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年龄≥35岁的4158人进行调查。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本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40.21%,其中男性患病率39.98%,女性为40.42%,且年龄与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高血压知晓率为26.44%,服药率21.36%,血压控制率7.47%。结论:基层高血压患病率高,超重、肥胖、家族史是基层高发的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控制率较低,必须提高其对高血压知识的认识度,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泸州市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流行水平及影响因素,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在参加体检的18。78岁人群中筛选无明确高血压家族史、无糖尿病和肾病病史者1666例。按性别、年龄、职业和血压水平分组,分析影响血压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本人群高血压检出率22.7%,高血压前期检出率42.6%;男性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高于女性;血压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在低年龄段处于高血压前期亚健康状态的比例55.5%,远高于同年龄组女性;政府机关人员血压水平高于学校和企业人员;高血压患者脂肪肝检测率4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职业、肝脏B超异常、心电图异常和甘油三酯偏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的防治应采取多重危险因素干预策略,既要对患者降低血压,对高血压前期亚健康人群进行预防干预,又要注意对高血脂及脂肪肝的综合控制,才能达到更好地控制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门诊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控制达标状况、影响因素及其合并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记录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体重指数、吸烟史、血生化指标、相关靶器官损害及并存疾病等.结果:100例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率和血压控制率分别为100%、32%.6种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应...  相似文献   

4.
王俊琪 《实用全科医学》2009,7(4):400-400,407
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促进对血压控制以及相关因素知晓率的影响。方法在上海市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随机抽取2007年首诊高血压患者95名,对这部分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促进,1年后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通过近1年的健康促进,入选高血压患者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体育锻炼及遗传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从57.89%、38.95%、57.89%上升到74.70%、60.00%、77.89%,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尤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水平在健康促进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有计划的健康促进,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血压水平明显下降,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对预防并发症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背景:儿童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儿童肥胖的盛行而呈上升趋势。在儿童中,正常和异常血压值会随年龄、性别和身高的变化而变化,难以记忆,因此儿童高血压的诊断较为复杂。目的:明确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漏诊率以及与漏诊相关的患者因素。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俄亥俄州东北部某大型医疗学术系统进行队列研究,对1999年6月至2006年9月于该系统至少接受3次健康保健检查的14187例3—18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观察。对于3次以上健康检查结果符合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儿童和青少年,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9版诊断列表、问题列表和既往病史列表,确定其相关比例。主要观测指标:电子病历诊断为高血压或高血压前期患儿的比例以及≥3次检查结果显示血压升高患儿(校正年龄和身高)的比例。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确定与正确诊断相关的患者因素。结果:在507例(3.6%)高血压儿童青少年中,131例(26%)电子病历中有高血压或血压增高诊断。可增加正确诊断率的患者因素包括3岁以上年龄增加1岁(优势比[oddsratio,OR],1.09;95%CI,1.03—1.16),血压升高超过3次的次数(OR,1.77;95%CI,1.21~2.57),年龄别身高百分位数增长1%(OR,1.02;95%CI,1.01—1.03),有肥胖相关诊断(OR,2.61;95%CI,1.49—4.55)以及处于高血压Ⅱ期的次数(OR,1.68;95%CI,1.29—2.19)。在485例(3.4%)高血压前期儿童青少年中,55例(11%)电子病历记录有适宜的诊断。增加高血压前期诊断率的患者因素包括3岁以上年龄增加1岁(OR,1.21;95%CI,1.09—1.34)以及血压升高超过3次的次数。结论:在本儿童人群中,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常被漏诊。患儿的年龄、身高、肥胖相关诊断以及异常血压读数大小和频率均可增加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分析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高血压的防治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合并高血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86例,调查患者入院时降压治疗的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降压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降压治疗知晓率77.1%,治疗率56.0%,达标率21.3%,受到健康教育的患者血压达标率较未受健康教育的患者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健康教育、医保类型、医生建议服药、高血压病史是影响患者降压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海南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知晓率、治疗率、达标率低,临床医生需按指南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建议患者服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机关工作人员高血压发生率、血脂水平、心电图变化,了解本地区此类人群高血压发生和流行规律。