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抗体检出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微柱 (管 )凝胶试验 (MicrotubesGelTest)与凝聚胺试验是九十年代先后进入国内实验室并用于交叉配血的新方法[1,2 ] 。目前 ,微柱 /管凝胶技术在一些先进国家已成为常规的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技术[3] 。而凝聚胺用于不完全抗体的测定与鉴定以及交叉配血等血清学试验也已在国内迅速推广使用。该方法简便、时间短、结果明显[4 ] 。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微柱 (管 )凝胶卡、抗体筛选细胞、离心机、孵育箱、移液器等为瑞士安莱公司产品 ,凝聚胺试剂为台湾元生公司产品 ,抗球蛋白试剂为广州血液中心产品 ,待检标本为本院输…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输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输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输血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同时用玻片法、试管法及聚凝胺法进行比较。结果589例血型对照两组完全相同,2106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部相合标本中,微柱凝胶法6例主侧不合,7例次侧不合。结论微柱凝胶法可以取代试管法用于婴幼儿的ABO和Rh(D)血型鉴定;聚凝胺法配血可能导致抗体漏检,为了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尽可能同时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  相似文献   

3.
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科的应用,以更好、安全、有效地指导临床输血。方法分别采用微柱凝胶法,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进行血型鉴定2025人次,微柱凝胶卡氏法、聚凝胺法交叉配血1220人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血型鉴定中有8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39%。在交叉配血中有12例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74%。结论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上灵敏度高,用血量少,操作简便,结果易于保存时间长,使临床输血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与分析将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应用于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的效果,并研究其对临床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148例,同时随机选取148例无偿献血者作为供血标本。分别采用盐水试管检测技术和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平行进行血型鉴定以及交叉配血,分成盐水试管组及微柱凝胶组。比较两组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测结果,计算血型鉴定正反定型相符的符合率和交叉配血相合成功率。结果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进行血型鉴定检查结果的正反定型符合率(98.65%)与盐水试管组正反定型符合率(97.97%)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免疫组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97.30%)显著高于盐水试管组交叉配血成功率(91.89%),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技术对输血患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较高,有助于减少交叉配血结果的假阳性率,有较好的敏感度,且该种检测技术操作简单,血型鉴定结果符合率较好,在临床鉴定血型及输血的过程中有较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法应用于交叉配血及Rh血型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确保临床输血安全,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对4189名输血前受血者用微柱凝胶卡作血型鉴定,4022名交叉配血采用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法。结果RhD血型鉴定阴性者12名,阴性检出率为0.29%,凝聚胺交叉配血有10名配血不相合。结论凝聚胺加微柱凝胶卡氏配血技术可作为输血前常规检验并应用于受、供血者Rh血型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微柱凝胶试剂卡、微柱玻璃珠试剂卡、经典试管法同时检测夫妇ABO血型不合的O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探讨微柱凝胶试剂卡、微柱玻璃珠试剂卡检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界值。方法用微柱凝胶试剂卡、微柱玻璃珠试剂卡、经典试管法平行检测O型血孕妇Ig 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微柱凝胶试剂卡、微柱玻璃珠试剂卡以1∶128为界值与试管法1∶64比较,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微柱凝胶试剂卡、微柱玻璃珠试剂卡检测O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的临床参考值应设为≥1∶128。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戴安娜全自动血型仪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仪和传统试管法检测2300份标本的血型;用微柱凝胶法和聚凝胺法对900例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全自动血型仪和试管法检测血型一次性判读准确率分别为99.87%、100.00%;在900例交叉配血试验中,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30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27例,将微柱凝胶法配血不合的标本用聚凝胺法检测,主侧不合3例,次侧不合3例。结论全自动血型仪用于 ABO 血型和 RhD 血型检测安全、快速、可靠、灵敏度高;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较敏感,但假凝集及不规则抗体的存在会导致配血困难,耗时较长;聚凝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  相似文献   

