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墟透照海治疗脑卒中足下垂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丘墟穴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lI缶床疗效观察.方法:治疗组给予针刺丘墟穴,并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足下垂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评价两组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可以显著提高踝关节主动背屈关节活动度.结论:针刺丘墟穴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主动背屈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实施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肌力、BI指数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前,两组肌力分级、BI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肌力分级、BI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一定程度上帮助改善脑卒中后偏瘫症状,但联合醒脑开窍针法疗效更好,对于提高患者肌力、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潘氏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100例,共92例完成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接受潘氏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在入组后及30天疗程治疗后,采用被动踝关节活动度(背屈和外翻)及改良At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和外翻)、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和外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潘氏康复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内翻患者的踝关节被动活动度(背屈及外翻)以及患侧下肢肌痉挛情况;且潘氏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患侧下肢痉挛情况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足下垂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脑卒中恢复期伴有足下垂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将常规训练中的踝关节训练更换为下肢镜像疗法训练,其余治疗均相同,治疗4周后采用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E)、胫前肌改良Ashworth(MAS)量表、主动活动度(AROM)评定疗效。结果:观察组FMA-LE、MAS、AROM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存在足下垂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镜像疗法较常规疗法更能有效改善其足下垂、缓解踝关节肌痉挛、提高踝背屈主动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足内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Bobath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拮抗肌运动点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踝关节自主外翻最大关节活动度和表面肌电测试RMS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足外翻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RMS值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足外翻关节活动度及表面肌电RM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拮抗肌运动点配合康复训练是一种治疗脑卒中足内翻的有效方法 ,能改善患者踝关节的痉挛度及活动度,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泉州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人中、内关、极泉、尺泽)。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在Fugl-meryer量表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及水肿程度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俞国尧 《新中医》2018,50(9):199-20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2组疗程均为3周。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吞咽困难亚量表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 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和吞咽困难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与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促进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对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择80例肝肾亏虚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中药足浴和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选取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治疗6天,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患侧足下垂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踝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定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和评价电针悬钟穴、丘墟穴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足背屈角度、足内翻角度、MAS分级、Holden步行功能、BB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悬钟穴、丘墟穴为主穴电针治疗能够改善肝肾亏虚足下垂患者垂患者脑卒中后的中医证候,减小足下垂角度,显著改善足背屈功能,同时可减小足内翻,促进足外翻,并降低下肢肌张力,提升下肢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悬钟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加电针足三里、悬钟穴,对照组仅给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测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检测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以及10 m最大步行速度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悬钟结合神经发育疗法治疗卒中偏瘫弛缓性足下垂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治疗中风后足下垂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78例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以及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下巨虚、解溪诸穴使之产生热敏化治疗,每日2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是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腧穴热敏化灸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对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醒脑开窍针法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康复训练)与实验组(50例: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预后。结果: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同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常规康复锻炼联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常规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2.
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殚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技术治疗,治疗组予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结果:治疗组踝关节主动及被动背屈、外展活动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FMA评定法中踝关节运动、跟腱反射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刺法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后足下垂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具有不同程度偏瘫的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予醒脑开窍针刺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为77.8%,对照组为50%,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ugI-Meyer评分、BM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其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予以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肢体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试验组NIHSS评分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取醒脑开窍针法联合上肢功能训练治疗,具备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进行恢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运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Barthel ADL指数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例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步说明本法治疗中重度颅脑外伤后肢体运动障碍有良好疗效,且该法简便易行、容易推广,同时也为扩大醒脑开窍针法的运用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血性脑卒中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患侧下肢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患侧下肢普通针刺,两组共治疗4周后,进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步行能力及步态评价比较。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患者在主动踝背屈活动度、患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和Tinetti步态测试评分等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踝关节跖屈肌群张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相比普通针刺能够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足下垂患者踝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患者步行能力,纠正异常步态,对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颅超声神经肌肉刺激(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TUS-NMES治疗。3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runnstrom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3周治疗,2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FAC分级及下肢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US-NMES联合醒脑开窍针法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空气压力波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75例作为对象,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84%,优于对照组的5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BS评分、上下肢FMA及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脑卒中后偏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上下肢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足下垂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恢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方法。两组均治疗2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中风后足下垂症状,但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足下垂在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恢刺针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足下垂,更有助于中风后足下垂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