者输血效果理想,无输血差错和纠纷发生,1例出现轻微的输血反应,经处理后缓解。结论加强输血评估与护理能使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8.
吴清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25-825,827
输血能够补充血容量,改善循环功能,增加携氧能力,补充血浆蛋白,增强免疫力和凝血功能[1],可以作为多种疾病治疗的辅助手段.但是,输血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溶血、发热、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枸橼酸钠积聚中毒等[2].此外,一旦发生渗漏,也会使患者感到如输液渗漏一样的痛苦.笔者所在的科室在2011年4月1日为1例患者输血时,不慎发生了皮下渗漏,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患者末留下任何后遗症.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中成分输血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敏  郑玲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7-117
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一种重要手段 ,每次血透时血透管存在残留血 ,加之尿毒症病人常伴有贫血[1],因此血透病人需反复多次输血来改善病人的贫血症状。我们选用红细胞悬液 ,既保证红细胞运氧功能 ,又减少循环超负荷的危险。现将我院血透病人进行成分输血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血透室 1999年 12月至 2 0 0 2年 12月共收治尿毒症病人 47例 ,其中男 3 1例 ,女 16例 ,行血透 756次 ,血透过程中成分输血 10 4人次。2 护理体会2 1 输血前病人的心理护理 经多次输血治疗的病人 ,往往担扰血的质量 ,尤其曾发生过输血反应的…  相似文献   

10.
血液从采集到输入患者体内是由采供血部门、临床医生、输血科技师、护士等人员先后经手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 ,需要每一环节都严格把关。护士是临床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个 ,也是最关键环节的执行者。因此 ,对执行输血护理的护士强调严格执行输血的操作规程 ,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掌握丰富的输血知识 ,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输血目的。一、常规输血操作规程及护理 :输血前最重要的是确认输血患者的身份、标本与接受的血液及成分是否正确无误 ,在整个执行输血的过程中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确保输血安全。包括 :1 执行配血医嘱时 ,首先核实…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输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护士全员输血技能,提高输血疗效,减少输血风险,保证输血安全。方法建立健全的输血管理体系,加强输血各环节管理,严格执行操作,加强输血专业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对成分输血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保证安全、有效的输血。结论临床输血护理质量管理对安全输血,防止输血差错事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娅 《现代医药卫生》2014,(20):3159-3160
目的对输血路径在临床输血护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进行输血的消化科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输血流程进行输血;另选取2013年3∽9月进行输血的消化科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按输血路径进行输血。对两组相关护士的差错率、输血知识掌握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士输血差错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8.33%(5/60)],患者护理满意度[98.33%(5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50/60)],且护士输血知识掌握情况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输血路径进行临床输血处理能有效改善临床输血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2月至2011年2月1200例择期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结果通过对择期手术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患者的负性心理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期间无并发症发生,预期康复出院,患者和家属反应满意。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充分利用语言及具体行为,获得患者的理解及信任,解除并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正>输血是临床治疗及急救的重要方法,而安全输血是使患者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临床输血过程中,要保证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护理人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作为我市唯一一家供血单位,除了供给医疗单位安全血源外,也对市内几家大型医院安全输血做了调查、分析和总结,发现他们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ICU收治的病人通常为急重症病人,成分输血为常用的治疗措施,护士掌握成分输血的目的、种类、适应症及其输注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成分输血是指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成分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纯度、高浓度、低容量的制剂。临床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本文通过对常用的成分输血种类、目的及其输注护理的探讨,更好地应用成分输血。  相似文献   

16.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节约输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着节约用血和安全用血的需要,我院采取一些改进措施,在施行的8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25例不输血,61例少输血,节约用血量达8万ml。结果表明通过麻醉、机器、手术,监护等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既可节约大量异体血液,又可避免输血的不良反应减少以血液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 ,血液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血源不足现象非常突出。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对 32例脊柱手术病人采用了自体输血代替异体输血的方法效果满意 ,既能促使病人康复 ,又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还可缓解库血不足的困难。1 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 2 0~ 5 8岁 ,平均 39岁。其中椎管狭窄 18例 ,脊柱滑脱并峡部不连 6例 ,胸腰段爆裂性骨折 8例。术前HGB 96~ 15 4g L ,红细胞压积 2 6 %~ 41.3 % ,经体检后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标准。采血量 2 0 0~ 40 0ml ,无 1例输血反应。2 采血方法2 .1 选择时间 …  相似文献   

18.
临床输血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心理护理已成为临床整体护理中重要的护理措施。笔者在血液病房从事护理工作,经验表明在护理输血患者时,加强心理护理,不仅能很好的提高输血护理的内在质量,还对疾病的整个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诊断和输血时间先后对蚕豆病治疗和康复时间的影响。方法对同1d收治的两个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结果经过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两例患儿都痊愈。结论诊断和输血及时,患儿可以很快痊愈。  相似文献   

20.
<正>上消化道大出血主要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输血可有效且迅速地纠正患者缺血的状况,是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不可缺少的治疗手段。护士是输血实施过程中最开始和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只有做好输血各个环节的护理工作,才能提高输血的疗效,如果在临床输血时护理不当并巡视不及时,会出现输血外渗、血肿,因此护士应当辨别易引起外渗的危险因素、并掌握其处理措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痛苦。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我科成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