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胶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月复发,术后7月死亡;脑胶质肉瘤cT平扫主要为混杂密度影,瘤灶内可见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高密度边界清晰影,不均匀环状强化;MRI平扫在T1WI和T2wI均为混杂信号,边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呈现明显厚壁环形强化;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两种混合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波形蛋白(+)。结论诊断脑胶质肉瘤需结合影像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2.
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例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行手术治疗,术后给予放疗等辅助治疗,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总结临床经验.结果多发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为:病程短,病情进展迅速,容易误诊.CT上常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伴有程度不一的瘤周水肿和占位效应.MRI检查示病灶T1W像上呈低信号,T2W为高信号,边界不清,但在肿瘤增殖旺盛处,T1W为高信号,T2W为低信号.结论术前对该病作出正确诊断,有助予治疗方案的设计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诊断为脑包虫病,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 WHOⅣ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分析产生误诊的原因,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提高对这两种疾病的识别能力和诊治水平。方法对1例胶质母细胞瘤误诊为脑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索Embase、PubM ed、CKNI、CBM、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产生误诊的原因。结果患者居住在四川省邛崃市,因"左侧肢体无力20多天"入院。术前诊断为脑包虫病,后行开颅手术去除病灶,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四川是包虫病高发区域之一,脑包虫病也不少见,因其可出现不典型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容易与不典型胶质瘤混淆;对于症状明显难以确诊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报告5例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结合文献就其临床特征、神经影像学特点、手术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大多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实质性占位,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病变周围上、下蛛网膜下腔可见迂曲增粗血管流空影,常伴有脊髓空洞或囊性变.本组5例均获全切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4例,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MRI影像学特点,正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策略制定及手术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1例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对1例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诊疗经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讨论了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思路。结果:1例患者以头晕、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伴言语含糊以及偶有饮水呛咳为主要临床表现。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头颅MRl可见多发异常信号影,血清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抗体效价为1:32,血清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抗体效价为1:10,脑脊液抗NMDAR抗体效价为1:1。颅内病灶病理活检提示“lDH1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WHO 4级”。最终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合并自身免疫性脑炎。结论:胶质母细胞瘤可与自身免疫性脑炎同时存在,2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类似,临床上易漏诊及误诊,所以应注意疾病诊断的多元性及全面性。同时,机体的免疫反应性可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胶质母细胞瘤,以期尽早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并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的MRI表现,探讨MRI评分与病理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星形细胞起源肿瘤患者44例,其中星形细胞瘤9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4例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21例,手术后进行MRI评分。评分标准包括肿瘤是否越过中线、有无水肿、不均质性、出血、边界清晰、囊变或坏死、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9项指标。结果MRI评分随肿瘤病理分级的提高而增加,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不均质性、水肿、边界清晰、血管流空效应、强化程度和强化的不均质性等6项指标均低于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而间变性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之间9项指标相比,仅不均质性和强化程度2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评分对选择星形细胞起源肿瘤的治疗方法及判断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小脑半球的胶质母细胞瘤少见,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被误诊为脑膜瘤;目前首选手术治疗,且术后辅以放、化疗,其总体生存率与小脑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相似。本文报道丽水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2020年2月收治的1例左侧小脑半球不典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术前诊断后颅窝占位,脑膜瘤的可能大,行"左侧小脑半球肿瘤切除术+颅骨成形术"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胶质母细胞瘤;术后辅以放、化疗;术后1年随访时,患者生存状态较好,且肿瘤未复发。  相似文献   

8.
