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腺组织HGF表达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150~200 g的雄性Wistar大鼠,建立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2-AAF/P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观察不同时间点胰腺、肝脏组织中HGF蛋白和mRNA的表达及其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胰腺HGF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其高峰时间与肝脏HGF表达及肝卵圆细胞增殖高峰时间同步.结论 胰腺可能通过HGF的内分泌调控对大鼠肝卵圆细胞介导的肝再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1956年,Farber在研究大鼠肝细胞癌变机制时,观察到一类体积较小,核较大,呈卵圆形,胞浆少而浅染的细胞,提出卵圆细胞的名称以区别这类细胞。此后研究发现此类细胞可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细胞,因而认为它是一种干细胞,较早的文献中也称作胆小管肝细胞(ductular hepatocyte)、新生毛细胆管(neocholangioles)、肝细胞样细胞(1lepatocyto-like cell)、胆道肝细胞(biliary hepatocyte)、  相似文献   

3.
肝干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向阳  滕皋军 《现代医学》2005,33(2):129-131
对于肝卵圆细胞的研究已有一定时间,但近几年才明确其属于干细胞范畴,笔者简要综述了肝卵圆细胞的特征、来源、调控分化及与肝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体内肝卵圆细胞(HOC)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择体重150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NS组.采用2-AAF/PH方法建立HOC增殖模型.常规组织学检查,OV-6、AFP及CK19免疫组化鉴定HOC,并观察PNS腹内注射后HOC增殖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肝小叶、肝窦结构清晰,无增生反应.模型组和PNS组肝索结构紊乱,肝细胞坏死,汇管区伴有增生反应.与模型组比较PNS组肝组织破坏轻,恢复快,增生反应轻;模型组4d汇管区有明显HOC增殖反应,8d HOC增殖达峰值.PNS组各时间点HOC增殖显著少于模型组(P<0.05),12d HOC增殖达峰值.结论 大鼠2-AAF/PH是理想的HOC增殖模型;PNS可调节体内HOC的增殖过程,使HOC增殖峰降低、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贯煎有效逆转大鼠肝硬化的作用途径,促进中医药在组织结构重构研究中的发展.[方法]二甲基亚硝胺(DMN)制备大鼠肝硬化模型,于肝硬化造模成型后,给予一贯煎治疗,以Thyl.1为肝脏卵圆细胞(HOC)标记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蛋白定量检测以及激光共聚焦检测技术,观察一贯煎对肝脏干细胞增殖及分化及相关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谭至柔  黄雪 《医学综述》2001,7(10):618-619
肝卵圆细胞 (hepaticovalcell,HOC)是在慢性肝病患者的肝脏中出现的一种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 ,可分化为过渡细胞、小肝细胞和成熟肝细胞 ,也可向胆管细胞分化[1 ,2 ] 。HOC直接参与了肝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下面就HOC与慢性肝病的关系 ,综述如下。1 肝卵圆细胞的特征1944年Opie在致癌物饲养的诱癌大鼠的肝脏中发现了HOC并首先描述 ,将这种细胞核呈卵圆形、细胞体积较小的细胞称为卵圆细胞。随后许多学者在诱癌大鼠动物模型上对HOC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 ,人体肝脏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甙(PNS)对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增殖模型肝脏p-ERK1/2表达的影响,探讨PNS调节HOC增殖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 将6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模型组(n=30)和PNS组(n=30).模型组、PNS组采用2-AFF/PH方法建立HOC增殖模型,PNS组大鼠建模时(即第一次2-AAF灌胃前1 h)予以PNS 25 mg/(kg·d)腹腔内注射,并持续至实验结束.模型组、PNS组在术后第4小时,第4、8、12、16天随机取6只大鼠检测.对照组大鼠未予特殊处理.采用组织病理技术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和细胞形态学方法计数HOC;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分析p-ERK1/2蛋白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PNS组术后第4小时未见HOC增殖.模型组术后第4天汇管区有HOC增殖反应,第8天HOC增殖达峰值,第12天HOC从汇管区向肝实质内浸润,第16天HOC增殖较第12天减少.与模型组比较,PNS组第4、8、16天HOC增殖均减少(均P<0.05),第12天HOC增殖增多(P<0.05).对照组大鼠肝组织p-ERK1/2蛋白水平很低,模型组p-ERK1/2蛋白表达术后各时点分别为对照组的(2.24±0.17)、(3.87±0.35)、(5.28±0.48)、(2.96±0.33)、(2.12±0.19)倍;PNS组各时点p-ERK1/2的表达分别为对照组的(1.56±0.23)、(2.77±0.19)、(3.53±0.35)、(3.62±0.45)、(1.36±0.16)倍.与模型组比较,PNS组术后第12天p-ERK1/2表达升高(P<0.01),第4小时,第4、8、16天表达均减少(均P<0.05).结论 在HOC介导肝再生过程中,HOC的p-ERK1/2表达与其增殖趋势相同;PNS可使大鼠肝脏的HOC增殖及p-ERK1/2的表达降低、滞后、持续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大鼠肝卵圆细胞中巢蛋白Nesin的表达,探讨肝卵圆细胞新的表面标记蛋白。方法:用化学致癌剂3’-甲基4-二甲基氨偶氮苯(3’-Methy-4-dimethylaminoazobenzen,3’-me-DAB)喂养SD大鼠4周,取大鼠肝脏,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神经前体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在大鼠肝卵圆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汇管区靠近界板处卵圆细胞表达Nestin阳性,Nestin阳性细胞成簇状分布或呈双层排列成管状,主要集中在赫令氏管周围并见Nestin阳性细胞向肝小叶内迁移,散在分布于肝细胞索。结论:大鼠肝内存在Nestin表达阳性的卵圆细胞,Nestin可能是肝卵圆细胞新的标记蛋白。  相似文献   

9.
