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5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铍针配合温针、超激光、超短波等物理治疗以及药物进行治疗。结果 25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痊愈率68%,总有效率100%。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采用上述疗法有助于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3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并做效果分析。结果 71例患者痊愈,有效10例,无效2例。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不同康复手段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陈卫民  王岩  冀予心 《中国康复》2006,21(6):396-396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手段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t79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0例采用高压氧及药物治疗;B组20例采用高压氧及针刺治疗IC组20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ID组19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评定,A、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D组(95%、90%与70%、63.2%,P〈0.05).结论:高压氧结合药物或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常规西医治疗)和研究组(44例,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低于对照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面神经传导的波幅和潜伏期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推拿手法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8)d,对照组为(15.8±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观察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的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治疗。治疗周期为2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TDP神灯中药熏药配合传统针刺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综合康复疗效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药物、五官超短波、针灸、低频电穴位和功能训练等;对照组仅采用药物、五官超短波和针灸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以House-Brackman(H-B)神经功能分级评价标准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89%)(P<0.05);治疗组治疗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有明显的疗效,可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干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8例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综合方法干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但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较大程度地恢复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0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采用药物、物理因子等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应用热敏化穴艾灸疗法。均连续治疗4周。通过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显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应用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眼斜”,系由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我们采用三棱针挑刺外加芥末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特别是近期疗效尤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自1970年~1989年共收治面神经麻痹病人  相似文献   

11.
早期针刺结合综合疗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7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淑芹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883-883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神经炎,系面神经管内神经水肿或茎乳孔出处炎症压迫所致的称Bell麻痹或束扎性面神经炎。2007-07-2010-01,我们采用早期针刺结合综合疗法治疗7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配合泼尼松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两组各4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泼尼松治疗和加用ILIB进行综合治疗,两周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ILIB治疗组治愈率22%,有效率87%;常规治疗组治愈率13%,有效率67%(P<0.05)。结论加用ILIB配合泼尼松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常规的激素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迈之灵添加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添加迈之灵治疗,治疗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面神经麻痹的积分值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后1个月治疗组的积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迈之灵添加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微波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泼尼松龙、维生素B1、维生素B6、地巴唑。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和微波。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痊愈疗程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结合微波照射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提高临床疗效,并明显缩短痊愈疗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在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2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干预,两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两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ortmann评分显著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护理干预面神经麻痹,能够显著改善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以面神经麻痹及口眼歪斜为临床症状的针灸科常见病,笔者近年来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根据黄选兆主编《实用耳鼻咽喉科学》面神经炎诊断标准[1]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中男45  相似文献   

17.
对40例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推拿疗法进行治疗,10d为1个疗程,手法治疗2~4个疗程后,临床治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提示推拿疗法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简便、易行、效果好、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运动疗法加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00例,治疗组采用运动疗法加西药、超短波、针灸综合治疗,对照组不作运动疗法。结果:面神经麻痹中度者,治疗组治疗时间为(12.3&;#177;1.8)d,对照组为(15.8&;#177;2.6)d(P<0.01);面神经麻痹重度者,治疗组显效率为85%,对照组为55%(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促进面神经麻痹中、重度患者早日恢复,提高显效率。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赖新生教授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经验。临床上将面神经麻痹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及肝郁型3型,临床治疗时针灸为主,配合中药,严重时加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微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疗效确切,笔者自1996年以来对采用微波治疗的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同时设对照组20例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