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老年人工气道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老年病区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4例,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常规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气道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吸痰次数、日均吸痰量、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较多,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气管插管是首要的急救措施.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后,常规是将湿化液从气管的导管口沿导管的内壁滴入,此湿化方法虽然使气道得到了湿化,但随着患者插管时间的延长,仍有部分痰液存留在导管壁上,结痂或形成痰栓,不易吸出,逐渐使导管管腔变狭窄,甚至堵塞,发生通气障碍,给患者造成不可逆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建立在充分补液基础上的气管插管气道湿化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建立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将气管插管时间24 h及入院时有严重误吸者剔除,两组病例最终符合条件各35例,对照组采取生理盐水50 ml+氨溴索15 mg持续微量泵4 ml/h泵入的方式湿化,实验组采取充分补液基础上加用人工鼻的方式保湿。观察两组患者气道刺激症状、痰液性状、带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痰液性状、气道刺激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平均带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插管患者采用充分补液基础上人工鼻保湿能保持气道湿润,维持痰液在理想的湿化状态,有利于痰液吸引,降低气道干燥和痰液结痂,减轻患者不适,缩短气管插管带管时间。  相似文献   

4.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建立和使用大大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湿化不充分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痴,导致呼吸道阻塞,更为感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术(closed endotrached suctioning,CS),现将其在ICU中的应用及管理综述如下。1CS应用方法将密闭式吸痰系统三通分别与患者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Y型管、负压吸引装置相连,形成密闭吸引系统。气道湿化接头接注射器推注湿化液或用输液器滴入湿化液。吸痰时左手持吸痰管与负压吸引连接处,拇指或食指控制吸引阀,右手接吸痰管沿气管插管插入所需深度,…  相似文献   

6.
韦柳春 《全科护理》2012,10(9):854-855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抢救各种呼吸障碍病人的重要措施[1],其方法是将导管经鼻/口腔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建立的气体通道,是危重病人的生命通道[2],也称人工气道。人工气道建立的同时,破坏了上呼吸道正常的过滤、加温、加湿及防御机能,使水分过多丢失、痰液黏稠不易排出,易造成气道阻塞[3]。现从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液的温度、湿化液的量及湿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1气道湿化的重要性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建立后护理的重要环节。吸入气体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1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9例。气管切开均为41例,气管插管均为18例。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微量泵持续气道滴入湿化法,观察组选择新型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进行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湿化后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程度、痰液黏稠度、肺内感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人工气道主动加湿加温系统在现阶段是最适合患者的湿化系统,对气道开放患者呼吸系统刺激小湿化效果好,能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对人工开放气道患者采用传统的吸氧、吸痰、气道湿化治疗,有很多不便。临床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通常是将7号针头连在氧气管上,剪去钢针部分,然后将余下软管部分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气道湿化是将配好的湿化液用注射器每隔30min向开放气道内推注2—5ml,或用6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针头,将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以10ml/h速度持续泵人气道的方式,然后用胶布将吸氧和湿化2根头皮针软管沿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口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行吸氧和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温化系统对非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1年2月,入住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SICU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进行非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持续温化系统,对照组采用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观察两组患者之间的痰液粘稠度及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痰液稀释程度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温化系统能提供非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最佳的湿化状态,预防呼吸道湿化不足的并发症等,研究结果明显优于输液泵持续向人工气道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改良的恒温湿化吸氧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后,呼吸道的加温加湿功能丧失,呼吸道丢失的水分增加,吸入冷的空气有导致气道痉挛的可能,所以温湿化非常重要,呼吸道湿化不足将削弱纤毛的运动,增加排痰困难及缺氧,引起和加重炎症,降低肺的顺应性;不合理的湿化将导致痰液阻塞、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人工气道患者,临床上采用雾化吸入、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人工鼻、加温湿化等方法[1],而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无加温作用,人工鼻在痰液粘稠或气管插管内痰痂形成时不推荐使用,恒温湿化方法通过使用加温湿化器对干燥的空气进行加温、湿化,可以达到需要的温度(35~37℃)以及100%的湿度,是呼吸机使用的主要的人工气道湿化方法,为较理想的湿化方法,近年也逐渐用于非机械通气的人工气道的湿化,本科近年采用恒温湿化方法进行气管切开的管理,使用中发现,文献介绍的恒温湿化装置在使用时,恒温湿化器与氧气装置相连接,进入温湿化杯的氧气流量控制在2~3L/min,以起到驱动作用[2],则每分钟提供的温湿化空气不足(以正常情况下静息通气量6~9L/min计),如氧流量过大,有氧中毒之虞,本科在通过结合氧疗的方法对恒温湿化方法进行改良,既保证了恒定氧浓度,又可提供较大流量的温湿化的空氧混合气,达到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在当今临床医学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2.
