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颖 《中国医药》2008,3(10):586-588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评价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以及阿德福韦酯治疗12周时HBV抑制程度对治疗52周患者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98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定量≥1×10^6拷贝/ml,血清ALT水平1.5—10.0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10mg/d,共52周治疗。定期随访,检测血清HBV标志物及HBV DNA。比较不同基线ALT、HBeAg、HBV DNA水平以及治疗12周时不同血清HBV DNA水平患者治疗52周时的疗效差异。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患者,基线ALT〉5×UIN组(72.7%)高于ALT〈2×ULN组(38.0%),P〈0.05;基线HBeAg≤350样本值与截止值之比(s/co)组(66.7%)高于HBeAg〉350s/co组(30.2%),P〈0.01;基线HBV DNA≤10^7拷贝/ml组(66.7%)、基线HBV DNA10^7~10^8拷贝/ml组(46.7%)高于血清HBV DNA〉10^8拷贝/ml组(34.4%),均P〈0.05。52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在基线HBeAg水平≤350s/co组和HBeAg〉350s/120组分别为42.2%和7.5%(P〈0.01)。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和〉10^5拷贝/ml组患者,52周时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6%、57.1%和17.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52.2%、25.7%和5.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52周ALT复常率分别为100%、82.9%和75.0%,血清HBV DNA〈10^3拷贝/ml组高于〉10^5拷贝/ml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52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及HBeAg血清学转换与治疗12周时血清HBV DNA水平中度相关(P〈0.01)。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  相似文献   

2.
刘琼 《中国当代医药》2013,(16):101-102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于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科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替比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替比夫定组,将采用拉米夫定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拉米夫定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12、24、52周ALT复常、HBV DNA转阴、HBeAg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治疗12周,两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时,替比夫定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3.5%)高于拉米夫定组(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替比夫定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设计,第一阶段2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ADV治疗)和对照组9例(凯西来)治疗12周;第二阶段所有患者均接受ADV治疗36周,治疗48周时评价疗效。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的变化情况;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复常率、肝组织病理改善率、HBeAg转阴率及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HBV DNA分别为(4.2±1.2)lg拷贝/ml和(7.5±0.8)lg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8周时治疗组HBVDNA为(3.4±1.1)lg拷贝/ml,与基线水平[(8.5±0.8)lg拷贝/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HBV DNA的有效抑制率为100%,HBV DNA转阴率60.0%,ALT复常率100%,HBeAg转阴率45.0%,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10.0%,肝组织病理改善率66.7%。治疗期间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10 mg/d服用48周,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5.
赵文莉  贺新祥  胡勤明 《中国药师》2014,(10):1741-174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1例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以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8周;对照组采用ADV 10 mg·d^-1+LAM 100 mg·d^-1联合治疗4周,后单用ADV 10 mg·d^-1治疗4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载量、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肝功能及基因型耐药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周、48周HBV DNA水平和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12周和24周 HBV DNA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12周、24周、36周和48周HBV DNA转阴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和48周时,观察组血清HBeAg阴转率为26.1%、33.3%,血清HBeAg/抗-HBeAb转换率为8.7%、17.4%,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基线水平≥105拷贝/ml的患者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基因型耐药率分别为0和2.2%(1/45),对照组1例耐药,患者为rtN236T变异。结论: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ADV和LAM联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的临床试验,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组和拉米夫定组各53例.完成24周和48周治疗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肝功能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来评价阿德福韦酯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4周时,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39 lg拷贝/mL,病毒应答率为59%,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55%,均显著高于拉米夫定组,治疗48周时,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组血清HBV DNA水平平均下降2.71 lg拷贝/mL,病毒应答率为66%,ALT复常率为54%,显著优于拉米夫定组,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组治疗后血清HBeAg阴转率、 HBeAg血清转换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拉米夫定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拉米夫定耐药的HBAeg(+) 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加用阿德福韦酯治疗,可在病毒学及生物化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梁彦玲  许青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68-2169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疗效.方法 49例HBeAg阳性初治患者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口服,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eAg、乙肝病毒DNA(HBV DNA)的变化,共96周.结果 在治疗12周、24周、48周、96周时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0.20%、24.49%、32.65%和40.82%;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46.94%、65.31%、71.43%和81.63%;ALT复常率分别为48.98%、69.39%、73.47%和79.59%.结论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初始患者疗效满意,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8.