正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占原发性颅内神经系统肿瘤的15%~20%。早期快速诊断非常重要,这使完全切除肿瘤成为一种可能。多模式MRI有利于鉴别早期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脑部疾病。然而有关早期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的描述比较少见。本研究报道1例61岁罹患胶质母细胞瘤的女性患者,阐述了其早期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表现,并最终用组织病理学分析和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其诊断。有趣的是,早期头颅MRA发现胶质瘤病变部位动脉分支增多,这项发现实属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胶质肉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局部功能障碍;2例发生颅外转移;影像学检查显示,全部位于大脑半球凸面,多数边界不清楚,类似胶质母细胞瘤表现;少数与硬脑膜、颅骨关系密切,呈均匀明显强化,类似脑膜瘤;平均生存期为13个月;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呈多形性,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和肉瘤细胞2种成分组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均阳性。失访3例,其余12例术后随访6个月~8年,正常生活8例,生活自理2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复发10例,颅外转移2例,其中死亡8例。结论 胶质肉瘤为高度恶性胶质瘤,易侵犯脑膜、颅骨并发生颅外转移。胶质肉瘤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胶质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放化疗有助于改善病人预后。与胶质母细胞瘤比较,胶质肉瘤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蝴蝶状胼胝体胶质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胼胝体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结果和手术预后,以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诊断为胶质母细胞瘤,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病理检查为胶质母细胞瘤(WHOⅣ级);术后患者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表现。结论手术切除是胼胝体胶质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氰质子波谱成像(~1H-MRSI)在胶质母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前均行常规MRI及~1H-MRSI检查,根据常规MRI及~1H-MRSI特点预测其病理性质.并总结出本组病例~1H-MRSI特点.结果 29例中,术前预测正确25例,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1H-MRSI表现为NAA明显降低,Cho升高,肿瘤内或边缘Cr/NAA比率显著升高,出现Lac峰.结论 肿瘤内或边缘Cr/NAA比率显著升高是胶质母细胞瘤的主要特征,术前~1H-MRSI能为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提供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复发与假性进展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完全不同,故二者的鉴别诊断成为临床焦点。常规MRI均表现为新的或原有病灶扩大的异常强化伴周围水肿,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增高、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非特异性症状,故常规MRI和临床表现无法区分二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多种fMRI技术展现出鉴别诊断的较大潜能。本文综述功能成像技术在胶质母细胞瘤复发与假性进展鉴别诊断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GCG)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巨细胞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学特征为瘤细胞形态多样,以巨怪形多核巨细胞为主,核分裂像和坏死多见,网状纤维沿血管周围分布。瘤细胞弥漫表达Vim、S-100及GFAP灶性阳性,Ki-67约为20%。结论 GCG是一种罕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及预后差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组织学上需与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胶质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胶质母细胞瘤与21例脑转移瘤的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肿瘤SWI指标,包括肿瘤内磁敏感信号(ITSS)评分、肿瘤静脉血管数目、出血个数及出血指数;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两种肿瘤ITSS评分、出血个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胶质母细胞瘤静脉血管数目明显高于脑转移瘤(P<0.05),出血指数明显低于脑转移瘤(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肿瘤静脉血管数目为6.5时,鉴别诊断胶质母细胞瘤和脑转移瘤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5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84、0.789;而出血指数为0.9时,鉴别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为0.71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32、0.947。结论 采用SWI可为诊断脑肿瘤提供更多信息,对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脑转移瘤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并渐进性加重,伴双眼视力下降.MRI检查右侧额叶近中线灰白质区占位性病变伴出血.手术中可见肿瘤瘤体主要位于右侧额叶,小部分沿胼胝体浸润至左侧额叶,大小约为4.50 cm×5.00 cm×5.00 cm,与正常脑组织边界不清;肿瘤呈实性、灰红色、质地柔软、血液供应丰富.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主要由胶质分化的细胞组成;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片状,散在单核或多核瘤巨细胞,可见周围有肿瘤细胞呈假"栅栏"样排列的小灶性坏死及呈肾小球样的间质血管增生;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异型性、细胞核深染以及核分裂象;部分肿瘤细胞呈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神经微丝蛋白、巢蛋白和蛋白基因产物9.5表达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嗜铬素A和突触素表达阳性,肿瘤细胞胞核P53蛋白表达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MIB-1)为20%~30%.