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全世界每年新增AD病例超过990万,造成了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1]。目前占主导地位的AD发病假说认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的沉积是AD发生的始动因素[2]。Aβ是由它的前体蛋白APP经过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剪切而形成的蛋白片段,而α-分泌酶剪切APP可阻断Aβ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i'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记忆丧失、认知障碍和人格改变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一直以来,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 protein,A β)沉积及其神经毒性被普遍认为是AD发病的中心机制[1].近年研究证实,Aβ蛋白沉积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  相似文献   

3.
Alzheimcr病的病理生化基础是β淀粉样蛋白(βA4),βA4由其前体APP水解产生。正常情况下该糖基化的膜蛋白前体经蛋白酶解后并不产生淀粉样产物,在AD中,APP由于异常剪接而产生βA4,进而在脑和血管壁产生淀粉样沉积。在早发性家族性AD中,APP基因跨膜区已发现有三  相似文献   

4.
为阐明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因,在分子生 物学方面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AD脑内蓄积物质的形成机制;(2)AD的分子遗传学;(3)AD神经细胞死亡。 老年斑(SP)是由沉着淀粉样蛋白的中心部和边缘部线头样神经突起及反应性胶质细胞构成的。该淀粉样蛋白的主要成分为β/A4蛋白,1987年已阐明了它是由长前体(淀粉样β/A4蛋白前体:APP)产生的。目前研究的主要课题是把APP作为一种膜蛋白,研究其分解途径和与之有关的蛋白酶。  相似文献   

5.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A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其典型的神经病理学改变是: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过度磷酸化的微管相关蛋白tau及神经元的损伤和缺失等。microRNAs(miRNAs)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可以指导沉默复合体降解靶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  相似文献   

6.
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人熟知。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水解过程也因此成为AD研究的重点。APP、β-和γ-分泌酶都位于脂筏上,三者的相遇是产生Aβ的必要步骤,而胞吞作用则能使分布在微小脂筏上的APP、β-和γ-分泌酶集中到较大的脂筏上。另一方面,豆蔻酰化的富丙氨酸的蛋白激酶C的底物(myristoylated alanine-rich C kinase substrate,MARCKS)被蛋白激酶C磷酸化或与钙离子作用后,会离开细胞膜进入细胞质,进而引起在胞吞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肌动蛋白和4,5-二磷酸肌醇(PIP2)的释放。因此,本文提出假说,认为MARCKS通过调节自由态PIP2的水平和肌动蛋白的运动,引发胞吞作用,进而在Aβ的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阿尔茨海默病(AD)是老年痴呆的最常见的类型,老年人在出现症状后3~9 y内可导致死亡[1]。世界上超过350万人患有AD,在超过85岁的老年人诊断AD的比例超过1/3[2]。在AD中检测出许多分子病变:由有毒amyloidβ(Aβ)聚集形成的细胞外淀粉样斑块和由过磷酸化tau蛋白形成的细胞内的神经元纤维缠结是典型的AD病变。AD通常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两型[3]。早发性AD:在65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AB)的沉积和胞内神经原纤维的缠结是典型的AD神经病理学特征.单核细胞是天然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清除坏死细胞及碎片.在AD模型鼠上的许多实验研究表明,Aβ可以使单核细胞向大脑募集,从而限...  相似文献   

9.
<正>由于人口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成为最为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痴呆,并且其发病率逐年上涨~([1])。对于家族遗传性早发AD以及散发性迟发AD均有大量研究~([2])。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eptide,Aβ)的细胞外积累及神经元内tau蛋白异常聚集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被认为是AD的典型病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胞外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Aβ)的沉积和胞内神经原纤维的缠结是典型的AD神经病理学特征。单核细胞是天然免疫细胞,可以有效清除坏死细胞及碎片。在AD模型鼠上的许多实验研究表明,Aβ可以使单核细胞向大脑募集,从而限制脑内的淀粉样变性。然而,单核细胞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清除Aβ,另一方面它又能分泌神经毒性因子,损伤神经细胞。此外,近来也有研究表明,在AD患者脑内,单核细胞并不能有效清除Aβ沉积。本综述主要对单核细胞及其在AD中的潜在角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脑啡肽酶(Neprilysin)与老年痴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多发生在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细胞外淀粉样β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沉积是AD主要病理学特征之一。体内Aβ的稳态水平取决于Aβ合成和分解活动之间的代谢平衡。几乎在所有家族性AD中,Aβ合成代谢增加被认为是引起Aβ沉积的主要原因,但在散发AD中较少证据支持Aβ生成增多的作用。因此,近年来Aβ降解减少在AD中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与Aβ降解有关的酶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Neprilysin(NEP),也称脑啡肽酶。本世纪以来,它在Aβ分解代谢中的作…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以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减退为特点的老年期痴呆。从神经病理学角度看,AD以β淀粉样蛋白(Aβ)在大脑实质和血管壁上聚集,形成淀粉样斑块和淀粉样血管病,并在大脑神经元中形成神经纤维缠结为特征。Aβ由APP(一种跨膜糖蛋白)经一些蛋白水解酶切割而产生[1]。脑血管储备  相似文献   

