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健康人群自发微核率和HBV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耳  张启南 《右江医学》1992,20(2):80-81
本文调查了启东地区124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表明:自发微核率为0.76±0.07‰,HBsAg 阳性率为23.40%;其中 HBsAg 阳性组微核率、微核人员出现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1)。提示 HBV 感染者体细胞染色体畸变、自发微核率明显上升,对人类遗传存在着致突变、致癌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
对96例肝癌和肝炎患者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肝癌和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远高于正常人,差异极其显著(P<0.01)。结果提示肝炎病毒感染有致染色体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某石化总公司五个单位的280名职工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与微核调查。结果:接触苯乙烯、苯、乙烯等毒物的烯烃厂职工染色体畸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该厂职工已受到生产性毒物一定程度的危害,其余各单位职工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的变化。方法采用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标本。结果138名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和染色体畸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染色体畸变类型以无着丝粒断片为主,其微核阳性检出率、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分析,是评价慢性小剂量受射线照人员远期医学效应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和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不同,为提高生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自发性流产的女性20人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微核检测方法及染色体断裂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SCE发生率、微核出现率及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可以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放射人员的辐射效应 ,为卫生防护监督管理部门搞好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取温州地区 32 5例放射工作人员 (放射组 )和 5 0例未明显接触放射源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 ,检测染色体畸变率和细胞微核率。结果 放射组染色体平均畸变率为 0 .36 % ,细胞平均微核率为 2 .87% ,染色体畸变体和细胞微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P <0 .0 5 )。结论 温州地区放射工作人员染色体损伤和细胞微核率已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规律,为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某医院73例放射作业人员进行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并与22例对照进行比较,分析工作岗位及工龄对血常规及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接触医用射线组淋巴细胞微核异常率(42.47%)高于对照组(1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淋巴细胞微核率与工龄正相关(P<0.05,r=0.28)。血常规异常率(20.55%)与对照组(18.1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工作岗位的年有效吸收剂量均低于职业照射剂量限值,其中年有效吸收剂量最高的介入放射组与最低的诊断放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的淋巴细胞微核率及血常规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触医用射线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增高,与工龄正相关,与年有效吸收剂量无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同时检测了23例肺癌患者、23例子宫癌患者及13例卵巢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部位及微核率。结果表明:三组肿瘤患者的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不同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检查是发现体内染色体损伤一快速方法。本文以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5、10、15、20、25、30mg/kg)用腹腔注射染毒断奶雄性小鼠。连续5天染毒(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对照组注别蒸馏水。实验结果是:骨髓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分别为6.88±0.89,12.33±0.37、20.00±0.49、24.89±0.52、24.75±0.55(‰),对照组为3.00±0.64;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是5.25±0.26、5.06±0.24、6.31±0.28、6.06±0.26、8.44±0.32、7.06±0.28,对照组为1.79±0.16(‰)。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十分显著的升高。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只5天染毒以后就达最大稳定状态,以后两周没有变化。骨髓和外周血微核率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是γ_1=0.99,γ_2=0.86,相关系数有显著意义(P<0.01),外周血正染红细胞微核率是用于发现暴露人群染色体损伤一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与DNA含量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早期诊断 ,特别是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方法 :利用改良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DNA异常倍体周期分析 2项指标 ,对 80 2例不同种病人、正常人 2 80例综合观察研究。结果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 ,MDS较ALL、恶性肿瘤明显减低 ,但较良性疾病及正常人明显增高 ,相互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1) ;AL与恶性肿瘤二组之间 ;良性疾病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DNA异倍体及周期分析 ,MDS、AL、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疾病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各组DNA异倍体率 ,分别较微核阳性率明显减低 (P <0 .0 1)。结论 :淋巴细胞微核 4项检测指标及异常倍体可做癌前、MDS转白前瞻性的诊断 ,为白血病、恶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及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 ,提供重要方法和理论依据。并对MDS、AL、恶性肿瘤疗效、预后转归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用γ-射线诱发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MN),使用细胞周期控制、BrdU免疫荧光染色、松胞素B(CB)阻滞胞质分裂等技术,研究人淋巴细胞微核形成与细胞周期间的定量关系。结果:①G0期和G1期淋巴细胞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微核率(MNF)和微核细胞率(MNCF)均无明显变化(P>0.05)。②S期和G2期淋巴细胞照射组和对照组相比,MNCF均明显增加(P<0.01)。(3)M期淋巴细胞照射组与对照组相比,MNF与MNCF分别增加90多倍和70多倍。结论:在人淋巴细胞周期中S期和G2期可形成MN,但M期是形成MN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河南省10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检查结果;同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及食管癌高、低发区健康成人的微核出现率进行了比较。结果100例健康人外周血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42%,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为0.61%,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为11.44%;男女性别间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及微核淋巴细胞中多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均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年龄增大,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及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增高;食管癌高发区组微核淋巴细胞出现率和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均高于低发区组(P<0.01)。结果表明,要确定健康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出现率时,应考虑年龄及不同地区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
