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皮层局灶性梗死后早期阶段同侧丘脑继发的胶质细胞活化与炎性介质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远隔损害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RHRS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假手术组和MCAO组于术后1 d、4 d及8 d取材,每组各时间段9只。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HE染色以确定MCAO造模成功,免疫荧光检测GFAP、Iba-1、NeuN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及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炎性介质ICAM-1、IL-6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mNSS评分提示MCAO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 d最严重,术后8 d内缓慢恢复。HE染色确认梗死灶局限于右侧皮层。同侧丘脑星形和小胶质细胞自1 d起开始活化,活化增强至8 d更加明显(P<0.001)。术后1 d仅ICAM-1表达增多(P<0.05);4 d时IL-6和TNF-α也增多(P<0.05);至8 d时IL-6表达降低,而ICAM-1和TNF-α仍维持高水平。神经元数目在8 d明显减少(P<0.001)。结论皮层梗死后早期阶段同侧丘脑继发的胶质细胞活化和各炎性介质表达的动态变化具有差异性,对炎性反应进行多靶点的调控可能是神经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皮层局灶性梗死后早期阶段同侧丘脑继发的胶质细胞活化与炎性介质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远隔损害可能的干预靶点。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strokeprone renovascular hypertensive rat,RHRSP)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组,假手术组和MCAO组于术后1 d、4 d及8 d取材,每组各时间段9只。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评价神经功能,HE染色以确定MCAO造模成功,免疫荧光检测GFAP、Iba-1、NeuN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及神经元数目,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炎性介质ICAM-1、IL-6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mNSS评分提示MCAO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1 d最严重,术后8 d内缓慢恢复。HE染色确认梗死灶局限于右侧皮层。同侧丘脑星形和小胶质细胞自1 d起开始活化,活化增强至8 d更加明显(P0.001)。术后1 d仅ICAM-1表达增多(P0.05);4 d时IL-6和TNF-α也增多(P0.05);至8 d时IL-6表达降低,而ICAM-1和TNF-α仍维持高水平。神经元数目在8 d明显减少(P0.001)。结论皮层梗死后早期阶段同侧丘脑继发的胶质细胞活化和各炎性介质表达的动态变化具有差异性,对炎性反应进行多靶点的调控可能是神经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胶质细胞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同种脑脊髓匀浆诱导EAE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免疫组织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对EAE不同病期炎性脱髓鞘病灶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法、ELISA法观察脑组织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结果EAE发病前小胶质细胞即开始激活并持续至高峰期,形态学上表现为从正常的细小分枝状逐渐演变为高度分枝状、阿米巴状。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NF-α阳性细胞多为小胶质细胞。EAE大鼠发病前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TNF-α阳性细胞数及外周血TNF-α水平已升高并持续至高峰期。结论小胶质细胞活化伴随EAE发病的整个过程。活化后的小胶质细胞可能通过合成和释放多种炎症介导物及细胞因子如TNF-α,进一步扩大炎症反应,进而促使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咪唑克生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中小胶质细胞、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3组:EAE-咪唑克生组(免疫当日开始给予咪唑克生2 mg·kg~(-1),腹腔注射,连续14 d)、EAE-生理盐水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和空白对照组。用豚鼠全脊髓匀浆免疫诱导制作EAE大鼠模型。每天观察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Iba1阳性)的激活与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发病高峰期(免疫后15 d)脑组织中IL-17,TNF-α表达水平。结果与EAE-生理盐水组比较,EAE-咪唑克生组(1)日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最大临床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1);(2)苏木精-伊红染色:中枢炎症细胞浸润减少(P0.05);(3)免疫组化:Iba1阳性细胞表达减少(P0.05);而EAE-生理盐水组大鼠腰髓内Iba1阳性细胞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4)ELISA:炎性细胞因子IL-17和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咪唑克生能够减缓大鼠EAE病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激活,下调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因子IL-17和TNF-α的表达,扰乱中枢神经系统内炎症因子的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调miR-203对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6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2)、阴性对照组(n=12)和miR-203低表达组(n=12)。立体定向辅助下,将海人酸注入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建立颞叶癫痫模型,miR-203低表达组和阴性对照组大鼠左侧海马CA3区分别注射携带miR-203 inhibitor的腺相关病毒和空腺病毒载体,7 d后取左侧海马组织,PCR法检测miR-203水平,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GFAP/CD11b/c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胶质细胞活化。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3、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增高(P<0.05),MEF2C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增多(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EF2C是miR-203的靶基因。miR-203表达低表达组大鼠海马组织miR-203表达量、NF-κB p65蛋白表达量、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MEF2C蛋白表达量明显增高(P<0.05),活化的胶质细胞数量、神经元凋亡数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下调miR-203,靶向调控MEF2C/NF-κB信号通路,抑制颞叶癫痫大鼠海马胶质细胞的活化、神经元凋亡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察缺氧环境中原代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进一步探讨活化态小胶质细胞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建立原代培养的SD大鼠小胶质细胞的缺氧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及其增殖活力的改变.