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周汉高  李孝瑜 《新医学》1991,22(5):246-247
本文总结了试用体外反搏治疗的37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与不用反搏治疗的43例作了比较。治疗4周,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86.5%、谷丙转氨酶62.2%降为正常,退黄、降酶的显效率为45.95%、总有效率为86.49%,分别较对照组的62.8%、30.2%、6.98%、55.81%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0.001)。提示反搏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加快了退黄、降酶和症状的缓解,而且安全度大,易被病人接受,值得进一步扩大临床研究。对各型病毒性肝炎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86年至今,对00多例患者在体外反搏治疗中,根据体外反搏的机理,灵活运用临床心理学,扩大了体外反搏的适应证,提高了体外反搏的疗效. 一、体外反搏治疗前患者的心理状况与心理护理:体外反搏治疗前了解、掌握不同患者的心理变化规律,正确诱导患者的心理转化,是体外反搏治疗成功的关键,也是提高体外反搏疗效的基础。体外反搏前病人能否很快达到心理适应,与病人的患病经历有关,据此可分三种类型,一是以往接受过治疗,且疗效较好的病人;或密切接触经过反搏治疗的患者;此类病人有接受到治疗并可治愈的真实感觉,再次接受反搏治疗可能有良好的、较快的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30例),早期康复组(32例),体外反搏组(30例),对照组(31例)。应用Bobath疗法、Carr的运动再学习和体外反搏治疗,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简式FugI-Meyer评分(FMA),BartheI指数评定(MBI)为观察疗效指标。结果:早期康复加体外反搏组疗效明显优于早期康复组、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和体外反搏治疗,两种治疗联合应用优于单一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肖群 《全科护理》2011,9(21):1892-1893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和治疗护理。[方法]用T-ECT/TI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病人198例,每日1次,每次45 min,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或2个疗程。[结果]体外反搏能提高动脉舒张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器官组织缺血,提高冠心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治疗时的护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是体外反搏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尤利 《护理研究》2006,20(27):2481-2482
为了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技术血浆滤过吸附治疗各种重型肝炎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我院2005年6月—2006年2月对8例重型肝炎病人实行血浆滤过吸附治疗10例次,观察治疗前后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钙、磷、血红蛋白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总结血浆滤过吸附的操作规范及护理应急预案。取得一定疗效,现将其应用与护理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院自2005年6月—2006年2月行血浆滤过吸附,病人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5岁~65岁,平均50.6岁,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4例,亚急性重型戊型病毒性肝炎1例,药物性肝损害1例,原发性肝癌1例,原发性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和治疗护理.[方法]用T-ECT/TI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冠心病病人198例,每日1次,每次45 min,12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或2个疗程.[结果]体外反搏能提高动脉舒张压,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器官组织缺血,提高冠心病病人治疗依从性,反搏期间病人无不良反应.[结论]体外反搏对治疗冠心病效果良好,治疗时的护理和健康宣传教育工作是体外反搏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组织学检查证实为淋巴肉芽肿的353例病人中,发现59例在不同病期内发生黄疸。其中28例入传染病院,长期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只有10例(2.8%)最后证实为肝炎,余49例为淋巴肉芽肿病所致肝损害(简称肝损害)。这10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均出现3~7天明显的黄疸前期症状。起病急,表现消化不良、关节痛、发热,而黄疸期体温恢复正常(36.6~36.8℃)。10例病人肝大0.5~1.0cm,皮肤瘙痒,4例病人出现肝昏迷前期症状。3例肝炎分别发生在肉芽肿的缓解期、治疗初期和强烈化疗后的  相似文献   

8.
厉萌 《浙江临床医学》2000,2(11):789-789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病毒性肝炎患者因诸多原因,已成为医院感染中的易感人群。为了解我科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笔者调查与分析了682例各种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682例病人均为我科1997年1月~1999年11月收住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其中男551例,女131例。年龄7~78岁,平均46岁。其中急性肝炎16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85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44例,肝炎后肝硬化(HC)171例,(后者包括失代偿期1…  相似文献   