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母细胞瘤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好发的肿瘤,但伴印戒细胞样细胞和神经节细胞分化的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好发于成年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纹理分析肿瘤瘤周水肿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原发性脑淋巴瘤(PBL)的价值。方法搜集22例胶质母细胞瘤病人(胶质母细胞瘤组)和21例PBL病人(PBL组)。所有病人术前行MRI平扫、增强扫描。T1WI增强图像上,使用FireVoxel软件手动勾画肿瘤瘤周水肿最明显层面上的感兴趣区(ROI),测量两组纹理参数(特征向量、异质性、偏度、峰度、熵值)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对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纹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胶质母细胞瘤组的异质性、熵值、峰度纹理参数与PBL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参数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中,熵值AUC (0.903)优于峰度AUC (0.859)及异质性AUC (0.729),当熵值参数Cut-off点取3.883时,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PBL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86.4%、86.0%。结论纹理分析肿瘤瘤周水肿可以为胶质母细胞瘤和PBL的鉴别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一例小脑富脂质髓母细胞瘤患临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患者,2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MRI显示病灶填允第四脑室,T1WI呈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T1WI扫捕病灶晕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手术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弥漫增生,大小一致,胞质淡染,呈弱酸性或嗜双色,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可见,核分裂象易见;间质中含有丰富的薄壁血管;富于脂质的细胞呈灶性分布.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CD56和突触素弥漫阳性,局灶表达神经微丝,弱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系转录凶子-2;不表达巢蛋白、神经元核抗原、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TP53染色阳性(约10%).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为40%.结论 发生于小脑的富脂质髓母细胞瘤为临床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影像学呈现发生于小脑蚓部向第四脑室生长的占位性病变;病理学表现肿瘤细胞由高度密集的一致圆形细胞组成,具有灶性脂肪样细胞分化.应注意与小脑脂肪神经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比较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组织病理和分子病理结果的差异,分析组织病理在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方面的局限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7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手术治疗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病理资料共83例。以分子病理为金标准,将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与分子病理不一致的患者的记为A组(26例),一致的患者的记为B组(57例),通过对比两组的具体差异,分析组织病理在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方面的局限性。结果 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与分子病理的一致率仅为68.67%,检测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和α-地中海贫血/精神发育迟滞综合征X染色体相关基因(ATRX)突变与分子病理的一致率分别为85.54%、60.24%和87.95%。两组患者组织病理在检测IDH-1的正确率上存在差异(65.38%vs 94.73%,P<0.01),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指数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 组织病理检测胶质母细胞瘤中MGMT甲基化的正确率低。组织病理在胶质母细胞瘤的诊断上发生错误的原因主要是IDH-1的诊断错误。对临床上症状进展快的患者,即使组织病理Ki-67指数低,分级为低级别,也应行分子病理检测,明确其是否为胶质母细胞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2): 29-3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罕见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7例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手术方法、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肿瘤4例位于颞叶,2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侧脑室及三脑室。具有特征性的"三角征"、"脑回征"等影像学表现和"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的病理学表现。全部病例经显微手术治疗,随访1至10年,癫痫控制良好,肿瘤未见复发及转移,效果满意。结论胚胎发育不良性胶质神经上皮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异性胶质神经元成分"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胶质肉瘤(GS)是指包含胶质母细胞瘤与肉瘤两种混合成分的罕见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1-2].1895 年Strobe首先将胶质母细胞瘤与肉瘤混合性肿瘤命名为胶质肉瘤,但当时未得到认可.WHO1979 年正式把由胶质和肉瘤成分组成的混合性肿瘤命名为GS,在1990 年神经上皮肿瘤的分类中,将胶质肉瘤列为胶质母细胞瘤的一种变型.但因为肉瘤成分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所以胶质肉瘤发生颅外转移的发生率较高[3].一般中年男性多发,男女发病率约为2∶ 1.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发展,关于GS 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但合并神经纤维瘤病的报道却很少[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