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血细胞分析仪法测定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偶氮偶联法检测NAP;选取133例细菌性感染疾病患者作为感染组,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感染组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及NAP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感染组CRP水平升高有130例,白细胞升高有118例,NAP升高有126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升高有116例,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NAP积分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131例升高.结论 血清hs-CRP、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分类及NAP检测是感染性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快速有效的诊断指标之一,CRP及NAP浓度的监测对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比白细胞计数更敏感,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吴荣华 《吉林医学》2014,(3):489-48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患者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93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感染组,其中包括细菌感染亚组36例和病毒感染亚组57例,对所有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进行检测,并与93例健康者作对照,对三组的NAP酶积分以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感染亚组NAP酶积分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病毒感染亚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病毒感染亚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NAP酶积分及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P酶积分应用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别诊断,提高治疗效果,节省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淀粉样蛋白(SAA)检测在细菌性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非细菌感染时,PC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Hs-CRP和SAA.方法 测定99例细菌性感染患者(细菌感染组)、96例非细菌感染性患者(非细菌感染组)与同期9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中的PCT,Hs-CRP和SAA含量并进行分析.结果 (1)与菲细菌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细菌感染组的PC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SA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测结果的平均值均显著升高; (2)在诊断细菌感染时,PCT的灵敏度为87%,特异性为91%; hs-CRP的灵敏度为92%,特异性为52%; SAA的灵敏度为98%,特异性为15%; (3)在诊断细菌感染时,PCT、Hs-CRP和SAA 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3、0.822和0.734.结论 PCT、Hs-CRP和SAA均可用于细菌感染诊断,但PCT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于Hs-CRP和SAA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将132例疑似感染新生儿根据其诊断及细菌培养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三组患者hs-CRP水平与不同细菌类别、是否足月、性别、感染严重程度等差异。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为20.24±10.31mg/L,早期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和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之间、男女婴之间的hs-CR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早产新生儿及感染严重患儿的hs-CRP水平较高(25.24±7.93vs16.81±9.34;17.44±7.86vs22.16±7.53)。结论:hs-CRP与新生儿细菌感染高度相关,其水平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5):432-435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二者联合检测对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恶性血液病化学治疗后疑似感染的患者167例,检测血清PCT、hs-CRP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PCT、hs-CRP及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PCT、hs-CRP及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5、0.719、0.819,三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0.0%、67.6%、90.7%、65.8%、85.0%,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70.7%、57.2%、85.2%、35.6%、64.7%,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3.8%、86.4%、94.3%、40.5%、68.9%。PCT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优于hs-CRP(P<0.05)。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特异度高于PCT、hs-CRP(P<0.05);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灵敏度稍低于PCT、hs-CRP,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低于PCT(P<0.05),阳性预测值高于PCT(P<0.05);PCT+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均高于hs-CRP(P<0.05)。结论 PCT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优于hsCRP;PCT联合hs-CRP诊断恶性血液病患者化学治疗后早期感染的特异度优于二者单独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eutrophilic alkaline phosphatase,NAP)及形态学的作用.方法 选择化疗中使用G-CSF无合并感染的肿瘤患者为G-CSF组,具有细菌感染阳性指征的患者为感染组,另外选择10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三组的血涂片进行NAP染色,并作阳性率、积分计数,NAP阳性指数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实现两两比对分析,同时对三组进行瑞氏染色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结果 100例体检者NAP阳性指数95%的医学参考区间为13~127.G-CSF组、感染组和对照组的NAP阳性积分分别为290±56、245±55和68±27,三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率分别为(95%±5%)、(89%±8%)和(51%±18%),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形态学方面,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感染组、对照组分别与G-CSF组的差异较为明显.结论 G-CSF可致中性粒细胞NAP阳性率、积分明显升高,并且明显高于感染所致NAP阳性率和积分的升高.在形态上,G-CSF可使中性粒细胞胞浆颗粒明显增多增粗,同时易见空泡变性及幼稚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重症医学科(ICU)感染性疾病中对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ICU感染性疾病病人72例分为细菌感染组(47例)和非细菌感染组(25例),治疗前空腹采集静脉血2mL,分别采用双抗夹心免疫荧光法及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PCT和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PCT、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41.77、5.74,P<0.01)。以PCT≥0.05μg/L、CRP≥5mg/L为阳性标准,PCT和CRP诊断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分别为95.7%、97.9%,特异度分别为88.0%、8.0%,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具有更高的特异度(χ2=13.60,P<0.01),而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CT和CRP测定可较好地区分细菌性感染和非细菌性感染,且PC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对于细菌性感染及早诊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对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181例确诊AID患者的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及白细胞计数,比较上述指标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评价PCT对于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AI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组PCT、CRP较非感染组高(P<0.05),两组WBC和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PCT诊断AID合并细菌感染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病情稳定的SLE合并细菌感染组PCT、CRP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ROC曲线提示CRP诊断病情稳定的SLE合并细菌感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高于PCT。结论 PCT在AID合并细菌感染中具有诊断价值,并受疾病种类及病情活动度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诊诊断胸痛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胸痛患者100例,入院立即检测H-FABP,同时测定肌钙蛋白I(c Tn 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各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诊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100例急诊胸痛患者中,确诊为AMI者60例,检出AMI的灵敏度分别为:H-FABP为80%、TNI为50%、hs-CRP为65%;特异度分别为82%、93%和80%,在灵敏度方面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在特异度上H-FABP与其它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93%,特异度为90%。结论:H-FABP是筛查急诊胸痛患者是否发生AMI的最灵敏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与肌钙蛋白I(c Tn I)、hs-CRP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联合细菌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54例)与非细菌感染组(3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血清PCT及CRP的浓度,同时对患者进行痰及血培养。结果细菌感染组的PCT及CRP血清浓度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健康组(P0.01)。以PCT0.5 ng/m L,CRP10 mg/L为阳性,PCT及CRP的灵敏度分别为88.9%和83.3%,均大于细菌培养的灵敏度(40.7%);PCT及CRP的灵敏度与非细菌感染组及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及CRP对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性为87.7%高于CRP的75.6%(P0.05)。