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平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165-167
目的观察比较替比夫定与拉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9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别纳入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每天口服替比夫定600mg,对照组每天口服拉米夫定100mg,疗程均为4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24、48周分别检测血清HBVDNA、血清HBV标志物及ALT水平。比较两组48周时HBVDNA水平、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结果两组HBVDNA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有所下降,治疗4周时下降最明显。治疗48周时,治疗组HBVDNA阴转率(72.3%)高于对照组(42.6%)(Χ^2=8.530,P〈0.05);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替比夫定可有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血清指标的改善优于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9.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乃国  徐迎娣 《河北医药》2010,32(21):2980-2981
目的观察单用阿德福韦酯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在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期为72周,观测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48周时,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为68.8%(22/32),对照组HBV DNA阴转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0,P〈0.01),观察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28.1%(8/32),对照组患者HBeAg/抗HBe转换率为6.25%(2/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观察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71.9%(23/32),对照组患者ALT复常率为34.4%(11/3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5,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较单用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性慢性乙型肝炎有更好的疗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0.
枸杞糖肽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枸杞糖肽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联合组应用枸杞糖肽胶囊30mg,pobid,联合拉米夫定片100mg,poqd,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片,用法及疗程相同。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好转、HBV-DNA下降、HBeAg转阴及HBeAg/抗-HBe血清转换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TBil、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V—DNA转阴率及log10(HBV-D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治疗后的效果两组对比,联合组在ALT水平、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log10(HBV—DNA)水平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枸杞糖肽胶囊联合拉米夫定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疗效显著,枸杞糖肽胶囊可以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加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降低HBV—DNA水平,可以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长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更好更合理的应用拉米夫定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以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治疗后动态观察HBeAg阴转、HBeAg血清转换、HBV—DNA阴转和ALT复常情况,以及出现HBV-DNA复阳的情况。结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3年),52例出现HBV—DNA阴转占89.66%(52/58),HBeAg阴转率为65.52%(38/58),HBeAg血清转换率为29.31%(17/58)。12个月时ALT复常率79.31%(46/58)。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复阳22例,占HBV-DNA阴转总数的42.31%(22/52),其中13例加用阿德福韦酯后再次阴转,13例停药后随访,6例出现HBV—DNA复阳。5例患者出现HBsAg阴转。结论长期应用拉米夫定可持久抑制HBV复制和促进HBeAg阴转及血清转换,但存在耐药性和停药后的复发,选择适合的患者,可取得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4周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对远期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80例YMDD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男56例,女24例,接受拉米夫定100mg/d治疗。分别在治疗4、24和104周时,检测血清HBVDNA,HBV标志物和YMDD。根据血清HBVDNA水平,以4周和24周时HBVDNA<500拷贝/ml为界,将不同HBVDNA水平患者分Ⅰ组和Ⅱ组,104周后检测和分析2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和YMDD变异率的差别。结果血清HBVDNA转阴率:Ⅰ组为89%,Ⅱ组为25%(χ2=11.79,P<0.01);HBeAg血清转换率:Ⅰ组为44%,Ⅱ组为12%(χ2=1.63,P>0.05);YMDD变异率:Ⅰ组为3%,Ⅱ组为38%(χ2=5.81,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4周时HBVDNA下降到检测下限(500拷贝/ml)可预测104周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 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干扰素α、拉米夫定治疗26周,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26周;对照组26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52周,所有病例治疗前均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Anti-HBe HBV DNA。结果 56例患者治疗52周后HBeAg/Anti-Hbe转换率:治疗组46.7%,对照组26.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HBV DNA转阴率治疗组86.7%。对照组61.5%,差异显著(P<0.05)。结论干扰素α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HBeAg/Anti-Hbe转换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拉米夫定治疗组(100 mg/d治疗52周),B组为对照组.治疗后2、4、8、12、24、42周分别测血清乙肝三系、HBV DNA定量、肝功能.结果A组治疗第12周HBV DNA累计转阴率(低于1×102拷贝/μl)和52周的最终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分别42%、6%和82%,11%,P<0.0001),两组HB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分别为10%、4%及8%、2%,无显著差异.ALT恢复正常率分别为80%和34%,(P<0.05),差异显著.A组副反应发热2%,腹痛2%,肾功能损害加重1%,停药后副反应消失.