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副伤寒是由沙门属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表现有稽留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大、粒细胞减少等,少数病例有肠出血或肠穿孔。但近年来出现伤寒和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再加上抗菌药物及预防接种的广泛应用,典型病例已较少见,  相似文献   

2.
伤寒、副伤寒常常出现一些临床变异,且有较多系统的并发症,如若忽视,就会造成误诊、漏诊而貽误治疗。为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故综述有关材料供参考。本病典型临床表现——伤寒热型、特殊病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大等,随着伤寒、副伤寒疫苗的普遍接种及抗菌素的广泛应用,逐渐地变得不典型。有人甚至认为,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儿童甲型副伤寒40例临床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随着抗生素广泛应用,伤寒、副伤寒菌株变异使临床表现不典型,玉环县2004年3月至9月甲型副伤寒流行,我科收治儿童4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症状监测在伤寒和副伤寒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HO一直把伤寒和副伤寒发病列为发展中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伤寒和副伤寒的典型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以持续性高热、玫瑰疹、相对缓脉、肝脾肿大及表情淡漠等为特征,但临床表现逐渐呈不典型化和轻型化,尤其是副伤寒常以持续发热为主要特征.这种早期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如缺乏实验室检测,给临床及时正确诊断带来很大困难,误诊和诊断滞后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传染源得不到及时控制,易引起暴发或地方性流行.症状监测(syndromic surveillance)近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在很多疾病监测中得以运用.公共卫生工作者开始尝试利用症状监测的思想,针对伤寒和副伤寒以持续高热为主的临床特点,来设计发热症状监测系统,以提高伤寒和副伤寒防治水平.现将相关信息与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伤寒、甲型副伤寒初期的诊断、隔离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汤恒 《中国校医》2002,16(5):437-437
伤寒、甲型副伤寒是一类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相似 ,病程初期多数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 ,早期不易确诊。为控制伤寒、甲型副伤寒在学生中传播 ,我院采取有效措施 ,进行早期诊治隔离。现将我校 1999~ 2 0 0 1年收治病程初期伤寒、甲型副伤寒情况分析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病例 本组病程不超过 7天入院的伤寒 8例、甲型副伤寒73例 ,共 81例 ,其中男 74例 ,女 7例 ,我校大学生 75例 ,教工 2例 ,外校大学生 1例 ,临时工 2例 ,个体户 1例。1.2 病例入院时的临床表现 中度发热 12例 ( 14 .81% ) ,高热6 1例 ( 75 .31% ,其中持…  相似文献   