利用ELSIA检测TNF-α、IL-1β含量改变,利用荧光探针DAF- FMDA检测iNOS的相对活性.结果 在缺氧旱期,原代培养小胶质细胞增殖在缺氧早期开始,增殖活力于缺氧3h时最高,其后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缺氧早期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IL- 1β含量以及iNOS相对活性等多种神经毒性因子的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缺氧可诱使小胶质细胞生物学功能改变,呈现应激活化状态,主要表现在细胞生长增殖活力先上调后下降,神经毒性因子表达水平显著增高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100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50只和对照组50只,实验组采用荧光金双侧上丘逆行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在培养7d后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组视网膜铺片小胶质细胞计数情况,应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2组MAPK通路的ERK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视网膜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表达水平; 向实验组视网膜铺片添加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再次检测其IL-10和TNF-α等表达水平及小胶质细胞计数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ERK蛋白表达水平及磷酸化蛋白水平降低,视网膜铺片小胶质细胞计数降低,IL-10阳性率和TNF-α阳性率升高(P<0.05)。与阻断前比较,实验组阻断后6 h的IL-10和TNF-α等表达水平升高,小胶质细胞计数降低(P<0.05)。结论 MAPK/ERK信号通路在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中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IL-10和TNF-α等表达而减少其视神经损伤并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PARγ激动剂毗格列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PPARγ激动剂能够减少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P〈0.05)。结论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β-arrestin 2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并培养原代小鼠中脑小胶质细胞,脂多糖(LPS)处理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ELISA检测上述因子的表达水平;将原代小鼠中脑小胶质细胞和多巴胺能神经元Transwell共培养(细胞数2∶1),LPS处理后TUNEL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多巴胺能神经元。结果原代小胶质细胞经LPS处理后IL-6、IL-1β和TNF-α的转录水平及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β-arrestin 2高表达能抑制这种炎症反应;β-arrestin 2高表达能显著抑制LPS处理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的减少。结论β-arrestin 2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钠-钾-氯共转运体(Na+-K+-2Cl-cotransporter 1,NKCC1)的特异性抑制剂布美他尼(Bumetanide)对LPS(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培养大鼠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的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1.0μg/ml)和布美他尼干预组(NKCC1抑制剂,10μM),在干预1、3、6和12 h固定细胞爬片,免疫荧光双标显示小胶质细胞活化形态;各时间点收取上层培养基,用ELISA法测定各组培养基中TNF-α和IL-1β的水平。结果 LPS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体积增大,布美他尼干预后小胶质细胞活化受到抑制。小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和IL-1β在LPS干预1 h时开始明显增加,TNF-α的分泌在6 h达到最高峰;IL-1β的分泌在3 h时达到最高峰(P0.05)。布美他尼干预后与LPS组比较,TNF-α和IL-1β分泌明显减少,其中在3、6、12 h时TNF-α分泌显著降低(P0.05),而IL-1β的分泌在1、3、6、12 h时明显降低(P0.05)。结论布美他尼可减少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增加,提示NKCC1通路在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炎性因子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雪莲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SD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研究低、中和高剂量雪莲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基底节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雪莲注射液能够减少MACO脑梗死体积,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MMP-9的含量(P<0.01)。结论雪莲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MMP-9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锌离子螯合剂DEDTC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损害及AMPK/eNOS/NF-κB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MCAO组、DEDTC组,后2组采用线栓法建立MCAO模型,DEDTC组在造模前30 min给予DEDTC干预,比较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血清生长细胞因子及炎症细胞因子水平、脑组织AMPK/eNOS/NF-κB通路的差异。结果 造模6、12、24 h后MCAO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DEDTC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MCAO组; 造模24 h后MCAO组大鼠的血清BDNF、VEGF、bFGF、TNF-α、IL-1β、IL-6、ICAM-1水平及脑组织中AMPK、eNOS、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DEDTC组大鼠的血清BDNF、VEGF、bFGF水平以及脑组织中AMPK、eNOS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MCAO组,血清TNF-α、IL-1β、IL-6、ICAM-1水平及脑组织中NF-κB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MCAO组。结论 锌离子螯合剂DEDTC对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害具有抑制作用,且该作用可能与AMPK/eNOS/NF-κB通路介导的细胞因子分泌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肿区脑组织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H组和SAH+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16只。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SAH组和SAH+白藜芦醇组在构建模型前15 min和构建模型后5min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白藜芦醇各一次。于构建模型后72小时利用NSS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获取保存脑组织。利用ELISA检测脑组织内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利用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功能下降(P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也升高(P 0.05)。