结论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使转氨酶恢复正常,副反应轻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水平变化与HBV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8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HBV DNA含量高低分为A(〈103拷贝/ml)、B(103∽105拷贝/ml)、C(106∽108拷贝/ml)3组,分别检测3组的乙型肝炎血清免疫标志物(HBV M)与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含量。结果 A组的HBeAg为(3.971±14.47)S/CO,B组为(446.7±785.8)S/C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抗-HBe、HBeAg、HBsAg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HBeAg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抗-HBs、抗-H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M阳性标本中抗-HBs、抗-HBc与HBsAg含量与HBV DNA无相关性,抗-HBe与HBV DNA呈负相关,HBeAg与HBV DNA呈正相关。结论定量检测HBV DNA可真实反映HBV的复制情况,对于传染性评价、乙型肝炎诊治及疗效观察均具有指导意义;定量检测HBV M虽在HBV复制程度的判断及传染性评价方面无明显价值,但可为乙型肝炎数据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干扰素无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2例经干扰素治疗20~26周后无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每日口服100mg,共52周.治疗前患者肝功能异常,HBsAg、HBeAg、抗-HBc和HBV DNA均阳性.治疗后3、6、9及12月均对上述指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拉米夫定治疗一年后ALT复常率85%,无一例HBsAg阴转,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0.9%(9/22)和81.8%(18/22),抗-HBe阳转率18.2%(4/22).结论经干扰素治疗无效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仍有效.  相似文献   

17.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早期分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恩替卡韦(ETV)治疗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 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根据血清HBeAg、拉米夫定治疗经历、疾病进展程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不同,分为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核苷初治组与拉米夫定耐药组,肝硬化组与慢性乙型肝炎组,ALT≤2×正常值上限(ULN)组、2×ULN5×ULN组,给予ETV0.5mg或1.0mg,1次/d口服(0.5mg:核苷初治组;1.0mg:拉米夫定耐药组)。观察指标:基线及治疗12、24、36、48周血清HBV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物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ETV治疗12、24、36、48周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4.68%、53.19%、55.32%、68.09%,ALT复常率为65.96%、82.98%、91.49%、93.62%,24、48周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13.51%、14.89%。在分层评价中,ETV治疗核苷初治组、拉米夫定耐药组HBVDNA阴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4、36、48周分别为56.67%、23.53%(P<0.05),70%、23.53%(P<0.01),73.33%、23.53%(P<0.01),83.33%、41.18%(P<0.01)。而HBeAg阳性、HBeAg阴性组,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组,不同ALT水平组组间病毒学应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获得强效的抗病毒活性。核苷初治患者应用ETV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ETV治疗HBeAg阳性、HBeAg阴性患者,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ALT水平患者,抗病毒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3组,ADV+LAM组(A组)38例,给予ADV 10 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42例,ADV 10 mg/d口服;LAM组(C组)22例,LAM 100 mg/d口服,分别于完成24、48和72周治疗时,观察血清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肝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48、72周A、B组HBV DNA水平较C组均显著下降(P<0.01),HBV DNA阴转率较C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治疗24、48、72周A组和72周B组ALT复常率较C组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48、72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72周HBV DNA阴转率和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1)。三组血清HBeAg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A组新的变异率低于C组(P<0.05),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抗病毒和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母婴HBV传播及婴儿发育状况。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15例应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妊娠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妇女的资料。调查分析母婴的肝功能和HBV DNA水平,妊娠并发症以及婴儿发育状况。结果:15例HBV感染妇女年龄为27—32岁(中位数29岁),其ALT和HBV DNA分别为86—405U/L和6.03×10^5~2.67×10^7拷贝/ml。患者接受拉米夫定100mg,1次/d,用药时间为4—13个月,患者在肝功能恢复正常,HBVDNA〈1×10^5拷贝/ml后开始妊娠,拉米夫定治疗继续至分娩。15例患者的ALT水平在妊娠前和妊娠期均保持正常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在妊娠前下降至〈1×10^5拷贝/ml(其中80%患者〈500拷贝/ml)。在妊娠期间14例未测及HBV DNA;1例的HBV DNA降至2.45×10^3拷贝/ml,患者ALT水平均降至11—41U/L(中位数23U/L)。未见妊娠并发症。6个月婴儿的ALT为8—33U/L(中位数20U/L),HBV DNA、HBsAg、HBeAg均为阴性,未见发育异常,新生儿Apgar评分为8~10分。结论:拉米夫定似能有效阻断母婴HBV传播,未见婴儿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20.
明芳  章幼奕  周垚  赵云  沈毅  羌韧  秦刚 《江苏医药》2016,(5):536-539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预测因素。方法对70例HBeAg阳性CHB患者予标准剂量PegIFN-α-2a或PegIFN-α-2b治疗。将治疗48周时,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103copies/ml)、伴或不伴HBeAg和/或HBsAg的血清转换者定义为应答组(43例),其余为无应答组(27例)。结果应答组患者基线ALT较高(≥5×ULN)、HBV DNA载量较低(<10~6 copies/ml)、HBsAg水平较低(<5000IU/ml)和HBeAg水平较低(<500S/CO)者的比例高于无应答组(P<0.01)。应答组出现快速病毒学应答率69.8%(30/43),高于无应答组的48.1%(13/27)(P<0.01)。治疗12周时,HBsAg滴度下降幅度预测疗效的灵敏度为65.1%,特异度为92.6%。基线ALT≥5×ULN和12周时HBV DNA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线ALT、HBsAg、HBeAg、HBV DNA水平和治疗12周时的HBV DNA和HBsAg下降幅度对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疗效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