6.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分为5型。其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自细胞减少等(副伤寒的临床表现与伤寒相似,但通过菌培养可与伤寒区别)。由于近年来发病率较低,再加上抗菌药物及预防接种的广泛应用,典型病例已较少见,不典型轻症病例则较前增多,极易造成误诊、误治。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伤寒的诊断分析水平,现将营口市传染病院历年来收治的伤寒误诊9例病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张斌 《职业与健康》2007,23(1):35-35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世界各地均有伤寒病发生,以热带、亚热带地区多见。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可通过接种伤害疫苗获得免疫力。伤寒、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力。副伤寒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乙、副伤寒丙3种,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杆菌所引起。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病化、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大体与伤寒相同。笔者现将盈江县2003-2005年两型伤寒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和掌握台州地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病学和病原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其流行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 对全市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合实验研究对采取的防控措施进行科学评价.结果 台州市伤寒副伤寒疫情从2001年开始逐年抬升,发病率从2001年的22.83/10万上升到2004年的61.55/10万,2007年降到9.02/10万;优势病原菌由伤寒杆菌转变为甲型副伤寒杆菌,后者又以X2基因为主.发病季节提前,发病点多面广相对集中,临床表现极不典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病,10~59岁之间的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0.34%,男女发病之比为1.31∶1,以民工、农民、学生为主;饮用水污染和生食或半生食贝类食品为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病因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推进饮用水安全卫生与改厕无害化建设、落实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是控制伤寒副伤寒流行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9.
张元杰 《职业与健康》2007,23(8):620-622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收集该市1956-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956-2005年,临沂市共发生伤寒病人11674例,死亡7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7/10万,病死率0.60%;发病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67.06%;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占75.81%;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由典型转为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广西高发地区以人口为基数的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方法建立以固定人群为基数,病原学为确诊依据的前瞻性监测系统进行伤寒、副伤寒监测。结果甲型副伤寒发病91例,伤寒发病15例,发病率分别为180/10万和30/10万。由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占85.8%。伤寒、副伤寒除12月外,全年均有发病。伤寒发病以成年人为主,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甲型副伤寒临床症状与伤寒相似。结论伤寒、副伤寒实际发病率远高于一般常规监测发病率,防控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1996~2002年全州县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州县是广西伤寒副伤寒发病较高的县之一。1995年开始在人群中大面积开展伤寒Vi疫苗注射后,伤寒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副伤寒却逐年上升,且临床症状不典型,极易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和消化道传染病相混淆,鉴别诊断较困难。为了早期制订防治措施,我们于1996~2002年对甲型副伤寒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临床学以及防制措施的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副伤寒病例资料来源于1996~2002年全州县卫生防疫站伤寒副伤寒病例个案调查表、化验室登记薄的原始记录和疫情资料。人口资料来自全州县统计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伤寒副伤寒的诊断符合率调查,掌握曲靖市该病的真实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本地医院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结果:872例伤寒副伤寒病例诊断准确率为38.07%,排除率为47.94%。结论:本地医疗机构伤寒副伤寒诊断的准确性不高,应加强对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的培训,对伤寒应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其流行规律,为控制伤寒副伤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1993-2006年灵川县伤寒副伤寒发病率大幅度上升,最高的年份发病率达181.76/10万,年均发病率为76.51/10万;14年间共发生流行暴发疫情18起;学生和农民为高发人群,占82.97%;6~11月为流行高峰,占64.66%;水污染是伤寒副伤寒暴发的主要因素。结论灵川县伤寒副伤寒疫情仍较严重,必须加强学校和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暴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玉溪市伤寒副伤寒高发地区医院报告病例诊断的准确性,为伤寒副伤寒诊断及报告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全市2012-2014年报告的伤寒、副伤寒病例的诊断结果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收集病例510例,诊断符合率80.98%;伤寒诊断符合率55.00%,副伤寒诊断符合率66.06%;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率48.66%,实验室确诊病例符合率96.69%;临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6∶1,确诊病例中伤寒与副伤寒的构成为1∶15;诊断符合率为100%的是玉溪市人民医院和中医院、新平县、元江县、峨山县,最低的是通海县(33.90%);各级医院的伤寒副伤寒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率为市级明显高于县乡两级,确诊病例符合率市、县和乡三级比较接近。结论 玉溪市伤寒副伤寒诊断符合率偏低,影响了网络报告的真实性,影响了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桂林地区气象及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为预防和控制伤寒副伤寒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汇总桂林市辖区12县1991-2005年伤寒副伤寒的发病资料及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收集伤寒副伤寒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2个县和最低的2个县共46个乡镇地质因素资料,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气象和地质因素对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影响分析。结果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平均发病率最高的县达到69.0/10万,最低的县为7.3/10万。伤寒副伤寒多年月平均发病率与多年月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多年月平均降雨量无统计学相关。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岩溶分布中的岩溶区、岩性条件中的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饮用水类型中的岩溶水、地下水类型中的裸露型岩溶水-裂隙溶洞水等5个地质因素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伤寒副伤寒发病影响作用大小的地质因素依次是:岩溶区分布〉地下水类型〉岩性条件〉饮用水类型。岩溶分布为岩溶区、地下水类型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岩性条件为碳酸盐岩、饮用水类型为岩溶水的乡镇其伤寒副伤寒发病等级显著高于其对应的其他地质因素类型。结论气温与伤寒副伤寒发病率相关;岩溶区分布是影响桂林市伤寒副伤寒发病最重要的地质因素;岩溶区、碳酸盐岩岩性地质类型、裸露型岩溶水地下水类型、岩溶饮用水类型为影响伤寒副伤寒发病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6.
沙门氏菌菌血症临床表现为长期间歇热、厌食、体重下降,而没有伤寒副伤寒患者所具有的持续热、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等症候。本病虽属少  相似文献   

17.
伤寒、副伤寒为本区夏秋季节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典型者诊断不难,但往往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以并发症为主要表现而引起误诊漏诊。本院1971~1980年共收治伤寒、副伤寒500例,其中误诊43例,包括外院转来本院前误诊11例(伤寒26例,副伤寒甲2例,副伤寒乙15例)误诊率8.6%,为吸取教训,提高诊断水平,本文就我们遇到的误诊病例进行分析。误诊情况:本组误诊病种达14种之多。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10例,泌尿系感染、急性风湿热各5例,急性胆囊炎4例,菌痢、疟疾、病毒性肝炎各3例,肺部感染、肺外结核各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药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甲型副伤寒的流行趋势及对防控对策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型副伤寒亦称副伤寒甲(以下简称副甲),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应予“严格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常与伤寒及另两型副伤寒(副乙、副丙)并列其名。本病历史悠久,但其病原体的发现与确认时间较晚,加之与伤寒及副乙、副丙在临床表现、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等方面的诸多相似性,因而长期以来,不少法规性文件、专著及杂志中都是伤寒、副伤寒相提并论,并不细分。就我国而言,198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0年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编写的《伤寒副伤寒防治手册》及代表卫生部每月向国内外公开报道全国甲…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分型特点,初步掌握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分子流行特点,为今后的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推荐的改良K-B纸片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方法对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及聚类分析。结果: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利福平100%耐药,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44.4%,其中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的耐药率为37.5%,5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奈啶酸100%耐药,乙型副伤寒对奈啶酸无耐药株。所有菌株对其他11种抗生素均敏感;18株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共产生16种PGFE带型,有3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表现为同一PFGE型别。结论:2008年-2010年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较高;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之间有较高的同源性,伤寒沙门菌的PFGE带型比较分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沂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对临沂市2001~2005年伤寒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临沂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病人2330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61/10万.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年龄主要集中在15~40岁年龄段,占70.86%(1651/2330);农民和中、小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分别占33.05%(770/2330)、17.85%(416/2 330);平原伤寒、副伤寒发病率高于山区;临床特征不典型;近3年我市以甲型副伤寒发病为主.[结论]应采取以切断经水传播、免疫接种和敏感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控制临沂市的伤寒、副伤寒疫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