MCV/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WHO分型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及其不同亚型中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用ABBOTTCD 170 0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 6 3例MDS患者和 10 0例健康人的MCV ,RDW值。结果 :MDS患者MCV、RDW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MDS不同亚型间两两比较的t检验 :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 (RAS)的MCV较其它亚型有显著差异 (P〈0 .0 0 1) ,RAS和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的RDW增高程度比难治性贫血和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明显。结论 :MCV和RDW在伴有明显贫血性疾病MDS及其不同亚型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情况。方法 用 TC199培养基 ,对 2 8例鼻咽癌患者和2 0例正常人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检测。结果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结构、畸变细胞率和微核率分别为 8.68%、10 .89%、8.65 %和 1.83 % ,均较正常人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或 P<0 .0 5 ) ,畸变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 鼻咽癌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存在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s(CD9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MDS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细胞、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Fas抗原的表达。结果: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难治性贫血(RA)组(均为P<0.01);RA组及RAEB/RAEB-t组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其中RA组高于RAEB/RAEB-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及RAEB/RAEB-t组患者(均为P<0.05)。两患者组血浆s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为P<0.01),sFas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DS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Fas抗原广泛表达,Fas表达异常与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冯恩志  戚好文  薛军 《医学争鸣》2002,23(6):549-551
目的 探讨胸水中淋巴细胞微核率 (PFL MNF)对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方法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及健康人各 2 0例采用细胞分裂阻滞微核 (CB- MN)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 (PBL MNF)及用丝裂霉素 C(MMC)诱发 PBL MNF,直接用光镜观察 PFL MNF.结果 PFL MNF与 PBL MNF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935 ,P<0 .0 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自发 PBL MNF及诱发 PBL MN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良性胸腔积液组 (P<0 .0 1) .良性胸腔积液组 PBL MNF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 (P>0 .0 5 ) .恶性胸腔积液组 PFL MNF较良性胸腔积液组明显升高 (P<0 .0 1) .结论  PFL MNF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实用 ,并可以代替PBL MNF检测 ,PFL MNF检测可成为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一种有实用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报道63名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发现笨暴露者微核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1),且接触相似浓度水平的笨作业者微核率变化存在着性别差异,女工徽核率高于男性工人(P<0.01),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HLA-DR15基因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检测MDS患者(n=59)HLA-DR15基因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n=104)进行比较。结果MDS组HLA-DR15基因表达率为44.0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2.5%(P<0.01)。其中难治性贫血(RA)患者HLA-DR1的表达率为16/34,环状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AS)患者为4/6,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及其转化型(RAEB/RAEB-T)患者为4/12,CMML患者为2/7。低危组HLA-DR15表达比例高于高危组(P<0.05)。MDS核型异常和核型正常者HLA-DR15基因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MDS患者HLA-DR15阳性率明显增高;HLA-DR15基因可能是MDS的易感基因,可能可作为MDS的一个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研究此两种疾病免疫状态的区别并指导治疗.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术( CBA)及流式细胞术检测20 例 MDS 患者[ MDS 组,难治性贫血(RA) 与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各10 例]、15例AML患者( AML组) 和1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调节性T细胞(Treg)、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 (IL-17)的表达水平,间接评价各组T 淋巴细胞免疫状态,并作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A组TNF、IL-17、IL-2、IFN-γ表达水平均较高(P<0. 05),RAEB组和AML组Treg、IL-10、IL-6、IL-4 表达水平均较高(P <0. 05).与 MDS-RA组比较,MDS-RAEB 组和AML 组TNF、IL-17、IL-2、IFN-γ表达水平均较低(P<0. 05),而Treg、IL-10、IL-6、IL-4 表达水平均较高(P<0. 05).结论 不同时期的MDS和AML患者其免疫状态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0.
Theecotropicvirusintegrationsite1(Evi1)gene,locatedatchromosomeband3q26,wasoriginallyidentifiedasageneassociatedwithretrovirallyinducedmyeloidleukemiainmice1,2 ManystudieshaveshownthattheEvi1geneisoverexpressedinmyeloidleukemiawith3q26,involvingchromosomal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