13.
<正>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related inflammation, CAA-RI)是由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protein, Aβ)沉积于脑皮层及软脑膜小血管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一种相对罕见的可逆性脑病综合征[1]。头颅MRI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而脑脊液检查多无特异性。目前,国内外尚未检索到以血性脑脊液为特点的CAA-RI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14.
正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是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在大脑皮质及软脑膜的中小血管上沉积为主要病理特征的脑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复发性和(或)多发性脑叶出血、痴呆、认知和神经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β-淀粉样前体蛋白/早老素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 1,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不同年龄阶段自噬水平变化,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  相似文献   

16.
干预Aβ代谢及其毒性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淀粉样蛋白(Aβ)是阿尔茨海默病(AD)特征性病理改变之一。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经分泌酶水解后产生有毒性的Aβ,转运至大脑异常聚集产生Aβ寡聚体,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等,最终引起乙酰胆碱酯酶神经元坏死,导致痴呆。因此减少Aβ在脑内的产生、促进Aβ清除、抑制Aβ聚集以及降低其神经毒性已成为治疗AD的主要措施之一,本文针对干预Aβ代谢及其神经毒性治疗AD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和线粒体相关性β淀粉样蛋白(Aβ)正逐渐成为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热点。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是指以线粒体为特异性靶点,存在于线粒体膜上或沉积于线粒体基质内的APP和Aβ。文中将分别介绍线粒体相关性APP和线粒体相关性Aβ的来源、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揭示其与AD发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SPF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16只: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模型组和APS治疗组采用Aβ25-35(80 pmol/μL)双侧脑室注射大鼠诱导AD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APS治疗组给予APS(400 mg/kg)灌胃,1次/d,连续60 d; 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60 d; 治疗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MWM)评价各组大鼠定位航行能力和记忆能力; MWM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获取海马行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行Western-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淀粉样蛋白(amyloid peptide protein,APP)、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peptide-β,Aβ)、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Phosphorylation tau,p-tau)、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beta,GSK3)和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APS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大鼠的定位航行能力(P<0.01)与学习记忆能力(P<0.01); HE染色表明APS治疗组可修复Aβ25-35所致的大鼠海马损伤; Western-blot表明与模型组相比,ASP治疗组APP,Aβ,p-tau,GSK3β和BACE1的蛋白水平下调(P<0.05,P<0.01,P<0.01,P<0.05,P<0.01),PP2A 的蛋白水平上调(P<0.05)。结论 APS对Aβ25-35所致的A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小板淀粉样前体蛋白代谢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观察血小板活化后β淀粉样蛋白(Aβ)水平变化,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患者血小板β-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代谢特点.方法 分离36例AD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的血小板,用免疫印迹检测凝血酶作用后的可溶性APP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Aβ含量.结果 凝血酶作用后,血小板上清中可以检测到可溶性APP和Aβ.活化后AD患者血小板上清中可溶性APP水平较对照组水平下降31.0%(P<0.05).凝血酶活化后,AD组血小板上清Aβ水平从(3.1±2.7)ng/L增加至(5.8±3.2)ng/L(P<0.01),对照组Aβ水平由(6.1±4.4)ng/L增加为(11.5±5.9)ng/L(P<0.01).AD组Aβ平均增加(2.8±2.1)ng/L,低于对照组增加水平(5.5±3.6)ng/L(P<0.01).结论 血小板中含有APP的代谢产物可溶性APP和Aβ.AD血小板可能存在APP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20.
小胶质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peptide,Aβ)沉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kheimer disease,AD)的核心病理机制之一,小胶质细胞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胶质细胞被Ap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促进老年斑(senile plaques,SP)、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的形成,导致神经元损伤、死亡,促使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