【方法】对某市政府、企、事业单位4455名(男、女分别为2314、2141人)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体检,检测血压、血脂、心电图。按受检者年龄分为24—34、35—44、45—54、及55岁以上4组。【结果】(1)高血压检出率为7.11%,55岁以下年龄组男性较女性高血压发生率高,55岁以上组男、女性高血压发生率无明显差异。(2)未观察到35岁以上各组随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生呈增高趋势。(3)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病知晓率42.27%,降压治疗率为28.70%。(4)高血压与血脂异常间关系密切。(5)血压升高程度与心电图异常间关系密切。【结论】随血压增高血脂水平异常、心电图改变发生率增加,高血压患者中高血压知晓率、降压治疗率低,高血压防治工作应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和达标率,并分析糖尿病患者未强化降压治疗的原因。方法对中国部分地区连续筛查符合入选标准高血压患者5063例中伴有糖尿病的1993例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医生根据日常医疗实践常规自主选用不同药物及剂量,并前瞻性进行2、4、8周和12周治疗达标观察。结果本组高血压人群糖尿病的患病率为39.2%(1993/5063),基线平均血压为157/91mmHg。医生为患者制定的目标血压平均为129/80mmHg,根据不同高血压级别和高危程度,为患者制定的目标血压值不同(P〈0.0001)。以血压〈130/80mmHg为标准,最后一次随访血压达标625例(31.4%);伴有大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中,以血压〈125/75mmHg为标准,最后一次随访达标353例(17.7%)。4次随访分别有38.5%、34.5%、30.2%和22.8%的患者血压未达标而医生未调整治疗方案,主要原因是医生认为患者血压接近达标,降压有效继续观察。本组达标患者平均服用了2种降压药物,有的甚至服用4—5种降压药才能达标,最常用的降压药物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在随访过程中使用比例逐渐上升。结论中国地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的患病率高,医生为其制定的目标血压值以及实际达标情况由于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与指南还存在一定差距。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达标率明显低于总体达标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特点及影响高血压达标率的因素.方法:收集611例住院的2、3级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及降压药物使用情况,治疗后血压达标(<140/90mmHg)时基线血压水平、体重指数、文化程度、月收入、药费来源、高血压知晓率、降压药应用情况及与高血压达标率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变化,<50岁男性高于女性;51~60岁两性相似;>60岁女性高于男性.高血压达标率随基线血压分级提高、体重指数增加有降低趋势,并随文化程度和高血压知晓率提高而提高,与月收入、药费来源等无关.受降压药物及联合方案影响,年轻高血压患者使用含β受体阻滞剂效果较好,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含钙离子拮抗剂达标率较高.结论:高血压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相关.高血压达标率与基线血压水平、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及高血压知晓率相关,与月收入、药费来源等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海南季节性移居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效果相关因素,为气候、地域及生活习性所致的血压影响提供临床及理论依据。方法选择黑龙江省高血压患者32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期间居住177例作为A组,另外151例为2013年5月到9月在黑龙江生活期间的高血压患者作为B组。收集入选患者一般资料,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影响季节性移居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效果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A组与B组年龄、体重指数、居住地、病程、饮酒、吸烟、并发症、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等血压控制达标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性别、居住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并发症、有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相同药物治疗作用下,A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好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居住地、饮酒史、吸烟史、合并并发症、有家族史、每周运动时间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背景 家庭血压测量是血压管理的重要手段,规范家庭血压测量是调整降压药物的基础,不同年龄及对高血压健康宣教知识了解程度的差异对家庭血压测量有明显影响。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方法 选取2017年3—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385例进行横断面调查,内容包括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生命体征、既往疾病史、检验结果等)及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测量时间、参加高血压相关健康教育情况。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年龄<65岁)、老年组(65~79岁)、高龄组(≥80岁),比较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及其健康宣教情况。结果 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家庭血压测量率分别为62.9%(78/124)、66.5%(119/179)、68.3%(56/82),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0.689,P=0.406)。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有家庭血压测量患者,测量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测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中年组、老年组、高龄组患者最近1年参加过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遵循医生建议记录血压数据并带回复诊者占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降压目标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2)。结论 广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测量频率、时间不规范,接受高血压健康教育比例低,医护人员在日后工作中除制定降压治疗方案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其年龄制定不同防治方案及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其形成正确的血压测量行为。  相似文献   

12.
