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脑血管壁异常导致的瘤样突起[1],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居第三位[2]。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外科治疗包括2种策略:一是动脉瘤夹闭术,二是血管内介入手术;介入治疗和夹闭手术治疗各有优劣[3]。随着神经介入栓塞材料的发展完善和技术的逐步成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适应症有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正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占颅内动脉瘤的0.47%~9.26%[1-2]。由于该部位动脉瘤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瘤体形态,外科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视野受限,开颅手术治疗风险较大[3]。近年来,采用传统外科手术和腔内技术的结合已成为眼动脉段动脉瘤治疗首选方法。复合手术室是指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直接安装在手术室中,可同时进行外科手术、血管介入治疗和影像学检查[4]。本院2016年10月收治1例眼动脉段动脉  相似文献   

3.
路欣 《天津护理》2014,(4):309-310
<正>传统概念的Hybrid手术由英国学者Angelini等提出,是指分期冠脉支架植入和冠脉手术(CABG)联合治疗冠心病。在治疗冠状动脉多支复杂病变时,单纯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心导管介入治疗存在各自的局限性,随着心脏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逐渐孕育出联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与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的杂交技术(Hybrid procedure),Hybrid手术使内外科技术上的互补性得到加强~([1]),减少治疗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张丽  孟蕾蕾王宏 《现代护理》2007,13(33):3275-3276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的方法闭塞动脉瘤,同时保留截瘤动脉的通畅。但对于特殊位置、形状或宽颈等不能直接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行血管搭桥手术、血流重建之后孤立动脉瘤是另一理想的治疗方法[1-3]。但此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术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疾病中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疾病,治疗措施主要有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对于宽颈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漏斗样动脉瘤,介入治疗往往难度较大,治疗费用较高,临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1]。宽颈动脉瘤一般指瘤颈大于4 mm或瘤颈/瘤体横径大于1/2的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显微手术相对难度较大,极易夹闭不全或颈部撕裂出血或术后载瘤动脉狭窄,特别是不规则宽颈合并瘤颈部血泡样隆起的动脉  相似文献   

6.
颅内动脉瘤显微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目前主要采用显微镜直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2种方法治疗,此二法都是对动脉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1].显微镜下手术夹闭动脉瘤的良好效果以及相对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经济性,使其在农村和城市医院常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2].本院2009年1~12月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共28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杂交手术室条件下显微外科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6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有效护理配合措施。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在杂交手术室内同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40±2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术后患者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未发生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2.8±0.8)d,均顺利康复出院。结论:在杂交手术室条件下实行显微外科联合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简化了以往多次手术和检查操作的过程,可以在脑动脉瘤夹闭后即刻造影评估效果,而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是手术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术和手术夹闭动脉瘤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94例动脉瘤性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夹闭组(n=62)和栓塞组(n=32),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患者例数,监护时间,住院时间,症状性CVS发作情况.[结果]栓塞组患者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例数所占比例经χ2检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监护时间、症状性CVS发生比例较夹闭组明显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动脉瘤性SAH患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较夹角术优越,在患者家属愿意及患者手术指征适合的情况下,建议优先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颅内宽颈动脉瘤无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手术夹闭,都是神经外科非常棘手的难题.随着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的推广应用,血管内栓塞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通过利用吲哚菁绿(ICG)血管造影剂进行荧光血管造影,以确认动脉瘤是否完全被排除于血流之外,载瘤动脉有无血流缺失,小血管是否血流良好[1]。我院2012年1~7月对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的手术患者24例,应用吲哚菁绿进行荧光血管造影,均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  相似文献   

11.
于恩杰  刘洪 《天津护理》2012,(5):313-314
复合型手术室(Hybrid Operation Room,Hybrid-OR),又称为联合手术室或一站式杂交手术室,是一个可以同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血管介入治疗和实施心血管外科手术的特殊手术室[1]。由于患者无须在介入导管室和手术室之间多次转移,从而避免了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缺氧和生命体征不稳定等风险;同时可  相似文献   