8.
杨志诚  罗光礼  李萌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12-1613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及抗筛实验2160例,交叉配血548例。结果正反定型不一致206例(其中0~6个月152例、6个月~1岁32例、1~13岁22例),血型鉴定中Rh(-)5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7例,血交叉主侧不合1例,次侧不合2例。结论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血型和交叉配血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检测ABO-RH(D)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D.P双群结果的原因。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患者ABO-RH(D)血型,采用微柱凝胶抗人球法对临床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出现D.P双群结果进行循证分析并找出原因。结果 2013-2015年送检标本检测血型15 846例,交叉配血3 962例,其中ABO-RH(D)血型结果出现双群结果76例,交叉配血出现33例,分析探讨后找到相应原因。结论出现双群结果主要原因是携带污染、抗凝不全、凝胶卡破损等外在因素;红细胞本身抗原变化引起的D.P双群结果出现概率较小,需综合分析加以循证。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脐血ABO血型正反定型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婴幼儿ABO正反定型的符合情况及交叉配血试验在婴幼儿输血时的局限性。方法选2010名新生儿的脐血标本,用微柱凝胶血型卡进行正定型,用试管法和纸片法做反定型,用微柱凝胶技术选择异型血与脐血进行交叉配血。结果正定型为A型700份标本中,499份检出抗B,但有39例反应弱,201例未检出抗B,抗B检出率为71.28%(499/700)。正定型为B型的510例标本中,373例检出抗A,但有23例反应弱,137例未检出抗A,抗A检出率为73.13%(373/510)。正定型为O型的800例标本中,只有571例同时检出了抗A和抗B,检出率为71.37%(571/800),131例未检出抗A、抗B,占16.38%(131/800),另有53例仅检出抗A,45例仅检出抗B。选用反定型完全没有凝集的新生儿A、B型的血清各40例分别进行相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即A(B)型血清 B(A)型红细胞,在这80例的配血结果中:盐水配血法全部阴性,聚凝胺配血法有2例弱阳性,微柱凝胶技术配血法发现有8例弱阳性。结论新生儿ABO血型鉴定中大部分已正反定型相符,在新生儿常规血型检查时反定型的价值不可忽视。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技术能有效地发现微弱的血型抗体,是一种较为敏感、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微柱凝胶法(microcolumn gel test,MGT)是一种改良的血清学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敏感性高、易于观察和保存试验结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试验(CMT)等领域。有报道微柱凝胶法用于CMT中配血不合率可达12.2%,其中有60.9%为假阳性,其原因主要为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电子交叉配血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孔板法检测4 126名献血者的ABO和Rh系统血型;用微柱凝胶法筛查意外抗体及鉴定抗体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献血者数据库。采用微柱凝胶法对10 685名住院患者作常规ABO和Rh(D)血型以及意外抗体筛查和鉴定,配血以血型血清学和电子交叉配血2种方式进行;对9 996名住院患者以ABO和Rh(D)血型相容作血清学交叉配血,并对其中2 920人作电子交叉配血;同时对689名住院患者作ABO和Rh系统血型鉴定和意外抗体筛查,对意外抗体筛选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作电子和血清学交叉配血。结果初步建立了可应用于电子交叉配血的献血者数据库,对2 920名经ABO和Rh(D)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和657名经ABO和Rh血型检测及无意外抗体的住院患者,与4 113名献血者分别作了6 109次和1 227次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2种方法结果完全一致;电子交叉配血与血清学交叉试验配血时间分别为15和45 min。结论电子交叉配血的建立和临床应用是可行的,除了同样准确外,其最大的优势是比血清学交叉配血试验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方法抽选我院近一年来自期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血标本(1596例),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交叉配血情况。结果凝聚胺法有28例(1.75%)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37例(2.32%)配血不合;盐水法有6例(0.38%)配血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阳性率明显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联合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提升其阳性检测率,确保安全输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盐水介质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3种交叉配血法在新生儿输血安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同时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对174例需要输血的新生儿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阳性者进一步做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盐水法有14例(8.05%)配血不合;凝聚胺法有1例(0.57%)配血不合;微柱凝胶法有62例(35.63%)配血不合,其中31例为直抗阳性引起的次侧不合,1例为抗-D抗体导致的3种方法均不合。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用于新生儿交叉配血标本用量少,操作简便,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易判,敏感度高于凝聚胺法,对保障新生儿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腹腔出血性患者利用腹腔血进行交叉配血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随机对21例患者的腹腔血与静脉血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测定。结果腹腔血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法血型抗体效价测定值分别为9.79和217.31,明显低于静脉血的21.11和408.09。结论在情况允许下,出于安全考虑,不宜将腹腔血液进行交叉配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间本院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6 630例,采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交叉配血试验,同时将结果与凝聚胺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抗体筛查,共检出不规则抗体35例,检出率为0.53%;而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0.39%(26/6 630),2种方法间的不规则抗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630例患者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72%(48/6 630);用凝聚胺进行法交叉配血,不合率为0.45%(30/6 630),2种方法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叉配血不合共有49例,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不合48例,1例只在凝聚胺法配血不合,经抗体鉴定未确定其特异性,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的灵敏度为97.96%(48/49),明显高于凝聚胺法[61.22%(3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检测灵敏度高,易于标准化,结果清晰、准确,易于判读,对于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重要价值,但凝聚胺法检测快速、简单,也有较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急诊抢救患者的配血。条件允许时,可同时采用2种方法互为验证,真正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血型鉴定、交叉配血、抗体效价测定等相关输血试验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对微柱凝胶技术测定的55例Rh D阴性患者中的15例抗-Rh D呈阳性血样及21例正、反定型不符血样、29例交叉配血不合血样综合分析,并与试管抗人球蛋白结果对比.同时,对微柱凝胶技术检测的853例O型孕妇IgG型抗-A或抗-B效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抗-Rh D的检出率显示,微柱凝胶技术为27.27%(15/55),试管法为21.82%(12/55),效价在1:4以上阳性标本的检出两种方法一致.21例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中,抗原或抗体减弱的11例用微柱凝胶技术检测,显示出反应的不一致性;而用试管法则呈现弱阳性反应.交叉配血中,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的29例阳性用试管法证实,2例为假阳性.O型孕妇血型效价测定以1:128为界,配偶为A型时,检出率为33.18%(144/434);配偶为B型时,检出率为33.17%(139/419),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客观的优点,但应重视其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异常结果时,应将传统的试管法结合显微镜镜检.  相似文献   

18.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同时与聚凝胺法比较。结果473例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全部相合标本中,微柱凝胶法5例主侧不合,7例次侧不合。结论聚凝胺法配血可能导致抗体漏检,为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应尽可能采用微柱凝胶法配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一例产生三种血型系统免疫性抗体需长期输血的患者 ,用凝聚胺法配血阴性而用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阳性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微柱凝胶试验 (MicrocolumnGelTest,MGT)ID Card”LISS/Coombs”配血卡 :瑞士DiaMed公司 ;凝聚胺试剂 :BaSo公司 ;广谱抗人球蛋白及抗 M、抗 N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其它血清抗体 :广州血液中心。1 2 病历简介 患者陈某 ,男 ,8岁 ,广东人 ,1997年因 β 地中海贫血住院。入院后血型检定为O ,RhD(+) ,无输血史 ,抗体筛选无不规则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用微柱凝胶技术和凝聚胺法对2 586例临床输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用统计学处理。结果微柱凝胶法检出配血不合者82例,凝聚胺法检出配血不合者61例,漏检21例。结论微柱凝胶技术在交叉配血中敏感、操作方便,更有效地保证了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