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下降(P 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 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表达水平降低、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白藜芦醇通过促进SAH后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减轻了神经炎症和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LMWH治疗组,对照组及LMWH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h再灌注3、24、48、72h处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α阳性细胞。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48、72h组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LMW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LMWH)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LMWH治疗组,对照组及LMWH治疗组分别于脑缺血2 h再灌注3、24、48、72 h处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脑组织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数量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TNF-α阳性细胞。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24、48、72 h组梗死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 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LMWH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塞灶周围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及TNF-α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术前给予60 mg/(kg.d)的依达拉奉灌胃,共3 d。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依达拉奉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脑梗死灶体积显著缩小,血清NSE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依达拉奉预处理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IL-1β和TNF-α表达,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TNS)处理对匹罗卡品诱发的癫痫大鼠的行为、海马区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及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对实验性癫痫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炎性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雄性大鼠,设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建立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6 h后,再分成单纯匹罗卡品模型组(pilo组)和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组(TNS组),分别给予假刺激和电刺激4 w后,再次进行匹罗卡品致痫,观察大鼠癫痫行为,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IL-1β、TNF-α的蛋白含量,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结果 (1)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后再次匹罗卡品致痫TNS组大鼠较pilo组发作严重程度减轻,持续时间较短,死亡率降低(P<0.05,P<0.01);(2)TNS组大鼠海马IL-1β和TNF-α含量较pilo组显著降低(P<0.05);(3)TNS组活性小胶质细胞的数量较pilo组在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实验性癫痫中,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有显著的抗癫痫作用,提高了癫痫发作的阈值,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及减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肿区脑组织神经炎症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将48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AH组和SAH+白藜芦醇处理组,每组16只。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构建SAH模型。SAH组和SAH+白藜芦醇组在构建模型前15 min和构建模型后5min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白藜芦醇各一次。于构建模型后72小时利用NSS评分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然后处死大鼠并获取保存脑组织。利用ELISA检测脑组织内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利用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大鼠神经功能下降(P<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和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和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也升高(P<0.05)。与生理盐水处理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下降(P<0.05),脑组织中促炎因子IL-1,IL-6、TNF-α表达水平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TGF-β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小胶质细胞M1型特征性基因IL-1β、CD32表达水平降低、M2型特征性基因CD206、Arginase-1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促进SAH后小胶质细胞由M1型向M2型转换,从而减轻了神经炎症和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浆中亲环素A(Cy PA)的含量变化并分析其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帕金森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y 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分析Cy PA含量与hs-CRP、TNF-α、IL-6和IL-1β含量的相关性;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PS处理后Cy PA mRNA和蛋白表达变化;小干扰RNA(siRNA)敲减Cy PA的表达并验证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hs-CRP、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结果帕金森组患者血浆Cy PA含量及血清中炎症因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Cy PA含量与TNF-α、IL-6和IL-1β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hs-CRP无相关性(P0.05)。LPS处理BV-2小胶质细胞可使Cy PA mRNA和蛋白质含量表达增加(P0.05)。siRNA敲减Cy PA的表达可降低TNF-α、IL-6和IL-1β的含量(P0.05),对hs-CRP含量则无影响(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血浆Cy PA含量升高可促进小胶质细胞炎症因子分泌,Cy PA可作为抑制或缓解小胶质细胞炎症状态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