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引流术(PTCD)放置引流管患者28例,对其进行围术期、心理疏导、管道护理及密切病情观察和并发症的预防等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28例均成功完成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期间未出现大出血、医源性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黄疸均有所消退,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其中18例患者后期行择期手术。结论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围手术期期实施心理、管道、病情观察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提高引流手术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护理体会。方法 17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接受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其中肝门胆管癌3例,胰头癌8,壶腹部周围癌2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4例。结果 B超引导下PTCD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逆行性胆道感染3例(不包括AOSC患者),胆漏2例,无胆道大出血和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PTCD术治疗梗阻性黄疸,技术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减黄效果满意,重视术后护理可减少患者痛苦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的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的常见并发症,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20例接受PTCD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0例患者中,218例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其中良性梗阻9例,恶性梗阻209例;2例为肝内梗阻性黄疸,其中硬化性胆管炎1例,肝转移瘤肝内胆管广泛受侵1例。穿刺成功率为99.09%,穿刺失败的2例均为肝内梗阻性黄疸。9例患者于PTCD术后24~72h内死亡。PTCD术中出现胆心反射35例,术后出血6例,感染16例,胸膜损伤3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急性肾衰竭1例,引流管脱出14例,胆汁过度分泌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结论 PTCD的并发症种类较多,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死亡,但通过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积极处理,可有效防止多数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超声联合X线引导下PTCD术的4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结果:44例(95.65%)PTCD成功,其中41例(93.2%)1次穿刺置管成功,3例(6.81%)经2次穿刺置管成功。术后引流量100~800 m L/d,术后第1天开始,患者黄疸均开始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术后1周,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术后出现胆道感染2例,出现少量胆道出血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定位联合X线引导下行PTCD具有安全、简便、并发症少的优点,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PTCD的操作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例梗阻性黄疸患者,14例肝门部胆管癌,1例肝癌合并胆总管癌栓,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术,穿刺肝左叶胆管6例,右叶胆管9例,术后常规胆道造影。结果穿刺成功率100%,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术后一周胆红素平均下降80.5umol/L。其中9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肿瘤患者黄疸减退后带管出院,5例患者经胆道引流黄疸减退后行肿瘤根治性切除,1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肝转移患者术后1月死亡。结论 超声引导下PTCD是一种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安全、并发症少的优点,与X线相结合,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MBE),术后发生并发症98例,其中感染53例、引流管阻塞33胆道出血8例、支架内阻塞2例、胆汁外溢1例、气胸1例.分别经抗感染、引流管冲洗或更换引流管、止血治疗、用明胶海绵块填塞穿刺针道、在原支架内再放置支架等处理措施均好转.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及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早期发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TCD)。术中利用PTCD通路行病理检查。结果 42例中41例获得活检病理结果,操作成功率97.62%(41/42);31例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73.81%(31/42)。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为低位梗阻的12例中,3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25.00%(3/12)。PTC诊断为高位梗阻的30例中,28例活检病理获得阳性结果,阳性率93.33%(28/30)。高位梗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低位梗阻患者(χ~2=20.704,P0.05)。42例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31例活检阳性患者中6例于肝功能好转后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与活检病理结果相符。结论经皮肝穿刺胆道活检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安全、有效且成功率及阳性率均较高,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治疗阻塞性黄疸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8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xpandable Metallic Biliary Endo-prosthesis,EMBE),提出术前正确判断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及并发症的护理。结果 8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后,肝功能,明显好转,症状逐渐减轻。6例患者在介入治疗2周后行择期手术。另外,有15例肿瘤患者长期留置PTCD引流管后,存活期最长22个月。并发症:感染31例,留置外引流管堵塞25例,出血8例,支架内阻塞3例,出现低钾、低钠血症3例,胆汁外溢2例,气胸1例。经积极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加强术前准确评估病情,判断病情变化,做好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引流管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对12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在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CD)及经皮经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MBE),术后发生并发症98例,其中感染53例、引流管阻塞33例、胆道出血8例、支架内阻塞2例、胆汁外溢1例、气胸1例。分别经抗感染、引流管冲洗或更换引流管、止血治疗、用明胶海绵块填塞穿刺针道、在原支架内再放置支架等处理措施均好转。提出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及细致、周到的护理是早期发现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操作技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介入科对3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施行了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对其临床资料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100%。穿刺左叶胆管11例,穿刺右叶胆管19例,左右胆管均行穿刺9例;单纯外引流22例,内外引流17例;引流管保留7~14d后均成功行胆道支架置入术。33例患者自觉症状有缓解。患者术后14d时,其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发生胆道感染3例(7.69%),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10.26%),发生支架脱落移位1例(2.56%),无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本组32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8d~16.5个月,平均9.4个月。随访期间,27例患者死于肿瘤进展及多脏器功能衰竭;5例患者存活,无黄疸加重症状。结论PTCD联合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具有简便、有效、安全、可重复性等优点,但需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和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单、双侧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并发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对51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并发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对其中单侧组23例行透视引导下经右侧腋中线肋间隙穿刺右肝管及分支(13例)或经剑突下穿刺左肝管及分支(10例)置管引流,28例(双侧组)行经右侧腋中线肋间隙穿刺联合经剑突下穿刺置管引流。