9.
血清镁测定对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最重的一个类型。往往存在着各种形式的电解质平衡紊乱。但镁的平衡紊乱与重型肝炎的关系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30例重型病毒性肝炎的血清镁水平的测定,以初步探讨血清镁水平的变化与重型肝炎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选取本院1998年4月至11月入院的30例重型肝炎病人,男25,女5,24~63岁。按1995年全国第五届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型,其中急性重症型肝炎3例;亚急性重症型肝炎8例;慢性重症型肝炎19例。死亡10例,好转20例。对照选取同期住院的慢性活动型病毒性肝炎病人30例,男25…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几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的存在状况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法检测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肝肾微粒抗体Ⅰ型(LKM-1)、肝细胞胞溶质抗原Ⅰ型(LC-1)、可溶性肝抗原(SLA)等自身抗体。结果 94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0.9%(9/941)、LC-1 0.2%(2/941)、SLA 0.0%(0/941),其中153例丙型肝炎患者中,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LKM-1 4.5%(7/153)、LC-1 1.3%(2/153)、SLA 0%(0/153);55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仅检测出2例(0.4%)LKM-1阳性,在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和丁型肝炎中未检测出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在3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中,抗肝抗原抗体LKM-1、LC-1和SLA的检出率分别为9.4%、3.1%和9.4%,其中在11例自身免疫性肝炎中,LKM-1、LC-1和SLA阳性率分别为27.3%、9.1%和18.2%。病毒性肝炎患者抗肝抗原自身抗体检出率低,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比较,LKM-1和SL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少数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肝抗原自身抗体,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包括抗肝抗原在内的自身抗体检测有助于病毒性肝炎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肝炎发病率7-8%,一旦演变为肝硬化和重症肝炎死亡率较高。病毒性肝炎尤其是重症肝炎肝脏枯否细胞功能下降,清除能力下降,因而对内毒素及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减少,易发生内毒素血症。为了了解血浆内毒素在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表现,本文对30例正常对照,13例重症肝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我科从1984年6月至1989年10月对临床诊断的各型病毒性肝炎161例(含死后肝穿23例)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本组资料结果表明临床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1.43%(115/161例)。其中以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最高为86.17%(81/94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慢迁肝)次之为56.67%(17/3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急黄肝)和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的符合情况较差,分别为33.3%(3/9例)。和40%(6/15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确诊为冠心病的病人,研究体外反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分为体外反搏治疗组(试验组)及非体外反搏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相似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反搏室接受体外反搏治疗。通过观察两组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运动平板试验ST段下移时间以及随访统计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死亡率等指标,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明显增高,运动平板试验试验组ST段下移1mm的出现时间的延长显著大于对照组,1年随访试验组的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血管病住院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病人接受体外反搏加药物治疗其心功能及近期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慢性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最严重的一种类型,是病毒性肝炎发展到最危重的阶段。病程中出现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内毒素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1]。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加强护理对挽救生命非常重要。现将我护理的慢性重型肝炎3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总  相似文献   

15.
范帼英 《天津护理》1998,6(3):98-99
我院在采用WFB-Ⅳ型增强体外反搏仪对心、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体外反搏治疗机理.并运用临床心理护理,扩大了体外反搏(ECP)的适应症。自1992年1月开始,对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试用体外反搏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血清C反应蛋白的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永居 《临床医学》1995,15(1):37-38
本文共检测40例各型病毒性肝炎血清C反应蛋白(CRP),其结果提示该测定能反应病毒性肝炎的活动程度,对其预后的估计有一定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40例肝炎病例及16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系我院住院病人及肝炎门诊病人。其中男30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3岁。急性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7.
B型超声检查胆囊壁增厚,通常被认为是诊断急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1988年我们利用B型超声图象对143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做了胆囊壁厚度的测量,发现此类肝病患者胆囊壁也有不同程度增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病例来源与方法:所用仪器为日本Aloka SSD-256型实时灰阶电子超声显像仪。病例来源为1988年我院附属医院肝炎门诊诊断之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变患者,其中急性肝炎71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0例、肝硬变20例、肝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306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测术,是临床上确定肝组织病变的主要依据,旧的肝穿刺方法危险性大,病人术后疼痛不适症状明显,我科于1996年10月至1999年1月对306例不同临床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病人采用B超引导肝组织穿刺自动活检术,现将穿刺观察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本组306例,年龄8~60岁,其中男259例,女47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4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17例,肝炎后肝硬化15例,黄疸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Hepatitis E/HE)肝炎(戊肝)感染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正常人群1 746例为对照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人群1 320例为乙肝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人群615例为丙肝组,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中戊肝抗体-IgG(抗HEV-IgG),分析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感染情况,并比较不同组间戊肝感染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1 746例对照组血清中抗HEV-IgG阳性率为3.49%,其中男性4.22%,女性2.68%; 1 320例乙肝组为10.9%,其中男性12.29%,女性8.23%; 615例丙肝组为10.2%,其中男性12.35%,女性7.64%。乙肝组和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3~9.405,P<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4,P>0.05),戊肝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3~4.025,P<0.05)。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无肝炎正常人群,戊肝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加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感染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肝炎病人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及电泳分析淡以锐,黄兰玲,陈井云(吉林市解放军第四六五医院,132011)本文观察154例病毒性肝炎,其中急性肝炎36例。慢迁肝28例,慢活肝42例,肝硬化48例。男111例,女43例,年龄15─58岁。对84例进行乙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