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8例肝硬化具有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间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特点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生态制剂整肠生治疗,治疗2周后再次检测两组的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69.33±27.12)pg/ml和(67.79±26.07)pg/ml(P0.05),其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2.04±14.76)pg/ml和(58.97±25.11)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制剂(贝飞达)在肝脏中的临床应用,能改善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例,有效抑制细菌易位和调整肠道菌群,减少肠源性毒物生成,从而改善肝病患者的症状及肝功情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普萘洛尔和双歧杆菌佐治肝硬化并发消化性溃疡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与双歧杆菌佐治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给予枸橼酸钾120mg,每日4次;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普萘洛尔30mg/d至120mg/d,分3次口服;双歧杆菌2粒,每日2次。对照组35例只给予前两种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的愈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1%、97%,对照组则为37%、83%,两组比较,P<0.01,P<0.05。结论:普萘洛尔可降低门静脉压力,以杆菌可对抗内毒素血症,有助于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50例中重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防治肠源感染,观察组在对照组处理基础上使用双歧杆菌(210 g Bid)治疗。比较2组治疗24、48、72 h后血液白细胞计数、血液细菌培养及粪便细菌培养结果。结果严重烧伤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制剂,能明显降低血液白细胞计数及细菌培养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同时粪便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升高,而大肠杆菌及真菌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双歧杆菌用于严...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与酶诱导剂(鲁米那、尼可刹米)在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以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350mg/d)配以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43例以酶诱导剂鲁米那5mg/(kg·d),尼可刹米100mg/(kg·d)并配以蓝光照射,总疗程5夭。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7.6%)高于对照组(44.2%),P<0.01。结论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优于酶诱导剂。  相似文献   

6.
覃霞  李全霞 《护理学报》2003,10(1):57-58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制剂治疗严重烧伤病人腹泻的作用。方法:选取烧伤后腹泻病人26例,从腹泻当天开始喂服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于喂服前及喂服后第3天及第6天采集粪便做粪便菌群分析。另选10名健康成年人粪便标本为对照组。结果:严重烧伤后粪便菌群总菌量较正常显下降,肠杆菌轻度下降,双歧杆菌下降近1000倍,酵母样真菌显升高,说明肠道菌群发生紊乱。用双歧杆菌制剂治疗6d后腹泻均停止,肠道菌群趋向正常,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存在显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制剂能调整肠道菌群紊乱,起到治疗腹泻的作用。注意饭后给药,低温(4℃)存放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大黄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影响及其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大黄(治疗组)和贝飞达(对照组)治疗,比较2组4周内血浆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控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均有作用,但治疗组效果居优(P<0.05).[结论]大黄在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治疗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上优于贝飞达,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控制后腹水消退加快,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对人健康的作用包括生物学屏障合成多种维生素、控制内毒素血症、抑制腐败细菌在肠道中腐化、预防和治疗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抗肿瘤、预防癌变、抗感染等。双歧杆菌的免疫赋活作用贯穿于以上各种作用的机理中。  相似文献   

9.
慢性肝病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病理生理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ntesti-nal endotoxemia,IETM)与肝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 ,肝病时存在程度不等的IETM已得到公认。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各型肝病内毒素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 :重型肝炎 5 8%~ 10 0 % ,肝硬化 79%~92 % ,慢性肝炎 5 0 %~ 5 8% ,急性肝炎16 %~ 4 3%〔1〕。大量资料表明 ,各种致肝纤维化因素所引起的肝硬化与肠源性内毒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发现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持续增高 ,并在早期即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2〕。有肝病专家经 2 0多年来对 IETM在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的研究后提出“继发性肝损伤”学说…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的免疫赋活作用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歧杆菌对人健康的作用包括生物学屏障合成多种维生素、控制内毒素血症、抑制腐败细菌在肠道中腐化、预防和治疗与抗生素有关的腹泻、抗肿瘤、预防癌变、抗感染等。双歧杆菌的免疫赋活作用贯于以上各种作用的机理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不同的作用环节采用多种干预手段以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观察其对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脏器损害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多种动物分别建立了不同致伤方式诱发脓毒症及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的模型;并结合临床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分别应用杀菌-通透性增加蛋白、抗核心脂多糖(LPS)单抗及Re型LPS抗血清、低剂量多粘菌素B、选择性消化道脱污染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单抗等措施,可显著中和循环内毒素,能有效地减轻肝、肺、肾及肠道等器官损害和明显提高动物存活率;并且抗内毒素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循环和组织中细胞因子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临床观察显示,大面积烧伤和创伤患者24小时内血浆内毒素含量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血浆TNF呈正相关,这一趋势以并发脓毒症、MODS者尤为明显。结论: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与脓毒症、脏器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创伤早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防止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对创伤所致脓毒症及MODS具有一定的防护效应,动物预后明显改善;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分泌及提高机体全身免疫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腹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40例,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情况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类杆菌数值均明显升高,肠杆菌、肠球菌数值均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锌制剂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情况,提高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加快患儿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治疗方案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和血浆内毒素的影响。