吴伯勋  刘铭 《吉林医学》2014,(13):2897-2898
<正>肝纤维化是肝脏在遭受各种因素侵袭后导致慢性肝损伤后修复的一种表现,它和其他很多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机制极其相似,如皮肤、肺和肾脏的纤维化修复。现在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肝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其本质是肝基质成分合成增加与降解失衡的结果[1]。在过去的15年研究中人们发现,在肝损害被终止后,肝纤维化是个可逆的过程。这些发现为笔者了解肝病的发生机制,从而制定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组织中增生卵圆细胞移植裸鼠后的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受体特异性骨髓干细胞在大鼠移植肝中的诱导分化情况及对大鼠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雌性受体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D-hanks液组、间充质干细胞组、造血干细胞组.空白对照组仅行原位肝移植术;D-hanks液组在肝移植术后大鼠门静脉注射D-hanks液0.5ml;间充质干细胞组在肝移植术后大鼠门静脉注射雄性SD大鼠骨髓问充质干细胞0.5ml(5×105个/mL);造血干细胞组注射骨髓造血干细胞0.5ml(5×105个/mL).观察大鼠的中位生存时间及术后60d 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观察骨髓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 间充质干细胞组、造血干细胞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大于180 d、102d,较空白对照组、D-hanks液组明显延长(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又较造血干细胞组明显延长(P<0.05);间充质干细胞组、造血干细胞组Sry基因原位杂交和白蛋白免疫组化双标检测呈阳性,且双阳性细胞百分率间充质干细胞组高于造血干细胞组(P<0.05).结论 受体特异性骨髓干细胞能诱导大鼠肝移植术后长期存活,并能在移植肝的环境中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表达白蛋白,并逐渐替代移植肝本身的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内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并替代的能力较强;移植的肝脏被受体特异性骨髓干细胞分化来的肝细胞替代,是大鼠长期存活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氢对大鼠肝卵圆细胞内游离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剂量(800nmol/L)过氧化氢H2O2诱导培养的大鼠肝卵圆细胞(WB细胞)胞质内游离钙犤Ca2 犦i含量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以800nmol/LH2O2刺激WB细胞,采用Fluo-3/AM作为荧光指示剂,以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定不同条件下犤Ca2 犦i荧光值的改变以反映犤Ca2 犦i含量的变化。结果(1)小剂量H2O2可引起犤Ca2 犦i升高,约300s后达到高峰,800s后恢复正常,过氧化氢酶(CAT)可抑制此变化;(2)细胞在无钙外环境下,相同浓度的H2O2不引起犤Ca2 犦i变化;(3)钙拮抗剂心痛定(nifedipine)不能抑制犤Ca2 犦i荧光值的升高,而蒽-9-羧酸(A9C)则可抑制此变化。结论小剂量H2O2刺激WB细胞可诱使犤Ca2 犦i含量升高,其机制可能是H2O2引起细胞膜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开放使胞外Ca2 进入胞内,造成胞浆内犤Ca2 犦i含量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Cs)TIM-4功能对诱导小鼠原位肝移植术后免疫耐受的产生以及相关机制的研究.方法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随机分为Sham组、Control mAb组、TIM-4 mAb组,术后组化检测KCs活化,提取KCs,Western blot和PCR检测肝脏TIM-4表达,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ELISA检测肝组织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CC族趋化因子2,激光共聚焦检测KCs TIM-4表达,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观察肝组织排斥反应,Western blot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CC族趋化因子2、p-P65、p-P38表达,流式检测CD25+Foxp3+T细胞的产生.氯膦酸二钠脂质体(CL)可耗竭肝脏KCs,用CL处理移植模型,HE染色观察肝组织排斥反应.结果肝移植术后KCs的活化随着时间变化逐渐增加,术后1、3、7 d TIM-4蛋白以及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术后7 d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CC族趋化因子2水平高于Sham组(P<0.05),HE染色TIM-4 mAb组小鼠肝病理改变排斥活动指数平均得分为2.67±0.75,集中于轻度排斥反应,明显低于Control mAb组病理改变排斥活动指数得分8.17±0.69(P<0.05),且TIM-4 mAb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53.8±6.4 d明显长于Control mAb组平均存活时间14.5±2.9 d(P<0.05).CL处理供体小鼠,HE染色CL+TIM-4 mAb组和CL+Control mAb组病理改变排斥活动指数平均得分分别为8.01±0.64、7.93±0.5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TIM-4 mAb组KCs p-P65以及p-P38蛋白,明显低于Control mAb组(P<0.05).