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脑血管造影,特别是脑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3D技术的应用,及其清晰显示动脉瘤载瘤动脉及瘤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25例选择性脑动脉造影病例在发现病变后采用3D技术进行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5例中有23例(92%)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关系,2例(8%)无法清晰显示。结论3D技术在脑血管造影中的应用,可以清晰显示病变与血管的关系,有助于病变风险性评估、治疗方案选择和确定。  相似文献   

2.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军  王厚中 《山东医药》2009,49(2):113-114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由于大多数动脉瘤较小,一生中不破裂动脉瘤占50%-80%,而在破裂出血动脉瘤中,未经治疗者5a内病死率近75%。因此对于那些可疑的颅内动脉瘤,及时明确诊断并积极进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颅内动脉瘤传统的检查方法是使用标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DSA)技术,其在图像质量、判断血流方向和优势供血等方面优于其他检查手段,因而被公认为血管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血管的重叠及血管的痉挛等原因造成大约15%的血管性疾病在血管造影中呈假阴性。三维(3D)-DSA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三维CT血管造影(CTA)与2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和动脉瘤颈可见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老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均接受CTA与2D DSA、3D DSA检测,对其检查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A、3D DSA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优于2D DSA(P<0.05);CTA、3D DSA的误诊率均明显低于2D DSA(P<0.05);2D DSA在颅内动脉瘤颈可见度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明显低于CTA,3D DSA明显优于CTA(P<0.05)。结论2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方面与CTA相比,基本无差异,但是其在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CTA的应用价值优于2D DSA。3D DSA在颅内动脉瘤检出率、瘤径、瘤形态、与载瘤血管之间的关系方面与CTA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成像技术在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脑血管成像检查方法CTA、MRA和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中诊断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4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DSA检查的同时行CTA或MRA检查 ,其中CTA检查2 3例 ,MRA检查 17例 ,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DSA检查共检出动脉瘤 2 5个 ,CTA和MRA共漏诊其中的 8个动脉瘤 ;CTA检出DSA漏诊的 2个动脉瘤 ;所有脑血管成像检查中漏诊的 10个动脉瘤中有 8个其直径小于 3mm。结论 DSA是诊断动脉瘤的最佳检查方法 ;非侵入性检查方法CTA和MRA是DSA的重要补充检查手段 ;小动脉瘤 (直径≤ 3mm)容易被漏诊。  相似文献   

5.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一类由畸形脑血管相互交织的先天发育不良性疾病,在脑血管畸形疾病中占有较大比例.由于AVM的血管结构错综复杂,相互关系难以把握,MRI、CT等影像学检查存在不能切换视角和无法直观地了解AVM空间构筑学特征等缺陷.而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可立体化显示人体组织内部复杂解剖结构的技术,可将复杂的脑AVM的...  相似文献   

6.
CT血管造影(CTA)是诊断脑动脉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相比,具有简易、可靠、快速及创伤小的特点,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行三维立体成像,且对动脉瘤形态的描述优于DSA;在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在一定程度上可独立诊断并指导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62例。采用Philips FD2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对所有患者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DSA影像资料,研究DSA检查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及个体参数合理的选择体位、仔细计算角度、高压注射参数以及图像后处理,可准确对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部位、破口以及真假腔内血流的差别、周围相邻血管进行成像。结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介入治疗中选择正确、合理的DSA成像参数,可对复杂的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破口准确成像,有效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对增加超选择性插管成功率及降低手术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兴的3D打印技术(也称为快速成型或增材制造技术),可利用各种材料如金属、塑料,陶瓷等,将数字文件转化为物理模型。3D打印技术高度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的诊疗,根据CT、磁共振成像、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数据制造心脏模型,可以直观地重现心脏及大血管的复杂解剖与位置关系,有助于医师更好地理解解剖结构,协助临床诊断、指导制定治疗策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术前计划和模拟。在医学教育、促进医患沟通、介入操作培训、封堵器测试等方面亦取得良好进展。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对32例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三维旋转造影,在飞利浦医疗三维工作站上运用矩形图、瘤体重建、三维路径图和C臂CT等功能对采集图像进行处理。两位医师和两位技师对成像技术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栓塞颅内动脉瘤35个,无死亡及永久并发症发生。在所有栓塞治疗过程中,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帮助术者明确动脉瘤形态,瘤颈大小和相关动脉,引导微导管超选择到治疗部位,减少了对比剂用量和医患双方的辐射剂量。结论三维旋转造影成像技术是对常规DSA的重要补充,在颅内动脉瘤介入诊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军  李雪源  冯雷 《山东医药》2021,61(8):61-64
目的 总结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患者的病例特点和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手术方案及远期疗效.结果 3例患者均为破裂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Ⅱ级1例、Ⅳ级2例.2例患者初次血管造影未见明显异常,复查高质量的DSA和3D旋转造影后确诊;1例在初次血管造影中发...  相似文献   