分别于PTCD前及后2周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计算TBIL每周递减率(WDR)。记录PTCD后1个月内并发症情况;于其后1~2个月以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QLQ-C30)及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特异性条目池(QLQ-MOJ11)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置管引流,术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并发症。2组间术前及术后TBIL水平及连续2周WDR≥30%者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QLQ-C30量表评价结果显示,在功能领域,双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状况得分均高于单侧组(P均<0.05);而在症状领域,双侧组疼痛得分高于单侧组(P<0.05);组间单一条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QLQ-MOJ11各条目得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侧组术后胆道感染、胰腺炎、出血、腹痛发生率高于单侧组,而引流管移位/脱出及更换引流管次数均少于单侧组(P均<0.05)。结论 单侧及双侧PTCD均可有效缓解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合并恶性梗阻性黄疸症状;单侧引流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并发症少于双侧引流,但易出现引流管移位等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TCD(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并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9例行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技术成功率100%,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9±30.2)μmol/L,术后2周时,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下降到(167.4 ±42.1)μmol/L (P<0.05).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胆道出血2例,胆管炎4例,支架阻塞1例,胆汁漏1例,经治疗好均好转.结论 PTCD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并发症的特点及其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对205例阻塞性黄疸进行PTCD治疗的术后并发症。结果主要并发症为出血、胆道感染、胆漏、导管堵塞等。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止血、抗感染、腹腔引流、支架再置人等。结论PTCD是治疗阻塞性黄疸的主要方法,预防和处理其并发症应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在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月。对45例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出现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治疗。结果45例均成功进行PTCD,其中11例(24.44%)合并胆道感染。PTCD前患者黄疸TBIL(185.89±104.68)μmol/L,DBIL(136.85±84.53)μmol/L,引流4~14天后,患者黄疸情况明显改善,术后TBIL(84.09±63.82)/xmol/L(t=8.72,P〈O.05),DBIL(60.54±51.37)μmol/L(t=8.15,P〈0.05)。随访2~48个月(平均10.21个月)期间发现胆瘘1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42例获得二次治疗机会。结论PTCD对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后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回顾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途径胆道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护理全过程,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发生术后并发症10例(17.5%)。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并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迎接手术;术中熟练配合医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意识、生命体征、引流液、腹部症状体征、各项生化指标及患者主诉,积极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通过围手术期的观察与护理,积极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尽早出院。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1985年10月至1990年10月对梗阻性黄疸、重症胆管炎、胆管及壶腹部周围肿瘤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PTCD)31例,并就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发症及提高成功率问题加以讨论,指出B超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费时少,成功率高。只要胆管扩张、B超定位准确、器械配套,穿刺置管是不难的,这对全身情况差的重症、急症患者及有多次胆道手术史、胆汁性肝硬化等致肝门移位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超声引导对2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观察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患者均成功穿刺引流,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00%(23/25),术后3~6日25例患者黄疸均减退。出院时血清总胆红素和肝内胆管超声测值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胆汁外渗1例,引流出少量血性胆汁1例。结论超声引导下PTCD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前减黄及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接受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PTCD的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PTCD术后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中,35例出现了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0.59%。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术前黄疸天数、术前KPS评分、术后每日引流量、术前ALT、ALP、TBIL是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黄疸时间长、ALP水平过高是PTCD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而术后引流良好是PTCD的保护因素。结论对于要实施PTCD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的评估和术后管理对预防及控制感染有重大意义,早期的实施手术及良好的术后引流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短期留置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并一期缝合胆管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5月因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减黄后再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1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一期缝合+留置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缝合组)与放置T管(对照组)两种术式的疗效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手术时间[(93.4±21.5)min vs.(105.5±15.6)min]、术后住院时间[(7.5±1.8)d vs.(9.3±2.1)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4±0.9)d vs.(4.8±1.3)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择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并短期留置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作为支撑引流的前提下一期缝合胆管,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术前胆道引流方式对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本中心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448例术前胆道引流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23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 PTCD),21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引流。行ERCP引流的病人中,101例行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endoscopic biliary stenting,EBS),其余109例接受鼻胆管胆道引流术。分析不同胆道引流方式的操作失败率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结果:相比于PTCD,ERCP的操作失败率较高(P=0.034)。ERCP术后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较高(P=0.005和P=0.025)。亚组分析,EBS组的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比PTCD组高(P=0.014),主要体现在胰瘘及再次手术发生率(P0.001和P=0.041)。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前使用PTCD进行胆道引流比ERCP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