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术后昏迷时间及全麻气管插管时间延长的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尤其是重症昏迷气管切开患者,由于痰液黏稠,不易吸出或咳出,形成痰痂,甚至阻塞气管套管.为此,我科设计制作了恒温湿化罐用于人工气道管理,对患者呼吸道进行持续湿化、温化、充分供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工鼻在人工气道患者湿化气道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观察人工鼻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效果。方法将神经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99例,根据气管切开日期随机分为3组,采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患者32例为人工鼻湿化组,采用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患者34例为微量泵入湿化组,采用定时间断气道湿化患者33例为定时湿化组,观察患者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气道湿化程度及应急反应。结果人工鼻湿化组在减少患者日均吸痰量、日均吸痰次数、湿化不足、湿化过度及高气道反应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组和定时湿化组,分别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行乘列卡方检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或P<0.05;增加气道阻力,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工鼻在减少痰液分泌量、吸痰次数及保持良好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微量泵入湿化和定时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医院临床护理实践中,气管切开的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常常会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它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临床上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常给予吸痰、吸氧及雾化等治疗性操作.当护士根据病情需要给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时,需暂时取出吸氧管道,此时不能保证患者供氧的需要,且容易引起感染,这也是呼吸机相关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良好的气道湿化可降低气道的粘稠程度,有利于痰液的排出、痰痂的形成,对预防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梗阻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2],因此,切开或插管患者的气道湿化也非常重要.目前,对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在脱离呼吸机期间,雾化器和人工气道没有合适的连接装置,为此,我们经过临床实践设计出一种多功能人工气道氧气吸人管,它可以同时进行吸氧、吸痰以及雾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患者人工气道痰痂堵塞出现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人工气道痰痂堵塞危重患者的相关因素及处理措施.结果 发生人工气道痰痂堵塞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气道湿化不够、吸痰技术缺陷、肺部感染、气道出血、误吸、气管导管内径偏小、气管插管置留时间过长、脱水和解痉药物的使用、患者脱水状态等.结论 通过加强气道湿化,做好肺部感染、气道出血、误吸等防护措施,掌握有效吸痰时机和技巧,减少和预防人工气道痰痂堵塞的发生,一旦痰痂堵塞,做好痰痂堵塞人工气道的急救护理,保证有效的通气,提高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质量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临床科室2020年1月—2022年10月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月—2021年5月50例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6月—2022年10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痰液性状、痰痂堵塞症状以及湿化效果情况。结果 实施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痰液性状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堵塞症状各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入乙酰半胱氨酸持续气道湿化干预可改善气管插管患者痰液性状,促进痰液排出,减少痰痂形成,降低痰痂堵塞的发生,提高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7.
气道湿化是指应用人工的方法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液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方法[1].在当今临床医学上,人工气道的建立(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及治疗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上呼吸道正常的湿化、加温、过滤功能消失,咳嗽反射、防御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8.
无菌吸痰管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化吸痰在气道护理中是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气管插管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及呼吸停止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湿化吸痰是人工气道护理的主要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气道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气道湿化方法。方法选取神经外科病房人工气道患者,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共8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实验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气道湿化。观察对比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人工鼻对节省传统湿化护理用时的影响.方法 实验组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对照组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从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气道痉挛、湿化意外四方面判断两种湿化方式效果;发放两种湿化方式护理用时调查表及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次数、更换被服频率调查表,对护理用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种湿化方式操作中护理用时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用时(6.67±1.01)min,对照组用时(26.27±1.75)min(P<0.01);在人工气道患者中,护士吸痰次数及更换被服频率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论是经口、经鼻插管还是气管切开,采用人工鼻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护理人力的投入明显少于采用加热湿化装置,其优势在于能够减少人工气道护理相关的护理时数,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人工气道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