方法纳入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27例,分为A、B、C三组。A组(63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B组(32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乳果糖,C组(32例)患者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乳果糖灌肠。治疗前及治疗第5、10、15、20天,分别检测三组患者大便肠球菌、酵母菌、双歧杆菌数量以及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①治疗10天时三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均P〈0.001);20天时的双歧杆菌数量与治疗10天时比较,A组无明显变化(P:0.318),B组和C组均明显减少(均P〈0.001)。②治疗20天时,A、B组肠球菌数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674和P=0.452),C组患者肠球菌明显升高(P〈0.001);A组酵母菌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636),B、C组患者酵母菌均升高(P=0.036和P〈0.001)。③A组患者在治疗第15天,B、c组患者在治疗第10天血浆内毒素下降至最低值,分别为(184.48±69.56)、(152.71±32.44)和(122.71±32.61)EU/L,三组患者血浆内毒素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7、P〈0.001和P〈0.001),并且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明显低于A、B组(P〈0.001);在治疗的第20天,B、C组患者血浆内毒素又明显升高(均P〈0.001),而A组无明显变化(P=0.484)。结论单纯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以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血浆内毒素,但作用轻微。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口服或灌肠可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但容易出现新的菌群失调,进而加重内毒素血症。乳果糖灌肠方式使药物作用更直接,但肠道黏膜损伤更大,对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影响更明显、迅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双歧三联活菌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是否具有预防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预防组,每组10只.采用TAA皮下注射制备肝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灌胃.检测内毒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HE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及胶原纤维沉积状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内毒素受体CD14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肝损伤最重、胶原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预防组(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内毒素、ALT、AST、LDH和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肝组织CD14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可以预防TA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调肝组织CD14的表达,减弱内毒素介导的继发性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周红  王国民  彭曙辉 《临床荟萃》2011,26(21):1907-190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血清胆红素过高可导致中枢神经损伤,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我院儿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在咸宁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80例,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患者由于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而抵抗力低下,门体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了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机会,故极易并发感染而出现内毒素血症[1],长期内毒素升高可导致细胞因子反应,引起肝脏持续性损害,加速肝病的恶化.现就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在肝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基质显色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肝硬化患血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CD14水平。结果: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血中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CD14水平明显升高,死亡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可溶性CD14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结论:肝硬化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体内存在高水平的内毒素和可溶性CD14,在内毒素存在的情况下,通过肿瘤坏死因子-α,加剧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高尿酸血症(HUA)患者肠道菌群变化,观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制剂干预对HUA治疗效果及肠道菌群影响。方法 将100例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标准组B组各5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 A、B组患者均予非布司他治疗,B组加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疗程为2周。测定各组治疗前后的血尿酸及粪便结果。结果 治疗前,A、B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大肠杆菌含量明显增多(P<0.05)。治疗后A、B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下降,其中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粪便内细菌分解尿酸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粪肠球菌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且与B组存在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HUA治疗过程中添加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辅助治疗可明显降低血尿酸,可能与肠道细菌尿酸处理能力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秋季腹泻运用双歧杆菌制剂佐蒙脱石散的疗效。方法:选择长沙市宁乡县玉潭镇卫生院2011年3月-2012年4月间收治小儿秋季腹泻患儿106例,随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3例,治疗组选择双歧杆菌制剂佐蒙脱石散治疗,对照组选择双歧杆菌制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止泻时间为(1.7士1.9)d,平均住院时间为(3.6±1.1)d;对照组平均止泻时间为(4.5±1.4)d,平均住院时间为(5.0±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72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为66.04%,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歧杆菌制剂佐蒙脱石散治疗秋季腹泻,具有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短、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创伤后肠源性感染导致家兔内毒素血症模型,观察血浆氨基酸谱变化及Re型内毒素抗血清对其变化的影响。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治疗组。结果:自伤后24h始,实验组动物各时点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伴有血浆谷氨酸、丙氨酸和苯丙氨酸显著增加及支链氨基酸的显著降低(P<0.01~0.001)。治疗组动物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氨基酸浓度仅于伤后24h发生显著变化(P<0.05~0.01)。研究结果提示:家兔血浆内毒素变化与血浆氨基酸改变有显著相关性。Re型内毒素抗血清具有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及改善氨基酸代谢紊乱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