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旦旦 《新中医》2020,52(9):135-137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2组术后均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艾灸和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记录2组产妇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切口疼痛情况,与术后48 h腹胀的发生情况及程度。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和泌乳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 h、12 h、24 h和36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60.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腹胀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治疗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艾灸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有利于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并能帮助减轻切口疼痛和腹胀,促使产妇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阑尾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阑尾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术后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2h予通腑汤保留灌肠治疗,每天2次。统计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12~24h、24~36h肠鸣音恢复情况及术后24h、24~36h肛门排气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腑汤能明显促进阑尾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有效促进肠蠕动及早恢复,对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任丹 《新中医》2016,48(11):184-185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胃癌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腹胀积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6.9%,对照组为78.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联合神阙穴艾灸治疗胃癌术后腹胀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储媛媛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6-1188
目的 观察中药浴足联合艾灸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提供中医药解决思路.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110名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对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药浴足联合艾灸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和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3.69 ±4.58)h,对照组为(21.84 ±6.12)h,二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21.37 ±5.28)h,对照组为(29.60±7.34)h,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胀发生率为29.09%,对照组为67.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给予中药浴足联合艾灸治疗,可使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显著缩短,腹胀发生率明显降低,说明该疗法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结论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减轻腹部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蒙药给喜古纳-3汤穴位贴敷对术后胃肠蠕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90例外科腹部手术后未能排气而腹胀的患者,按外科腹部手术后常规护理(如下床活动、腹部按摩等)和基础用药(消炎药、液体),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选择45例患者使用蒙药给喜古纳-3汤脐部贴敷治疗,对照组选择45例患者单纯热敷(使用热宝)治疗。将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1天、3天、5天腹胀情况各评价1次,5天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结论:蒙药给喜古纳-3汤贴敷治疗有效缓解术后腹胀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9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维生素B1足三里注射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4.4±4.7)h、肛门排气时间(43.2±3.6)h均早于对照组,腹胀的发生率(13.3%,6/45)低于对照组(53.3%,24/4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陈皮瘦肉粥对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腹胀的干预防治效果。方法将56例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陈皮瘦肉粥饮食;对照组33例,在术后禁食12 h后给予半流质全粥饮食。观察比较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程度情况。结果 2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前的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陈皮瘦肉粥可明显促进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的肠蠕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促进肛门排气,预防和减轻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给予中药敷贴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5年6月3日在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共3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n=100)、B组(n=100)、C组(n=100)。A组于术后2 h给予中药敷贴,B组于术后6 h给予中药敷贴,C组仅予常规护理。比较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生长抑素和胃泌素水平。结果:1A组和B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C组(P0.05);A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B组(P0.05)。2A组和B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术后中药敷贴可显著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且术后中药敷贴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配合艾灸促进腹部手术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观察组6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另用耳穴埋豆配合艾灸。结果: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耳穴埋豆配合艾灸可有效促进腹部手术后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肌注维生素B1(对照组)和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干预组)的方法进行处理,观察从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评价两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0.2±3.4)h、肛门排气时间(41.5±4.1)h,均早于对照组的(48.3±4.2)h和(54.6±5.2)h,干预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7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江玲  陈晶晶  翁时秋 《光明中医》2011,26(12):2475-2476
目的探讨术后排气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早期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605例在我科进行全子宫、次全子宫切除术及附件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305例。治疗组术后6h开始服用自拟术后排气汤,1剂/d;对照组术后采用西医常规处理方法治疗。对患者术后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不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出现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提前(P〈0.01)。腹胀发生率治疗组为10.67%,对照组为60.65%。结论术后排气汤可明显促进妇科患者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奄包治疗妇产科术后腹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术后腹胀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8例。试验组给予腹胀患者吴茱萸热奄包热熨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2组均实施常规中医妇科护理。比较2组腹胀患者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结果试验组腹胀程度痊愈率79.17%,优于对照组的58.33%(P0.01);治疗后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自主排气所需时间均较治疗组缩短(P0.05)。结论吴茱萸热奄包热熨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妇产科术后腹胀程度,能在较短时间内恢复患者肠鸣音时间及肛门自主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腹汤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均术后常规护理方法,禁食、胃肠减压、腹部热敷,鼓励病人术后6h进行床上活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下床活动。对照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红糖水(红糖36g+水100mL),20mL/次,3次/d。治疗组40例术后12h开始服用通腹汤(大黄6g,枳壳12g,丹参6g,厚朴12g)。连续治疗5d为1疗程。每2 h监测1次临床症状、腹胀、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连续治疗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5d),判定疗效。[结果]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首次排便、腹胀程度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腹汤可促进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蒙药贴敷神阙穴对腹腔镜胆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4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妇科术后护理,45例综合组患者以蒙药贴敷神阙穴配和治疗。对2组患者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患者治疗效果、干预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腹胀持续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更短(P0.05)。结论:蒙药贴敷神阙穴能有效缓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症状,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艾灸神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明显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底按摩在腹部术后疼痛及肛门排气时间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施行腹部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施行足底按摩;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分级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腹胀和应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的比率。结果:治疗组疼痛状况、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腹胀、使用开塞露或肛管排气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足底按摩对于腹部术后止痛和缩短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