12.
急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护理配合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管腔局部异常扩张而形成的。[1] 颅内动脉瘤破裂多以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为首发症状 ,病人剧烈头痛 ,严重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2 ]未经治疗的动脉瘤病人在第一次出血后 8周内有 40 %再次出血 ,其死亡率可达 6 0 %,而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的死亡率仅为 1%~ 5 %。因此 ,对动脉瘤病人早期手术治疗很有必要。我院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12 7例 ,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 5 9例 ,女 6 8例 ,年龄 13~ 73岁 ,平均年龄5 2岁 ,其中大脑中动脉瘤 8例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脑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各31例,A组经血管栓塞术治疗,B组行显微手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破裂率低于B组,治疗花费成本高于B组(P0.05)。结论血管栓塞术与显微手术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疗效相当,而显微手术夹闭术成本低。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重建术治疗难治性颅内动脉瘤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栓塞是目前治疗脑动脉瘤的主要方法,但仍有部分巨大动脉瘤或梭形动脉瘤,因瘤颈宽或瘤壁伴粥样斑块或钙化、脑血管侧支代偿差等,而无法直接夹闭瘤颈或栓塞,相对于现在的治疗手段属于难治性动脉瘤[1]。闭塞载瘤动脉可成为部分难治性患者的治疗方法,但部分患者在载瘤动脉闭塞后出现脑缺血症状。颅内外血管搭桥重建脑血管循环可作为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脑血流代偿不足。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开始采用桡动脉作为移植血管治疗了9例难治性脑动脉瘤,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现将手术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8月至200…  相似文献   

15.
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例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可脱性弹簧血管内栓塞技术已经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Guri。n等卜]报道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中,有约11%仍需手术治疗。1997年至今,我院共收治130例136个动脉瘤,其中126例132个动脉瘤行血管内可脱性弹簧栓塞术,4例4个动脉瘤行开颅翼点八路动脉瘤夹闭术。现结合文献对动脉瘤央闭的手术指征,夹闭技术要点进行讨论。1对象与方法1.l临床资料4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30,36,47,72岁。临床表现均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后2例表现为意识障碍,2例曾2次出血。头痛1例,表现为反复前额部疼痛。1.2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管内介入与传统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进行临床比较。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37例随机分为手术组(18例)和介入组(19例)。手术组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介入组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死亡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住院天数及手术室费用。结果:2组治疗后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介入组治疗后ADL分级优于手术组(P=0.023),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手术室费用均低于手术组(均P0.01)。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优于传统开颅手术。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具体分析,选择适宜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治疗颅内动脉瘤最理想的方法是通过直接手术夹闭或血管内栓塞的方法闭塞动脉瘤,同时保留截瘤动脉的通畅.但对于特殊位置、形状或宽颈等不能直接夹闭或栓塞的动脉瘤,行血管搭桥手术、血流重建之后孤立动脉瘤是另一理想的治疗方法[1-3].但此手术风险较高,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我科于2006年12月13日为1例右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的患者行右颈内动脉-右大隐静脉移植-大脑中动脉搭桥,巨大动脉瘤孤立术,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前无糖尿病史,但术后并发酮症酸中毒,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18.
<正>据报道[1]颅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5%。改良翼点入路作为处理颅内动脉瘤的经典入路,适用于处理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等,以及位于上述部位的多发性动脉瘤[2]。眶上外侧入路作为一种简捷、快速、微创的手术入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29例患者行手术夹闭前循环动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所至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为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其常见病因: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脑底异常血管网(病),其中动脉瘤最多见。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可造成患者死亡或致残,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因此及时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1991年由Gugliemi发明[1],已成为开颅直接夹闭手术之外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达到手术夹闭的效果[2]。1资料与方法自2006年2月本院引进DSA设备以来,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9例,2例入院后数小时即死亡,8例因经济原因未接受DSA检查及治疗,余9例中男2例,女7例,年龄21~62岁,平均42岁。临床表现: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积液,经扫描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脑室出血。经血管造影(DSA)证实6例为动脉瘤,2例未见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1例为烟雾病。行血管内治疗6例。6例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术中全身肝素化,股动脉Seld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夹闭术对高级别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对其相关血清指标及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海安协和福瑞康复医院收治的120例高级别aSAH患者,其中80例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时机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0例),另取40例aSAH患者作为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于出血后48h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术)。比较研究组(患者于出血后24h内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出血后24~48h行显微夹闭手术治疗)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各组间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患者(57.5%)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的相关血清炎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清炎性指标均较对照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的相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研究组患者的相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研究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85.0%)高于对照组患者(62.5%)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早期实施显微夹闭手术治疗高级别aSAH,可提高疗效,同时减轻炎性反应及脑血管痉挛程度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