流式示TIM-4 mAb组肝脏iTreg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阻断KCs TIM-4可能通过核转录因子κB以及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通路减少移植后排斥反应发生,诱导iTreg细胞的生成,致使宿主对移植物产生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CO2气腹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上改善移植后肾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建立气腹模型,按不同CO2气腹压和不同的CO2气腹作用时间分为0.67 kPa 30 min组、0.67 kPa 60 min组、0.67 kPa 120 min组;1.33 kPa 30 min组、1.33 kPa 60 min组、1.33 kPa 120 min组;2.0 kPa 30 min组、2.0 kPa 60 min组以及2.0 kPa 120 min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各组术后检测血尿素氮、血肌酐、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气腹压力的增加,血肌酐,血尿素氮及尿NAG均逐渐升高,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手术时间延长及气腹压力的增加,肾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提示临床上实施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时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气腹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凋亡细胞预处理对胰岛移植受体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探寻延长胰岛移植物存活时间的方法。方法
无菌条件下获取供体的脾淋巴细胞悬液,采用60Coγ射线照射的方法诱导凋亡后,经尾静脉注射准备接受胰岛移植的糖尿病SD
大鼠,1 周后行肾包囊下原位胰岛移植术,在移植后的1 周、2 周以及发生排斥后利用2 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
(CFSE)细胞染色法评估受体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受体脾脏淋巴细胞因子IL-2及IL-10水
平。同时采用移植前注射生理盐水、供体的正常脾淋巴细胞及坏死脾淋巴细胞分别作为对照组。结果凋亡细胞预处理组的受
体大鼠的淋巴细胞增殖指数及IL-2水平在移植前、移植后1周及2周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凋亡细胞对受体脾淋巴细胞功能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其参与移植免疫耐受形成的重要
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大鼠心肌梗死微环境中骨形态生成蛋白13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13)能否促进C3H10T1/2细胞向心肌样细胞分化并且改善心梗大鼠的心功能.方法:56只SD(Sprague 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n=8只),单纯心梗组(Myocard...  相似文献   

17.
龙牙葱木皂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龙牙葱木皂苷-齐墩果酸(OLA)对大鼠酒精性肝病(ALD)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高脂饮食和酒精灌胃法诱发大鼠ALD模型,同时采用OLA进行干预,造模3个月后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检测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的变化;测定血清转氨酶(AST、ALT)、胆碱脂酶(ChE)、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白蛋白(ALB)、胆红素(BI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MDA。 结果:OLA能使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ChE、MDA和肝组织MDA降低,并且能使血清GSH-Px和肝组织的SOD、GSH升高,减轻肝脏病理损伤。 结论:OLA通过清除自由基、降酶、降血脂而起到保护肝脏、预防ALD的作用,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损伤是ALD重要的发病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T细胞分化群40补体免疫球蛋白(CD40LIg)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肝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袖套法建立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输注CD40LIg基因转染的MSCs,观察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变化、生存情况和移植肝病理形态学的改变,检测肝移植大鼠干扰素(INF-γ)和白细胞介素4(IL-2)水平的变化。结果(1)基因转染MSCs组生存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而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又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2)对照组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IL-2和INF-γ水平在肝移植术后急剧升高,各时段均显著高于3个治疗组(P<0.05);(3)肝脏组织病理检查,对照组呈重度排斥反应,单纯MSCs组和基因转染组为轻度排斥反应,而基因转染MSCs组无明显排斥反应。结论 CD40LIg基因修饰MSCs可以延长肝移植大鼠的存活时间,抑制大鼠肝移植的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XM6逆转录病毒载体将人IL-2cDNA转入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丝裂霉素C处理的转染前后B16细胞作为瘤苗对小鼠进行免疫接种。结果显示,接种B16-IL-2细胞可明显排斥再移植黑色素瘤的生长。对脾淋巴细胞检测的结果表明,MLTR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与特异性CTL杀伤活性,以及NK、LAK活性与诱生的IL-2水平几项指标,B16-IL-2细胞免疫组均明显高于B16免疫组及对照组。提示转基因肿瘤细胞在体内分泌IL-2增强了机体的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