11.
旋转DSA技术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旋转DSA技术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Artist FA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对21例可疑脑动脉瘤患者进行常规正、侧位、斜位造影和旋转DSA,比较常规DSA和旋转DSA对疾病的诊断能力。结果旋转DSA对21例脑动脉瘤患者均能做出正确诊断;常规DSA检查发现16例动脉瘤,其中6例动脉瘤的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4例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结论旋转DSA对脑动脉瘤显示极佳,可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能准确诊断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三维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3D-CTA)与当前的金标准数字减影造影术(DSA)在术后残余或复发性动脉瘤诊断中各自准确性。方法对56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老年患者进行3D-CTA检查,用ROC曲线来比较3D-CTA与DSA的诊断性能。结果 56例老年患者中有69个动脉瘤被发现,DSA检测到8个残余脑动脉瘤,3D-CTA检测到7个残余脑动脉瘤。3D-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1.25%和97.92%,准确度为95.54%。ROC曲线下面积(AUC)是0.928,ROC分析发现3D-CTA诊断性能好。结论研究认为3D-CTA可作为老年病人术后残余动脉瘤检测的替代方式。3D-CT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十分接近传统DSA检测方法。3D-CTA作为一种性价比高、非侵入性的方法,非常适用于老年病人,对初始和长期评估残余动脉瘤可以替代DSA的检出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2013年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DSA和CTA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结果对照,比较两者诊断符合率。结果 CTA诊断符合率为94.87%,DSA诊断符合率为97.44%,CTA诊断符合率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7,P>0.05)。结论 CTA能清晰显示患者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和大小,并准确反映瘤体、瘤颈大小及动脉瘤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不亚于DSA,且辐射低、安全性高、检查速度快、后处理功能强大,可作为急查和筛查颅内动脉瘤的首选。  相似文献   

14.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作为一种快速、廉价的无创性检查手段,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检测到瘤体直径<3mm的颅内动脉瘤。3D-CTA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和大小,评价瘤颈部与瘤体、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模拟手术入路,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直观、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旋转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成像(3D-DSA)在诊断和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常规DSA及3D-DSA检查。比较二者在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中的作用。对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介入栓塞或开颅夹闭术,应用3D-DSA对术后部分患者评价诊治效果。结果常规DSA发现139例(64.1%)153个动脉瘤;3D-DSA检出156例(71.9%)177个动脉瘤(检出率提高7.8%,P<0.01),其中有常规DSA漏诊的、直径<2mm的微小动脉瘤3个,发现5例常规DSA呈假阳性的患者;3D-DSA在显示动脉瘤瘤颈、瘤体形态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方面明显优于常规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弹簧圈栓塞97例,夹闭52例,保守治疗7例;应用3D-DSA随访术后84例介入栓塞和45例开颅夹闭患者,效果良好。结论3D-DSA技术显著提高动脉瘤检出率,能多角度立体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瘤颈的宽窄及与载瘤动脉的空间关系,为治疗和评价诊治效果提供精确丰富的数据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容积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VCTDSA)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74例,男31例,女43例,平均72.3岁。均行VCTDSA和3D-DSA检查,两位评价者分析此两项检查的影像资料,记录动脉瘤检出的个数、部位及大小,并评价VCTDSA的诊断效能(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及两种技术诊断动脉瘤的一致性。结果 3D-DSA检出动脉瘤94个,VCTDSA检出93个(评价者A检出93个,评价者B 92个);评价者A检出全部动脉瘤以及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较评价者B高,而两者检出≥3 mm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在检出动脉瘤个数、部位和大小三方面,3D-DSA和VCTDSA有很好的评价者间的一致性。结论 VCTDSA的动脉瘤检出效能与3D-DSA相当,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介入神经放射学中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球管2次旋转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而快速重建的三维血管影像称为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 DSA),是近几年刚刚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设备,3在DSA在神经介入台中具有特殊的优越性。文章就3D DSA的发展史,基本原理、成像技术要素、成像技术种类及其应用,特别是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 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CT血管造影(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2例AD患者行双排螺旋CTA检查,15例行DSA检查。结果CTA检查发现Debakey分型Ⅰ型9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合后处理图像能清晰显示动脉内真、假双腔,发现动脉瘤破口30个。DSA检查发现动脉瘤破口17个,真、假腔及内膜瓣影与CTA扫描所示一致。结论DSA在夹层动脉瘤破口的检出上有优势;CTA检查适用于夹层动脉瘤的快速筛查、分型及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