不同价格降压药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不同价格降压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对血压达标的影响。方法调查高血压患者2100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62.5±12.1)岁。调查的项目包括:文化程度、用药前后血压、病史、所用药物的名称及每日剂量等。结果自费患者中:①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之间不同价格药物的使用有明显差异(P〈0.01),大多数低学历患者使用低价格药物,许多高学历患者也使用低价格药物;②不同病史的患者用药也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病史的延长,高价格药物的使用逐渐增多;③高价格药物单用或与其他价格药物联合使用,治疗达标率都较高。结论文化程度的高低及病史的长短可以影响自费高血压患者对降压药物的选择,从而影响对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6月,以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居民委员会为单位,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宛南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干预组(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基础上应用“传教式”模式进行指导);东二、西木、谨斜社区自愿入组且签约在管的高血压患者12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血压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采用《社区高血压患者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度问卷》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估表》评估干预前后规范使用电子血压计知晓率和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结果 干预后第8周干预组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8周的诊断阈值、测量前注意事项、测量选用体位、坐位测量手臂位置、袖带正确摆放位置、袖带松紧程度、测量频率、测量时间、电子血压计选用、其他注意事项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第1、2、4、8周干预组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第1、2、4、8周电子血压计测定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 “传教式”模式指导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使社区高血压患者知晓自测血压的正确方法,可以达到目标人群的全覆盖的目的,提高患者自测血压的准确性、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家庭医生团队高血压管理的有效性,从而使血压监测达标,为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枣庄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3-5月邀请枣庄市某工厂1643名20-83岁的在职及退休工人参加本研究,其中1443名(87.8%)参加了本研究。最终分析纳入了1420名受试者。采用标准化问卷收集病史、药物服用史、吸烟、饮酒等相关信息,并进行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等全面体格检查。同时,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糖、血脂和肝肾功能,探讨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结果枣庄地区20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4.3%,高血压的知晓率为59.8%,治疗率为43.9%,治疗控制率为16.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血尿酸、甘油三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枣庄地区高血压患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枣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治疗控制率低,需要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Ninety-nine patients took part in a multicentre, long-term study of metoprolol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were achieved by the use of metoprolol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antihypertensive agents. Side effects were similar to those seen with other beta-adrenergic blocking agents, except that bronchospasm and cold extremities were rarely encountered. Results of monitoring for the abnormal eye symptoms and antinuclear factor titre are discussed. In a second study, 14 hypertensive patients with asthma (11 patients) or history thereof (three patients), received metoprolol for their hypertension. In general,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 was found, despite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The concomitant use of a beta2-agonis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many hypertensive patients remains imperfect, also because routine office blood pressure can only give limited information about diurnal variations and nocturnal dipping. It was the aim of our evaluation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pe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values and 24-hour ambulatory measurements in hypertensive outdoor patients treated by life-style modification an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Clinical data and blood pressure values in 343 outdoor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centre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rocedures in hypertension were evaluated. Database was created from 1991 to 1998. The study population (mean age 59.5 +/- 11.6 years) comprised 153 men and 190 women, 141 (41%) were treated by life-style modification, 202 (59%) receive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57 patients showed symptoms of a metabolic syndrome, 62 suffered from manifest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 Repe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systolic and diastolic values obtained by 24-hour blood controls. While diastolic night minima reveale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office measurements (R = 0. 211; P <0.05), systolic night minima showed no correlation to office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whole study population and in subgroups (metabolic syndrome,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under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still revealed significantly higher mean 24-hour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140.5 +/- 16.9 mm Hg) than patients treated by life-style modification (133.0 +/- 14.4 mm Hg; P <0.001). Diastolic day- and night-time difference (dipping) was less pronounced in patients with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 For appropriate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24-hour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s are thus of advantage to repeated office controls especially to optimize medication for 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values and adapt therapy to the nocturnal decrease of blood pressure values (dipping).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病情与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综合质量问卷与高血压患者症状维度问卷,于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二次评估105名Ⅰ、Ⅱ期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以105名健康对照者生活质量评估资料作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诸多方面显著性差于对照者。六个月的分组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后,发现非药物治疗可以控制82.4%的Ⅰ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负性影响,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精力,减少躯体不适感;而药物治疗可以控制78.8%的Ⅱ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睡眠,精力,减少躯体不适感,减轻高血压的症状;但损害患者的自尊与减少社交活动。结论病情与治疗方法对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有不同的影响,临床工作中在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时,不应忽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农村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及相关危险行为,为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测量血压和问卷方式对云浮市云城区600例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调查,根据血压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组:高血压1级组中(n=252),患者收缩压为140-159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90-99mmHg:高血压2级组中(17,=197),患者收缩压为160-179mmHg,舒张压为100-109mmHg;高血压3级组中(n=151),患者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10mmHg。观察各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相关危险行为和服药行为。结果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2级组及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其余两组(P〈0.05);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服药行为明显优于高血压3级组(P〈0.05),危险行为明显少于高血压3级组(P〈0.05)。结论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对于高血压的控制极为必要。应该加强基层的高血压防治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降压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化的影响。方法126例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作平板运动试验,观察运动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变化。在126例高血压患者中,应用降压药物的98例,其中静息血压控制良好者35例,未控制者63例;未应用药物控制者28例,分别比较这些患者的运动血压水平变化。结果用药物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运动高血压的比例(49.2%)与未用药物控制者(42.8%)相仿;静息血压控制良好者运动血压水平低于控制不良者。结论静息血压控制不良的高血压患者发生运动高血压的比率较高。平板运动试验可作为药物降压效果的评估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