结论 PCT及CRP可作为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指标,联合细菌学检查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hs-CRP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两个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作期间改变与心功能的相互关系,以探讨与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测定健康志愿者81例(对照组)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的血清hs-CRP浓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后壁收缩期增厚率(△T%)。结果AMI 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中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并随心功能Killip分级的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则相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01);血清hs-CRP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r=-0.38,P&lt;0.01),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r=0.97,P&lt;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负相关,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降低,与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09年2月~ 2013年10月门诊及住院的受试者共250例分为两组,非酒精性脂肪肝组(A组)150例及健康对照组(B组)100例,通过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检测受试者13C同位素丰度,根据其结果计算超基准值(delta over base line,DOB),判断其Hp感染情况.同时测定胰岛素、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rive protein,hs-CRP)、血脂系列,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IRI),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Hp总感染率为57.6%,NAFLD组Hp感染率为68.7%,明显高于对照组41% (P<0.01);脂肪肝组DOB值,hs-CR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DOB值与hs-CRP,IRI呈正相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DOB值、IRI、hs-CRP、甘油三酯(TG)与NAFLD密切相关.结论 Hp感染是NAFLD的危险因子,其与胰岛素抵抗及hs-CRP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病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构建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0、6、12周测定血脂四项、肾功能及hs—CRP水平;制作主动脉、肾动脉及肾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6周及12周模型组血清hs—CRP分别为0.015±0.002、0.032±0.006,均高于对照组(P〈0.05),尿素氮(BUN)及肌酐(CRE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hs—CRP与BUN、CREA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71、0.940(P〈0.01)。结论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病程相关,hs—CRP值越高病情越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共110例,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22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0例,分别测定其γ-GT、hs—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γ-CT、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γ-GT与hs—CRP(r=0.18,P=0.01)、Lp(a)(r=0.15,P=0.03)具有显著正相关,与EF(r=-0.23,P〈0.01)有显著负相关,γ-G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r=0.11,P=0.1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氧化应激,γ—GT水平升高所致心血管病死率增加可能与心脏功能下降以及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有关,而与冠脉病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5.
王新  徐宝銮  董燕 《中原医刊》2011,(20):39-41
目的探讨血尿酸(u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D)的关系。方法测定50例符合BennettBD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BD组)血UA及hs—CRP等生化指标,并与42例健康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血UA及hs-CRP与BD的关系。BD诊断符合Bennett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D组血UA及hs—CRP水平分别为(431±29)μmol/L、(6.1±0.5)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BD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UA及hs—CRP水平随BD严重程度增高而增高。结论血尿酸及hs—CRP浓度与B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抵抗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检测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醇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抵抗素含量,同时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Hs—CRP进行测定;将三组阑尾炎患者(急性坏疽性阑尾炎3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48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32例)和阑尾无炎症患者(30例)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与阑尾无炎症患者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比较,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同时急性阑尾炎患者抵抗素浓度与Hs—CRP浓度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在临床症状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的基础上,结合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的测定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靳美  戴艳萍  陈晓光  齐丹  张春媛 《黑龙江医学》2012,36(10):732-734,74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水平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经颅脑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并选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对照组及患者组入院时、入院后第3 d和第7 d,血清cTnT、hs-CRP和T3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急性脑梗死患者cTnT、hs-CRP显著上升,T3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随着病情缓解cTnT、hs-CRP与T3均有所变化。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血cTnT、hs-CRP及T3异常,并与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有关,检测cTnT、hs-CRP及T3对临床辅助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对1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10例健康体检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超多普勒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同时进行Hcy、hs—CRP、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测定。结果脑梗死组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两组浓度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颈动脉有无斑块将脑梗死组分为两个亚组:有斑块组、无斑块组,脑梗死有斑块组Hcy、hs—CRP浓度明显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两组浓度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y、hs—CRP升高具有一致性。结论Hcy、hs—CRP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炎症反应参与了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且Hcv、hs—CRP之间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解学龙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555-1557,156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中的相关性,并分析二者在细菌感染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5月在我院诊治的165例细菌感染者及122例非细菌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患者血中Hs—CRP与PCT的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其用于预测细菌感染的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Hs—CRP、PCT水平及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t分别为15.35、9.72、13.36、13.92,P均〈0.05)。细菌感染组患者HS—CRP与PCT之间存在相关性(r=0.826,P〈0.05)。预测细菌感染时,PCT的临界值为0.39ri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2%和77.1%;Hs—CRP的临界值为41mg/L,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2%和71.5%;两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92.3%和81.5%。结论:Hs—CRP与PCT可作为细菌感染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两者联合检测可相互补充,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联合检测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细菌感染患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对ICU的7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7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n=38)和局部感染组(n=32),并与35例非感染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重症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15.3-4-7.3)μg/L和(20.5±6.8)mg/L,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分别为(2.5±1.1)μg/L和(10.1±4.6)mg/L,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CT、CRP浓度分别为(0.4±0.2)μg/L和(3.5±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感染患者的PCT、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0.5μg/L、CRP〉8mg/L为界,PCT与CRP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均为92.9%,PCT的特异性(85.7%)高于CRP(62.9%)。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PCT的特异性要优于CRP,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疗效,协助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